警惕美國新建一堵「柏林圍牆」

2020-12-06 海疆在線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裡根在德國東西柏林交界的布蘭登堡門前發表演說,呼籲「推倒柏林圍牆」,這次演說後來被視為結束冷戰的重要關節點。此後,東西兩大陣營之間的「牆」拆掉了,全球逐漸融合為統一的、分工協作的大市場,和平與發展成為後冷戰時代國際政治的主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天 「脫鉤」論甚囂塵上,新「冷戰」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中美之間的「柏林圍牆」呼之欲出。

中美關係走到今天,不是歷史的必然,而是各種因素聚合形成的「螺旋風暴」。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中美實力差距持續縮小,意識形態矛盾不斷加深,西方自信心屢屢受挫大背景下,美國精英的憂患意識、悲情戰術與草根民粹的排外情緒,在特定時間點意外結合,建構出大國競爭驟然升級的場景。這其中有事實,更有虛幻的想像,還有黨派政治的操弄。解構「螺旋風暴」,需要區別哪些是必然的、長期的、不可逆的,哪些是偶然、短期的、可以改變的。令人不安的是,近來中美兩國媒體上充斥著情緒化言語,「螺旋風暴」似乎越卷越大。

理性、嚴肅的辯論缺席,邏輯簡單、鮮明但似是而非的觀點廣泛流傳。其一,中美衝突必然論,中國實力發展到現在,必然發生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衝突,這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最後一次機會。其二,美國世紀終結論,美國已經內外交困,新冠疫情或騷亂或經濟衰退或中國挑戰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其三,西方意識形態崩潰論,金融危機、民粹主義、新冠疫情等危機中,西方表現欠佳,反映出其制度性危機不可挽救。其四,美國對華政策共識論,美國已經形成兩黨一致的、全政府的、全面遏制中國的「新冷戰」戰略。其五,中國取代美國論,中國構築了全面取代美國的全球戰略,「一帶一路」是經濟部分,孔子學院是文化部分,「中國製造2025」是科技部分,千人計劃是人才部分。其六,「脫鉤」有利論,從長遠看「脫鉤」可以擺脫對外依賴,促進美國產業回歸,加速中國自主創新。其七,美國對華政策失敗論,過去40年美國沒有改變中國的制度、行為模式,現在開始氣急敗壞了。顯而易見,這些觀點脫離現實,客觀上給中美關係的惡化火上澆油。

中美實力差距持續縮小是客觀事實,國際權力轉移也確實容易引起大國衝突,但是「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中美實力對比是否已經達到權力轉移的臨界點,中美意識態對立是否到了完全不能相容的程度,是個很大的問號。更何況,即使中美實力對比真的到了臨界點,也並非一定會衝突。這些問題需要專業人士展開認真細緻的學術研究、辯論,隨意將其作為邏輯前提非常危險。

美國的相對影響力在下降,但是遠遠未達到美國世紀終結的地步。1980-2019年期間,美國GDP佔全球的比重從25%回到25%,同期歐盟從35%降到21%,日本從10%到6%,俄羅斯從3%到2%,中國則從2%上升到16%。過去近40年,中國快速崛起、美國沒有衰落、其他大國影響下降,是國際權力格局的本質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周期起伏,每隔一段時期「美國衰落論」就會重出江湖,迄今尚未變成現實。

西方意識形態、制度確實遇到很多問題,但是消亡或被取代的可能性較小,削弱、改造、分裂、再生的可能性較大。從思想、制度源頭看,西方始於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到鞏固,冷戰後進一步發展,恐怕難以斷定現在就是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內容龐大、源遠流長、不斷革新的體系,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更何況,目前還看不到自由國際制度的替代品。「北約腦死亡」「西方衰落」「美國世紀終結」更多是警言,而非預言。早在100多年前,《西方衰落》一書就曾流行一時。

迄今為止,無論是美國對華政策還是中國對美政策,都沒有最後定型,未來仍有很大轉換空間。在美國,儘管政、商、學各界對華敵意上升,但是在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上遠遠沒有共識。自由國際主義者仍堅持,美國應協同西方盟友,強化自由國際體系,用制度「遏制」、改造中國;民粹主義者要求美國同中國「脫鉤」,回歸孤立主義;新保守主義者鼓吹「新冷戰」,把中國樹成全球性對手,以此動員美國國內外力量,重振美國霸權雄心。在中國,仍然保持戰略定力,從最壞處著手、往最好處努力。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強調,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從幾十年來各種經驗教訓中得出的最精闢概括。

中美競爭關係未來如何演變將是國際權力格局最大的變數。沒有一種方案經受過實踐檢驗,也沒有一種方案能獲得完全共識,更沒有一個一招制敵解決方案。最可能的情況是,雙方都儘可能增加備選方案,各種工具混雜使用,在試錯中不斷調整。這是一個困難的、充滿風險的轉型過程,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專業、耐心和冷靜,越不能放空炮、講大話。而一旦出現新「柏林圍牆」,結果必然是中美雙方大傷元氣,也是全球災難。中美雙方、世界各國都應高度警惕,立刻行動起來,盡最大可能阻止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的下墜。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所長)

相關焦點

  • 美蘇在柏林有什麼衝突,為何一堵「柏林圍牆」,就解決地柏林危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在德國的柏林,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先後掀起了兩次「柏林危機」,那麼兩國之間,在柏林到底因為什麼產生衝突,為何最後建了一堵「柏林圍牆」,就完美解決了呢!美國總統艾森豪知道後,立即就不幹了,直接下令西德和西柏林進入戰備狀態。面對美國強硬的立場,赫魯雪夫有點心虛了。於是1958年8月5日,在訪問東德的時候,放出話來,如果西方領導人願意談判,蘇聯可以做出適量的退讓。就這樣第一次柏林危機,就像說了個笑話一樣,暫時平息了。
  • 美總統賜名邊境牆取了什麼樣的名字 在社交媒體上稱讚這是一堵...
    美總統賜名邊境牆取了什麼樣的名字 在社交媒體上稱讚這是一堵「強大的」牆時間:2020-01-14 09:48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總統賜名邊境牆取了什麼樣的名字 在社交媒體上稱讚這是一堵強大的牆 海外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截圖 海外網1月12日電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
  • 德柏林圍牆「東邊畫廊」被強拆 柏林人聯盟「護牆」
    據稱,一家德國開發商將投資3300萬歐元,打算在附近建造一座高層豪華公寓,而這段牆阻礙卡車通往工地。「東邊畫廊」是柏林圍牆殘餘最長的一段,高約3.6米,是世界最大露天畫廊。為了修建通往新豪華公寓的公路,「東邊畫廊」3月初已被建築工人拆除了一部分。當地政治家和投資商承諾不會碰觸柏林圍牆剩餘部分後,才平息公眾憤怒。
  • 德國柏林圍牆「東邊畫廊」被強拆
    一年前從愛爾蘭移居柏林的伊萬·麥格羅斯特尼告訴美聯社記者:「拆了這些牆,就奪走了這座城市的靈魂。這樣一來,它與別的城市沒有兩樣,讓人悲哀。」  開發商本月早些時候拆除一段牆體,隨後因反對之聲強烈而暫停。「難道文化就一文不值」、「決不允許歷史變成奢侈品」,數千柏林市民高喊口號、拉起橫幅表示抗議。一位警方發言人稱,抗議規模之大在他們預料之外。
  • 柏林圍牆倒了17年 兩德之間鴻溝卻依然難逾越
    引言     這是一條無形的鴻溝,一道時空的分隔,一堵存在於心裡的牆,即便柏林圍牆已經不復存在,在大部分德國人的心裡,它卻依然清晰。對於每一個曾經經歷過冷戰時期國家分裂的德國人尤其是前民主德國人來說,或許傷痛已經漸漸褪去,但是淡淡的苦澀卻依然時常伴隨著他們的生活。
  • 騎行柏林圍牆
    大自然已經重新佔領了柏林圍牆的「死亡地帶」。道路兩側,樺樹正在開花,穗狀的花序累累下垂,仿佛遼遠的記憶縈繞在柏林的心臟。這裡也有櫻花,是日本政府的禮物。不過正是這些銀色樹幹的、纖細的樺樹,以及它們在風中飄動的花序,才是這裡最惹人注目的風景。在1989年11月9日起過巨大作用的檢查站如今畫滿了塗鴉,此刻就在前方,兩面是巨大的歷史照片,記錄了柏林圍牆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倒塌的那個時刻。
  • 柏林圍牆邊防部隊是如何把守柏林圍牆的?
    位於柏林圍牆的邊境軍隊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支屬於國民的軍隊。在1945年納粹政權失敗之後,德國就處於美、英、法、蘇聯軍的控制之下,每個同盟國都瓜分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區域。德國解體了,被分解為西德和東德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城也被分解為兩片區域。
  •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圍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從此,首都柏林被分為兩半,成千上萬的家庭被一堵高牆分隔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這道牆被稱為「柏林圍牆」,而它正式的名稱是「反法西斯防衛牆」。柏林圍牆全長達到150多公裡,切斷了東西柏林相連的190多條街道。柏林圍牆初步建成後又歷經幾年的改進加固和完善,成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電網、開放地帶以及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在以施普雷河為界的某些地段,在水下還安置了柵欄以阻擋越境者潛水通過。柏林圍牆留有7個過境通道,其中布蘭登堡門前就有兩德統一前遊客必去的一個通道。
  • 德國國防軍訪問記之二: 有關「柏林圍牆」的對話與思考
    「柏林圍牆」的倒塌將東德西德合二為一,東德和西德的軍隊也因此合併為一,一個統一的德國的出現,由此改變了世界歷史。   「柏林圍牆」加劇了德國民族和國家的分裂   2014年10月15日,筆者一行抵達德國首都柏林的當天,在從機場驅車進城的途中,經過一段「柏林圍牆」遺址。施泰戈斯準將向筆者介紹:「這就是『柏林圍牆』。」
  • 柏林圍牆的邊界與自由的砝碼
    兩種社會制度甚至兩種生活方式兩種態度在柏林圍牆兩側延伸了28年,如今柏林圍牆倒下又是15個年頭過去了,歐威說一堵看不見的牆還在那裡
  • 航拍秘魯版「柏林圍牆」:一牆之隔的不僅是貧窮與富裕
    航拍秘魯版「柏林圍牆」:一牆之隔的不僅是貧窮與富裕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5-12-23 18:38 來源:澎湃新聞
  • 有形的鐵幕:柏林圍牆是怎麼形成的?
    到1984年政府已為民眾改建、新建了200萬套住房,並承諾1990年前為民眾徹底解決房子問題;物價幾十年不漲,即使低收入家庭也能過上小康生活;政府每年還拿出15%國民收入,也就是330億馬克,用來補貼民眾,相當於一個四口之家每月可領500馬克。然而,對於這樣一個政府,民眾並不買帳。
  • 柏林圍牆
    上周陪來柏林玩的朋友重走了柏林圍牆,以前聽到的、看到過的關於柏林圍牆的信息一點點復甦。我想寫寫這堵牆的故事。 1 牆起「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裡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邱吉爾如是說。這道鐵幕也將柏林一分為二。一邊,是德國人,信仰社會主義;另一邊,也是德國人,信仰資本主義。
  • 1961年8月柏林圍牆動工修建 成德國分裂和冷戰象徵
    圖片來源:Keystone-France1961年8月18日,德國柏林,在共產黨警察的監視下,德國東德工人在附近的波茨坦廣場一區修築起一堵邊界牆。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1961年,德法邊境,柏林圍牆止於此。 圖片來源:Keystone-France1961年8月,東柏林,正在建造的柏林圍牆。
  • 王小妮:柏林沒有牆了
    兩個絕對端莊嚴肅的職業軍人各自面向東西柏林,象徵著他們曾經的職責。自1961年9月22號起,這裡是東西方「冷戰」的最前沿,真正的劍拔弩張之地。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自1945年後德國的強大佔領者,在檢查站兩側部署坦克士兵,荷槍實彈日夜對峙。   曾經在西柏林一側,有美軍設立的標誌牌:「你已離開了美國管轄區」。   查理檢查站哨所,在1990年6月22號被完全摧毀。
  • "柏林圍牆"建造45周年 東西柏林今日氣象不同(圖)
    8月13日是柏林圍牆建造45周年,如今的人們跨過牆的殘跡奔波於「雙城」之間。          德國1945年戰敗投降,柏林分別被美英法蘇劃分為四塊佔領區,而東部曾是城市的重心。1961年8月13日,東柏林政府決定封鎖西柏林的邊界,築起「柏林圍牆」,此牆於1989年倒掉。
  • 柏林圍牆也要被拆遷了?!
    作為歷史與文化象徵的柏林圍牆近日經歷拆除風波。 ■ 柏林民眾激烈反對拆除柏林圍牆建豪宅■ 工程暫告停④ 東部畫廊是柏林圍牆遺蹟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近日經歷拆除風波。早報訊 作為歷史與文化象徵的柏林圍牆近日經歷拆除風波。
  • 印度政客給莫迪抽鞭子:拆除「柏林圍牆」,合併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日前,印度一位政客深受此戰略思想的影響,口出狂言,語出驚人,聲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國應該拆除三方之間的"柏林圍牆",將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合併在一起,從而建成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家。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確實是"一個媽的三個孩子"。
  • 德國學者:柏林圍牆並未完全拆除 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柏林圍牆,這座由鐵絲網、磚石、混凝土壘成的德國近代史標緻性建築之一,曾將一座城市分成兩處互不交融的天地。法國媒體「歐洲時報」1月25日報導稱,日前,柏林一位學者透露,在28年前的柏林圍牆拆除活動中,有一段修築於森林內、總長80米的牆體被忽略了,現今仍保存完好。據報導,1990年,柏林圍牆被正式拆除。現存的幾處遺址,也已經歷了多次人為修繕,逐漸湮滅了歷史遺蹟的原汁原味。
  • 歷史解讀:還記得被推倒的柏林圍牆嗎?
    柏林圍牆,分隔東德和西德的一堵牆,柏林圍牆被推到,最直接的歷史意義就是1945年後分裂的德國終於統一了!兩個不同地區但是同血緣的人終於回家了!上面這張圖片是柏林圍牆上著名的「柏林圍牆之吻(又稱兄弟之吻)」,它的背景是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之際,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訪問東德,在籤訂兩國達成兄弟邦交合作協議之後,與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擁抱並親吻對方。(凡是被勃列日涅夫溼吻的人,都是他重要的政治盟友,中共就沒有和他溼吻。)一:柏林圍牆為什麼建立柏林圍牆又稱「反法西斯牆」,「監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