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郭小川。
五臺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山之首,在這裡出家的人十分多,不過得到高僧一詞,在無數的人心中還是以和尚為主,而事實上自佛教中第一位比丘尼的加入,就不斷有女子選擇遁入佛道,這也讓五臺山的尼姑越來越多,為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還是有人選擇出家?
命運只有一個,而人生卻有多重選擇
佛教在過去的歷史中,一直是以和尚佔據主導地位,這也主要因為過去男尊女卑的影響,很多事情只有男性可以做,女性是完全不可以,這個範圍就包括了落髮出家,雖然說佛門號召的是向那些一些向佛的人敞開大門,但是女性即便是一心皈依也是不行的,她們將會受到來自家庭家族的阻撓,甚至在過去連她們能夠修行的地方都是沒有的。
加上封建女子讀書都不多,不要說是對經文有深刻的認知,她們連經文的字都很難認識,因此即便有很多女子也信佛,但是進入佛門的很少,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比丘尼淨檢大師,根據釋寶唱《比丘尼傳》描述,淨檢是本身是出身書香世家,原本也是一位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但是在個人生活精力上並不如意,尤其是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剛開始她還自己開設相應的培訓班,教導別的女子學習琴棋書畫,平淡的日子在她聆聽佛音之後,就開始研習佛法。
在對佛法的深入了解之後,更加堅定了淨檢入佛門的想法和決心,但是她入佛門十分的困難,當時在提出這個想法之後,當時的法師就說中國並沒有比丘尼,是沒有女子出家的先列,在淨檢通讀佛經歷史之後,比一般的比丘考驗更多,接受了十戒之後才被允許成為比丘尼,而當時跟隨淨檢一起成為比丘尼的還有另外二十四位女子,可以說正是她們的努力,之後的女子才有了成為比丘尼的機會,並且慢慢的發展出尼姑庵成為尼姑們專屬修行之地。
自第一位比丘尼淨檢尼師之後,成為尼姑的女子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女子來說成為尼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能夠進入佛門的往往是家庭畢竟貧困,或者是孤兒,一般家庭情況良好的女子,出家已經不再是個人的行為,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而那裡家庭貧困的女子或者孤兒,更像是佛門為這些可憐女子提供一個棲身之地,對於衣食無憂的人來說,在佛門遵守清規戒律是非常清苦的。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過去封建禮教也漸漸瓦解,而女性步入佛門的也越來越多,不過她們去所大都是專門供比丘尼棲身的廟宇,而五臺山更是尼姑庵中最具代表性的廟宇,在這裡如今也已經有著上千位尼姑,不過他們的年齡都不大,並不是人們常常所想因為厭世或者歷經滄桑之後,遁入空門,相反她們都非常的年輕。
雖然如今這個時代,女子們已經不需要再為生存而過於發愁,而且女子的地位也不再像過去低下,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女子選擇成為了尼姑,其實成為尼姑不僅僅是人們在經歷滄桑之後,對人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才這樣選擇,其實依舊還是有很多女子在佛門更多是修身養性,能夠更從容的面對社會與生活。
結語
而隨著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社會的浮躁也讓很多的年輕人,對於山中生活有了嚮往,在這裡似乎能夠洗去城市的喧譁,讓人能夠更加平心靜氣的面對生活,也讓很多的女性在社會的重壓之下,以出家的方式去緩解。這才是這些女子出家的真實原因。
參考資料:《心經講記》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