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水稻創高產新紀錄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中國網

圖集

海水稻豐收景象

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前不久,第二屆中國海水稻發展論壇在廣東湛江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為論壇發來祝賀視頻,並給參加作物學研究生論壇和第二屆中國海水稻發展論壇的農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回信,高度讚賞江蘇試驗示範種植基地取得的豐碩成果。

袁隆平寫道:「近幾年來,中國海水稻的研發不斷取得重要進展,推廣面積在擴大,產量也不斷取得新突破,特別是最近江蘇南通的大面積示範經測產達到平均畝產 802.9 公斤,使我感到非常欣慰!這一歷史性的突破,對於我國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十分重要,尤其在當前世界疫情背景下,大大地提升了國人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信心,中國通過提高單產和擴大種植面積,完全能保障糧食自給,不會出現『糧荒』。」

據了解,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鹼地區建立「海水稻」試驗示範種植基地,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作為東部濱海鹽鹼地類型,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之間,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試驗示範種植基地。

什麼是「海水稻」?「海水稻」是指能夠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這種水稻和常見水稻品種有相同的育種流程,鹽鹼水經過技術手段去鹽處理後綜合多種方式灌溉,就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的含鹽量,「海水稻」就可以很好地生長。我國的耕地面積少,18億畝耕地紅線,但是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領導介紹說:「江蘇省歷來重視沿海灘涂的開發利用,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沿海灘涂相關產業發展。自 2009 年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要把江蘇沿海灘涂地區建設成中國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將江蘇沿海地區建成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為進一步落實沿海開發的國家戰略, 深入挖掘鹽鹼地水稻生產潛力,我省經過認真調研,積極策劃籌備,確定了耐鹽水稻作為重點研究領域。」

據介紹,江蘇省有1000萬畝鹽鹼地,接近70%是沿海灘涂,而且每年面積在增加。目前,全省現有沿海灘涂種植水稻 100 萬畝左右, 其中土壤鹽分濃度千分之三以下,淡水灌溉的情況下,畝產 超過 600 公斤的種植面積 20 萬畝左右。鹽分濃度千分之三 以下,淡水灌溉的情況下,畝產 400-500 公斤的種植面積 70 萬畝左右。鹽分濃度千分之三至六的土壤,需要經過工程化洗鹽脫鹽、改良培肥、淡水灌溉等措施,1-2 年以內可以將鹽分濃度下降至千分之三以下。 江蘇袁品力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蘇力聯集團與湖南袁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也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合作夥伴。2020年4月1日,江蘇袁品力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達成協議,引進該中心「超優千號」「叄優一號」種子,在江蘇南通、鹽城等沿海地區開展耐鹽水稻綠色高產攻關試驗。公司向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報告,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領導的高度重視,並與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團隊,聯合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專家組織協同攻關,試驗示範取得重大突破,經全國權威專家實地機收測產,平均畝產超過1600斤(802.9公斤),創造了我國鹽鹼地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江蘇袁品力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用袁隆平院士研製的中國雜交水稻品種,進行試驗示範獲得成功就是有力的佐證。談起今後的發展,江蘇袁品力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翟韶均表示:「公司將致力於資源融合,技術聯合,確定以打造數位化的『海水稻產業綜合開發模式』為戰略目標,探索並融合『農業、科技、文化、區塊鏈』為一體的發展方式。在未來5年的時間,將組建成立「袁隆平院士研究院江蘇工作站」,組織開展大規模鹽鹼地治理和土壤改良,實施「開發百萬畝鹽鹼地、灘涂種植海水稻」規模基地項目開發建設,力爭使江蘇成為全國鹽鹼地改良的示範樣板,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文/畢慶元 謝凱麗 圖/力聯)

責任編輯: 黃浩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創新紀錄!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新紀錄!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專家表示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相關話題衝上熱搜網友紛紛點讚致敬「海水稻,袁爺爺太棒了」「致敬袁老,不容易!
  • 袁隆平:「海水稻」若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海水稻」再獲高產
    據央視財經報導,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傳出好消息,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了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到了802.9公斤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再創浙江水稻單產紀錄 「甬優」超級稻是怎樣煉成的
    這一數字打破塵封4年的紀錄,創造了浙江省單季晚稻畝產新紀錄。  2012年,我市鄞州區洞橋鎮百梁橋村種糧大戶許躍進的百畝方最高畝產達1014.3公斤,並以百畝方均產963.65公斤創全國紀錄。  此次不僅單產創新高,百畝方平均畝產也從963.65公斤提高到了970.7公斤。
  • 「海水稻」在深加速研發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 通訊員 倪彬)8月31日,保持著應用最廣、種植面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效益最顯著等多項全國雜交水稻良種紀錄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深出席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簡稱「基因組所」)和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農海稻」)聯合成立的「鹽鹼稻(
  • 袁隆平與神奇的「海水稻」
    袁隆平,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創造了水稻畝產上千公斤的世界紀錄,其畢生追求的目標在於如何能夠讓水稻更高產。已經88歲的袁隆平不久前透露,他目前正在攻克雜交水稻的兩個難題,一個是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而另外一個則是研發「海水稻」。
  • 科技話題:「超優千號」、玉米基因編輯、「蜻蜓44」星系暗物質、新...
    1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青海這裡長出「海水稻」
    格爾木試種的「海水稻」長勢喜人!5月7日,記者在格爾木高科園試驗大棚內看到,「海水稻」已經長出嫩綠的秧苗,一棚秧苗如綠色的地毯般鋪展開來,長勢喜人。記者從格爾木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獲悉,開展前期鹽鹼地改良及高寒耐鹽鹼水稻(以下簡稱「海水稻」)高產技術研究項目,目前部分品種長勢良好。
  •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產620公斤[組圖]
    9月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對取樣的海水稻進行手工脫粒。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舉行的「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上,「海水稻」實地測產結果一經宣布,現場人群沸騰了——這個畝產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測算,我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 海水稻科研推廣迎來關鍵之年
    在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多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據了解,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溫室大棚裡培育出的海水稻被移栽到鹽鹼地中。
  • 柴達木盆地核心區成功種出「海水稻」
    王海防 攝中新網西寧5月9日電 (孫睿 王海防 趙倩)記者9日從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官方獲悉,地處柴達木盆地核心區的格爾木市成功種出「海水稻」,長勢喜人。海水稻又稱高寒耐鹽鹼水稻,是一種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具有耐鹽鹼的水稻,還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等特點。
  • 「y兩優957」首次試種突破畝產千公斤創全國高產紀錄
    人民網長沙9月9日電(記者 匡瀅 通訊員 賀上升)9月9日,湖南省科技廳組織湖南省農業委員等單位的專家,對隆回縣羊古坳鎮牛形村113.2畝「y兩優957」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實測平均畝產達1000.5公斤,首次創下了該品種試種全國高產紀錄。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時間:2020-10-14 00:06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了不起!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 經過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連續三年的試驗種植,這兩天,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 青島海水稻豐收在望 畝產約350公斤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獲悉,青島「海水稻」(耐鹽鹼水稻,下同)目前進入成熟期。全國十大主要基地陸續開始收割。觀海新聞記者在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看到,金黃的稻穗隨著微風慢慢搖曳,與其間忙碌的工作人員相得益彰,繪出了一幅金色的豐收畫卷。「今年,城陽上馬基地共種植了5000畝水稻,新增了150份試種材料,總材料數達200餘份。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種出水稻 袁隆平團隊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中國人種出高產水稻早就不是問題了,現在點了耕種天賦的中國研究團隊要在沙漠裡種水稻了——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已經收穫了海水稻,畝產超過千斤。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這裡土壤鹽鹼化嚴重,被視為「農業的荒漠」。
  • 從淡水田到鹽鹼地,從北到南 「海水稻」走出了一條個性十足的道路
    海水稻的「中國故事」1月15日上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消息一出,引發全國上下的關注。經過多年研究,「海水稻」開花結實,未來有望走上千家萬戶的飯桌。
  • 近百畝高原寒地海水稻「踏入」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荒灘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在試驗田內進行人工插秧(5月28日攝)。新華社 發(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供圖)新華社西寧6月20日消息,記者日前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看到,一株株綠油油的海水稻秧苗隨風飄揚。經過15天的試種植,海水稻種植面積近百畝,這也是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的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