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無論是什麼生物、植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人體同樣也是如此。
想必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過口渴的情況,「口渴」是身體缺水的自然生理反應,當水分嚴重流失、機體缺水時,中樞系統就會對身體發出指令,通過口渴信號補充水分。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日需攝入1500-2000ml之間的水分,這足以滿足身體消耗和代謝。
但是,有時某些疾病也會造成反覆口渴、口乾等症狀出現,比如「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種!
糖尿病是我國最為高發的代謝類慢性病之一,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現有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了1.2億人左右,且這一數據還在逐年增長中。
正是因為糖尿病患病率驚人,所以網絡上關於糖尿病的科普文章也越來越多,它們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口渴!
正因如此,部分人在反覆口渴、上網搜索後,都懷疑自己是患上了糖尿病,整日惴惴不安、又不敢就醫篩查。
殊不知,僅憑口渴一個症狀,並不能武斷地認為就是糖尿病,比如天氣炎熱、從事重體力勞動、飲食過鹹、高熱不退、噁心嘔吐等,都可造成口渴症狀出現。
如果在口渴出現的同時,還合併了以下三個典型症狀,這才真的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1、是否多尿:在臨床看來,糖尿病的多飲、多尿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關聯,二者往往會同時出現。
當腎臟中腎小球代謝血糖的數值,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的血糖閾值後,就可誘發滲透性利尿,導致患者體內水分大量流失,進而出現口乾、口渴等症狀。
而同時,由於患者攝入了過多的水分,又會增加腎臟形成尿液的速度,最終發展為惡性循環;
2、吃得多: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發展期都出現了「多食」症狀,患者不僅在正餐吃下了大量食物,同時飢餓感來得也非常快;
甚至是在睡眠中的凌晨3-4點中被飢餓叫醒,並伴隨精神煩躁、多汗乏力等症狀,只有進食之後才能緩解。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患者的胰島功能已經無法正常發揮,血糖不能給肌肉、細胞提供能量,因此飢餓感來得也較為頻繁;
3、體重下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患者的體重卻不會增長,反而可能會出現下降趨勢。
這是因為患者出現了胰島功能損傷、胰島素抵抗等問題,血糖已經無法正常消耗、提供能量。
所以,為了機體正常運轉,身體只能通過消耗儲存的脂肪、糖原供能,久而久之,患者體重也會變得越來越輕。
而這種情況也相當危險,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患者很可能會面臨酮症酸中毒的併發症!
總的來說,口渴並不能作為單獨的糖尿病診斷依據,畢竟影響體內水分消耗的原因眾多。
但是,如果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問題,近期突然出現了口渴、並伴隨以上幾個症狀,這很可能是糖尿病已經找上自己的信號,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