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
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羅保平:
北京地方志協會副會長
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紹的是北新橋和新街口。
我們先說北新橋。
北新橋就在城裡往東直門走的那個十字路口。但是那地方沒橋,全是大馬路。這大馬路上怎麼來了個「北新橋」呢?所以後人就給它編故事。
編的什麼故事呢?明代初期那會兒劉伯溫姚廣孝建北京城(其實也不是明代初期建的,但是民間故事就這麼講的),有一條惡龍過來了。姚廣孝是出家人,法術非常高強,那惡龍打不過他,姚廣孝就把這個惡龍逮著了,找了一個井,就把惡龍關到了水井裡面。
據說這個水井就在現在北新橋十字路口的東北角。
原先那裡有一個京都廟,廟裡有一個水井,傳說就是關惡龍的那個水井。
所以後人有好事者到那以後倒鐵鏈子看有沒有,倒了一屋子鐵鏈子還沒到底,就聽那井裡嗡嗡亂響,嚇得那幫人又把鐵鏈子放回來了。
那麼這個龍給圈到井裡之後,扭頭就問姚廣孝:「我什麼時候能出來呀?」
姚廣孝一指說:「你看到沒有?什麼時候這橋變舊了,你就出來了。」
所以這個地名就變成了「北新橋」。
其實這是個故事。
那麼這個「北新橋」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看一下乾隆時期的北京地圖。
這裡給了我們兩個信息:
第一個,在北新橋十字路口的東南有一個大水塘。
第二個,在北新橋的十字路口,還真有一座橋。但是這個橋是南北向的,不是我們通常說的東西向的。
根據這個橋,再根據那個水坑的位置,我們可以推測,當時還有一個小河溝,是奔著西北流的。
在這個水坑的邊上,有一個板橋胡同,明朝就有「板橋」這個名字,而「北新橋」是清朝出現的。
也就是說當初上東直門那邊,實際上走到北新橋,是向南邊拐了一個小彎,過板橋,然後奔東直門。
到了清代以後,大家感覺往那邊拐的小彎太變扭了,所以就把路給取直了,就在這小河溝上蓋了一個橋。
說白了就是「板橋北邊的新橋」。
我們回頭再說說新街口。
北新橋和新街口正好一東一西,都是北京重要的商業區。
新街口怎麼叫「新街」呀?其實這也要從歷史的角度講。
當初,新街口往西走是奔西直門,從新街口再往北沒有道路,因為最初積水潭的面積比較大。所以說從那個丁字路口往北走不遠就是積水潭的湖邊上。
但是到了明代以後,積水潭逐漸水源減少,就內縮了,於是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六海(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西海)。
新街口往北邊原先湖邊上的那些小土路慢慢有空地了,有了空地以後,老百姓就在那邊蓋房子,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新街口以北的很多街巷。
因為它們比南邊的房子修建得晚,所以這條路蓋好以後就給它取名為「新街」,那麼這個路口就叫「新街口」。
所以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
內容來源:地名與地理信息管理處
視頻製作:光明網
內容編輯:北京印跡編輯部
文章僅代表專家本人觀點,不代表「北京印跡」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