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美宜佳等暗戰從未停止 便利店或將迎「馬太效應」?

2020-12-23 贏商網

  隨著大賣場市場的日益艱難,看似前景不錯的便利店市場早已「暗戰」不斷,青島的777便利店、南京的旺仔便利店都相繼傳來了關店資金鍊斷裂的噩耗。在激烈的競爭中有的被吞併了,有的倒閉了。那麼,下一個又會是誰?便利店的馬太效應是否已經到來?

  「儘管現在我們已經有400多家店,大多集中在深圳、東莞,但是未來切入新城市也不排除用併購合作的方式。」深圳市中業愛民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代鴻昌對記者表示。

  如果說珠三角的中業愛民只是有想法,那麼在長三角就已經有企業在這麼做了。在浙江經營多年的十足便利店就在去年已經通過合作的方式,將當地市場排名第二第三的便利店企業進行整合,並迅速將自己的門店擴張至1500多家。其相關負責人就表示,通過後臺統一採購與配送,不僅提升了企業經營效率,也大大節約了成本,同時避免了惡性競爭。

  你死我活

  「如果喬瑪和富德這樣的便利店再不轉變,很有可能面臨關閉。」熟悉深圳便利店市場的洪飛(化名)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喬瑪便利店隸屬於成都富港百貨集團,目前在深圳開出了5家店,而富德便利店的東家則是金融投資商深圳富德控股集團,其旗下一共30家門店,但在深圳市場也只有5家店。

  然而,在經濟發達的深圳,大大小小的連鎖便利店品牌超過20家,既有實力強大的外資企業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OK便利店,也有內資大佬美宜佳,還有包括百裡臣、中業愛民在內的很多深圳本土品牌。

  對此,代鴻昌告訴記者,深圳、廣州的便利店非常多一方面是由於經濟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相比北方更為溫暖的亞熱帶氣候,也讓人們的夜間活動很多,為此催生了很多夜間經濟。繁多的便利店,也讓深圳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

  對於喬瑪這樣門店非常少的便利店,洪飛透露,它們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尤其在近兩年人工和房租漲的非常厲害的情況下,它們由於門店數量的劣勢無法達到規模效應,無論在採購還是物流上都沒有優勢。再加上母公司主業不在此,資源、經驗,甚至熬下去的決心都不如專業便利店企業。

  北京商業經濟協會秘書長賴陽更是直言,便利店不是誰想做就做的,它不是縮小了的超市,甚至更加複雜。如果準備不足,很容易陷入瓶頸,在長期無法盈利的情況下走進死胡同。這就必然導致優勝劣汰,要麼被吞掉、要麼關門結業。

  其實,早在2012年,東莞天福便利店就展現出「兇狠的」一面,一舉吞併了擁有160 多家便利店的「利的」。東莞另一家巨頭上好便利店,其擴張過程中也先後拿下當地的好友、百川、富通和天天多等便利店品牌,得以迅速壯大。

  而在便利店競爭同樣激烈的長三角,便利店之間的兼併合作也已經顯現。2013年,浙江十足商貿有限公司就先後與民豐、當家人達成合作,將採購、會員、倉儲物流等後臺項目進行打通,形成統一系統。

  對此,儘管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是合作,各自的品牌保持不變,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收購其實沒什麼差別。

  暗戰從未停止

  2013年,零售業併購案不斷,而面對便利店市場的戰火,是否也向即將面臨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呢?

  對此,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共同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2-2013)》顯示,日本三大便利店企業7-11、羅森、全家佔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而目前在中國,市場集中程度遠沒有那麼高。

  北上廣深一線市場便利店市場內外資共存,而太原、西安、南京、東莞等二線城市的便利店大多以本土企業為主。

  代鴻昌對此也表示認同,便利店不像其他業態,無法快速盈利,而且需要耐心與決心。「現在很多企業都屬於玩票性質,特別是深圳有很多這樣的企業,包括順豐快遞。」然而,完全做直營在當前成本高漲的背景下,如果運營不當,商品組合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很容易出現資金供應鏈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土很多做加盟的便利店管理鬆散,導致「連而不鎖」,根本無法發揮規模優勢,更別提在物流配送、消費者數據分析等方面挖掘利潤。這也導致了很多便利店企業在各自為戰,跨區域擴張。從珠三角地區目前的情況就可見一斑。

  但是,另一位擁有1000多家門店的便利店企業領頭人付歐(化名)卻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中國的便利店發展已經開始步入另一個階段,特別是在現在大賣場受挫,小型店受寵的情況,從競爭走向兼併聯合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正如他分析的那樣,隨著市場的成熟,各地的品牌便利店品牌會越來越集中,這種現象已經在個別省市顯現。例如便利店發達的廣東東莞,經過不斷兼併聯合,目前主要是美宜佳、天福和上好三家爭霸。

  他也坦言,未來人力租金等成本會繼續上漲,人力成本將提高5%~10%,租金上漲雖有所減緩,但依舊是高位慢行,對此今年公司的投資成本將會有所壓縮,較去年降低10%,但擴張態勢不減,計劃新開門店300~500家。

  此外,在便利店行業的兼併聯合從未停止,只是很多企業不知名,大家不了解而已。未來這種現象在便利店行業也會越來越多。

  尾大不掉

  便利店市場暗潮湧動,但上述報告卻表明,擁有1000家以上門店企業的單店平均年銷售額為168萬元,利潤率僅0.3%;規模最小、只有300家以下門店的便利店品牌單店平均年銷售額卻能達到最高的269萬元,利潤率2%。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盲目擴張,很容導致「尾大不掉」。

  賴陽也表示,7-11這樣的外資企業靠密集開店降低了物流成本和營銷成本,但國內企業的精細化程度不足,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不完善,特別是在消費者需求研究上的短板,讓目前很多便利店的日營業額無法與外資企業競爭。這種情況下攤子鋪得越大,成本就會越高,擴大虧損。

  這個觀點得到了代鴻昌的認同。他告訴記者,中業愛民今年計劃從打造內功出發,注重管理和商品結構調整,提升單店盈利能力,降低開店速度,計劃開出新店100家。

  據他透露,目前中業愛民平均毛利率在22%左右,低於目前便利店平均水平,但由於採取以加盟為主的緊密型管理,400多家門店中有九成以上為加盟店,由公司統一管理、採購、配送,加盟店從開店到經營都由公司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指導。由於公司直營店少,成本低,目前企業正處於盈利的狀態。

  「7-11雖然1992年就在深圳開出了第一家店,但目前也只有150家店」,洪飛也指出,儘管如此,每月超過5000萬元的銷售額卻讓內資便利店豔羨不已,而內資便利店普遍達不到單店單日銷售額過萬的業績。

  這也意味著內資便利店在買店入市、擴張開店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實力,特別是經營內功,特別是在最後一公裡的布局上。全家董事長潘進丁就表明,隨著通訊技術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型態已經開始改變,數位服務成為便利商店業下一個戰場,如網拍付款/取貨、線上遊戲點數購買、虛擬電子錢包等,都是接下來的發展機會。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加入了行動支付大軍,例如7-11、美宜佳、十足。「目前我們也將上線行動支付,為顧客提供更多便利。」代鴻昌表示,代收快遞、自提等業務早已成為便利店標配。

  只是,如何超越盈利性,利用好手上的資源,平衡規模與成本之間的關係,便利店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本文轉載來自:超市周刊 凌晨,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美宜佳:中國便利店之王 門店遠超7-11卻未走出廣東
    中國最大的便利店系統是哪一家?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在哪裡?北上廣深?都不是。它叫美宜佳(需求面積:40-100平方米),在東莞。  公開數據顯示,東莞市糖酒集團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下稱美宜佳)的門店數比上海農工商便利集團(擁有好德、可的)和7-11(內地)的總和還要多出近千家,是中國最大的便利店系統。  消費者的便捷性需求是便利店這種業態的生存根基,因為淘寶永遠無法滿足你半夜走在路上口渴時的需求。美宜佳避開7-11等品牌聚集的鬧市區,多選擇居民區、工業區甚至城鄉結合部等租金低廉的地方開店。
  • 下一站便利店將往何處去 值得思考
    從最初的品類單一、服務意識低、項目少到如今的門店形象精緻、設備先進、服務項目多、商品品類有創意,便利店在此期間確實走了相當長的路,而下一站便利店將往何處去,則成了許多便利店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廣東,7-11雖然最早進入深圳市場並引領便利店潮流,而美宜佳在東莞另闢蹊徑,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門店最多的便利店。而上海更是一個「混戰」的市場,日本的羅森、7-11、臺灣的全家便利、本土的好德、可的、良友金伴便利、聯華快客等幾乎在上海見縫插針般蔓延。
  • 無人便利店「垂死」,美宜佳隨機應變,自動販賣機還有活路嗎?
    一家幾十平米的店鋪從某甲茶到某乙茶到某丙茶,最長的半年、最短的才一個月,最後這家店鋪放棄了飽和過度的奶茶項目,選擇了看似更為飽和的便利店項目!在2017年無人便利店風起雲湧的時候,傳統的便利店美宜佳同樣在蒸蒸日上。先來看看兩年前風口裡被吹上了天的「無人便利店」,現在的它們還好嗎?
  • 美宜佳19000家便利店的擴張秘密
    說沒有關係,那是因為還有比美宜佳門店數更多的便利店品牌,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能源央企的旗下便利店。不過鑑於兩家央企的便利店,無論從門店經營要素、運營能力,或是拓店方式上來看,都存在很多區別於便利店商業標準的特別條件賦予。為此,我們很難將兩家央企的門店數作為絕對對比條件去研究整個便利店行業。
  • 東莞便利店分布密集 7-11兩門店關門
    此次兩家門店先後撤出,是否意味著7-11便利店正在醞釀新的戰略部署?  目前,定位高端的7-11便利店主要走直營模式。而勢力強大的本土便利店——美宜佳採用特許經營,不斷擴張,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連鎖便利店。
  • 美宜佳:中國便利店之王 門店遠超7-11卻未走出廣東
    中國最大的便利店系統是哪一家?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在哪裡?北上廣深?都不是。它叫美宜佳(需求面積:40-100平方米),在東莞。  公開數據顯示,東莞市糖酒集團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下稱美宜佳)的門店數比上海農工商便利集團(擁有好德、可的)和7-11(內地)的總和還要多出近千家,是中國最大的便利店系統。  消費者的便捷性需求是便利店這種業態的生存根基,因為淘寶永遠無法滿足你半夜走在路上口渴時的需求。美宜佳避開7-11等品牌聚集的鬧市區,多選擇居民區、工業區甚至城鄉結合部等租金低廉的地方開店。
  • 廣州一便利店取名「美怡家」 美宜佳起訴獲賠2.5萬元
    4 月 22 日,記者從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獲悉,一家名為 " 美怡家 " 的便利店被 " 美宜佳 " 告上法庭,最終賠償 2.5 萬元。美宜佳公司發現,在廣州市荔灣區的一條街上,有家便利店掛著一個醒目的招牌,招牌左側標有類似房子形狀的雙拱門圖案和 " 美怡家 " 字樣的組合標識,右側突出標有 " 美怡家 " 字樣。經查,該便利店為一個體工商戶,登記字號為美怡家便利店。
  • 咖樂美商用全自動咖啡機入駐美宜佳便利店
    便利店行業在國內不斷擴張,根據數據統計,美宜佳已經擁有了13000家便利店,每個月幾乎都會新增加200多家門店。顧客們進進出出,多數人手持一杯香濃咖啡,是因為咖啡如此吸引大家的關注嗎?本文,針對咖樂美商用全自動咖啡機入駐的美宜佳便利店舉例。
  • 7-11福建首店開業 福州便利店市場將迎第三次轉變
    7-11福建首店開業 主打鮮食產品   昨日7點不到,7-11位於八一七北路供銷大廈的福建首店門外,已經排起了數百米長的隊伍。   作為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7-11在5年前就被曝要進入福州,只是一直沒有下文。今年2月,業界傳出消息稱,7-11確定將落戶福州。
  • 再見了,7-11便利店?
    據此前相關報導7-11的日本母公司宣布計劃進行大規模調整:2022年前,全球將裁員4000人 更重磅的消息是公司旗下便利店的店鋪數量也將調整將關閉1000家「7-Eleven」便利店 而早在今年3月份「7-Eleven
  • 中國最賺錢的便利店:趕超7-11,覆蓋半個中國,坐擁上萬家門店!
    說到便利店,國人腦海中出現的就是7-11這個日本品牌便利店。似乎只有這個品牌才是高端和主流的體現。其實不然,7-11其實是中國本土品牌便利店美宜佳的手下敗將。美宜佳是中國真正的便利店之王,坐擁全國10000多家門店,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
  • 中國便利店之王:2.7萬家店年賺519億,連7-11、美宜佳都甘拜下風
    一提到便利店,很多人會首先想到「7-11」。7-Eleven,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團。從1946年開始,它的營業時間變成早上7點到晚上11點,7-11名字也由此而來。其中日本本土2萬家,美國、泰國均超過8000家,中國臺灣地區5000家,中國大陸近2000家,絕對是便利店行業的老大。7-11是日本的,中國本土也有個便利店巨頭「美宜佳」。美宜佳,是東莞本土的零售巨頭,分店遍布廣東。
  • 美宜佳才是中國便利店之王!
  • 打敗日本7-11,國內便利店之王誕生,一年低調營收超百億
    現在一說起便利店,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7-11、全家、羅森等,這些日本便利店品牌,認為只有這些便利店才是最正宗的、上檔次的,但是大家卻不知道,在國內有一家本土品牌,力壓7-11成為「中國便利店之王」,它就是美宜佳。
  • 美宜佳:20000家!
    聯商專欄:7月23日,美宜佳便利店第20000家開店營業,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儀式,美宜佳便利店正式的開店數已經達到了20900家,數量上已經超過了中石油崑崙好客便利店,超過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已是指日可待。經營者持股在美宜佳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種普遍實行的制度。比如,美宜佳目前有13家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這些合作夥伴企業在一般的公司裡都是屬於企業內部的業務部門,而美宜則將這些業務部門獨立運作成公司,由美宜佳控股,經營者持股。業務部門的公司化且經營者持股能使得公司整體的業務按市場高效原則運行,經營者持股能把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 便利店競爭殘酷投資火 東莞美宜佳居榜首
    7月閉幕的第十一屆中國零售商大會上,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便利店品牌羅森發聲「10年內開店1萬家」,福建便利店龍頭廈門見福宣稱今年新開300家。以東莞便利店品牌為例,美宜佳、天福的規模在2015年就已分別突破7400和2830家。電商大潮下,似乎便利店投資仍熱情不減。
  • 無人便利店「垂死」,美宜佳隨機應變,自動販賣機還有活路嗎?
    一家幾十平米的店鋪從某甲茶到某乙茶到某丙茶,最長的半年、最短的才一個月,最後這家店鋪放棄了飽和過度的奶茶項目,選擇了看似更為飽和的便利店項目!在2017年無人便利店風起雲湧的時候,傳統的便利店美宜佳同樣在蒸蒸日上。先來看看兩年前風口裡被吹上了天的「無人便利店」,現在的它們還好嗎?
  • 專訪東莞美宜佳便利店總經理張國衡
    1997年6月21日,一家掛著「美宜佳」招牌的便利店第一次出現在廣東東莞市花園新村住宅區裡的農貿市場旁時,周圍的街坊大多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比一般雜貨店整齊一些的新型雜貨店。當時,誰都沒料到,十多年後,會有2680間掛著同樣招牌的現代化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於廣東省11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 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發布,易捷、美宜佳、崑崙好客居前三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7月2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從門店數量來看,前十名由高到低分別為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中石油崑崙好客、天福、全家、羅森、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十足、之上)、7-ELEVEN、蘇寧小店、見福。
  • 美宜佳19000家便利店的擴張秘密
    中國便利店之王的廣東東莞美宜佳,選擇12月6日宣布旗下門店正式突破了19000家。按照這家公司最近兩年來的擴店速度,美宜佳20000家門店,很可能就誕生在2020年農曆新年前後。我們說美宜佳是中國便利店之王,與它的門店即有關係也沒關係。說沒有關係,那是因為還有比美宜佳門店數更多的便利店品牌,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能源央企的旗下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