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西安首屆「市長特別獎」頒獎典禮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姚新垣代表陝西長恨歌演藝文化有限公司團隊從容上臺,雙手接過「市長特別獎」獎盃。
△「市長特別獎」頒獎典禮
就在同一天,被譽為國內文旅業界「奧斯卡」的2019中國文化和旅遊總評榜頒獎典禮在浙江嘉善西塘舉行,姚新垣榮獲2019中國文旅年度風雲人物。
△2019中國文化和旅遊總評榜頒獎典禮
「因為時間衝突了,中國文旅年度風雲人物的領獎我沒去。我們團隊最終獲得『市長特別獎』,倍感榮幸,但回首《長恨歌》發展歷程也在情理之中。」姚新垣低沉的話語中,透露著自信和堅持。
創新突破:
打破傳統景區經營瓶頸
領過西安「市長特別獎」的第二天,姚新垣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浙江紹興的飛機。此行,他去往紹興市柯巖風景區,是為促進《魯鎮故事》演藝項目進展情況。「這個項目準備在今年12月面向觀眾展示,時間緊迫。」
這是華清演藝項目的又一次文化「輸出」。
然而,面對採訪,姚新垣一如以往的低調和務實。他自我介紹時,總是很簡短,自稱是華清宮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事實上,他還是陝西長恨歌演藝公司執行董事、平涼崆峒山文化旅遊公司董事長。
△華清宮主景
近年來,姚新垣帶領著團隊,圍繞「以文化鑄就景區靈魂」的產品理念,打造了以華清旅遊為母品牌,華清宮、華清演藝、華清御湯、華清文創、華清管理為子品牌的「一母五子」品牌發展體系,打破了華清宮由傳統型景區僅依靠門票經營的瓶頸,在景區轉型、經營創新、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華清宮·航拍圖
「我上班的時候,每次走進華清宮景區門口,我總會習慣性的仰望驪山,你說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是不加以保護、挖掘和弘揚,我們對得起誰?」說這話時,姚新垣笑了。
華清嬗變:
打造國內文旅融合先鋒企業
「華清宮作為陝旅集團旗下的頭部文旅企業」,姚新垣說,「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指華清宮景區的核心文化資源、優質的自然條件、深厚的歷史文化影響力。」
華清宮,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
△華清宮宣傳片
作為中國唐文化標誌性景區,華清宮是遊客來陝西旅遊的必遊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還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杆單位,以及陝西省質量獎、西安市質量獎。「華清池」「長恨歌」雙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近年來,華清宮景區不僅是陝西旅遊的一張金名片,華清品牌影響力還在全國持續發酵,品牌張力不斷增強。
△《魯鎮故事》演藝項目
陝旅集團華清宮先後與河北省山海關老龍頭、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貴州省荔波小七孔、陝西省白鹿原影視城、陝西省少華山、河北省易水湖度假區、甘肅5A級景區崆峒山風景名勝區、紹興柯巖《魯鎮故事》演藝項目、山東《泰安秀都》項目、揚州彎頭項目等十餘家旅遊企業及旅遊管理部門合作,使華清文創、華清演藝、華清管理、華清旅遊等管理體系不斷輸出。
△遠觀曲橋
目前,陝旅集團華清宮已從傳統景區經營模式向綜合性文旅企業邁進,目標直指「打造國內文旅融合的先鋒企業」。
逆風飛揚:
制定全國首個實景演出國標
2004年,在南方的山水寶地桂林,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開創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先河。
兩年後,在西北的中國千年古都西安,驪山腳下,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絕唱之地上,華清宮景區推出山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使沉寂的歷史活化,有效帶動了華清旅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華清宮 《長恨歌》
後起之秀的華清宮,厚積薄發,2016年8月,以《長恨歌》服務為藍本主導制定的《實景演出服務規範》3項國家標準,成為中國旅遊演藝行業標準的締造者。這是全國首個實景演出的國標。
2017年,《印象·劉三姐》破產重組,引發業界關注。彼時,全國80%的大型實景演出項目處於虧損狀態,盈利的僅有9%。
事實上,在《印象·劉三姐》開演的第二年,全國多地景區、文旅企業都急於全面複製「印象」模式。然而,大多成了過眼煙雲,後來紛紛以經營慘澹收場。
《長恨歌》卻走得很穩。
自2006年《長恨歌》公演以來,截止2019年,已累計演出3300多場,接待觀眾超過680萬人次。2019年,《長恨歌》票房收入創新高,演出僅七個月,實現收入1.82億,演出收入佔當年全國實景演出收入12%。
多重疊加:
不可複製的「長恨歌模式」
在探索與發展中,總結出「旅遊為體、文化為魂、標準為矛、專利為盾」的長恨歌發展模式,得到陝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被寫入《2016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促進陝西文化旅遊產業走出去的主推模式。
△《長恨歌》劇照·第二幕夜半無人私語時
「這幾年,有很多外地文旅企業來我們華清宮參觀交流,想要複製長恨歌模式。他們看完《長恨歌》演出後,都很無奈。你知道為什麼?」姚新垣「賣了個關子」後,接著說,「《長恨歌》演出有鮮活的故事原型,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有真實的歷史故地,還有鮮明的地緣特徵,它是真山、真水、真故事、真情感的藝術化呈現,這一切疊加起來,註定了《長恨歌》演出的不可複製性。」
△唐御湯遺址博物館
△西安事變舊址·兵諫亭
在姚新垣看來,華清宮最大特點是旅遊資源+文化創意。這裡有兩個國寶級文物,一個是唐御湯遺址博物館,另一個是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兵諫亭。華清宮著名的兩臺演藝,分別代表這兩個主要IP,打造了反映唐文化的《長恨歌》以及反映西安事變的《12·12》。2019年,舞劇《長恨歌》榮獲「2018中國實景旅遊演藝十強」。《12·12》西安事變實景影畫榮獲「2018年中國沉浸式旅遊演藝五強」
升級迭代:
每年投入1000萬用於改造提升
如今,各種主題旅遊演藝在全國遍地開花,《長恨歌》歷經14年長演不衰,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華清宮 《長恨歌》
究其原因,在姚新垣看來,「就是標準,標準決定質量,標準傳承歷史,標準鑄就精品。」總結起來,也可以說是「四個一」。
一支專業化的團隊。《長恨歌》的演員招聘自全國各大藝術專業院校,技術操作人員通過培訓成長,實現了16項的發明專利。整場演出需要200名專業演員的表演,好在演員隊伍穩定,確保了演出的品質,成就了「長恨歌藝術團」的殊榮。
△《長恨歌》劇照·第四幕驪宮高處入青去
一顆對藝術的堅守之心。「我們始終堅持對藝術高水準的恪守,對過程內容一絲不苟的堅持。演出一定是藝術化的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不是舞蹈和機械化的重複,需要完美的融合,觀眾可能看不到很細小的差別,但是我們能。」姚新垣說。
哪怕在疫情期間,為確保2020版舞劇《長恨歌》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給觀眾,長恨歌藝術團演員們也堅持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在舞蹈老師的帶領下,在家裡面進行了耗單叉、趴雙叉、小跳、平板撐、高抬腿等動作訓練。如此特色的抗疫措施,也因此成為國家文旅部企業抗疫案例。
△《長恨歌》劇照·第六幕仙樂風飄處處聞
一種常改常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姚新垣團隊針對觀眾進行調研中,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60%的遊客都是通過家人或朋友推薦來的,而且回頭客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這在旅遊實景演藝裡面還是比較少見的。因此,《長恨歌》每年投入1000萬,用於升級改造提升,這樣才能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科技的發展以及觀眾不斷提升的口味和視野需求,使「長恨歌」常看常新。
一套精細化的服務流程。2019年開始,公司以標準化創建為契機,確定了以打造《長恨歌》演藝標準體系為核心,以做大做強旅遊演藝產業為目標的工作總體思路。「我們在實景演出管理和服務標準化上,始終堅持精細化的服務流程,這也推動了整個實景演出行業的健康和規範發展。」2020年,姚新垣親自帶隊,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肖婷教授團隊共同研討撰寫。最終形成《古今結合的文化創新和商業探索—<長恨歌>文化品牌的建立與發展》案例,收錄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文旅融合之我見○
陝西華清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 姚新垣
「千年古都·常來常安」不僅僅是一個口號。
我們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能夠賦予這個品牌更多的文化內涵,深度挖掘文化和旅遊的契合點,創作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旅遊經濟對西安經濟社會全產業鏈的帶動作用。
具體而言,我們將加大《長恨歌》首演、唐宮燈會、七夕情人節等特色事件營銷,導入新媒體網絡營銷手段,打造特色鮮明的西安旅遊新形象,並繼續推出特惠文旅產品,全力推動華清旅遊事業發展,勇做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為西安旅遊吸引力的提升貢獻力量。
西安文旅之聲出品
圖片來源:華清宮景區
版權所有,轉載請留言或聯繫
採寫:韻竹 | 編輯:塵一
校對:洪敏 | 審核:魯雷
網紅打卡地 | 市長特別獎 | 文旅消費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