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漫步水墨宏村
文/閒者
遠山疏影映池塘,
黛瓦粉牆綴畫鄉。
處處青煙縈古村,
八方遊客來觀賞。
遊古鎮,仿佛是與過去對話,建築雖巋然不動,卻似娓娓道來,敘說著它的過往;流水延綿不斷,好似歷史長河,把曾經看見的一幕幕展示給人們觀看。
在遊過的古鎮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宏村。宏村這個以徽派建築為特色的古村落,位於黟縣東北部,距縣城11公裡。因為李安導演的奧斯卡獲獎電影《臥虎藏龍》而聞名中外,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留下的千古絕唱。這裡就是被稱之為中國畫裡的鄉村世界文化遺產——宏村。
仲秋時節,我們一行人慕名前往。第一眼看到她時,是村口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雖已過接天連葉的好時節,仍不由得想起曾寫下的詩句:"與荷為鄰,其人也清,與荷為友,其人也靜……"想必宏村的人們,正是過著這樣詩一般的寫意生活。
宏村是水墨的,妙筆丹青也難描繪;宏村是詩意的,絕句佳語也難鋪陳;宏村是自然的,文化遺產也難記敘。
站在村外,遠遠地觀賞著宏村,腦海裡便浮現出兩句:「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矗立在眼前的正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今天,我們頭頂上是藍天,清風徐徐,白雲繚繞;遠處是巍巍青山,逶迤蜿蜒,伸向天邊。宏村,一個千年古村落,就是這樣,背倚秀美青山,環抱清清溪流,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靜靜佇立,安靜地立於徽州大地上,向世人展示著穿越而來的秀美。
遠處的山脈是黃山餘脈羊棧嶺和雷崗山,山下的河是羊棧河和西溪河。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山明水秀,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似潑墨寫意,大自然和宏村人揮動如椽大筆,歷經千年描繪,終於繪就了這如詩如歌的「畫裡鄉村」。
據導遊介紹,宏村的人大部分姓汪,因汪氏一家曾經的住處屢遭火災,經過數次搬遷,最後在一位風水先生的建議下,選擇了宏村。宏村地形如一頭水牛,把南湖作為牛肚,貫穿於全村、彎彎曲曲的小渠為牛腸,村口的兩顆大樹為牛角。這裡因為水多,當發生火災時,也好及時應對。從此,汪氏一家便在此定居下來。幾百年來,他們安居樂業,生活繁榮。
當我們漫步在宏村,看到村內有清泉似血管在水牛的周身流淌。那一條條清澈蜿蜒的溪溝,有如牛體內的「牛腸」,曲折多變,引人遐想。溪水潺潺流經月塘後,經過短暫的過濾、休整,然後繼續流向村口的南湖,灌溉和滋潤著宏村人的田園土地、風情風景。宏村這種別出心裁的水系設計,為村民既解決了各種用水問題,又起到了調節村內氣溫的作用。當地老輩人講,夏天即便是40度高溫,宏村也是冬暖夏涼,氣溫適宜。
這裡「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宏村的先輩們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創出仿生學建築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融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於一體,並使之交相輝映,獨具風格。
宏村的美,美在自然。宏村有一條長長的河,河兩岸遍布遊覽的行人和正在寫生的師生們,行人們嬉笑遊玩,學生們整齊排坐,認真描摹,何嘗不是一道風景。沿河邊向前走三百米,會看到一彎拱橋與水相接,倒映水中,旁邊荷花盛開,宛若一幅極美的畫。
沿著這座拱橋過去,便進入村子,村子裡很多房屋現在還住著人家,他們的房子很多是從祖父那輩留下來的,現在由他們守護。走到村子的中央,會看到一個月牙形的湖,這個湖很奇特,之所以不用常用的圓形,是因為在建造這個湖時,是有寓意的,防止子孫後代出現「月滿盈虧」的心態,則採用這個形狀,時時警示。
一般來說,三樣事物可以造就美:山、水和建築,而從湖旁邊的這個拱門處,我們便可以一覽美景而無餘。小中見大景。身處宏村,步步皆為景。
宏村的美,美在人文。古代以經商聞名的,北有晉商,南有徽商,而往往以商著稱的地方,對待家風和學問一般都很嚴格。南湖書院,是古代宏村用於教授知識的地方,也就是學校。
南湖書院展現的是傳統徽派風格的古學堂,「南湖書院」牌匾下方的「以文家塾」是其曾用名,進入南湖書院,會看到文昌閣,這裡供奉孔子排位,表達了古人對孔子的膜拜和瞻仰。
在婚姻的問題上,我們常提倡「門當戶對」,從宏村的建築上可以看得出來。門當,是豎立在大門兩側相對的兩個扁形石墩,這是主人身份的象徵;戶對,是在大門房簷上伸出來的四個柱子頭,僅在官者的院落才有。有戶對的宅院必須有門當,門當戶對一直是作為中國的傳統婚姻觀流傳下來的,在以前門當戶對更講究是物質上的,而現在則更注重的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說到精神上的門當戶對,則需要說下「汪氏宗祠」,因為宏村大部分人姓汪,在祭祀祖先、聖賢和婚、喪、壽、喜的事情上都需要商量和籌辦,所以建造一個大的祠堂。
宏村,有大家閨秀之風範,有小家碧玉之靈秀,處處皆文章。由於遊覽時間緊,沒能盡興,等來日再訪宏村,品嘗文化之美。
(2020.9.28晩於黃山君瑞百合)
(照片均為華為手機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