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於黟yi縣,到達宏村時間已經到了下午3點。
售票處買了票票價104元有點貴。
進去就看到了宏村最美的景色,南湖。
遠望去,岸邊的徽派古宅,齊齊倒映在湖水裡,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呈現出一幅畫裡鄉村圖。
許多在這裡寫生的年輕人,紛紛拿出紙筆,讓水墨般的宏村南湖,永遠定格在這最美的瞬間。
湖面上的畫橋是電影臥虎藏龍的取景地。
這裡就是宏村最美的景色!
繞湖一周後,來到了村口大樹,這裡有進村的入口。
這裡的商店琳琅滿目。
往裡面走,不一會就到了月昭,月昭也叫月塘,這裡是宏村第二美的地方。
半月形池塘。
也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當時宏村76世祖汪思齊發現村中有一處天然泉水,冬夏泉湧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風水先生何可達及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出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的牛形水系藍圖;鑿引西溪水,牛腸水圳九曲十彎,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飲用、洗滌等。
其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餘金,繼續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
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
村的巷子也是錯落有致,別具一格。
走遍了所有的巷子,裡面很多小吃,民宿,客棧。
宏村後面有一個雷崗山。
山不高,一會就上去了。
上面人不多,不能俯瞰整個宏村。
拍夕陽下的宏村還不錯。
雷崗山拍了幾張照片很快又下來了。
在宏村走了整整一個大圈,所有的巷子都走了一遍,生怕錯過了美景,美食。
接近傍晚,宏村下起了小雨。
頗有江南煙雨小鎮的感覺。
細雨中,很快,巷子裡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紛紛找民宿、客棧去避雨。
細雨我是不怕的,買了雨衣,鞋套,還有一把傘。
就這樣依然在巷子中漫步。
走進去看到一旁的承志堂。
為清末鹽商汪定貴住宅。
磚木結構,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個,七處樓層,大小60間,門60個,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承志堂木雕,大多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有較高藝術價值。
南湖中間一座橋,叫做畫橋,畫橋的左邊就是南湖書院。
南湖書院是村子裡的私塾,書院由六部分組成: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袛園。
清嘉慶年間將六院合併重建為一所規模極大的私塾,即「南湖書院」。
書院面臨南湖,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
目前門樓保存完好,歷史上這也是官吏文人興會講學的場所,曾任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時期駐英、日公使,代理國務總理汪大燮幼年曾經在這裡就讀。
南湖書院建築很有看點,房屋中間的天井是徽派房子的建築特色,主要作用就是通風、採光還可以聚財,地面上的石板與石板之間都是有小縫隙的,排水問題很有講究。
水圳,宏村的水圳遍布村子的巷子裡。
建於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總長1200多米,繞過家家戶戶、長年清水不斷。
水圳九曲十彎,穿堂過屋,經月沼,最後注入南湖。
聽說水圳有6大功能。
一是防火;二是調節小氣候,改善氣溫和溼度,淨化空氣、美化環境;三是飲用;四是洗滌;五是灌溉;六是發電。
水圳沿途建有無數個小渠踏石,人們浣衣洗滌、澆花灌園都極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來水」,當年村民飲用、浣洗都在「牛腸」裡,汪氏祖先曾立下規矩,每天早上8點之前,「牛腸」裡的水為飲用之水,過了8點之後,村民才能在這裡洗滌。
更為奇妙的是,這牛腸的水位,無論天晴下雨,總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總是低於小橋以下一點,不多不少,十分奇特。
這個我就不得見證了。
宏村的山水,小巷,古宅都讓人流連忘返。
但宏村的雨也越下越大。
接近7點,要從宏村出發去湯口。
明天還要趕起來去黃山。
滴滴順風車拼座30元到湯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