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保家為國去參軍,多年杳無音訊,再相見時都成了開國少將

2020-12-15 方哥說史

在開國將軍裡,三兄弟都是將軍,這實屬罕見。三兄弟在參加紅軍後,多年杳無音訊,再見面時都成了少將,他們是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戴克林跟戴克明二人是堂兄弟,戴克林和程啟文則是表兄弟。三人中戴克林最大,生於1913年,而戴克明和程啟文同數,比戴克林小兩歲,他倆生於1915年。

三人都是湖北紅安縣人,三家距離並不遠,他們經常在一起玩。三人中,戴克明第一個參加紅軍,戴克林看到弟弟參加紅軍了,他像丟了魂一樣,也要參軍,但紅軍說他身高還沒槍高,就拒絕他加入,戴克林只好掃興而歸。

1929年春節剛過,14歲的程啟文在表叔的介紹下,他也去參軍了。過了幾天,戴克林聽說表弟參加紅軍了,他午飯也沒吃,直接跑回了家,他也要參加紅軍。

參軍以後,雖然三兄弟都是紅四方面軍,但是天各一方,根本就沒法取得聯繫。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南方的遊擊部隊被整編成了新四軍,戴克林奉上級的指示去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工作會議。

到那以後,戴克林被安排在了一間兩人宿舍裡,而這間屋子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弟弟戴克明。兩個人十幾年沒有見,模樣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加上兩個人都改了名字,誰也不認識誰。

無論模樣怎麼變,他們說話的口音都沒變,兩個人一打招呼居然發現,都是湖北老鄉。兩人紛紛談起自己的故事,越講越相似,戴克明詢問他是不是道駒哥哥?因為臨走的時候,戴克林用的就是這個名字。

當他聽到這句熟悉的稱呼時,他驚訝地發現,面前的這個人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兩人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淚,分別多年杳無音信,如今機緣巧合之下,又一次見面,兄弟倆感慨萬千。但是他們都沒有好兄弟程啟文的消息,心中未免有些彷徨。經過一夜的促膝長談,兩人又要離別,各自執行任務去了,此後再也沒見過面。

多年後,戴克林帶著自己的部隊參加抗美援朝,而戴克明則是隨著部隊轉戰南方,後來也參加了東北解放。而程啟文參加革命之後,曾出任第七十三師二一七團總支書記,參加過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在新四軍任職,只是與戴家兩兄弟並未有見面的機會。

1959年夏,戴家兩兄弟與程啟文終於在南京會面,回想起各自的遭遇,三兄弟有說不完的話。兄弟少年時離家參軍,多年杳無音訊,經歷無數次大小戰役,能活下來都是萬幸的,現在能夠團聚,對他們來說就是非常大的恩賜了。

1961年,程啟文晉升為少將軍銜,戴克明與戴克林於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一時之間,三兄弟的事跡被廣為流傳,也極其讓人羨慕。

相關焦點

  •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尋父,路上與趕驢車老漢閒聊,趕忙磕頭:我的爹
    引言家國之辯,自古爭論不休。心懷大志者,舍家而為國,如霍去病之豪言:「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正是因為中國人心底存有這樣一分志氣,所以每每國難當頭之時,中國男兒都不懼拋頭顱灑熱血,不懼與家人天人永隔,義無反顧地踏上戰場。
  • 紅軍長徵時,在雲南宣威縣招兵300多人,出了兩位開國少將
    確實,在長徵途中,因為得力的宣傳,無數窮苦百姓都加入了紅軍,比如紅九軍團在雲南宣威縣招兵300多人,就走出了兩位開國少將。在徐文烈的動員下,板橋小學的樊同功、徐文禮等數十人,都紛紛參加了紅軍。在徐文烈、吳應偉等人的帶動下,紅九軍團在宣威得到了較大的擴充,統計下來,共有300多人參軍。這300多名新兵,後來大多數都為革命壯烈犧牲了,但也走出了兩位將軍,就是開國少將徐文烈、徐文禮。徐文烈參加紅軍後,他的父親和弟弟都被捕入獄,後來母親變賣田產,才得以贖身。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現代的年輕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老家和姓氏文化,已不懂得家學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財富,更不去理會家學文化的承傳與發揚。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汪姓有多少開國將軍?汪姓開國將軍大全,告訴您答案!
    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宋代以後,汪姓迅速繁衍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大姓。當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萬,列在全國第五十六位,汪姓在人口上比譚姓要多,雖然汪姓開國將軍數量和軍銜不如譚姓,譚姓有13位開國將軍、一位大將、五位中將和7位少將。汪姓開國將軍都是少將,但汪姓誕生了一位正國級開國將軍,汪姓開國將軍並不遜色於其他姓氏。
  •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我找齊了咱河北籍開國將軍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將軍"八一"建軍節前圓了多年願望  河北籍"開國將軍"共82人,其中兩位中將、80位少將  本報訊(記者孟瑞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來臨之際,我省無極籍少將田永清經多方查找,終於了解清楚了河北籍「開國將軍」的情況,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曾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最多,即便湖南加上湖北和安徽都不敵!
    曾姓開國將軍江西最多,即便湖南加上湖北和安徽都不敵!770多萬人口的曾姓,有19位開國將軍,其中有4位開國中將,15位開國少將,在十九位開國將軍中,有兩位江西人是百歲開國將軍,分別是曾思玉中將和曾美少將,他享年都是102歲,前者擔任過兩屆軍委委員、副國級,後者擔任過北京軍區參謀長、北京衛戍區司令等職。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開國少將血戰上甘嶺,老山輪戰,兒子又守「上甘嶺」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句古話非常適合形容開國少將李德生和他的兒子李和平。 李德生將軍,河南新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經歷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奮戰一生,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他32歲授開國少將,7年後帶著6萬人出逃,主席得知後只說了4個字
    文/歷史九點半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到1965年間,又陸續晉升562位少將,這1360名少將就是我們常說的「開國少將」。而開國少將中,年紀最輕的年僅32歲,他就是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馬爾果夫同時也是所有開國將帥中最年輕的。就是這樣一位最年輕,被寄予厚望的開國少將,卻在授銜7年後的1962年,帶著6萬餘人出逃蘇聯。馬爾果夫出逃蘇聯,當主席得知後,卻並不緊張,只平淡地說了4個字,就下令放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
  • 百歲開國少將離世 開國將星僅存13人
    方槐的命運在12歲時得到了改變。那年,中央蘇區革命鬥爭如火如荼,方槐加入了兒童團。兩年後的1931年,方槐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方槐又加入了紅軍隊伍,成了一名紅軍戰士,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他告別家鄉踏上萬裡長徵路。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被派送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底,方槐被遴選赴新疆學習航空技術。
  • 陳姓開國將軍竟然是江西最多!想不到吧?他們都是誰呢?
    江西是第一大將軍省份,有興國、吉安、永新三個將軍縣,325位開國將軍。江西在近代參軍的人非常多,算是一改文風,文章節義之邦的江西,將星雲集。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再道、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筆者發現,江西陳姓開國將軍,超過湖北的11人,是陳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
  •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是開國少將中最年輕的一位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是開國少將中最年輕的一位,授銜7年後,他卻帶著6萬人叛逃至蘇聯,毛主席得知後表示:放行1955年,一共有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直到1965年,又增加了562人,加起來1360人,就是我們口中的開國少將,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則是其中最為年輕的一人
  • 抗戰時因為「借用」,再也沒有歸還的小島,開國少將:我很後悔
    少將說:我一生中最遺憾的事,就是把這個小島交給了越南。什麼事?開國號為馬白山。1907年,他出生在海南省澄邁縣。一九二七年入黨。自那時起,他就投身於革命事業。建國後,馬白山任海南師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白龍尾島是馬將軍口中的小島,原名撫水洲島。
  • 江西陳姓開國將軍竟然有兩位數,他們都是誰?
    陳姓得姓可追溯到西周建國初期,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君主後人媯滿於陳國,屬於以國為氏,此支陳氏為中華陳氏之主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值得一說的是,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錫聯、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江西陳姓開國國將軍,軍銜最高的是上將,江西沒有陳姓開國中將。
  • 楊永松:僅存的11顆將星之一,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1955年——1965年的十年間,共和國共評定了1614名開國將軍,軍銜分別是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以及1360名少將。在去年,伴隨著張中如少將的逝世,尚在人世的將軍只有11位了。
  • 101歲開國少將劉中華逝世 兩次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仍堅持抗戰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所學校開設了艦艇長系、艦艇政治系、飛彈艇長系等6個系,成了新中國海軍指揮員的搖籃。劉中華將軍的離去,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少將又少一員。從2010年至今,每年開國將軍的隕落數量都在兩位數以上,分別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2017年的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