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蹟古韻——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一)

2020-08-19 大城所傳統文化

遺蹟古韻

——大城所古城老垣

大城所內大衙古校場

東裡半島,這個面積為95.7平方千米、有38.8千米海岸線的狹長半島,東南、西南兩面環繞著碧波蕩漾的大埕灣和柘林灣,沙灘、巖石、島嶼和海浪,白浪逐沙、長空萬裡,或雲海日出,或夕陽歸帆,一派渾然天成的景象,可謂氣象萬千,風光無限。半島北面是崇山峻岭,有大幕山、尖峰山、鳳髻山、獅山、東山(又稱瞭望山)、金山和廖公山,或巍峨高聳,險峻挺拔,或峰巒重疊,濃蔭蔽日;南部的虎嶼、獅嶼扼守著南澳海道,海口為「嶺東第一關」柘林港。自古以來,這裡是海防要塞。半島的中北部有一座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的青石古城—大城守御千戶所,遠襯著一碧如洗的長天,兀立在眼前。古城雄偉莊重,城門古樸巍峨,城牆厚實,石磚斑駁陸離,青苔茸茸。諸多祠堂、神廟、庵寺、教堂分布在鱗次櫛比的古民舍之中,情景相依,和諧共生。時過境遷,大城所作為明代官府軍事防禦中心的歷史早已遠去,城裡居民中既有昔年自遠方來此戍邊的軍士後代,也有雍正年間撤併衛所之後,從各地及周邊遷住城裡的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的後裔,古城裡的這些居民早已融為一體,講著潮州話,過著安靜祥和的鄉村生活。不過,自明初遺留下來的古城牆、規整的石板街及諸多古城文化遺存,讓人們還可以窺見或想像昔年軍事城堡的獨特景觀。

朝陽門

大城所城的地勢北高南低,整個古城呈方形,城堡的結構和布局帶有明顯的軍事特徵。倘若在尖峰山鳥瞰大城所城全貌,它宛若一顆象徵著主權與權力的方形官印,擺置於白浪藍海之濱、青山綠野之間,印證著東裡悠遠厚重的歷史,講述著感人至深的故事。據史籍記載,大城所城始建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曾於嘉靖十七年(1538)、崇禎十年(1637)、康熙元年(1662)、康熙八年(1669四次重修。最能彰顯古城風貌特點的是古城垣。當今,在新型城市正一天天成為鋼鐵森林時,保留著古香古色建築風韻的古城,漸漸引人注目。古老的城垣,厚重的歷史,歷久彌新,古韻生香,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古城牆成了海防衛所古村落的獨特標識,它也是所城人的驕傲與自豪。

一、古城牆

古城垣,是指中國古代圍繞城市的城牆。其廣義還包括城門、城樓、角樓、馬面和甕城。城牆的主要功能是防範和抵禦外敵入侵,也對城內的居民起著控制作用。大城所現存的古城牆的內外兩側皆以花崗巖條石幹砌,中間填三合土夯築而成。條石多數長1.30~2.00米,寬0.28-0.30米,厚0.25-0.30米,以橫、縱相間的形式排列,結構堅固。東城牆長466米,殘高4.50米,寬6.95米;西城牆長454米,殘高5.18米,寬10.80米(其中3米多為1958年城牆上營建引水渠時加固擴建的);南城牆長474米,殘高4.50米,寬6.90米;北城長437米,殘高5.30米,寬6.63米。據寧福庵(位於城內西北側)住持釋友茂尼師介紹,小時候聽庵裡老法師給客人講述城牆時說:「四周城牆的內外兩側以石條砌築,中間填土夯築,石牆上再夯築2米多高的三合土牆。這些土牆在石牆的地坪上開始夯築至人體胸部高度時,再開始砌築成凹凸形狀的垛牆,兩垛之間相距約0.6米留缺口,即為垛口,垛口上部砌有一個小方洞作瞭望孔。瞭望孔的左右側面用磚砌成呈內寬外窄八字形,這是為了便於瞭望敵情,又不易被敵箭射中。下部還砌有一個小方洞,是張弓發箭的射孔。射孔底面向下傾斜,便於向城下射擊敵人。」抗日戰爭時期,土牆被摧毀,今東城牆的南隅尚遺存小段土牆,印證了釋友茂尼師的說法。

城堡呈方形,周長1831米,面積28.71萬平方米(430.67畝),城內面積21.31萬平方米(319.65畝)。古城歷經600餘載滄桑,雄風猶存。東西城牆保存較為完整,南北城牆部分殘缺。原四牆隅各建有敵臺,可瞭望四遠之處,民國年間4座敵臺先後被颱風推毀了。所謂敵臺,是指建在城牆之上用於禦敵與觀察的樓臺,亦稱墩臺。敵臺圍牆上的瞭望窗及箭孔就像守衛城堡的眼睛,密切注視著城外的一切,可謂是整座古城防禦體系的重中之重。今尚存的東南隅敵臺遺蹟可窺見當年敵臺的規模:敵臺的城臺凸出東城牆2.7米,凸出南城牆3.2米,呈方形,面積約100平方米,敵臺用紅磚砌築於城臺之上,高約36米,上面架設木樑和木板,並鋪設地磚成陽臺,整體外觀為方形碉樓,四面牆壁設有瞭望窗和箭孔,值班的軍士可在樓內住宿,並可自樓梯拾級而上登頂端陽臺。如今敵臺已坍塌、遺蹟猶存。站立於城臺上,極目遠眺,大埕灣一覽無遺,藍天白雲,海浪拍岸,令人遐想歷史的風橫雨狂,緬懷當年那些手持長矛、身佩鋼刀,守衛祖國海疆的赳赳好兒男。城內環城路為當年的跑馬道,如今在此散步,仿佛聽見馬蹄的聲音在迴響,俯下身,古老的石板路上寫滿了紅塵的斑駁。撫摸著被歲月侵蝕、長滿苔蘚的城牆,依稀聽到了數百年前抵禦倭寇的冷兵器的撞擊聲和隆隆的槍炮聲。

歷盡歲月風霜的古城牆,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尤顯滄桑。牆頭已不見垛口,視線所及是許許多多的古榕樹、梧桐、荔枝、龍眼樹及權木。城牆在古樹的蔭護下,愈顯古老。特別是那些不知樹齡的榕樹,有的雄踞在城門之上,有的則在城牆上挺立著,枝繁葉茂,千姿百態,或一枝獨秀,或並蒂雙生,或三五紮堆,妙趣橫生,美不勝收。巨大的樹冠緊密相連,蔓延至幾十米高處,顯得濃蔭蔽日、遮天蓋地。樹根與石牆和諧交融,與其說是石牆,不如說是「根牆」。令人驚嘆的是,古榕與城牆互相依存,這些榕樹的根須依附牆體攀援而下,在牆面上纏繞交錯,成為大自然的傑作。你看,有的如群龍戲水,有的如仙女飛舞,有的如龜蛇出洞:又如一張張撒開的魚網,又似傾瀉而下的激流飛瀑。如果將其視為畫廊,那一簇簇根須所創作的是一幀幀風格迥異的浮雕:這一塊如野馬奔騰,那一塊若戰鬥場景;這邊宛若熱情奔放的天鵝湖,那邊尤似節奏舒緩的孔雀舞;這一根真像身材曼妙的女子,那一根又如頎長英武的男士……只要你有足夠的想像力,它們絕對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產生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力。牆頭上怎麼會長著這麼多的榕樹呢?嚮導楊遠先生說:「城牆建築好後經常會有群鳥在牆頭停留棲息,拉下的鳥糞常常混有榕樹種子,榕樹又是生命力很強的樹種,年深日久,就在牆頭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以前的榕樹更高更大,後來有些被颱風颳倒了,有些被砍掉了。現在這些,有的樹齡達數百年,也有近幾十年才長成的。」部分城牆被毀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1958年,由於人們缺乏古城保護意識,在西城牆上營築引水渠,從南坑水庫引水來灌溉嶺後一帶的田園,而從南北城牆上取石條加固增寬西城牆,致南北城牆部分面目全非。東城牆由於能擋住凜冽的東北風,理所當然受城裡居民的重視和保護,而那些受到數十棵榕樹根系纏繞的城牆,牆體至今仍然堅固無比,幾無殘破。高常貴先生有詩云:「…邑老垣頹生百草,穹高雁蕩過千秋。興亡多少鄉關事,俱化雲煙夢裡頭。」

護城河,是挖土壘築城牆留下的濠溝,具有防禦作用,原環繞城牆的護城河寬7~8米,深3-4米。今東護城河較為完整,其他三面尚有殘段。2014年11月所城社區居委會對西護城河進行整修,現正在整修東護城河,經過整治的護城河,肩負著大城所城的水肺功能。

文/張楚南

圖/大城所傳統文化交流平臺

轉載編輯/陳煥群

相關焦點

  • 泰國大城:在遍地遺蹟上與佛微笑同行
    泰國大城的佛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鏽劍)1767年,緬甸入侵,大城風光頃刻蕩然無存,只存留下300多座斷垣殘壁的寺廟。遊蕩在遺蹟之間,古城遺留下的殘缺美,像是高棉大地上的吳哥。清晨時分,你或會碰見化緣的僧人,慢慢地、靜靜地從街道上走過,依次接受等候多時的當地人分發的食物和糖果。受與施,都那麼平淡。當太陽出來,遊人增多,僧人們也就遍尋不著了。大城為泰國故都,位於泰國中部,曼谷以北76公裡的湄南河畔,面積2480平方公裡。
  • 初識泰國古城遺蹟
    錢 偉作為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國家,泰國不僅有旖旎的熱帶風光,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擁有眾多的古城遺蹟。曼谷以北約450公裡的山林和平原間,零星散布著素可泰古城遺蹟。曼谷往北100公裡左右,就可到達阿瑜陀耶(華人稱「大城」)。公元1350-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創造了長達400餘年的輝煌歷史。史料記載,當年此城是一個神話般的世界,鼎盛時期人口逾百萬,城內王宮瑰麗、佛塔如林;物阜民豐、商賈雲集。遺憾的是,如今的古城遺址面積不足15平方公裡,目之所及均為殘垣斷壁和廢棄廟宇。
  • 走進古老神秘的泰國大城 歷史遺蹟記錄昔日輝煌
    歷史遺蹟記錄昔日輝煌(圖片來源:海外網) 這個名稱來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拉瑪女神(Rama)的故鄉,一座讓人浮想聯翩的泰國古都,滄桑的容顏折射著曾經擁有的絢麗光芒。 泰國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歷經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以及現今的曼谷王朝,如今的泰王蒲美蓬(拉瑪九世)是曼谷王朝的第九世國王。而大城王朝綿延長達四百多年。
  • 潮州饒平縣稱為大城所的抗倭古城池,風雨六百年
    饒平縣所城鎮有一座歷經600多年的古城,它曾是粵東海防軍事重地,古時稱「大城守御千戶所」,當地人習慣把它叫做「大城所」。幾百年過去了,大城所風貌依舊,獨特的風俗流傳至今。大城所立於明朝洪武年間,為抵禦倭寇而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處於閩粵交界、饒平東南,把守著由福建進入廣東的山道,是潮州府沿海的咽喉之地,也是明清抗倭的海防前哨。獨特的軍事地位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鳥瞰全城,大城所呈方形格局,四平八穩屹立於近海之地。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中東門直通西門,南門直通北門。
  • 【玩轉河南】悠悠歷史濃濃古韻,元旦探訪古城「古香沁人」
    古城美食:高記不翻湯——清香園(不翻也香的濃湯,下午四點以後才能喝到哦。) 董記擀麵皮(好吃不貴,融合山西陝西四川三地風味絕對讓你汗流浹背。)張記老洛陽餛飩(洛陽老字號,餓了來碗餛飩吧)洛陽老字號油茶(好喝不膩,悄悄告訴你花生果子油茶真的不錯呢!)山藥牡丹酥(西大街的洛陽老字號,牡丹與山藥的完美結合。)開封古城」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 多彩東協之泰國:承載泰國王朝歷史的古城——大城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泰國的大城,這是一種承載著泰國王朝的歷史、輝煌的一座城,這裡是千年古城,滿是寺廟的城市。大城是大城府的首府,不過準確來說其實應該叫做Ayutthaya(音譯為阿育他耶),因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記載的不落之城——阿育他耶而得名,梵語的意思是不可破滅之城。
  • 土耳其:參觀貝爾加馬古城和以弗所
    土耳其 貝爾加馬 古城(beigama)緊鄰 愛琴海 ,沿著 愛琴海 向南,不到十分鐘的車程便來到了堪稱世界奇觀的 貝爾加馬 歷史古城遺蹟,據考古學家鑑定,這裡是 希臘 古城邦的遺址,聖經中稱 貝爾加馬 為「撒旦的寶座」,在歷史記載中, 貝爾加馬 是第一個修建撒旦神殿的聖地,這裡原本是圍繞在
  • 泰國大城歷史遺蹟: 烈火中的痛與救贖
    泰國大城歷史遺蹟: 烈火中的痛與救贖今日泰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少有的東方人和西方人都愛去的目的地。然而說起泰國最重要的旅遊資源,首先想到的是其漫長的海岸線、無數的海島、嘗不盡的美食、泰式按摩、色情產業,但是她的歷史遺蹟始終都只是順路參觀填充行程的景點。
  • 通訊:歷史遺蹟記錄昔日輝煌——泰國舊都大城懷古
    中新社曼谷11月3日電 題:歷史遺蹟留下了昔日輝煌的記憶——泰國舊都大城懷古  作者 張毅榮  如果說曼谷城內傳統迷人的「幫蘭譜」與日新月異的新城區一起構成了這個國度新舊交織的今日,那坐落在曼谷以北約80公裡處的大城,則以其隨處可見的寺廟遺址見證了這個王國輝煌燦爛的昨天。趁著周末,筆者作了一次大城懷古之遊。
  • 2500年前第一座蘇州古城闔閭大城究竟在哪裡?
    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吳國的都城闔閭大城在現在的哪裡,是在蘇州古城區地下嗎?一 文化的爭奪——闔閭大城在無錫歷史上吳地考古有名,卻找不到地址的有鎮江宜城、丹徒朱方城。史籍有載,考古無定論的有無錫梅裡太伯城。考古有跡,但有爭議的有江西吳城、江寧橫山、丹陽葛城、武進淹城等。
  • 咫尺曼谷,卻被大眾錯過的好地方——大城!
    當我第十一次踏上泰國的土地時,在這次的行程中特地安排了「大城」的計劃。旅行還沒結束,我便躺在酒店的床上開始著手編輯「大城」的旅行攻略,好想對「大城」說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關於大城Ayuthaya(阿育他亞),中文稱為大城,意為金湯城池或不可破滅之城,位於曼谷以北76公裡的湄南河畔。
  • 「泰」美2019--曼谷、普吉島之旅(四)
    1767年大城被鄰國緬甸攻陷,都城南遷,這個地方也被焚毀,夏宮荒廢達80年之久。公元17世紀,泰國皇室開始在此修建一座避暑用的夏宮。1881年起,拉瑪四世、五世先後進行修復和大規模擴建,於1896年竣工。大城王朝的歷代君王都以此作為自己的行宮,人們現在所看到的建築群絕大部分建於 蒙庫特國王 和 朱拉隆功國王 的統治時期,19世紀晚期。
  • 泰國小眾秘境——大城Ayutthaya
    大城府泰語音譯為阿猶地亞(Ayutthaya),曾是泰王朝國都,從1350年建都至1767年被緬甸攻陷,曾繁榮輝煌數百年,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貴古遺址。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後鄭信重建王國,將首都南遷至吞武裡。該府作為大城時代的首都時,其文化、藝術、國際貿易均非常發達,很可惜,此古城遭入侵緬甸軍人縱火徹底破壞,現只剩下部份宮殿遺蹟、珍貴佛像和精美雕刻等供人憑弔。
  • 泰國行——記大城和素可泰
    我們路線:曼谷——大城——素可泰——清邁(順路的一條線)交通:曼谷坐火車前往大城,慢車,15泰銖,約5元人民幣。大城坐晚上的臥鋪汽車到素可泰。素可泰素可泰(Sukhothai)是泰國首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首都,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裡,意為「快樂的開始」,古城在舊城區,離新城12公裡。因遠離曼谷,交通不便,所以素可泰古城雖然作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可的世界文化遺產,相比泰國其他方,遊客少得可憐,也正因此,可以安靜地感受這個城市。
  • 大城、曼谷一靜一鬧的美妙
    根據早就做好的攻略,到達曼谷機場以後,搭乘機場輕軌CITYLINE,到PHAYA THAI站,換乘輕軌素昆逸線(Sukhumvit Line),到MO CHIT下車,打車到Mo Chit Terminal(North bus Terminal)長途汽車北站。13:20到的曼谷機場,輾轉到達汽車北站已經下午3點半了。
  • 鄉村遺蹟——項城(南頓故城)「鬼修城」
    (按目前狀況來講,因為已成為市區的一部分,附近村子也都是社區化了,「鄉村遺蹟」難免有點牽強,不過以前確實處在鄉鎮村莊,說是「鄉村遺蹟」也不為過)。南頓故城簡介(據公示牌內容)南頓故城俗稱「鬼修城」,是一處大型歷史文化遺址群,含有夏商時代遺址、頓子國城牆遺址、南頓故城蛤蟆寨古墓群
  • 感受古城古韻 徜徉自在正定
    感受古城古韻 徜徉自在正定 2020-12-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城所遊旱龍」民俗活動開幕
    6月3日上午,第五屆「大城所遊旱龍」民俗活動在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大城所古城大衙開幕。這一習俗已在當地傳承600餘年,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上午10點,舉辦開幕式的大衙已是鑼鼓喧天,被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古城居民圍得水洩不通。
  • 泰國大城「低調古寺」,是昔日王城的核心,擁有「樹抱佛頭」奇景
    然而泰國人卻說,沒去過大城,就不能說你認識真正的泰國。泰國人所說的大城,其實是泰國古都阿瑜陀耶(Ayuthaya),其距離曼谷以北約100公裡,這裡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匯聚了泰國宗教建築的精華,比起曼谷遊人眾多的寺廟來說,這裡更有著空曠深邃的意境,和蒼涼凝重的古蹟。
  • 大城瑪哈泰寺,以強悍的浪漫抵擋歷史的殘酷
    (TUTU車)從火車站往西走大概兩三分鐘就是渡頭,很近。無須買門票,僅花5銖坐船橫渡帕薩克河(Pa Sak River),就可以進入大城古城。這座充滿著浪漫氣息的古城是泰國古文明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古城遺址現已被列入聯合國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一級古蹟保護區。(堆砌防洪沙包的工人在休息)1350年,烏通王拉瑪提波地一世(Ramathibodi I)建立大城王朝,定都大城,中國明朝稱之為暹羅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