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灣社區:弘揚傳統文化 喜說春節習俗

2020-12-11 華聲在線

新湖南客戶端1月16日訊(通訊員 劉芳豔)在春節來臨之際,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兒童了解春節民俗的相關知識,16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東屯渡街道白沙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 喜說春節習俗」為主題的春節民俗講座,本次活動吸引了30餘名轄區青少年、兒童前來參加。

志願者為孩子們講述春節的由來。

社區「廉心·連心」志願者為孩子們講述了春節的由來、年獸的故事、過年時的習俗、移風易俗知識等等。並針對一些過年習俗的知識進行了互動提問,孩子們積極參與,現場的氛圍熱鬧融洽。不過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跟著志願者一起唱跳《新年祝福闔家歡》。直到活動結束了都能聽到不願離去的小朋友一邊唱一邊跳「小風車,轉呀轉,大氣球,圓又圓……祝你過個快樂年,拜年拜年大拜年;吉祥年,幸福年,有為年,快樂年;一年更比一年好,祝您好運又連連!」

孩子們認真聽講。

孩子們邊唱邊跳《新年祝福合家歡》。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讓青少年、兒童充分了解到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禮儀風俗、文化內涵,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同時也激發了青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思考,提升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相關焦點

  • 南通八廠社區:萌娃學寫福字,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江蘇網1月22日南通訊(通訊員徐蓓)為了慶祝新春佳節的到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兒童感受過年的風俗習慣,感受中國書法的魅力,1月21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區新城橋街道八廠社區和易家橋社區黨委、關工委攜手南通中學、啟秀小學開展雙向項目「星啟吧」課堂——金鼠送福迎春活動。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新春習俗
    為引導學生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日前,區第二小學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活動中,大家一起開展了貼春聯、剪紙、猜燈謎、畫年畫、玩龍燈、舞獅子等系列內容。學生 張耀丹:通過學校的此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春節的知識,比如做燈籠、寫春聯、猜燈謎。我特別喜歡過春節。通過體驗,讓學生們熟悉了我國傳統的春節活動的熱鬧氛圍,培養了孩子們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
  • 金匯社區開展「弘揚傳統文化 共譜文明新風」主題活動
    「整潔家院春光媚,文明社區翰墨香。真友情何須送禮,過年節切莫舖張。輕鬆愉快過大年,這是我的新年宣言!」在鼠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1月3日下午,在明德天心中學體育館內,長沙市天心區文源街道金匯社區在此舉行「我們的節日·春節」暨 「弘揚傳統文化 共譜文明新風」市民教育活動。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過新年的習俗從上古時代流傳至今,經過不斷演變逐漸形成了一種「年」文化。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春節又被稱為新年,它是由上古「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風俗節日。從古代文明角度來講,春節的起源其實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蘊含著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
  • 深圳新大社區開展「黨建+口述歷史·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一個村落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及民俗文化,絕大部分是通過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及身體力行無形中傳承給下一代。當老一輩慢慢老去,生活卻變得更加便利時,一些無形的精神財富也會慢慢被遺忘,出現傳承的斷層。如何將本土人居多且對民俗文化記憶保留較多情況下,進行保存及更好的傳承就變得極為重要。為此,深圳新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工開展「黨建+口述歷史·弘揚傳統文化」高齡老人口述歷史活動。
  • 廣東河源這樣過七夕節 弘揚客家優良習俗傳統
    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不僅寄寓人們對美好愛情、親情、友情的嚮往,還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先祖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在七夕節期間,廣東省河源市市民或汲取「七夕水」回家,或與愛人約會互訴衷腸,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客家優良習俗傳統,讓七夕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在全社會營造出愛情純真、生活美滿、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圍。
  • 過春節貼春聯只是一種習俗?這種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你了解嗎?
    過春節貼春聯只是一種習俗?這種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你了解嗎?過春節大家都會貼春聯,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春聯也是我們歷史發展留下來的文化。很多膾炙人口的春聯積澱成的優秀文化。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遊街掛桃符發的習俗,認為這樣可以驅鬼鎮邪的習俗。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既有記載在人過新年的時候,人們會更換新的春聯。古時候的春聯是在桃木上刻文字。但後來紙發明了出來之後後,對聯就被寫在紙上了。如果說掛春是在宋朝時開始的俗,那麼在之後的各個朝代,對聯就已經開始普及,從民皇宮到民間,都在應用著對聯。
  • 拒絕「過洋節」,弘揚傳統文化,從你我做起
    這些節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異國風情,加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極力推介,越來越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 三明創新形式拓延載體倡導文明過節弘揚傳統文化
    「在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日益衝擊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時,從制度層面上確立了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倡導公民過好傳統節日,具有特殊的時代價值。」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陳會明教授說。  如何讓傳統節日制度化、常態化?
  • 西固城街道開展「七夕」主題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7日電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在七夕節到來之際,西固城街道積極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謳歌美麗愛情,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蘭棉廠社區聯合天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相濡以沫,攜手一生」主題活動,邀請了社區老年夫妻參加。
  • 春節資料:盤點東南亞各國的春節習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為、常思聰、張弘、辛甜)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無論身在何方,在這一喜慶的日子裡,每個人都希望與家人團聚。當然除了中國外,東南亞不少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特別是在華人聚集的地方,春節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節假期如何調整才能符合傳統文化習俗
    對於如此調整,個人覺得非常符合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有利於全國人民在節日氣氛中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這樣的話,我們的春節就可以從臘八開始便營造氣氛,而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人們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節奏,其實在農村的話,從二十三這一天開始,爆竹聲就逐漸增多了,走親訪友的假日習俗行為也就已經開始了,爆竹聲聲辭舊歲,春節作為一個時間段,從二十三這一天其實就正式開始了,當前全國大學寒假的重要節點也是小年這一天,本科生大多在臘八到小年之間放寒假,研究生晚一些,但是到了小年這一天
  • 年未到味已濃 春節文化民俗展演走進宿豫京東社區
    春節未到,咱小區已有濃厚的過大年氣氛了。」1月20日下午,在宿豫區順河街道豫東新城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前,小區居民王雪拉著孩子喜不自禁道。原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我們的節日·春節」民俗文化展演走進京東社區,極具特色的民俗表演,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也能享受文化盛宴。民俗文藝展演精彩紛呈。
  • 春節的習俗
    春節,又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春節期間,各家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 情暖冬至餃子飄香 流亭街道白沙灣社區開展冬至活動
    為弘揚民俗文化,傳遞社區關愛,12月18日,流亭街道白沙灣社區居委會開展「情暖冬至,餃子飄香」活動,共走訪8戶孤寡、獨居老人及殘疾居民,為他們送上冬日的溫暖。在熱鬧溫馨的氛圍下,社區大家庭也更有了「家」的味道。高阿姨激動地說:「好久沒吃餃子了,感謝你們大冷天來為我包餃子,我這心裡暖暖的」。王阿姨紅了眼眶,拉著社工的手說:「感謝你們,這頓餃子的意義不一樣,我住在這裡有你們記掛太幸福了。」志願同行,鄰裡相助,通過活動讓鄰裡情在熱騰騰的餃子中傳遞,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當中。
  • 春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來歷
    老人笑著說:「如果我嶽母讓我整晚呆在家裡,我一定會把那隻年獸送走。」老婦人繼續勸說,乞求老人笑但什麼也不說。半夜,「年」獸闖進了村子。它發現村裡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老婦人的房子,門貼著紅色的紙,房子的燭光。「年」獸全身顫抖,奇怪地叫喊。走近門,院子突然聽到「砰砰」的聲音。「年」渾身發抖,不敢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的是紅、火和爆炸。這時,婆婆的門大開,看見院子裡穿著紅色長袍的老人在笑。
  • 挖掘節日文化內涵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地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題:挖掘節日文化內涵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地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慶中秋新華社記者「媽媽,他們在幹什麼?」「燒太平窯呀,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農曆八月十五燒「太平窯」,是景德鎮多年來的中秋傳統習俗,意在祈求未來平安幸福。中秋節前後,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挖掘展示節日文化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傳承。9日晚,一場「『越』夜『月』魅力」的夜遊中秋活動在廣州越秀區南粵先賢館拉開帷幕。
  • 梅林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據了解,梅林街道一向十分重視弘揚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活躍節日氣氛,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我們街道組織各村開展清明節互嘗青團、端午節同包粽子、中秋節互贈月餅,春節的集體團拜等活動,這不僅可以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讓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弘揚,還能促進鄉鄰和睦,共建和諧街道。」梅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 撿起一片垃圾 收穫一份美好 流亭街道白沙灣社區開展國際志願者日...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提升社區志願者投身志願服務的積極性,12月5日,城陽區流亭街道白沙灣社區居委會聯合國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天一體育場開展了「撿起一片垃圾,收穫一份美好,國際志願者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