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都「群體免疫」下月見效?死亡率超美國,大學教授揭背後真相

2020-12-08 瀟湘晨報

全球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將是瑞典?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26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宣稱,斯德哥爾摩已有30%的人達到「免疫」,5月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此前一天世衛組織剛宣布沒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瑞典人真的能實現「群體免疫」嗎?目前,瑞典是世界各國中防疫措施最寬鬆的國家,它堅持不隔離、不封城、不進行大規模檢測的防疫政策,遭到了不少質疑。最新數據表明,瑞典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比採取嚴格封鎖措施的北歐鄰國高十幾倍,百萬人口死亡率甚至高過目前疫情最嚴重的美國。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稱,越來越多人認為瑞典的抗疫政策是將民眾變成「群體免疫」的實驗小白鼠。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首都下月實現「群體免疫」

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26日報導,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在接受該臺採訪時說,該國溫和的防疫措施——只採取有限的限制措施而不是全面封鎖——正在結出碩果,「斯德哥爾摩大約有30%的人已經達到了免疫水平,最早下個月我們在首都就能實現『群體免疫』。」報導稱,研究人員把「群體免疫」門檻設定在60%,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復後不會第二次感染。世界衛生組織25日也說,沒有證據表明一次感染就會帶來免疫。對此,奧洛普斯多特稱,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測試來回答關於免疫的問題。如果形勢需要,瑞典政府將改變策略,但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計劃。

瑞典防疫政策的制定者、首席流行病學家特格內爾24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瑞典的防疫策略意味著它更適合面對疫情的二次暴發,在未來幾周內,斯德哥爾摩可能實現「群體免疫」,這足以減緩並進一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瑞典的這一宣布讓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感到興奮。英國《每日電訊報》27日稱:「如果瑞典成功,那麼封鎖政策將被證明一無是處。」不過,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的疫情實時統計數據,截至27日12時,瑞典確診病例18929例,死亡病例2274例。美國國家公共電臺也稱,瑞典這樣的數據與其北歐鄰國相比「並沒有預示著好兆頭」。與其國情相似的丹麥確診病例8698例,死亡422例。芬蘭的最新確診病例為4695例,死亡190例,而該國最近仍把禁止大規模集會的時間延至夏天。

「賭博政策」真的有效嗎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情況下,大部分國家採取了「封城」等全面限制措施,但瑞典堅持不隔離、不封城、不進行大規模檢測。瑞典政府此前發布了社交距離指南,不鼓勵不必要的旅行,建議70歲以上的人待在家裡,並且禁止50人以上的集會,禁止探訪養老院,但學校、餐館和購物中心依然開放。

「瑞典因拒絕封鎖政策而導致高死亡人數。」《紐約郵報》稱,瑞典正在為拒絕封鎖措施的有爭議決定付出巨大代價,該國死於疫情的人數比其北歐鄰國高出十幾倍。不久前,瑞典2300多名專家和醫生公開發表聯名信,要求政府改變防疫政策。瑞典醫學專家納克勒稱:「沒有人嘗試過這條路線,為什麼我們要在未經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首先在自己的國家實施這樣的措施?」

印度PRINT網站稱,瑞典溫和的防控措施使人們的正常生活得以延續,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但是由於感染和死亡人數迅速上升,令人對此政策產生嚴重質疑。報導稱,瑞典目前每百萬人死於疫情的人數為198,不僅高於多數國家,甚至高於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美國。 報導稱,這使人懷疑,瑞典的賭博政策真的有效嗎?

對於各種質疑和批評,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特格內爾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瑞典採取溫和措施,而不採取嚴厲的封鎖措施,是為了讓病毒慢慢傳播,不會對醫療系統造成過大負擔。瑞典首相勒文稱:「我們不可能立法禁止所有事情。」他稱,防疫的根本不在於防堵,而在於「民眾的責任心」,讓民眾自覺地去遵守政府建議,避免疫情蔓延。

一名在瑞典生活多年的華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瑞典實施寬鬆防疫政策有特殊環境。首先,瑞典地廣人稀,瑞典人口1100多萬,與武漢相當,但它的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是武漢的52倍。而且瑞典人日常習慣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除了在演唱會或足球賽等場合外)。此外,瑞典是獨身居住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只有一人,而且瑞典不同代之間的互動也沒有像義大利等南歐國家那麼緊密。因此,這些實際上的社交隔離使得瑞典儘管感染率較高,但並沒有失控。其次,瑞典只對重症患者實施病毒檢測和救治,普通人出現症狀或是輕症患者打電話給醫療服務中心,只會得到在家等待和自我觀察的建議。所以,瑞典能夠保持醫療資源不受到擠兌,瑞典日前還自誇斯德哥爾摩各大醫院有不少空床位。這名華人說,真正使瑞典堅持「群體免疫」政策不是其防疫措施,而是其輿論手段。與英國、荷蘭等國最終放棄「群體免疫」政策不同,瑞典民調公司Novus不久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0%的人贊成政府這種能體現「個人自由」的寬鬆防控措施。

「瑞典模式」的真相

「瑞典模式的真相」,奧地利《標準報》27日發表瑞典哥德堡大學教授伯格斯特倫的文章稱,在疫情初期,政府和大多數評論員都以「瑞典模式」為榮,他們聲稱這是基於瑞典人對政府和同胞的高度信任,同時也能保持個人自由。但現在瑞典的感染和死亡病例高漲,表明瑞典錯了,這種防疫政策等於政府放棄了責任。

瑞典著名的卡羅琳醫學院教授納爾松日前表示,瑞典政府對疫情的評估和行動模式「缺乏科學證據」。他警告,瑞典的防疫方式猶如任由廚房著火,等它自己熄滅,而無視火勢蔓延焚毀全屋的風險。瑞典的鄰國丹麥和挪威都採取了嚴格封鎖措施。丹麥衛生大臣稱:「我們沒有證據顯示做的一切都有效,但我們寧願今天做得太多,好過3個星期後後悔做得太少。」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衛組織已經發布報告稱,沒有證據表明患者康復後能夠保證他可以免疫。即使瑞典希望獲得「群體免疫」,也只會是失敗的「群體免疫」。「群體免疫」的前提是保護好老人等脆弱人群、易感人群,但是瑞典的數據顯示,老人院的死亡人數已佔整體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目前瑞典的死亡率超過11%,即使放在美國50個州中作比較,也是最差的那一類,這很值得警惕。

俄羅斯tsn網站稱,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際,瑞典是唯一沒有進行封鎖的國家。對於抗疫,該國的策略是讓瑞典人有機會感染並以此獲得「群體免疫」,但是眾多科學家認為這種方法是不負責任且冒險的。瑞典教授林納森解釋說:「瑞典科學界對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感到擔憂,特別是因為它是基於可疑的估計和數據。」國際流行病學家們警告稱,目前世界疫情高峰尚未到來,人們等待著瑞典的實驗將如何結束。報導稱,這不是科學家在小白鼠身上做實驗,而是瑞典政府在自己的同胞身上做實驗。

延伸閱讀

世衛稱無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有「免疫護照」也難復工

針對有國家建議將新冠病毒抗體測試作為「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明」,從而假定具有抗體的人不會再被感染,使他們可以旅行或復工。世界衛生組織25號發表聲明警告說,檢測出抗體並不意味著徹底對病毒免疫,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產生抗體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能夠免於二次感染。

此前,在4月17日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新聞發布會上,WHO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技術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表示,「尚無證據表明抗體檢測可顯示個體已免疫或可免於再次感染。

免疫力能維持多久

《細胞》雜誌上的一篇綜述文章指出,感染人類冠狀病毒並不總是誘髮長期抗體反應。攻毒研究顯示,感染者痊癒一段時間後,再次暴露在同一種病毒時出現症狀輕微的二次感染是有可能的;感染SARS和MERS個體的抗體滴度通常在2~3年後下降。

不過,美國愛荷華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斯坦利·珀爾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們從SARS患者身上提取了樣本,到今年為止,還可以檢測到抗體。但很難預測這些感染後存活下來的患者如果再次暴露在SARS中機體會有什麼反應。他打賭,新冠病毒不會出現二次感染,但他無法猜測暴露過的人們身上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他還解釋說,從其他的呼吸道感染經驗來看,肺部深處感染者通常可以避免二次感染。如果只是涉及上呼吸道的輕微的新冠感染,可能病人會表現得像引起感冒的普通冠狀病毒,也許可能出現再次感染。

新冠病毒會滑向哪一種可能性,對疫情有著深刻影響。4月14日,馬克·利普西奇與同事在《科學》雜誌發表的文章模擬了新冠病毒的未來傳播態勢,其中免疫持續時間的長短是未來新冠疫情走向的重要參數,即,如果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是永久性的,則疫情很可能會進入到常規循環狀態,可能在未來五年內,每年、每兩年或不定期地出現。相反,如果這種免疫力是永久的,那麼新冠病毒可能在引發一次重大疫情後,消失五年或更久。研究者們承認,他們的模型一個主要缺點,就是對已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多強以及能持續多久還知之甚少,因此眼下亟須對新冠患者的縱向歷時血清學抗體研究。

「現在要知道COVID-19抗體能持續多久還為時過早。根據活化的抗體類型和強度,可能抗體反應的持續時間從短到長都有。」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大衛·沃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這個發達國家首都,下個月就「群體免疫」了?
    瑞典駐美國大使:最早下個月我們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就能實現「群體免疫」。全球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將是瑞典?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26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宣稱,斯德哥爾摩已有30%的人達到「免疫」,5月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此前一天世衛組織剛宣布沒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瑞典人真的能實現「群體免疫」嗎?
  • 第一個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怎麼樣了呢?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典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真香」了?疫情在歐洲爆發之初,其他國家還在爭議究竟要不要帶口罩時,瑞典這個小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群體免疫的國家。
  • 瑞典首都「群體免疫」見效了嗎?數據顯示只有7.3%的人有抗體,專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0日消息,儘管瑞典衛生部門和科學家都將希望寄托在群體免疫之上,但根據瑞典公共衛生局的調查,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只有7.3%的人擁有抗體。在瑞典其他地區,已有抗體人群比例更低,南部斯科訥省(Skne County)為4.2%,第二大城市哥特堡所在的西約塔蘭省(Vstra Gtaland County)為3.7%。瑞典是世界各國中防疫措施最寬鬆的國家,它堅持不隔離、不封城、不進行大規模檢測的防疫政策,遭到了不少質疑。
  • 比美國稍微好點?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最終防疫、經濟兩頭空
    根據環球網的報導,一直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自認為現在疫情情況看起來要比美國稍微好點兒?但根據專家的預測,瑞典最終還是會防疫、經濟兩頭空。就比如瑞典現在的確診人數不過七萬多人,可是死亡率高得出奇,而美國的患者基數很大,所以死亡率並不算高,即便美國國內已經死亡十幾萬人了,但是死亡率仍然要比死亡五千多人的瑞典低。
  • 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瑞典現在怎麼樣了?
    英國曾試圖推行群體免疫,但是在巨大壓力下已經迅速轉變,而且英國首相鮑裡斯因新冠病毒病進入重症監護,也成為了英國應對疫情措施不力的寫照。然而,即使有超過2000多名科學家的聯名信,依舊沒能讓瑞典放棄群體免疫,繼續這場1000萬人參與的公衛實驗。
  • ...瑞典官員稱或將於下月實現群體免疫;香港警務處長遭寄炸彈威脅
    2丨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4月21日暫停交易4月21日,中國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該行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4月21日暫停交易。中行表示,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
  • 世衛組織謹慎「認可」瑞典群體免疫模式,群體免疫可行嗎?
    但不可否認的是瑞典和以中國,紐西蘭,以色列為代表的國家是應對冠狀病毒的兩個方向。先說病毒本身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本身對人體是沒有殺傷力的。但是新冠病毒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免疫系統,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愛滋病。還有現在很多新冠病毒患者被「治癒」,但這種病毒一旦出現併發症,有沒有復發的可能?是否對人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等還在驗證中。
  • 瑞典拒絕封鎖 其首都斯德哥爾摩預計將在幾周內實現「群體免疫」
    但現在,該國首席流行病學家表示,該戰略似乎正在發揮作用,「群體免疫」可能在數周內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實現。「在瑞典的主要地區,斯德哥爾摩周圍,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臺(在新的病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群體免疫的效果,幾周後,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效果。而在瑞典其他地區,情況是穩定的。」
  • 群體免疫破滅?瑞典首都新增病例出現大幅增長,或將實行部分封鎖
    據《每日郵報》報導,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瑞典就因其不封城的抗疫政策備受矚目。而現在一切都可能改變,因為隨著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新增病例出現大幅增長後, 瑞典官員正考慮在一些地方實施封鎖。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失敗,都是病毒傳播模型惹的禍?
    第一輪疫情高發期時,部分瑞典媒體和政客還曾不遺餘力攻擊中國,企圖將疫情政治化、標籤化。如今唾面自乾,終於認錯,原因何在?瑞典壽命預期值下降首先是瑞典的感染率實在不支持此前的自信。瑞典是一個人口剛剛超過1000萬的國家,目前已有34萬新冠確診病例和8000多個死亡病例,與芬蘭和挪威等北歐其他國家相比,死亡率超過10倍以上。
  • 瑞典「群體免疫」成功?英國開始嫉妒起來,專家:疫情遠沒有結束
    這一想法一經提出就遭到了相關專家的普遍反對與質疑,認為這種方法無異於對疫情無動於衷,是在拿群眾的生命安全去賭可以產生足夠的免疫人群。因為一旦選擇了這種「群體免疫」,而又無法形成足夠多的免疫人群那麼整個社會的疫情將無法控制。最終英國政府還是選擇了有限的政府干預並沒有敢採取這種爭議極大的方法。瑞典群體免疫成功?
  • 瑞典專家後悔不「封鎖」,群體免疫策略可能失敗
    雖然當時很多專家都批判群體免疫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比如疫苗還沒研製出來,貿然進行群體免疫,可能是在拿民眾的生命在開玩笑,很多人會因此喪命,但瑞典卻壓根沒怎麼當回事。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別人的事情終歸要別人來處理。
  • 北歐各國取消旅行限制,將「群體免疫」的瑞典排除在外
    不過,這三國並沒有帶上「老鄰居」瑞典。瑞典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16日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對於北歐其他國家對瑞典的態度,她「心情有些複雜」。她表示,鄰國在恢復公民往來方面將瑞典排除在外,「造成了需要時間才能癒合的創傷」,這種做法可能會損害國家間關係。
  • 瑞典為何寧可群體免疫死去,也不願意尋求中國幫助呢?
    今天我們聊的是,瑞典為何寧可群體免疫死去,也不願意尋求中國幫助呢?瑞典的新冠感染死亡率,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誰都想不到,作為北歐的一個發達國家,無論是醫療水平還是科技水平,都是世界前列!竟然還會把事情搞得那麼大,絲毫沒有看得出,在這場新冠面前,瑞典的醫療水平發揮出什麼作用!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群體免疫」究竟靠不靠譜?英國選擇這樣的抗疫模式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 我們以英國政府應對疫情最初的政策方針為起點,回歸原始的一手資料,呈現爭議,還原疫情下最真實的英國抗疫。第三,這是一種RNA病毒,變異很快;獲得性免疫是否對變異病毒有效,能保持多久,現在也沒有一個科學研究結論(WHO 、獨立報衛生記者Shaun Lintern、德國哥廷根大學講席教授於曉華)4. 究竟感染多少病毒才產生免疫力又不發病,現在還找不到這個閾值。
  • 孫曉:瑞典「群體免疫」的「成功」,沒什麼值得吹捧的
    後來,英國的疫情蔓延愈發嚴重,連鮑裡斯首相自己都被送進了ICU,這個「群體免疫計劃」也就不了了之。如今的英國已經成為歐洲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可以想像如果鮑裡斯政府的計劃真的實施了,那將會是怎樣的局面。
  • 在「群體免疫」道路上狂奔的瑞典,後來怎麼樣了?
    自去年底開始爆發的新冠病毒疾病,目前在全世界已經確診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00萬,在中國的疫情漸漸進入尾聲時,歐洲和美國逐漸成為新冠肆虐的中心。在各國紛紛加強抗疫的大環境下,瑞典特色的全靠自覺的放任策略獨樹一幟。雖然英國開始試圖推行群體免疫,但是在巨大壓力下也迅速轉變。
  • 瑞典「群體免疫」死亡人數破150年來記錄,衛生專家:戴口罩沒用
    瑞典「群體免疫」死亡人數破150年來記錄根據瑞典官方統計辦公室的數據顯示,瑞典今年截止6月份,死亡人數超過了5萬人,而這也是其150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半年,據了解,這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瑞典實施所謂「群體免疫」,這也導致了該國今年上半年死亡率平均值高出了10%。
  • 全球首個群體免疫的地區出現,不是英國和瑞典
    疫情當下,每個國家對待新冠病毒的態度都一樣,有些國家跟我國一樣採取保守抗疫方式,但有些國家採取了相反措施,非但不呼籲國民做好防疫工作,還計劃讓一部分國民先感染,這個措施被稱為「群體免疫」,後者這些國家便是英國和瑞典。
  • 又是「群體免疫」?印度首都地區可能就已超過美國全國的感染人數
    目前印度的疫情現狀印度方面頻頻發出不好的消息,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衛生部20日稱,印度在過去的24小時內新增6萬多例新冠感染者,感染的總人數更是達到了283萬例,僅次於美國和巴西,這些數據不禁讓我們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