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饕客的「蟹會」與「蟹秋」:「吃蟹一定要自己剝」

2020-12-14 澎湃新聞
「蟹會」會長張岱

張岱是自由雅逸的擁躉者,他身上吃、喝、玩、樂集齊,而且身體力行將自己吃成了大明朝以追求美食為人生至樂的標本式人物。秋天蟹肥的時候,張岱會成立「蟹會」,並自任會長,組織大家品蟹。

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秋天,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浙江紹興城內顯宦世家張家大宅裡面響起一陣高亢的嬰兒啼哭,這哭聲宣告了明代最有趣的人(沒有之一)——張岱的誕生。

仿若有文昌星住家護佑,張家連續幾代都出飽學之士,張岱的高祖張天復是嘉靖年間進士、曾祖張元忭是隆慶年間狀元、祖父張汝霖是萬曆年間進士、父親張耀芳同進士出身副榜。詩書簪纓之族的張家,祖孫幾代人都是善文工詩,還都多有著述,內容從文學、史學、經學、理學、文字學到地理學不一而足。

文藝在張家早已生根開花,枝繁葉茂中連空氣都散發出藝術的芬芳,張岱基本上是在吟詩作文、觀古玩珍寶、弄絲竹、聽琴音、賞戲劇中長大。張岱生活的晚明,表面繁花似錦,骨子裡卻已經漸入枯槁。此時,商業文化氣氛漸濃,反對理學、崇尚本真率性的社會思潮風起雲湧,人們為這股個性解放思潮拍手稱好,爭相追逐凡俗享樂,尤其是讀書人紛紛表示遊山玩水、品茶飲酒、吟詩作畫、看戲下棋……才是美好的生活。誰不願意依循天性所感而行?張岱理所當然是自由雅逸的擁躉。

青春正好的張岱極愛繁華,他長期遊歷於南京、杭州、蘇州、揚州等富貴地,鮮衣美食,生活浮華。諸如精美豪宅、美食佳餚、俊駒寶馬、戲曲雜耍、珍奇古玩、花鳥魚蟲、喝茶下棋、讀書吟詩……張岱是雅俗並攬、無所不愛。張岱既能與文士名流把盞言歡聊陽春白雪,也能與市井之人傾心交談侃下裡巴人,與生俱來的藝術細胞讓他在不同的場景下與各色人等交流時能以異於常人的方式去打量、捕捉、體驗並感受。

說到玩,估計明朝沒有人能比得過張岱,春、夏、秋、冬四季變換,中華大地東、西、南、北、中,似乎總有無窮無盡的精彩與他如影隨形:

元宵節在龍山賞燈,與尋常之家的普通紙糊竹燈不同,張家的燈用木頭做骨架,用文錦做燈罩,裝飾得五彩斑斕,百餘個華麗的大燈掛滿山谷,山下望如星河倒注,引得遊人如織。張家人則在山中築臺,在流光溢彩中宴飲弦歌通宵達旦。

清明節下揚州看走馬放鷹、鬥雞蹴鞠,賞琵琶古箏,觀童子放風箏,聽盲人說書,看美婦人頭上山花斜插……張岱自比如在畫中遊。

七月半在西湖上把熙熙攘攘遊人當風景看,等到月色蒼涼,東方將白,眾人散去,再縱舟湖上,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做個淡雅清香的夢。

中秋節呼朋喚友至蕺山亭,每人帶美酒美食,大紅氈毯往地上一鋪席地而坐,主僕加一起人數多達七百餘人。酒酣耳熱時,百餘人齊聲同唱 「澄湖萬頃」,聲如潮湧、響遏行雲,仿若大明音樂嘉年華。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但是,張岱不同於一般的紈絝子弟、愚鈍莽漢,玩了吃了就過去了。能玩出天際的張岱其實是明代響噹噹的文壇高手,憑《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琅嬛文集》《石匱書》等幾十種著作享譽文壇;他還通音樂、曉戲曲,鼓吹彈唱樣樣在行;擅長繪畫、書法、篆刻;通美食、懂茶道;鑑古董珍寶;養魚、蟲、花、鳥……張岱的玩盡顯文藝範。當然,有豪門財富強大的支撐,張岱才能隨心所欲地追求自己那些七七八八的文人雅好:

大雪三日,西湖中人鳥聲俱絕時,他劃一葉小舟,擁一團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喜歡鬥雞,乾脆在龍山下組建了個「鬥雞社」,贏了輸了都自得其樂。

為聽柳敬亭說書,專程到南京,下重金提前十天預訂。

造大書屋一間,旁邊設一臥榻,在院中栽上牡丹、梅花、西番蓮、秋海棠,再搭上個竹棚。張岱自己坐臥其中,聲稱非高流佳客,不得入內。

因喜歡喝茶,張岱研製出一款「蘭雪茶」,衝泡後茶湯顏色漂亮得有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若干年後,該茶竟然因為廣受好評成為市場爆款。

但凡愛玩的人都愛吃,張岱身體力行,將自己吃成了大明朝以追求美食為人生至樂的標本式人物。僅用「愛吃」不足以描述張岱與美食之間的關係,他對美食是多情而不專一,喜新而不厭舊,終老一生與不同美食展開一場又一場戀愛:得不到時滿懷憧憬尋尋覓覓;有音信時焦灼等待;到得眼前,小心翼翼珍惜每一個細節;待到過去,便心懷感念把美食變作文字留著永久紀念。這樣的人,不是美食家,而是一個百分百的美食戀人。

為飽口福他搜尋各地美食,在沒有快遞的年代,等待,成為張岱美食之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遠在天邊的美食可能要翹首盼望一年才能到口,有些近點等個月餘能一親芳澤,那些只需數日即到的幾乎就是張岱心中的美食速配。張岱成天心心念念,為口腹之慾謀劃,他曾不無自豪地羅列過自己熟悉、喜愛的各地美食,長長的清單有如迎風搖花紛紛揚揚:

北京的蘋婆果、大白菜;山東的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的福橘、福橘餅、牛皮糖、紅腐乳;江西的青根、豐城脯;山西的天花菜;蘇州的奶酪點心、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圓、橄欖脯;嘉興的馬交魚脯、陶莊黃雀;南京的則套櫻桃、桃門棗、地慄團、萵筍團、山楂糖;杭州的西瓜、雞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筍、塘栖蜜橘;蕭山的楊梅、蓴菜、鳩鳥、青鯽、方柿;諸暨的香狸、櫻桃、虎慄;嵊縣的蕨粉、細榧、龍遊糖;臨海的枕頭瓜;台州的瓦楞蚶、江瑤柱;浦江的火肉;東陽的南棗;山陰的破塘筍、謝橘、獨山菱、河蟹、三江屯蟶、白蛤、江魚、鰣魚、裡河鰦。

這張引人垂涎欲滴的清單是張岱年老時對自己好口福的回憶,北京、山東、福建……肉菜瓜果,不同地域的美食清清楚楚印在他的腦海裡,細數起來,仿若在回溯一段段蝕骨愛情。

會吃不會吃,不是以盤中有無龍肝鳳髓為標準,會吃,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對食物有充分的了解、足夠的珍重,既有品得出七滋八味的味覺,也有懂得欣賞與品鑑的心。由此觀之,張岱是會吃的人,而且他的吃帶著濃濃的儀式感,彰顯出十足的文藝範兒。

每年一進入農曆十月,河蟹與稻子、高粱一樣都到了成熟的季節,張岱知道吃螃蟹的最佳時期到了。拎幾隻螃蟹回家蒸了,隨便蘸點醋下肚,那不是張岱的做法。對於一年一茬的螃蟹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他以蟹為旗號和兄弟朋友設立了「蟹會」。明代文人結社之風盛行,有案可查的文人集團就有二百多個,一般以詩文唱酬應和、讀書研理、吹彈說唱等為結社理由,像張岱他們這樣以品嘗美味、吃螃蟹結社的是其中的鳳毛麟角。張岱有一個交友的標準—「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蟹會」中的朋友都是有個性的同道中人,鄭重地擺一場螃蟹宴,以吃結社、以吃會友,如此的美食態度正符合張岱的格調。

「蟹會」吃蟹直播開始。眾人約定午後相聚,煮螃蟹吃,每人六隻。蟹,是不加作料而多種滋味俱全的食材,繁複的烹飪方法對蟹來說顯得多餘,清蒸是激發螃蟹自然風味的不二法門。只見桌上的螃蟹肥大,腹部中間肥得高高隆起,蟹螯大得像個小拳頭,小腳上竟然也長出了肉,油汪汪萌萌的一團。揭開母蟹蟹殼,肥美的蟹黃閃著金燦燦的光,一入口,那些精緻的蟹黃顆粒仿佛一下子醒來,隨著咀嚼在唇齒間擠來擠去,沙沙綿綿的口感與濃鬱的鹹鮮本味交織,攝魂的滋味,讓人不忍吞咽。而公蟹會給人不一樣的驚喜,豐腴的蟹膏像羊脂玉,又似半熟的雞蛋清,玉軟花柔美美一團,嘗一口,在鹹鮮之外更多出一種悠長的清甜。吃蟹的過程充滿儀式感,性急不得。放涼的螃蟹會生出腥味,所以張岱他們不怕麻煩,吃一輪,再做下一輪,就為保證能嘗到螃蟹最鮮美的口感。

隆重的「蟹會」上雖然螃蟹唱主角,其他配角也不能遜色。搭配螃蟹的有肥亮的臘鴨、玉色的醉毛蚶、自家釀製的奶酪、鴨湯汁煮的玉板白菜,蔬菜有兵坑筍,水果有謝橘、風慄、風菱,喝的是玉壺冰酒、蘭雪茶,主食是新餘杭白米飯。一場「蟹會」可謂至善至美、酣暢淋漓,連張岱自己都感嘆這樣的美食「真如天廚仙供」。

世事總難料,富貴隨風了。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盡,延續二百多年的明朝宣告滅亡。張家的榮華富貴隨著明朝的滅亡戛然而止,不願意臣服清廷的張岱攜家人逃亡,躲進深山避難,此時的張岱已經是霜染兩鬢、年近半百。從此張家的生活出現斷崖式下滑,國破家亡後豪門貴胄瞬間淪為庶民百姓,日子艱難到一貧如洗,布衣蔬食仍捉襟見肘,甚至到常常斷炊的地步。每每面對家中殘破的物件,張岱回憶起從前的錦衣玉食恍若隔世,不由得感嘆:「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好在張岱的回憶裡有「蟹會」上的大螃蟹飄過,我們才能有幸從他的《陶庵夢憶》中領略當時那場宴會的精彩。

一個標舉素食者的吃肉經

李漁,明朝萬曆三十九年(1611)出生,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去世。李漁從小聰明伶俐,很有讀書天賦。父親去世後,他扛起家庭重擔,學習越發刻苦,希望通過科舉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位期間,李漁一共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第一次童子試首戰告捷;第二次鄉試意外地名落孫山;第三次參加明朝最後一次鄉試,因時局動蕩半道折返回家。後來清軍橫掃江南,攪碎了李漁的功名夢,從此他退隱不仕,終身不再踏入官場。

做不了官,生活還得繼續,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漁,年輕氣盛,敢於放飛自我、重塑自我,他把家從浙江蘭溪搬遷至杭州,人生舞臺的華麗大幕驟然拉開。在杭州的十幾年間,李漁直接變身為高產作家,先後完成《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等劇作,一邊寫一邊交給戲班排演,有時候十幾天便完成一部。一時間,李漁聲名鵲起,他的戲場場爆紅,男女老幼都爭相做他的「粉絲」。當然「粉絲」越多,錢袋子越鼓,李漁在杭州的生活過得十分滋潤。

後來,對戲曲痴迷到深入骨髓的李漁不但寫劇,還組織自己的戲班子,訓練家裡的兩個歌姬作臺柱子,自己則班主、編劇、導演一肩挑,然後帶著自己的戲班到處巡演,火爆了大半個中國。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兩位年輕歌姬相繼去世,戲班也就風流雲散。

除了演戲掙錢,李漁還有一個生財之道就是出書,他的劇作、小說都穩居當時的流行圖書排行榜。於是,就有人動起歪腦筋盜版李漁的書,大大損害了李漁的經濟收入,李漁表示非常生氣,痛斥盜版者「我耕彼食,情何以堪」!因為金陵盜版的人最多,李漁一不做、二不休,舉家搬遷到金陵。為抗擊盜版,他乾脆在新居「芥子園」裡開了個書局,自己做起了書商,書局的名字就叫「芥子園」。芥子園書局出版過不少書,其中有一本介紹中國畫基本技法的《芥子園畫譜》流傳至今,仍是雷打不動的國畫啟蒙寶典。

在芥子園書局眾多的出版物中,有一本李漁自己的作品《閒情偶寄》非常獨特,該書內容駁雜,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閒情偶寄》寫於李漁戲班最火紅、文學創作最活躍的那段時間。秉持快活、自適、順世的生存哲學,李漁暢意地描繪世俗生活中時時處處的小情趣,既然世事多艱難,且以閒情點染,《閒情偶寄》為後人提供了絕佳的生活藝術指南。

《閒情偶寄》

生活中處處講情調、韻致的李漁在《閒情偶寄》的飲饌和頤養兩部中集中火力談吃。李漁深受老莊哲學思想的影響,在飲食上講究養生節制、反對殺生,提倡「食近自然」,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大張旗鼓地給各種食物弄了個排行榜:蔬菜天地自然生成,好物必須排第一;五穀最是養人,穀食排第二;唉!肉食者鄙,肉食最差,只能第三。從這個排行榜看,李漁得有多鄙視肉食啊!他篤定古人的說法「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對的,因為肉食中的肥膩之物會凝結成油膩的脂肪,吃多了會堵塞人的心竅,脂膩填胸,智慧全無!太神了是不是,幾百年前李漁就確切地描述出一頓肉食大餐後,癱倒沙發上,肚子鼓鼓囊囊,腦子裡白茫茫、空蕩蕩的感覺。

但是,你要是以為李漁是個吃齋念佛徹底的素食主義者那就大錯特錯。李漁口口聲聲「肉食者鄙」,自己卻並不戒肉,而且,他不但吃過不少的肉食美味,還大方地指導大家怎樣吃好肉。比如,他會強調烹飪肉食時火候的重要性,火候不夠,肉不軟爛入味;火候過了,肉會太老,吃起來味同嚼蠟。

另外,從李漁對美食選料的重視程度看,他絕對是吃肉的行家裡手,比如:鵝以固始出最好;火腿以金華產的最佳;北海的新鮮膾魚,甘美絕倫;春天江南產的鳳尾魚味道妙不可言。李漁還一再強調:要認準原產地哦!

李漁本人特別愛吃水產品,他細心叮囑針對不同的魚施以不同的烹調方法是美食製作的關鍵。比如:做鯽魚、鯉魚等以鮮取勝的就適合清煮做湯,鯿魚、鰱魚那種很肥的就最好切了多放作料烹製。

他還為吃魚、蝦、蟹等造了一套說辭:水中的魚就像地上的糧食生生不已,漁夫捕魚就像砍柴人伐木,那是正當的!所以,吃魚、蝦的人比起那些吃牛、羊、豬、雞、鴨、鵝的,罪孽輕很多。既然有了冠冕堂皇的藉口,李漁一說到如何做魚、吃魚,就顯得相當的理直氣壯:做魚一定要鮮活,煮水不能放太多,沒過魚即可,水多一口,魚味淡一分。如果是宴請,要等客人到了才能開始做魚。因為魚味就講究一個鮮,剛做好起鍋的那一刻魚的味道達到頂點,如果預先做魚,無異於讓魚最美的味道白白地發散掉。等客人來了,把冷了的魚再次加熱,那就像是冷飯、殘酒再加熱,貌似形狀還在,味道與先前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如果李漁列個自己的美食菜單,居第一的絕對不是蔬菜,他自己也坦承,終其一生對蟹是無比痴情。每年蟹上市前,他就開始存錢候著買,家人因此笑話他以蟹為命,他也自嘲買蟹錢為「買命錢」。秋天是吃蟹的季節,在李漁眼中那不是「金秋」是「蟹秋」。擔心蟹季過去不能再吃,李漁動了很多腦筋,家裡為做「糟蟹」做好充分準備:香糟汁叫「蟹糟」,酒叫「蟹釀」,裝蟹的大缸叫「蟹甕」,負責做糟蟹的女僕叫「蟹奴」。

在如何做蟹、吃蟹上,李漁秉承自己崇尚自然的飲食觀,他認為蟹這樣的世間好物,烹飪保持其原形原味即可。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色、香、味已達極致,添加任何東西上去都是多餘。他痛心疾首地指出,那些把蟹大卸八塊,裹上油、鹽、豆粉煎的方法,讓蟹最純真的香味消失殆盡,類似方法簡直就是嫉妒蟹漂亮的外貌,是對蟹的糟蹋。因此,吃蟹只能一整個囫圇全蒸,熟了後裝在潔白的盤子上,各自取食。蟹一定要自己剝、自己吃,如果他人代勞,則少了很多吃蟹的樂趣。

本文摘選自《食見中國》(柏松 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略有刪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饕客蟹癮/嚴 綾
    愛好美食的食家往往被人戲稱為饕客,取其可與古時的四大神獸中最貪吃的饕餮相提並論之意。我作為一個飲食上相當挑剔的人,雖不善烹飪,倒也勉強算是一個饕客吧。那麼,對於一個為食的饕客來說,在這秋意漸濃的日子裡又怎麼能少得了螃蟹來過過嘴癮呢?倒也不拘於蟹的品種,大閘蟹也好,青蟹也罷,即便是水蟹也在秋天裡變得格外肥美。  正所謂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古人愛蟹絲毫不亞於現代人,有詩云:「美如玉珧之柱,鮮如牡蠣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勝右軍之脂。」對於愛吃螃蟹的人來說,這樣的讚美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 書香深處蟹亦肥——文人食蟹雜談
    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吃美味亦不可粗魯,殼中的蟹肉要細細挑出,萬不可破壞了原來的形狀,其中心思的巧妙和雅致雖未明白說出,卻早已呈於目前。  細緻的吃法當然要配上細巧的餐具。
  • 為什麼煮熟的蝦、蟹會變紅? 蝦、蟹變成紅色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煮熟的蝦、蟹會變紅? 蝦、蟹變成紅色是什麼原因?時間:2016-07-13 11:55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煮熟的蝦、蟹會變紅? 蝦、蟹變成紅色是什麼原因?
  • 蟹饗陽澄|2019年蟹狀元金秋品蟹宴圓滿落幕!
    一宴濃情酬之際,舌尖聚饗陽澄秋,一場浪漫的「蟹」逅在蟹狀元精彩上演美味的大閘蟹,精彩的互動表演參觀蟹狀元2019蟹狀元秋季品蟹會蟹狀元「秋之雅宴,臻饗陽澄」分為「品秋」與「蟹宴」兩部分,活動期間,來賓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精彩時光由此開啟。
  • 秋日詠食蟹:秋風起蟹腳癢,秋蟹肥秋蟹香
    ——《紅樓夢·詠蟹》世界上甲蟲類生物,皆肉質鮮美,蟹尤為之。蟹橫行,俗謂螃蟹,其眼如骨,腹似蟬,頭若蝦而足如鱟,爪象釘子似的銳利,張開雙螯仿若舉著長柄斧頭亂舞。因為它橫行霸道,氣勢洶洶,初時古人不敢吃,所以才有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首吃螃蟹者,真乃勇士也!
  • 無蟹不成秋,這份《魔都周邊吃蟹地圖》,收好不謝
    ��無蟹不成秋秋天來了,當然要嘗嘗汁多肉嫩的螃蟹啦!要問浙江吃螃蟹的地方在哪裡?小編這就給你們推薦8個景美蟹肥的好地方!到了南太湖,一定要看月亮酒店,也是湖州「世界第九灣」的標誌性建築! /地址湖州市區北部太湖南岸--周邊玩點·古銀杏長廊-古銀杏長廊位於小浦八都岕,為長興縣三大古生態奇觀之一。整個長廊長約12.5公裡,散落著3萬株原生野銀杏,環境十分清幽。
  • 指南丨又到吃蟹時節 浙江這些景美蟹肥的地方一定要去
    秋味兒愈發濃厚,所謂「無蟹不成秋」,可是誰說吃螃蟹一定要去陽澄湖,浙江這5個景美蟹肥的好地方非常值得一去,一邊賞美景,一邊吃蟹,這個秋天就完美了。桂花飄香的季節,要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裡取上幾壇好酒,備上幾盤果碟,吃一半蟹肉,蘸點蟹醋,再吃一半蟹膏,美妙滋味,真如身處天宮一般。吃蟹地推薦:南太湖漁人碼頭很多餐館都能吃到正宗的南太湖蟹,應季的蟹可能會比較貴。交通:①杭州出發高鐵直達長興,只需30分鐘。
  • 秋風起,螃蟹肥,古人的快樂「蟹會」
    蟹會之稱始見於明代崇禎初年,有個宦官劉若愚著《酌中志》,實錄宮廷種種情狀,其卷二十「飲食好尚紀略」提到了「宮眷蟹會」:「(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北方蟹早,諺云:七尖八團)。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助共食,嘻嘻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
  • 《星露谷物語》巖石蟹會掉什麼道具 巖石蟹掉落道具一覽
    ,巖石蟹就會進行移動。下面小編就將帶來《星露谷物語》巖石蟹詳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巖石蟹在《星露谷物語》的礦井中生存,它會偽裝成石頭,不動的時候會免疫攻擊,這時我們只需要拿起稿子對其進行攻擊,巖石蟹就會進行移動。下面小編就將帶來《星露谷物語》巖石蟹詳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秋深霜濃菊瓣黃 恰是螯滿蟹肥時
    到了《齊民要術》成書的南北朝時期,螃蟹已經有了蒸、炸、面拖、酒醉等各種烹飪方式。一種用糖醃漬保存螃蟹的方法更是被重點介紹。這種糖蟹,在後來數百年中,引領了中國人吃蟹的主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就是青州人。
  • 秋蟹季來臨,竟然還有重達3公斤的巨無霸帝王蟹!
    「帝王蟹三吃!姐吃的是奢華!」新加坡螃蟹名店《珍寶海鮮》推出多款秋蟹極致美味!竟然還有重達3公斤的巨無霸帝王蟹!來自新加坡的《珍寶海鮮》,在今年秋天,將推出多款秋蟹料理,不僅有「辣椒螃蟹」等招牌,還推出帝王蟹3吃,保證讓螃蟹控們吃到停不下來!不論是帝王蟹的哪個部位都完美料理,2個月的秋蟹季來臨,即日起到《珍寶海鮮》就能大啖美味!
  • 五分鐘就能做出的啤酒蟹,味道香醇,一種蟹能讓你吃出兩種味
    五分鐘就能做出的啤酒蟹,味道香醇,一種蟹能讓你吃出兩種味天冷這樣做能吃出滿身汗的香辣蟹,去腥解膩,味道比清蒸的還好吃沒想到,在這個季節,還能買到新鮮的小梭子蟹。雖然是外地蟹,口感不及我們當地的好,但是做成香辣蟹還是不錯的。外地的蟹,會帶有一點點特殊的泥腥氣,不及我們當地產的鮮香,這對於我們吃慣了當地海產的人來說,會有一點點遺憾。就象我外地內陸的網友說,海蟹有什麼好吃,太腥,不如河蟹好吃一樣,我們對於海鮮的執著,就跟她們對河鮮的愛一樣,彼此無法說服對方,因為都是自己打小就熟悉的味道。
  • 蟹大俠知道!畢竟,吃蟹,我是認真的
    吃螃蟹的人,一要知天文,九雌十雄,中秋佳節提前嘗鮮,唯有母蟹可以解憂;二要知地理,陽澄湖的蟹,青殼肚白,金爪黃毛;三要知藥理,寒、溫相剋,姜、醋護胃。在江浙滬,螃蟹的人設,絕非一個區區配菜,它是嘴饞的良藥,是款待貴賓的至寶,更是江浙菜系的巔峰象徵。
  • 秋蟹肥!長沙吃蟹地圖在這裡!
    金秋十月,蟹肥菊黃,丹桂飄香。一輪明月,三五好友,一桌螃蟹,一壺桂花酒,是註定的輪迴!可別以為品蟹只能去陽澄湖,長沙吃蟹地圖新鮮出爐,這就帶你去吃美味大螃蟹。 蟹的品質很贊,全是三兩以上的母蟹,味道肥美。打開蟹蓋,裡面的蟹膏滿滿的,用專業工具慢慢挑著吃,味道鮮美帶甜味。
  • 中華美食:管窺國人吃蟹文化
    確實,在中國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譬如國慶、元旦、春節、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陽、臘月等等,還有結婚生子、生日祝壽、朋友聚會、誓師慶功、開會總結等等,只要稍有動因,便可以聚集在賓館、酒樓、飯店高高興興地吃喝一回。  可以說,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品嘗螃蟹是最精彩的一章。正如俗話所說:「吃了螃蟹,百樣不鮮」。圍繞著吃蟹,又衍生出豐富而又耐人尋味的蟹文化。
  • 黃金蟹原神在哪
    18183首頁 原神 黃金蟹原神在哪 黃金蟹原神在哪 來源:網絡
  • 招潮蟹:即使丟了性命,我也要帶你回家
    自然界中,雄性要想獲得雌性的認可,必須要向雌性證明自己的獨特之處,也許是色彩斑斕的羽毛、也許是魁梧的體魄等。但是對於有些雄性來說,它們可能體形不夠大,色彩也不夠豔麗,那它們如何吸引雌性呢?燕鷗和鳶則更為投機,它們從群居地上空掠過,抓住還來不及找到庇護或是離自己的洞穴太遠的蟹。遭遇鳥襲時,蟹會往各個方向逃避,鑽往地下。這是面臨生與死的「打地鼠」遊戲。這樣的危險也解釋了為什麼最好的洞穴,位於遠離捕食鳥棲息大樹的群居地的中間位置,因為那裡的蟹能夠根據周圍螃蟹驚慌尋找庇護的行為提前得知危險。
  • 吃不夠的北海道帝王蟹
    北海道的螃蟹被譽為海鮮之首,我們當然要挑個大帝王蟹吃啦。帝王蟹的蟹腿非常美味,一定要刺身吃法,生吃,可以抹上芥末,醬油,打個生雞蛋蘸著吃。帝王蟹火鍋套餐裡還配了烤秋刀魚。可惜的是,一個帝王蟹我們兩個人竟然沒有吃完,蟹腿下肚,就已經快飽了,再加上烤秋刀魚,黃油扇貝,基本上吃不下火鍋了。
  • 秋蟹肥又美,湖南吃蟹指南!口味蟹真的是好呷...
    腹部的色澤是判斷大閘蟹品質的重要標準在水質較好、水底淤泥較少的湖泊如陽澄湖腹甲的顏色一定要潔白乾淨別貪便宜買失去鮮度和活力的蟹來吃辨別活蟹死蟹的方法:一是看眼睛會不會動,二是看在水裡會不會吐氣泡;三是看蟹腿拉直能不能恢復彎曲;四是看解綁後能不能爬行
  • 頂尖等級—麵包蟹,其蟹黃多到一吃就上癮
    說到螃蟹,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饕客的你也肯定知道,在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螃蟹類中,其中一種叫做麵包蟹的螃蟹了吧。麵包蟹可算是眾多螃蟹中,相較於貴族的等級的層次了,是許多饕客們都想品嘗看看的頂級美食。然而麵包蟹是你在有錢也不一定能夠吃得到的,因為想要順利的捕撈到麵包蟹,可是需要極專業的技術,另外也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們生長的海域,在我們國內也是非常少見,要真的想吃,也只能到香港去,但是量也不是非常的多,在這種種因素下,麵包蟹的價格不菲,因此即便在有錢,也可能只能幹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