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人,一要知天文,九雌十雄,中秋佳節提前嘗鮮,唯有母蟹可以解憂;二要知地理,陽澄湖的蟹,青殼肚白,金爪黃毛;三要知藥理,寒、溫相剋,姜、醋護胃。在江浙滬,螃蟹的人設,絕非一個區區配菜,它是嘴饞的良藥,是款待貴賓的至寶,更是江浙菜系的巔峰象徵。一個人在江浙滬混得好不好,就看秋天有沒有人給ta送蟹。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在水澤越越的江浙滬大地上,吃蟹,自然也就成了一方的趣事。
比吃蟹更有趣的是,如何挑選螃蟹和剝螃蟹。誠然,選蟹是極為重要的,不會選蟹光會吃,不能算是螃蟹的忠實粉絲哦。挑選螃蟹一看公母,從螃蟹的肚臍的不同可以區分公母,公蟹肚臍蓋子的頂端較尖,母蟹的同一部位則近於圓形,一般來說,國慶節前,母蟹的蟹膏較多,因此國慶節後,應吃公蟹;二看蟹殼,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則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則大多較瘦弱;三看肚臍,凸出來的,一般膏肥脂厚,反之則不夠肥美;四看蟹足,蟹足上絨毛叢生,蟹足老健,蟹足上無絨毛,則體軟無力;五看活力,愛動的螃蟹較好吃,不愛動的螃蟹要麼是生了病,要麼口感較差;六看屁股,螃蟹的屁股就是蟹蓋的邊緣和臍之間的距離,撐開的距離越大,說明蟹黃越飽滿。
螃蟹買回來後,小編往往原地傻眼,該如何快速整死它呢?想敲抓不到,想踩追不上,丟冰箱冷藏三天還活蹦亂跳,該如何是好?最後逼得小編打開電飯鍋的附加蒸籠,狠下心放進去,鍋蓋蓋上,眼不見心不煩,也就不害怕啦。蒸20分鐘左右,螃蟹就紅出一片天了。期間要小心掀開鍋蓋查看螃蟹是否是翻過來的,如果沒有,蟹黃可能會流出,影響口感。
至於剝螃蟹,就是地道的技術活兒了,專業吃螃蟹用的工具——蟹八件。據史料記載,國人吃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患時火燒夾人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明代初創吃蟹的工具,分別是錘、鐓、鉗、鏟、匙、叉、刮和針八種,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調羹、長柄叉、刮片和針,故稱「蟹八件」。上乘的蟹八件是白銀所制,配以小巧的金、銀、銅餐具,一隻蟹陪半斤酒,酒只半杯,蟹更醉人。還有件神奇的事兒儂曉得哇,上海人用蟹八件剝完螃蟹,可是要把殼拼回去的喲!
朋友,螃蟹選好了,剝完了,也蒸熟了,接下來,論如何吃乾淨一隻螃蟹裡的全部蟹肉?請上座,來碗蟹糊糊吧!
蟹糊是江浙滬一帶著名的小吃。備熟蟹肉四兩;紅薯粉四錢(推薦山東、東北等產地所產。);精鹽一分;醋二錢;蔥末一錢;薑末二錢;黃酒三錢;胡椒粉三分;白芝麻三分,香菜一錢;開水八兩。先將蟹肉倒入開水中,稍煮片刻,後將紅薯粉加水調稀勾芡,見湯汁濃稠時,加入黃酒、蔥、薑末、精鹽、醋,攪拌出鍋,一碗熱騰騰的蟹糊,酸辣鮮香,滿碗的鈔票在跳舞,你一定一滴也捨不得浪費。
雖然螃蟹可能是你吃得最累的食物,但只要有耐心,你終會練就一身吃蟹的好本事,畢竟,在江浙滬,沒有螃蟹,談何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