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民俗文化活動雲展播

2021-03-01 遊大新

新朋友關注遊大新,了解最新旅遊資訊

遊大新(微信號:daxinlvyou)是大新在線門戶網微信平臺之一,專心,專業,專一服務大新旅遊、每日發布關於大新本地及大新周邊旅遊資訊、助力大新旅遊事業,對於大新旅遊我們有求必應喲!

桃城儂垌節、寶圩2.19觀音誕、下雷霜降節、碩龍建街節

這些大新民俗文化活動熱鬧而不失傳統

儂垌節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

受疫情影響,我們暫時取消儂垌節

就讓我們一起雲上回顧

大新獨具特色的儂垌節吧~

每年正月十五桃城鎮儂垌文化節活動,有特色民俗表演、巡遊祈福等活動;人們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事業興旺、健康平安,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寶圩「2.19」觀音誕是寶圩鄉傳統民俗節日,2016年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寶圩「2•19」觀音誕文化底蘊深厚,即是對象徵慈祥、友善、博愛的觀音菩薩誕辰的慶祝,也是對一代偉人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這段紅色歷史的紀念。

壯族霜降節與下雷土司歷史和歡慶豐收有關,清朝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76年,下雷土司許文英、岑玉音夫婦抗倭立功,朝廷頒令嘉獎,凱旋當天正值農曆霜降,軍民大慶三天,還為玉音夫人建立神廟和雕像,尊稱婭嫫,以此表達他們對英雄驅魔消災的壯舉、護田守寨的功績、捨生救國的精神的褒獎和崇敬,更彰顯了他們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嚮往,薪火相傳,至今已有344年歷史。

碩龍鎮碩龍街「3.15」建街節,往年這個時候,邊民們都會舉辦一系列慶

來源丨今日大新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展播活動舉辦
    廈門網訊 (城市捷報記者陳宗坪) 近日,「雲端相約三平祈福」2020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非遺傳承)活動展播活動舉辦,引起40多個國家和地區、350多家三平寺分廟信眾的廣泛關注。  此次展播包括「祖師祭典」「嘉賓訪談」「雲遊三平」三大板塊,活動通過廈門網和手機端「雲上展播」,收視率達266萬人次。
  • 雲展播:三平寺「三奇」「三寶」是什麼?為何千年古剎現無僧人?
    12月20日,農曆十一月初六,是三平祖師公誕辰,當天上午10:00-11:00,「雲端相約 三平祈福」2020三平祖師文化民俗活動展播活動啟動,活動通過手機端和廈門網平臺「雲上展播」。在近一個小時的展播中,海內外三平祖師分廟、信眾在雲端相約,福播三平。
  • 山陰,「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
    7月22日,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系列活動「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在山陰縣廣武明長城朔州市長城學會劉恆山會長,向來賓介紹了本次活動具體情況。這次「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以朔州境內明長城為主線,實地走訪調查境內長城的歷史和現狀、古代軍事價值,長城沿線周邊古城、古堡、古村、古廟、古寺的形成、現狀、保護、民風、民俗等朔州歷史文化、非遺文化、地方文化。
  • 鹹豐縣非遺「雲展播」第九期——草把龍
    鹹豐縣非遺「雲展播」第九期——草把龍 2020-12-2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左花山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好看好吃好玩在大新!
    >賞美景中進一步了解大新、認識大新       來自全國各地朋友通過民俗文化風情展演、民族服裝秀、壯鄉美食展示等,進一步了解大美大新。      開幕式上還舉行民族民俗文化風情展演,崇左市歌舞團、龍州縣天琴組合、大新縣木棉組合等表演的壯族歌舞,俄羅斯、泰國、柬埔寨的國外藝術家也加盟傾情表演,為遊客奉獻了一場壯鄉傳統民族文化與異國風情「美美與共」的盛會。
  •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美名遠傳揚之《利川肉連響》 2020-07-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朔州:「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在山陰縣啟動
    7月22日,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系列活動「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在山陰縣廣武明長城望月廣場啟動。這次「守望長城」多媒體採風·展播活動以朔州境內明長城為主線,實地走訪調查境內長城的歷史和現狀、古代軍事價值,長城沿線周邊古城、古堡、古村、古廟、古寺的形成、現狀、保護、民風、民俗等朔州歷史文化、非遺文化、地方文化。兩山一河治理,把塞上綠洲、美麗朔州、生態朔州宣傳到國內外,助力朔州文旅產業,長城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打造朔州旅遊產業新高地。線路將圍繞朔州境內長城(適當跨越本區域)為主要活動場所。
  • 「第三屆《文化中華》優秀紀錄片走進臺灣」展播活動在臺北成功舉行
    「第三屆《文化中華》優秀紀錄片走進臺灣」展播活動在臺北成功舉行。「第三屆《文化中華》優秀紀錄片走進臺灣」展播活動在臺北成功舉行。「第三屆《文化中華》優秀紀錄片走進臺灣」展播活動在臺北成功舉行。「第三屆《文化中華》優秀紀錄片走進臺灣」展播活動在臺北成功舉行。
  • 北京民俗博物館「雲講座」普及節氣文化
    11月18日,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書院「雲講座」——《二十四節氣·秋季物候圖》上線,專家通過攝影作品為網友解讀二十四節氣。這也是東嶽書院今年新推的雲講座系列之一。本次講座中,她從攝影的角度將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物候特徵分別闡述,用生動的畫面介紹了動植物物候在各個節氣變化中的規律、水文和氣象現象,以及節氣對農事活動的指導並因此衍生出來的農業民俗,使觀眾深刻理解二十四節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東嶽書院傳統文化系列之「雲講座」是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品牌項目。
  •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泉州優秀文創產品網絡展》 2020-10-30 20: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第十九屆吉林市朝鮮族民俗文化節
    民俗文化節吉林市朝鮮族民俗文化節是由吉林市人民政府主辦,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吉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承辦的市級廣場群眾文化活動。自2001年起已舉辦十八屆,文化節包含了文藝展演、文體賽事、朝鮮族民俗風情展示等十三項活動。文化節每年有來自吉林地區、外五縣及東三省的70多個代表隊,約3000名群眾參加上述活動,同時有近30個商家進駐文化節,組成極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風情展示一條街,吸引上萬名群眾觀看。2013年「吉林市朝鮮族民俗文化節」獲文化部頒發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項目類「群文之星」 榮譽獎項。
  • 三義雲火龍節周末登場 繪本、舞蹈傳承民俗節慶文化
    華夏經緯網10月1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今年臺灣三義雲火龍節將於周末登場,重現當地小區居民古法編制雲火龍及傳統跈龍遊莊頭節慶喜悅,今年特別結合「雲火龍客英繪本故事」及三義專業級舞團客演舞集,透過藝術與文學,傳承雲火龍節慶文化。
  • 「我的民俗相冊」活動走進北京 品味京味文化
    1月9日,來自清華附中的15名學生參加了「我的民俗相冊——兩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攝影主題交流線上活動」北京專場線下體驗活動,並通過互動直播方式向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結對學生展示京味兒文化魅力。活動首站,清華附中學生們走進北京故宮博物院。
  • 大新美術館11月兩岸展覽活動預告
    地點 廣州大新美術館主館3F展廳廣州市花都區平步大道西雲峰路46號 開放時間 周二到周日9:00-18:00(逢周一閉館,免門票,需提前一天預約參觀)2016年以來,廣州大舜集團下屬的大新美術館舉辦了三屆「大新兩岸青年藝術創作獎(展)」,是創辦人王慶祥董事長倡導的兩岸青年藝術家文化交流項目
  • 「雲·遊中國」駐首爾旅遊辦:韓國民眾「雲·遊中國,鮮到延邊」
    日前,中國駐首爾旅遊辦事處與延邊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共同推出「雲·遊中國」系列之「鮮到延邊」圖片暨視頻展播活動,邀約當地民眾一起走進延邊,體驗鮮明的民族風情、鮮淨的避暑之旅、鮮有的邊境風光、鮮爽的冰雪風韻。
  • 無錫雲林街道2018年民俗文化活動周開幕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無錫訊 非遺傳承,樂活惠民,探訪民俗印記,品讀善意雲林。在無錫最後一個節場——農曆四月初八祇陀寺廟會來臨之際,作為當地文化惠民的「老將」,已經連續舉辦五年的雲林街道民俗文化活動周又要和大家見面了。
  • 張掖「非遺」走上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向全國「雲展演」
    中國甘肅網7月9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徐莉)近日,河西寶卷、裕固族民歌、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服飾等四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及部分省、市級非遺項目,通過張掖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版塊「雲上展演」向全國人民展示,
  • 駐首爾旅遊辦聯手山東邀韓國民眾「雲·遊中國」踏青山東
    季春時節,中國駐首爾旅遊辦事處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合作,線上成功推出「雲·遊中國」之踏青山東旅遊圖片暨視頻展播活動,讓韓國民眾疫情期間足不出戶「雲·遊中國」,欣賞「好客山東」春季人文風情,為疫情結束後吸引廣大韓國遊客赴山東旅遊進行提前「熱身」。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就誕生在山東。
  • 菏澤市抗擊疫情典型事跡「雲」展播——張一卓宣講
    菏澤市抗擊疫情典型事跡「雲」展播——張一卓宣講 2020-08-28 09:53:02   來源:中國山東網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丨記錄民俗文化,共建屬於全人類的記憶影像庫
    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首度嘗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集中展播各類優秀非遺影像資源,全網聯動,線上呈現,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人們能夠共同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與此同時,張愛萍將軍深知民俗攝影師·沈澈先生,已經為中國的民俗文化紀實採訪做出了巨大貢獻。兩人一拍集合,任命沈澈擔任協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