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與朱元思書

2020-12-11 我愛文言文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①。從流飄蕩②,任意東西③。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④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⑤,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⑥,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⑦,負勢競上,互相軒邈⑧,爭高直指⑨,千百成峰。泉水激⑩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注釋

共色:同樣的顏色。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蕩。從,跟,隨。東西:向東或向西。許:表示大約的數量。縹(piǎo)碧:青白色。甚箭:即「甚於箭」,比箭還快。甚,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互相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形容詞均作動詞用。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激:衝擊,撞擊。泠(líng)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千轉(zhuàn):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通「囀」,鳥鳴,這裡指蟬鳴。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極力追求名利。鳶,俗稱老鷹,兇猛而善高飛。戾,至,到達。經綸(lún)世務:治理國家大事。經綸,籌劃、治理。橫柯(kē):橫斜的樹枝。柯,樹木的枝幹。

譯文

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隨著江水漂流,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山巒憑藉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之上,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不斷鳴叫,猿猴千百遍地叫個不停。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也就平靜下來。忙於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出處

《藝文類聚》

文言知識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人物介紹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其詩文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

賞析

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亂,官場黑暗。所以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就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本文是用駢(pián)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同時也表現出作者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首段是總寫,勾勒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作者由衷讚嘆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這段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託,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奇山」,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段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對象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聲響和日照角度來寫。

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

此文詞採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描寫的景物特色鮮明,有明朗灑脫的畫意,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本百家號「我愛文言文」。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與朱元思書》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與朱元思書》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那驚濤駭浪像飛奔的馬。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翻譯:與朱元思書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翻譯: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經典文言文賞析|與朱元思書
    賞析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亂,官場黑暗。所以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就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本文是用駢(pián)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
  • 賞析《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上)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朱元思是作者的好朋友。古人之前寫信是很隨意的,但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體「書」。抒情、寫景、議論等等都可以寫成書。類似今天的微博,是古代文人們的一種書寫方式,是一種文體。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與朱元思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與朱元思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文中從側面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2.文中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比喻、誇張)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知識點整理     與朱元思書   吳均       【人物介紹】   吳均(469~520年),又名吳筠,字叔庠,吳興故鄣(現在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
  • 與朱元思書賞析
    與朱元思書賞析 2013-07-25 13:23 來源:網際網路資料 作者: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與朱元思書》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與朱元思書》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那驚濤駭浪像飛奔的馬。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翻譯:與朱元思書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翻譯: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教師招聘面試《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與朱元思書》。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該單元所選文章均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國山水之美,激發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
  • 初中文言文翻譯《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翻譯)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裡(的水路上),儘是奇山異水,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遊魚和細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 中考文言文複習整理(人教版)
    中考文言文複習整理(人教版)   (一)、閱讀吳均《與朱元思書》,完成下列各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4、文意理解:   (1)簡單賞析文中畫線句子在寫法上的特點。   (2)這篇文章通過寫景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賞析《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上)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朱元思是作者的好朋友。古人之前寫信是很隨意的,但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體「書」。抒情、寫景、議論等等都可以寫成書。類似今天的微博,是古代文人們的一種書寫方式,是一種文體。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與朱元思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與朱元思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文中從側面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2.文中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比喻、誇張)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與朱元思書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與朱元思書》,僅供參考!   譯文     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
  •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知識點整理     與朱元思書   吳均       【人物介紹】   吳均(469~520年),又名吳筠,字叔庠,吳興故鄣(現在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
  • 中華經典資源庫:吳均《與朱元思書》
    不過一條微博的長度,寫了山,寫了水,寫了靜,寫了動,寫了畫,寫了音,更在美景之外,寫了心情,今夜一起來讀讀這篇凝鍊多姿、下筆有神的《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 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與朱元思書默寫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與朱元思書默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與朱元思書(吳均)   1.文中從側面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濰坊新紀元學校於豔華
  • 山水詩:與朱元思書_山水詩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與朱元思書》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與朱元思書》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與朱元思書》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