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濰坊新紀元學校於豔華
一、導入新課
在杭州西湖和安徽黃山之間的青翠群山中,有一條秀麗的江水穿行而過,這便是著名的富春江。古往今來,有多少遊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眾多的詩篇。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吳均就曾在遊歷富春江秀麗多姿的山水之後,給友人朱元思修書一封,寫盡奇山異水之妙,今天我們從學習《與朱元思書》開始,一起感受吳均山水小品的魅力!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讀出文章的韻律和畫面。
2.了解本文句式、結構、手法等方面的特色,藉助「換字法」推敲文章遣詞用字之妙。
3.知人論世,聯繫作者生平經歷,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三、活動設計
活動一:讀一讀
(一)讀出韻律
1.從句式上,本文和我們學過的哪一篇文章很相似?——《答謝中書書》)
明確:這篇文章被稱為駢文中的精品,它雖用駢文寫成,但並無一般駢文刻板化一的弊病,而是做到了駢散結合,參差錯落,於整齊中有變化,既有整齊美,又有錯落美,讀起來更具有韻律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感受一下文章的韻律吧!
2.請一個同學配樂朗讀。
3.老師和同學合作朗讀。
4.背一遍(要求:閉上眼睛背誦,在腦海中想像畫面)。
(二)讀出畫面
過渡語:剛剛的想像背誦,你有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沒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注意力都在背誦上了,現在,讓我們摒除雜念,做個純粹的欣賞者,嘗試在腦海中勾勒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圖畫吧!我先給大家做個示範!
1.學生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老師閉上眼睛想像,把自己想像的畫面描述給學生聽:我仿佛跟作者來到了富春江上,沒有一絲風,煙霧也完全消失,碧空如洗,江水湛藍,遠山也在綠中泛著藍色,和天水溶在一起了,我仿佛走進了畫一樣的夢中,順流而下,任憑小船東遊西蕩。
2.過渡語:面對如畫的山水,作者不禁讚美到:「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那麼,這裡的水怎樣的奇異?這裡的山怎樣的獨特呢?讓我們帶上聯想和想像,再次走進文中。
(1)異水:老師讀原文(分靜態和動態兩部分讀),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把你想像到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
(2)奇山:老師或者學生讀原文(分視覺和聽覺兩部分讀),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把你想像到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
活動二、品一品
過渡語:通過剛才朗讀,我們仿佛徜徉在山水之間,感覺美不勝收:從句式上看,這是一篇駢散結合、錯落有致的美文;從結構上看,這是一篇由總到分、脈絡分明的美文;從手法上看,這是一篇動靜結合、視聽兼備的美文。接下來,我們換種角度再品一品——咬文嚼字。
大家聽說過推敲的故事吧?老師在讀此文時,也進行了一番推敲,覺得本文有幾處用詞值得推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推敲推敲吧!
PPT顯示,學生思考並討論:
1.風煙俱淨(無):寫出了晴朗的程度
2.遊魚細(小)石:寫出了石子的形狀
3.皆生寒(綠)樹:寫出了作者的感覺
學生再從文章找例子品一品,如:
4.泉水激(擊)石:寫出了泉水飛濺的形態
5.猛(巨)狼若奔:寫出了巨浪的性格
活動三、想一想
《與朱元思書》從頭到尾沒有直接寫人,但富春江秀麗的山光水色,在作者的心弦上彈奏出的清音,需要我們仔細聆聽,細心品味。同學們想想看,面對這樣的美景,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1.這句話的意思是:看到這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政務的人也會流連忘返。
2.想一想:這封信是寫給朱元思的,作者說這句話是在勸說朱元思什麼?(不妨放下爭名奪利之心,放下繁雜的公務,來和我一起欣賞這美景吧!)
3.再想一想:作者有沒有勸說自己的意味?
知人論世:(1)吳均是誰?(看課本的注釋)(2)他詩文寫得好,文體清拔有骨氣,開創一代詩文新風氣,謂為「吳均體」,他也因此頗受趨賢重士者賞識,後來被引薦到當朝皇帝梁武帝身邊,又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奉朝請(給予閒散大官的優厚待遇),「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吳均又何曾不是「鳶飛戾天者」啊!他因通史學,上表欲撰《齊書》,武帝不許,他還不甘心,私下裡撰《齊春秋》,因此觸犯梁武帝,被罷免官職,梁武帝曾這樣批評吳均:「吳均不均,何遜不遜」,也就是批評吳均太耿直了!性格耿直的人做官,大多會經歷宦海沉浮,當他厭倦了官場的黑暗,尋求的就是心靈的解脫,富春江山水給了他!所以,他勸自己:放下爭名奪利之心吧,不要羨慕那些「經綸世務者」了,就讓我置身於這詩情畫意的山水之間,忘情於天地大美,做一個自在之人吧!
四、練一練
除《與朱元思書》外,吳均還有《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以善寫山水為其特色,與《與朱元思書》的「歸隱」意趣相一致。請同學們根據本節課所學方法,自學這兩篇短文,下節課我們交流展示自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