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橫穿馬路時撞飛摩託車 駕駛員飛出幾米後暈倒 律師稱行人並非法定弱勢一方 行人撞車後離開是否算「逃逸」?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交通事故中的行人往往處於弱勢,如果車輛不顧受傷行人死活選擇肇事逃逸,則司機將面臨嚴厲的法律懲處。但如果是行人撞翻了車輛,且未報警即離開現場,是否也算肇事逃逸呢?行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主體?近日,在廣西梧州市就發生了這樣一起交通事故。律師表示,女行人的違法行為造成了事故的發生,因此應當承擔責任,構成犯罪則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新聞點擊
據路面監控及網友提供的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事發當天早上9點10分左右,在廣西梧州市紅嶺路一路段,一名女性行人在快速橫穿馬路時,撞上一輛正在行駛的摩託車。
摩託車駕駛人直接向前飛出了三到五米,身體撞擊到了前面擺在路邊的一輛三輪車。
因巨大的撞擊,再加上腿部被摩託車壓傷,摩託車駕駛員當場暈倒在地。事故現場出現一大攤的血跡。
摔倒的女行人起身拍拍身上的塵土,若無其事,頭也不回地走上公交車,完全沒有顧及摔傷的摩託車駕駛員。
隨後,路上其他行人馬上上前檢查傷者情況,並撥打了報警電話。由於事故比較特殊,警方表示,會對這起事故作進一步調查。
案件分析行人應負事故責任
北京市易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劉立成向《法制晚報》記者表示,事故中,女行人違反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
根據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
這位女行人的違法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她應當負事故責任,並承擔對摩託車駕駛員人身財產損失的民事賠償。
交通逃逸最低量刑3年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與運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魏鎮勝表示,不管是行人、機動車一方還是非機動車一方,發生交通事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構成犯罪,都要追究刑事責任。
不存在行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主體的問題,行人構成犯罪一律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承擔事故主要責任或者全部責任的一方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構成交通肇事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發生交通事故後,交通事故的當事人必須要保護現場、報案、搶救傷者,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是要從重處罰的。如果構成犯罪,一般情況下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如果逃逸,則在三年以上量刑。
責任認定先看誰有優先通行權
魏鎮勝表示,事故責任的認定,不能從誰撞誰的表面現象判斷,主要是根據路權原則、安全原則來進行分析判斷。
要根據道路通行的原則判斷誰有路權,誰有優先通行權。如果是在路口,信號燈禁止摩託車通行,行人過馬路撞上摩託車,事故也是摩託車一方的責任。如果在沒有信號燈的路口,行人與機動車通行原則是,行人有優先通行權,機動車必須避讓行人。
摩託車是否認定為機動車也是責任認定的關鍵。一般情況,燃油摩託車會被認為是機動車,電動車是非機動車,但經改裝的電動車有可能會被鑑定為機動車。
摩託車是否超速?摩託車是否屬於質量合格產品?都是需要進行鑑定、判斷的問題。
行人並非法定弱勢一方
行人和機動車駕駛人的強弱者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而非固定不變的。
劉立成介紹,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律師提醒移動傷者前需先拍照
在駕駛過程中如遇到行人違反交通規則,並導致交通事故,司機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並迅速報案。
如果有人員受傷,需要移動車輛保護傷者時,要進行車輛位置、傷者位置等標註,最好利用手機進行拍照、錄像,固定現場情況。
待交警到現場後,索要對方真實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聯繫電話、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如果事故認定為行人責任,需保留好事故認定書和相關損失的證據;對方如果不賠償,可起訴到法院。
行人應注意以下規定
1.不得進入高速公路
2.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得扒車、強行攔車或者實施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
3.學齡前兒童以及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礙者在道路上通行,應當由其監護人、監護人委託的人或者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
4.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應當使用盲杖或者採取其他導盲手段
5.通過鐵路道口時,應當按照交通信號或者管理人員的指揮通行;沒有交通信號和管理人員的,應當在確認無火車駛臨後,迅速通過
文/記者梅雙製圖/毛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