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4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面對疫情,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持續以演奏安慰人心。近期由臺灣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發起的巴哈《音樂的奉獻》演奏接力活動,邀請音樂家與大眾拍攝影片,演奏該首曲目,放上網絡串聯,盼透過音樂,鼓舞人心。陸續參與的音樂家,除了鋼琴、管風琴等西方樂器,還出現二胡、古箏、笛、中阮等國樂器組合,東西方交融,為巴哈音樂添新意。
二胡演奏家王瀅很簡單(左)與擊樂家張幼欣(右),參與衛武營的音樂接力活動,以東方樂器即興演奏國樂版的巴哈《音樂的奉獻》。(摘自雲樹雅集臉書)
《音樂的奉獻》是巴哈寫於1747年的作品,當時是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指定一段旋律,巴哈從中發展出三聲部、六聲部、卡農等系列作。巴哈並沒有特別指定作品由什麼樂器演奏,演奏者可視情況選擇不同樂器、組合演奏。
參與演出的雲樹雅集二胡演奏家王瀅塬表示,她與擊樂家張幼欣合奏,使用的樂器包括二胡、迷你甘美朗、手鼓、鑼、鈴等東方樂器,運用《音樂的奉獻》原有的音樂旋律,從中即興發展音樂。
三個人樂團參與衛武營的音樂接力活動,以笛、古箏和中阮即興演奏巴哈《音樂的奉獻》,並融入爵士樂的感覺。左起為笛演奏家任重、古箏演奏家郭岷勤與中阮演奏家潘宜彤。(摘自三個人樂團臉書)
王瀅融表示,「我們把樂句做了不一樣的安排,也沒有按照原本的節奏,試圖在巴哈經典和東方樂器之間,找到一種融合方式,呈現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個人樂團則是使用古箏、中阮和笛合奏《音樂的奉獻》,同樣以即興方式,並融入爵士樂的感覺,演出者包括古箏演奏家郭岷勤、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與笛演奏家任重,郭岷勤表示,「先前樂團沒演過巴哈音樂,希望透過這樣的嘗試,以自己最熟悉的演奏,在疫情之下,能帶給聽眾不一樣的聲音和力量。「
管風琴演奏家劉信宏參與衛武營的音樂接力活動,他一人彈奏巴哈《音樂的奉獻》六聲部,手腳並用,完成演奏。(摘自劉信宏臉書)
同樣參與接力演出的管風琴演奏家劉信宏表示,他在管風琴前,一人彈奏《音樂的奉獻》六聲部總譜,完成演奏。劉信宏表示,「這是巴哈晚年作品,寫出了他的作曲精華,有趣的是,他還把自己的名字藏在音符裡。巴哈的一生,同樣有不順遂的時刻,但他的音樂,始終呈現光明的力量,這也是現在社會所需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