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新零售、新渠道、新直銷、新地產、新汽車五大行業和領域,以 「業務+數據」 雙中臺為核心技術。
目前,已為蒙牛、良品鋪子、久久丫、碧桂園、恆大、富力集團、美的置業、上汽、長安福特、長安汽車等一流企業成功實踐數位化轉型與商業創新。
最近,雲徙科技副總裁江威受邀出席由賽迪傳媒、藍光科技、雨前顧問聯合承辦的中國(成都)人工智慧產業CEO大會,在圓桌對話環節做了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分享。會後,雨前顧問對江威進行專訪。
以下為江威圓桌對話內容梳理:
讓企業重新去思考數位化
雲徙科技的角度是從客戶需求出發,創始人包總就是一個離客戶特別近的人。所以我們強調了幾個關於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的點,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應用。
我們強調的第一方面就是人才,甲方的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理解技術的能力相對沒那麼強。
第二,企業體系問題,只要一個企業能登上五百強的舞臺,至少有幾千幾萬人,這樣一套體系裡面,用一套系統或者一個機制去解決一個企業的問題,挺難的。
第三,我們每天在用各種各樣智能化的系統,大家都有大量的平臺系統接口等等一系列出來,我們是一個軟體連結器,比如,財務有財務的系統,營銷有營銷的系統。
對於雲徙來講,我們針對最傳統的三大行業,地產、汽車、消費品這三大行業。我們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讓企業重新去思考數位化這件事情。
我們把最傳統的業務從中臺先往後撤讓它變成後臺,最尖端的業務整個試錯成本很高,這些歸到前臺去,這些變的應用,有不一樣的APP和小程序。
我們能做什麼?第一方面我們是接觸客戶需求最緊密的人,我們能理解你業務場景,幫你把這些業務場景先變成系統。第二件事情,在系統裡我們要把哪些模塊集約到中臺來?第三教你用什麼樣的技術人才運用中臺,讓他們變成這個企業最核心的精英。
採訪實錄
圍繞人工智慧,雨前顧問對江威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
雨前顧問:貴公司解決方案是如何為企業賦能的?能夠介紹一下貴公司當前主打的產品和對未來寄予厚望的解決方案嗎?
江威:我們核心解決一個簡單的視角,是從數位化轉型的角度出發,主要還是解決數位化轉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當中,營銷應用的一些發展問題。當然裡面也涉及到一些智能化算法AI等這一系列層面的內容,但整體而言我們其實是業務驅動的這種數位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雨前顧問:傳統的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上會存在什麼問題?
江威:結合這一次這次疫情,其實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傳統企業,大家在線上的能力還是偏弱的。AI也好,談這種數位化轉型也好,其實有一個根本的邏輯,就是數據從哪兒來?
從營銷的維度來講,包括我們講渠道的能力、生產的能力、供應鏈的能力、鋪貨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會涉及到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把原來線下的業務搬到線上來,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線上的業務如何跟線下的業務整合。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有了很多線上業務,我們有了很多種渠道銷售的方式,線上的各個渠道與線下的各個渠道又如何打通,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當這些大融通之後,你會發現我們採集的數據其實足夠多了。原來我們更多的是人的一個數位化,現在要加上廠和貨的一些數位化,這些其實就能構建我們所謂的AI賦能的一些創新場景了。
雨前顧問:雲徙科技已經在成都設立了分支機構?主要是負責哪方面的?貴公司是怎麼看待成都這方面的市場前景?
江威:成都的分支機構,我們成立之初就已經辦了,主要負責營銷,也有一部分技術的同學在這裡。
從我們的邏輯上來看,我們考量的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可能最關心的就是成都和杭州這兩座城市。它本身有一定的創新基因。第二個它的產業結構和產學研的生態比較好。
所以從另外一方面看,這裡實體企業也非常多,尤其是像四川,食品和酒水,包括一些傳統企業會相對比較多。從我們市場的環境角度來講,成都一直在市場的容量層面上也是有一些不錯的表現,所以我們可能會挺關注的。我們也有計劃會在西部會成立一個研發中心。
雨前顧問:這次來成都參參會,您希望有什麼收穫呢?
江威:我們更多的收穫其實是來自於政策層面。對於我們應該是解決方案的供給方來說,更關心的可能一方面是企業的訴求,另外一方面是一些政策的支持。
雨前顧問:您是如何看待這種產業內部競爭的呢?
江威:坦率的說人工智慧賽道,我認為目前為止更多的是在業務場景或者說企業的生產方式的一些結合方面。像人臉識別,像我們平時用到的一些OCR的技術,更偏基礎科學類,這在未來會被普惠化,就不會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的生產資源或者生產資料。
從我們的維度來看,與其說是行業內部競爭,其實大家更多的是一種合作的關係,因為大家聚焦的場景不同,目前更大多數企業集中在生產製造。
在我們來看說,未來我們這類企業, 更多的是在某一類型的業務識別上產生差距。所以我認為,目前為止賽道足夠寬,大家都是大放異彩,包括我們跟商湯有一些合作,因為我們對於基礎科學就沒有必要再投入了。
雨前顧問:新零售業態的席捲而來,就整個零售業來說,有人說,誰能夠快速實現渠道變革,更高效更優質地服務消費者,誰才有可能成為贏家。您是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呢?
江威:我覺得邏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從營銷的變革來講,我們講的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第一個新渠道,原來依賴於傳統分銷和傳統代理分銷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有對於產品獲取的這種期待。
因為營銷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每個細胞,每天用手機都是大量的這種信息,不管是主觀角度還是客觀角度,都會營銷存在,作為渠道來講無孔不入。
所以講渠道的三段論,第一段線上要大家建立線上的渠道。
當然線上建立它一定會衝擊線下的渠道,第二個點便是一旦衝擊線下之後,怎麼能夠完成線上線下融合,這叫做全渠道。
第三段,也就是最終,我們還是要實現各個渠道一些配比,包括我們從CtoM的角度。我們要做不同的產品來符合各種各樣渠道銷售,渠道一直是我們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雨前顧問:黃奇帆說,疫情把2020年變成了人類從工業文明到數字文明演化的重要分水嶺。人工智慧是人類數字文明的代表產業,您認為2020年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分水嶺嗎?
江威: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談元年,更多的是從投資規模上來講是吧,中國的人工智慧的投資規模是非常大。不要去看市場輿論,得看大家的資本走向。用錢投票,才是真正的投票。
其實從我們接觸的投資人,包括我們自己的投資人來講,人工智慧一直是大家投資的一個熱點和風向。
第二個人的感知的角度來看,比如我們酒店入住、提個快遞、淘寶的猜你喜歡,都會涉及到大量的圖像識別技術、推薦算法等內容。從普世度來講,大家每時每刻都接觸人工智慧和涉及人工智慧的一些產品與服務。
第三,從教育或者從未來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從幼兒教育的火熱程度,還是從高校的課程推崇度來說,大家也在朝著人工智慧的熱點方向在推進。所以我認為人工智慧在中國的發展和落地,不管是剛剛報告裡面提到的份額,還是我們投入的精力以及財富,都是能夠去反映出來這一點的。
雨前顧問:您能暢想下貴公司所在人工智慧細分領域的遠景嗎?貴公司的業務將給人們未來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江威:我們的視角更多的是結合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動作,比較好理解的說法就是大數據的一些算法和其他的一些硬體結合。我們更多的是站在企業端去思考問題,如何結合它的業務能夠產生業務價值,這是我們可能的方向。
雲徙科技可能並不會在基礎數學研究這種方面投入很多,給人們實際上生活帶來的變化是很難感受到的,比如說我們合作的電商會員平臺,就是用戶感受不到的。
但是實際上的改變是存在的,我們與電商平臺做活動,通過我們的算法把優惠券推薦給各位。
比如咱們原來去買一個東西,它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我們現在是買東西,它是創造的氛圍。從你的簡訊接收開始,它就是一個營銷行為,你點擊到某一個網站的廣告推送,它也是根據你的喜好來推薦給你的,一直到你點擊,點擊完了之後你會有一個線上的商城,線上商城也會推薦你喜歡的產品,他創造的是一個購物的氛圍,你從一些大眾消費品的角度來講,你的需求是溢出的。
比如說買個化妝品,或者買零食,需求是溢出的,用戶主動購買的欲望是不足的。從現在大家的這種情況來看,你創造了一個這樣氛圍,就會產生一些交易。
舉個例子,上個月的一些營銷活動,我們做了幾個對比,首先給10萬人發普通簡訊,大家點擊率不太高,點擊簡訊給你推一個優惠券,然後到店去消費,整個的打開率是不高的。
第二步我們做了一些優化,團隊做了一個叫黃金購買時間的算法,篩選了一批人,在他們的所有的消費信息裡去看他到底是哪些時間去購買,我們找到最需要的10萬人,給他們推了優惠券,發現效果就比較好,比上一個大概的效果好三倍。
再往上我們又做了一些個性化的推薦算法,就是你到底喜歡吃什麼?通過你的行為,我們看出來你最喜歡什麼東西,再結合這些信息,我們又發了一條簡訊,整個的效果又是上一個的兩倍。
就像你現在刷淘寶的猜你喜歡,其實你可能自己都想不到,淘寶為什麼會這麼了解我,其實在大家生活中還是蠻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