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中,闡教和截教是修真界最大的兩個教派,從規模上來看,截教在人數上又大大超過闡教,號稱"萬仙來朝"。由於截教奉行"有教無類",門下弟子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闡教、人道稱為不夠正宗: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而闡教自視為「盤古正宗」,是三教中最精英的派別,享有「奉天承運御道統,總領萬仙鎮八方」之美譽。玉虛宮門下弟子都要經過嚴格挑選,所謂貴精而不貴多,寧缺毋濫。因此,闡教上至教主,下至門人,都瞧不起截教,自視高人一等。原文:老子一見萬仙陣,與元始曰:"他教下就有這些門人!據我看來,總是不分品類,一概濫收,那論根器深淺,豈是了道成仙之輩。"
我們說闡教的兩位掌教老子和元始如此議論截教,自然影響了門人對截教的態度,比較典型的是十二金仙中實力最渣的黃龍真人,幾乎被師父師伯徹底洗腦,盲目自信,原文:內中有黃龍真人曰:「眾位道友,自元始以來,為道獨尊,但不知截教門中一意濫傳,遍及匪類,真是可惜工夫,苦勞心力,徒費精神;不知性命雙修,枉了一生作用,不能免生死輪迴之苦,良可悲也!」
殊不知,黃龍真人剛發表了以上觀點之後,截教仙人金箍仙馬遂即向他挑戰,只一合,馬遂祭起金箍,把黃龍真人的頭箍住了。真人頭疼不可忍,眾仙急救真人,大家回蘆篷上來。真人急忙除金箍,除又除不掉,只箍得三昧真火從眼中冒出;大家鬧在一處。
這真是極大的諷刺,注意作者的用詞"大家鬧在一處",前面十二金仙還在大放厥詞,後面馬上得到了教訓,而且還弄得極其狼狽,如果不是元始天尊及時趕到解了金箍之厄,黃龍真人早已爆頭身亡。可見,闡教這邊其實是被誤導,門人弟子個個妄自尊大,其整體實力根本比不過截教,如果不是元始天尊請來西方教這個外援,闡教必敗無疑。
不過,在闡教之中,有一位仙人還保持著極其清醒的頭腦,沒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他就是燃燈道人,闡教的副教主,老子、元始之後的第三號人物。燃燈對截教的態度與兩位教主和眾門人不同,不但不去譏諷嘲笑,相反對截教的"萬仙來朝"十分欣賞,甚至有羨慕之意。
原文:蘆篷上眾仙一見,睜目細看數番,見截教中高高下下,攢攢簇簇,俱是五嶽三山四海之中雲遊道客,奇奇怪怪之人。燃燈點頭對眾道人嘆曰:「今日方知截教有這許多人品。吾教不過屈指可數之人!」這裡燃燈看到截教萬仙,他先是"點頭",後又是"嘆曰",而且認為自己闡教"不過屈指可數之人",這就很明顯告訴大家,燃燈對截教人數之多甚是"羨慕"。
也正因為燃燈的"另類",十二金仙對他有些成見,當道行天尊提議大家去看萬仙陣,燃燈阻攔,結果誰都不理他,弄得極為尷尬,原文:燃燈曰:「吾等不必去看,只等師尊來至,自有會期。」廣成子曰:「我等又不與他爭論,又不破他的陣,遠觀何妨?」眾道人曰:「廣成子言之甚當。」燃燈阻不住眾人,只得下篷。
這裡的"只得"二字,道出了燃燈的無奈。其實在燃燈看來,眾生皆平等,截教之"有教無類",正是道法自然的最佳實踐。所以封神之後,燃燈與闡教更加格格不入,最終轉投西方教,憑藉定海珠化為二十四諸天,奠定佛教根基,取代西方教接引、準提二位教主,成為第一代佛祖,從而大開方便之門,普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