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3年7月8日,上海提籃橋監獄。來源:搜狐圖片
導語
外媒稱,英國人1903年建成、被稱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籃橋監獄是中國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然而,隨著到2020年上海人口將猛增至3000萬,而這個位於鬧市區的監獄又佔據了寶貴的土地,如今官員們將提籃橋監獄視為「發展障礙」。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個監獄將被關閉。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呼籲提籃橋項目開發商按照保護倫敦塔和巴黎巴士底獄的方式來保護提籃橋監獄。韓生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應該想想我們失去了多少有關這座城市的獨特記憶,要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沒有靈魂的城市就是座死城。」監獄周圍弄堂裡的居民說,當地人對關閉監獄並可能將他們居住的社區改造為停車場表示歡迎。66歲的嚴印根(音)說:「我們是真的想搬遷這是我們窮人過上更好生活的唯一辦法。」
遠東第一監獄
上海監獄陳列館位於黃浦江畔的長陽路147號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內。提籃橋監獄是由10餘幢樓房組成的建築群,始建於1901年,啟用於1903年5月,後經陸續擴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並使用至今。由於建築精良,規模宏大,提籃橋監獄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先後投入300多萬元資金,將提籃橋監獄一幢6層高的十字監樓改造為上海監獄陳列館。陳列館於《監獄法》頒布實施五周年之際的1999年12月29日正式開館。
功能置換
根據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准的《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提籃橋監獄內所有建築都為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根據2009年批准的《北外灘社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提籃橋監獄佔地面積約60畝,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已明確納入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換,所在地塊將置換為商業、文化和商辦綜合用地。
2012年初,上海市規土局組織進行了提籃橋監獄功能置換專題研究。結合北外灘的功能定位、產業發展趨勢、周邊街坊現狀,重點考慮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研究通過國內外監獄改建的案例分析,結合提籃橋監獄的實際情況,建議提籃橋監獄功能置換為以旅遊展示、文化創意為核心功能,商業商務、社區服務為配套功能的綜合體。如監獄主題博物館、法制教育基地、創意設計、商辦、社區圖書館等,具體形成了若干比選方案。
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為1943處不可移動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