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籃橋監獄一共處決了多少日本戰犯?

2020-12-24 澎湃新聞
民初革命黨人章太炎、鄒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汪精衛妻子陳璧君,侵華日軍戰犯岡部直三郎大將、安藤利吉大將,「文革」上海寫作組成員朱永嘉,上海「首富」周正毅,殺警「刀客」楊佳……這些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人物之間有何聯繫?答案是他們都進過上海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監獄是中國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周平浪 澎湃 資料

提籃橋監獄建造於1901年,在當時號稱「遠東第一大監獄」,是中國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提籃橋」就是監獄的代名詞,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提籃橋的意義要遠遠超越監獄本身,僅從上面那些名字,我們就能看到一部微縮版的百年中國史。但

因為仍在使用,我們又不能將提籃橋監獄視為歷史遺存。

上世紀20年代時期的提籃橋監獄外觀

福柯將監獄的功能總結為「規訓」與「懲罰」,懲罰自不待言,而規訓,在中國主要表現為改造,在歐美國家主要是感化,方式不同,目的實一。懲罰與規訓的實踐變化,實際上深刻反映著一個國家的司法進程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中國其他監獄一樣,提籃橋監獄也一直在追尋「現代」與「文明」。

1934年時,提籃橋監獄大門的外觀。

正是看到提籃橋監獄可以作為過去和現在之間絕好的橋梁,原上海監獄管理局史志辦主任徐家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關注提籃橋監獄的史志研究,後又擴大到整個上海乃至全國的監獄研究。(他曾兼任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政法大學監獄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也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史》的編撰。)今年4月,他的《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46.5萬字,系國內第一本全面敘述上海監獄的往事與現狀是專著。

徐家俊

現年66歲的徐家俊於1972年進入提籃橋監獄,先是在第一線管理犯人,後轉入機關,繼而「半路出家」進行監獄史志的研究。這本《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匯集了他20餘年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上海近現代各個監獄的介紹、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梳理,以及各時期監獄典獄長生平和部分監獄史實的考辨。

徐家俊的著作。

6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徐家俊進行了專訪。雖然年過六旬,但徐家俊思路清晰,心中存著一部提籃橋監獄史,對歷史上的廈門路監獄、漕河涇監獄、思南路監獄、北新涇監獄等上海其他監獄的情況也如數家珍。他提出的「提籃橋監獄是抗戰勝利後中國境內第一個審判日本戰犯的場所」的論斷,已經為社會所接受。

徐家俊認為,長期以來社會對於監獄情況比較陌生,往往途聽道說,真假參半,監獄研究和反映其生態的文學、影視作品也較少。相比於拘捕、審判,徐家俊認為「犯人在監獄服刑改造可不是一天兩天,這是司法體系中最後一個關口,也是檢驗司法公正的一個重要部門。」

近些年,各地監獄及看守所的職務犯罪、管理不善等情況頗見報章,比如「喝水死」、「睡覺死」,以及今年年初的黑龍江訥河監獄「犯人獵豔事件」。徐家俊認為這是公安、監獄系統的個別特例。目前監獄系統越來越重視獄務管理的透明、公開。「監獄幹警都有嚴格的紀律,對職務犯罪的防範有著更加嚴密的機制,像工作人員、來訪人員進入監獄區都是不能帶手機的」,徐家俊介紹說。

【對話】

中國的海牙

澎湃新聞

:你最初是在監獄一線做獄警,後來是如何開始進行監獄史志研究的?

徐家俊

:我是1974年調入監獄機關的。監獄史志研究有個大的背景,當時各地都開始地方志、行業志的編撰。我們通過史志工作也拓寬了視野,平反了冤假錯案。我感到提籃橋歷史比較長,文化底蘊豐厚,就以提籃橋為起點開始研究。

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們年輕時就聽到過王孝和的事跡,他是楊樹浦發電廠的工人,領導工人和廠方鬥爭,在1948年被反動派槍殺在提籃橋。電影《鐵窗烈火》就是根據他的事跡改編的。但是當時有本書中說王孝和被槍決的地方是江灣。我感覺不太對,就查了些資料進行研究,後來向虹口區政府申報在提籃橋設立「王孝和烈士就義處」,並列為虹口區革命紀念地。

澎湃新聞

:《前世今生》一書中介紹提籃橋是對日本戰犯關押、審判與執行的重要場所,其中對日本侵華戰犯的審判是中國境內的第一次?

徐家俊

:從1945年12月起,位於提籃橋監獄內的上海戰犯拘留所陸續關押日本戰犯。不少日本戰犯通過飛機、火車、輪船等,從國外及國內陸續移押過來,像侵華日軍第34軍參謀長鏑木正隆少將等10多人和第13軍軍團長澤田茂中將是從東京押抵獄中,侵華日軍駐臺灣總督、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等人是從臺灣押過來,侵華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等人是從漢口押送過來。

到1947年初,提籃橋共關押了180餘名日本戰犯。在關押期間,有的戰犯就在獄中自殺或病亡了,比如安藤利吉在1946年4月19夜裡,吞服了秘藏在衣縫中的劇毒自殺,自殺前還給侵華日軍總頭目岡村寧次寫了一封信。

1937年,監獄遭日機轟炸,改建者正在查看監獄被破壞的狀況。

至於在中國境內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則要分兩部分。一是1946年初,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駐華美軍司令魏德邁將軍奉命在上海組建的美軍軍事法庭,地點就設在提籃橋監獄。1946年1月24日上午,美軍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審判18名日本戰犯,審判過程向全球廣播。經過幾次庭審,2月28日法庭對18名日本戰犯作出宣判,判處鏑木正隆等5人死刑,除一人無罪釋放外,其餘從1年半徒刑到無期徒刑不等。除了這一批外,此後又對29名日本戰犯進行過多次審判。

關押日本戰犯的「十字樓」獄房。

二是國民政府也設立了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起,先後在北平、瀋陽、南京、上海、臺北等10個城市設立了專門審判日本戰犯的軍事法庭。這10個城市中裡面,審判最早的是上海和北平,都是在1946年4月。上海審判日本戰犯的軍事法庭設在虹口江灣路1號。而美軍軍事法庭則於1946年1月24日在提籃橋審判日本戰犯,所以說上海提籃橋監獄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審判日本戰犯的地方。

上海監獄陳列館大門

美軍軍事法庭在提籃橋內共審判了8批47名日本戰犯,5人在提籃橋執行了絞刑,當年的絞刑房完好如初,目前是上海監獄陳列館的亮點之一。

國民政府的軍事法庭在上海審判了116名日本戰犯,判處死刑14人(其中1人後改判為10年),有11人是在提籃橋監獄刑場槍決的。另外由於廣州軍事法庭審判結束後就被撤銷,還有3名日本戰犯從廣州移送到提籃橋執行。總之,提籃橋共執行了19名日本戰犯死刑,其中處絞刑5人,槍決14人。

當年關押審判日本戰犯的提籃橋十字樓

所以,鑑於提籃橋監獄在對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和執行上的重要性,在1997年8月份,提籃橋監獄被市政府列為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一年後,上海市監獄管理局還與上海市郵電局共同製作發行了以此為內容的一套兩枚的專題明信片。2015年春節期間,央視的法制頻道播放的七集紀錄片《遠東第一監獄》中,其中一集的題目就是「中國的海牙」。

在監獄舉行的婚禮

澎湃新聞

:書裡提到舊監獄系統有很多陋規、陋習,比如體罰犯人、牢頭獄霸等,今日的提籃橋是如何管理的?

徐家俊

:解放以後監獄幹部親臨管教第一線,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組織犯人參加勞動生產。幹部經常與犯人談話,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詢問家中情況,比如家屬離婚、父母去世,甚至家中發生什麼變故,像之前汶川地震時,監獄就組織對四川籍犯人進行重點訪談,對有親屬遇難者還給以撫恤補助。

澎湃新聞

:《人民文學》曾發表過一篇報告文學,叫《中國有座魯西監獄》,裡面介紹了新時期現代化管理模式下,監獄管理人員和服刑人員之間發生了很多動人的事跡,甚至有的服刑人員在刑滿釋放後,因為長時間脫離社會,無法融入再要求回到監獄的。在你看來,這裡是否存在誇大,類似的事情在提籃橋或上海的監獄出現過嗎?

徐家俊

:山東的魯西監獄我也去參觀考察過,文中的內容是真實的。該文的作者我也認識。八十年代中期,提籃橋監獄一個叫金城的犯人,他入獄之後,通過幹部的教育,在獄中懺悔自己罪行,學習文化。刑滿釋放後,找了個對象,金城主動提出在提籃橋監獄的小禮堂舉行婚禮,說明他對監獄的感情還是蠻深的。當時好多媒體都登過這個新聞,婚禮照片及報導甚至還登上了《人民畫報》和《上海畫報》。

金城覺得監獄讓他獲得了新生。當時獄方也覺得他這個事情蠻好,對其他犯人具有教育意義。後來他在上海浦江輪渡上工作。

金城在監獄舉行婚禮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多年來,監獄不斷完善管理模式。具體實踐上,一個特點就是分類管理分類教育,注重細節。對老年犯,專門給他們燒煮軟一點的夥食。對犯人開展心理諮詢。還有近些年,新收犯監獄專門設有愛滋病犯管理監區,主管幹部胡水清還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總體上講,監獄工作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針對新情況採取新措施,在創新革新中發展。

再有就是改造形式的多樣化。比如上海市「平安英雄」嚴大地是提籃橋監獄「習美」主管警官,他組織犯人學習繪畫,通過藝術薰陶、教育犯人。還組織犯人寫詩歌,提籃橋監獄有詩歌刊物,犯人的優秀作品可以發表,不定期舉辦詩會。2004年,監獄將整理的部分作品,由文匯出版社出版了詩集《罪魂與詩神》。

澎湃新聞

:魯西監獄的例子,一方面說明監獄管理思路的轉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某些不足,如沒有處理好刑期較長犯人對社會認知的更新。

徐家俊

: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讓犯人了解社會發展,提前適應社會變化,比如提籃橋監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大牆裡的消費者保護協會,上海各監獄設有超市,組織犯人學文化、學技術。運用社會力量,邀請各界人員組織各類專題講座,鼓勵犯人訂閱報刊,了解社會時政,跟上時代步伐。

監獄和犯人都越來越重視人權

澎湃新聞

:檔案資料顯示,60年來,提籃橋監獄先後接待各國來訪人員500多批、5000餘人次。你在書裡提到,很多外賓反映,犯人在這裡受到了良好的對待,是人道主義的。

徐家俊

:監獄對外開放,很有意義。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監獄是一個國家的特殊窗口,監獄的管理情況其實是和城市的發展、文明程度相關的。我們重視犯人的基本權利和犯人的基本義務,現在犯人的維權意識也比較強,整個社會對犯人的基本義務與基本權利更為關注。

比如說,提籃橋監獄在1990年設立了「監獄長信箱」。15年來,共收到服刑人員來信3000多封。它有一套完整嚴密的程序,從開箱收信、拆閱登記到辦理答覆。監獄長不僅要親自閱批信件,重要問題還須親自處理。犯人進入監獄,幹警就會告訴他們有「寫給監獄上級機關和司法機關的信件,不受檢查」的權利。

我們還實行獄務公開,有的監獄還曾組織犯人家屬不定期的參觀監室、夥房等,對於預防監獄系統的職務犯罪,我們也有越來越嚴密的一套制度。舉例來說,監獄工作人員的手機不能帶到監獄獄區裡面去。

如今的提籃橋監獄外牆。周平浪 澎湃資料

澎湃新聞

:你說手機,我想起來今年年初黑龍江訥河監獄「犯人獵豔事件」,就和對手機的管理有關。

徐家俊

:對,那個是比較典型的事件。提籃橋監獄的幹警在行政區可以使用手機,但是進入獄區,就是關押犯人的地方,手機是不能帶進去的,包括外來參觀人員都是要在進門處專門地方安放手機的。監獄對於犯人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更加規範,越來越透明、公開、公正,國家講求依法治國,我們監獄就是依法治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提籃橋監獄百年尋跡(中)
    黑色大門緩緩打開,百年提籃橋、百年監獄史,不知裡面藏著多少特殊歷史時代背景下的「紅黑故事」……《法制日報》記者跟隨民警的腳步尋跡其中。鄒容出獄前神秘死亡提籃橋監獄的歷史,是伴隨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到來而開始的。1895年,英國租界官員上交提案,擬建監獄,1901年,工程正式開工,1903年提籃橋監獄投入使用。
  • 上海提籃橋監獄將關閉 有百年歷史曾被稱死亡之城
    1946年4月22日上午,鏑木正隆等5名日本戰犯就在這幢監樓的室內刑場(絞刑房)內執行絞刑。上海監獄陳列館特地闢建了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和處決的展示區,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向參觀者揭示了這些鮮為人知的史實。1997年8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如今提籃橋監獄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執行處已列為上海市抗日紀念地,並立碑存史。
  • 上海提籃橋監獄 尋找城市建設與地域文化平衡點
    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的上海提籃橋監獄最初由英國人修建,一直使用至今,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監獄。提籃橋區域也是二戰期間最著名的猶太人聚居地之一。最近,一則該監獄即將搬遷的消息引發關注。  7月24日,上海虹口區提籃橋街道一商用地塊以總價10.44億元被拍賣,折合樓面地價26831元/平方米,溢價率為49.1%。
  • 資料:上海提籃橋監獄
    來源:搜狐圖片  導語  外媒稱,英國人1903年建成、被稱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籃橋監獄是中國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然而,隨著到2020年上海人口將猛增至3000萬,而這個位於鬧市區的監獄又佔據了寶貴的土地,如今官員們將提籃橋監獄視為「發展障礙」。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個監獄將被關閉。
  • 中國第一監獄:關押的漢奸生不如死,日本戰犯回憶起嚇得瑟瑟發抖
    談到監獄,你腦海中的第一個詞是什麼?血腥?幽暗?陰森?又或者是死亡?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過知名的監獄,而在上海,有一座監獄被稱為死亡之城,它也是戰國第一監獄。這所監獄令人敬畏,它曾經關押過二戰中的甲級戰犯,也有人曾在這裡實施過手段殘忍的刑罰,槍決、絞刑等等。
  • 被譽為「中國的海牙」,提籃橋監獄還對遊客開放,真的令人驚訝
    的確,監獄不是個好地方,即使不知道,也沒有人想去那裡體驗生活。但是,一些監獄的傳說都不是真的,只是為了讓人感覺害怕而已!今天為大家介紹中國迄今使用的最古老的監獄——「提籃橋監獄」,提籃橋是一座著名的監獄,位於上海市虹口,因其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而被稱為「遠東監獄」。
  • 提籃橋監獄搬遷待時日 原址將建監獄主題博物館[圖]
    提籃橋監獄俯瞰圖  東方網7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日前有外媒報導,迄今已使用110年之久、號稱「遠東第一監獄」的上海提籃橋監獄將被關閉,並被改造成「包含商業、文化和寫字樓的綜合設施昨天,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上海市監獄管理局負責人,得到的答覆是「迄今我們尚未接到提籃橋監獄要搬遷的通知,即使要搬遷,那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儘管如此,關閉的消息仍在網上引發網友關於城市開發與古建築保護的持續討論。不少網友擔心,此舉會破壞上海城市風貌,並建議應考慮監獄在歷史和建築上的價值,將其主體建築改建成博物館永久保留。
  • 中國出名監獄:關押的漢奸生不如死,日本犯人回憶起嚇得瑟瑟發抖
    在這個監獄裡,漢奸生死與共,日本戰犯在回憶中瑟瑟發抖,恐懼的代名詞。這裡就是提籃橋監獄,位於上海黃浦江畔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是一座佔地約4公頃的10多棟建築的監獄。一八九五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裡人滿為患,同年十月,警察總監DonaldMcKenzie便拿著草稿找到了巡捕房。
  • 上海提籃橋監獄搬遷尚需2至3年 原址或建博物館
    上海提籃橋監獄搬遷尚需2至3年 原址或建博物館  上海消息 據文匯報報導:近日有媒體稱,百年「死亡之城」——提籃橋監獄要在110周年之際,也就是今年,面臨關閉。記者10日就這一消息向虹口區、市監獄局求證,上海市監獄管理局表示,目前提籃橋監獄並未接到要搬遷的通知,監獄各項工作仍在有序開展中。另據記者了解,今年3月5日提籃橋監獄才啟用一棟剛修繕好的監舍大樓,並順利完成罪犯回遷移押工作。  十一屆市政協委員毛佳樑曾於2012年與多名委員聯名建議,調整上海市提籃橋監獄現址使用功能。提籃橋監獄的存在制約了北外灘地區發展,不利於該地區的轉型發展。
  • 上海提籃橋是監獄的代名詞,過去是個行政區,現在連街道都撤銷了
    上海的有一些地名,有著特殊的意義。說到五角場,會想到大學城;說到陸家嘴,會覺得高大上;要是提到提籃橋,那多數是會聯想到監獄的。很多以老上海為題材的電視劇裡,都會提到提籃橋。譬如最近熱播的《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被反覆提及,甚至是影響主人公成長的重要線索。上海的觀眾對提籃橋這個地名都十分熟悉,即使不清楚它的具體位置所在、從來不曾與周圍地塊有過任何交集,也知道這是上海著名的監獄。上海話裡「送儂起提籃橋」就是句半開玩笑的罵人話,意思是說送你進監獄。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不同於上海愚園路、衡復歷史風貌區那些歐式建築,提籃橋區域留下了的歷史建築讓它擁有了鮮明的辨識度。部分建築細節具有猶太建築特色,和老式居民區毗鄰而居,只要一張照片就能認出來。 步行參觀路線 地鐵提籃橋站——下海廟——白馬咖啡館——提籃橋監獄(原上海工部局警衛處監獄)——猶太難民紀念館
  • 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所監獄在什麼地方
    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據悉,該監獄位於位於上海黃浦江畔華德路117號,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監獄,現在這個監獄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提籃橋監獄在上海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地方。「送儂到提籃橋」是句拐彎抹角的罵人話。
  • 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
    20~30年代,提籃橋監獄幾經擴建,佔地面積達60.4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有監室近4000間,押犯最多達8000多人,堪稱「遠東第一大監獄」。1935年9月,廈門路監獄撤銷,在押的外籍犯移押提籃橋監獄。1942年1月,日本獨佔公共租界,提籃橋監獄由日本人管理,犯人生活條件很差,病死率極高。1911年10月8日,法租界在盧家灣建造「法租界會審公廨監獄」。
  • 上海虹口提籃橋周邊景點打卡攻略
    下海廟是上海虹口地區香火比較旺盛的一座寺廟,需要香火錢才能入內,過來參拜的人不少。交通也比較便利,地鐵12號線的提籃橋站出口就在不遠處,門口有公交車直達,上海旅遊專線車也有停靠站點。地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118號(近舟山路)景點3:上海提籃橋監獄
  • 組圖:楊樹浦水廠提籃橋監獄成「國保」
    它們依次是:崧澤遺址、上海馬橋遺址、廣富林遺址、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嘉定孔廟、楊樹浦水廠、佘山天文臺、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徐家匯天主堂、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這也意味著上海所擁有的全國文保單位的數量從原來的19處增加到了29處。
  • 國家級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公布 上海2處紀念地名列首批
    其中,上海有2處被列入此份名錄中———位於虹口區長陽路147號的上海監獄陳列館和寶山區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監獄陳列館——審判戰犯法庭所在地   上海監獄陳列館位於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內。
  • 戰後在中國監獄關押的日本最高將領,為何突然暴亡?
    今天說的岡部直三郎,是日本投降後第一個病死在中國監獄的日本大將。1年多後日本投降,作為20萬武漢地區的日軍代表,他向第六戰區的中國受降將領孫蔚如恭敬地雙手奉上自己的軍刀,現場負責警界的軍人幾十年後回憶,在整個投降儀式上,岡部「一直沒抬頭」。之後,這個繳械的大將就被當做戰犯囚禁起來,不久就被押到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的上海提籃橋監獄,這裡集中押著日本乙級戰犯,等待中國軍事法庭的審判。
  • 日本投降老照片:圖3公開處決日本戰犯,圖5南京大屠殺主犯伏法!
    日本投降老照片:圖3公開處決日本戰犯,圖5南京大屠殺主犯伏法! 【日本投降老照片:圖3公開處決日本戰犯,圖5南京大屠殺主犯伏法!】
  • 七名日本甲級戰犯絞刑全過程 死後挫骨揚灰 商震將軍現場監刑
    在行刑之前,對執行時間一直嚴格保密,當時蹲守在東京巢鴨監獄外的新聞媒體此前一直沒法發現任何行刑跡象。 12月21日,行刑前一個小時,美國第八軍電話通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即將對七名甲級戰犯執行絞刑。午夜前10分鐘,同盟國對日委員會美、英、蘇、中各國委員作為絞刑見證人進入巢鴨監獄,中國代表團由商震將軍帶領,行刑完畢後於1時10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