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長壽,近些年來一直引得周圍人士的關注和探討,早在2018年,日本女性平均壽命就達到了87.32歲,男性的平均壽命則為81.25歲,都是攀登了有史以來最高值。
活得長久,並且還特別能幹,延遲退休,老後繼續參加社會勞動,或者返聘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
這些想像在日本都是非常常見,面對老齡化加劇和新生兒人口的減少,這個時候,這些長壽的老年人也充當起來了可靠的勞動力。
非常有效的彌補了日本勞動力不足的困境。
前一陣子的熱搜榜,日本老奶奶參加送外賣的招聘工作,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日本老人在晚年生活裡面,依舊熱衷參加工作,奉獻餘熱。
一方面,讓勞動保持著頭腦思維以及四肢活動的健康;另一方面,依靠勞動獲取生活的報酬。
節省了資源,也解決了生活的生計,這樣的做法堪稱一舉兩得。
健康的體質源於源源不竭的運動,保持活力,健康的作息和生活習慣,也讓這些日本老人更加的長壽。
因此,縱觀日本人的長壽,奧秘原本源自生活裡面。
在日本不可忽視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生命力,在同等長壽的境遇下,女士的平均壽命連續6年保持增長,男士平均壽命連續7年保持增長。
擁有良好作息的人們,從來都不缺少生活的動力,既保持健康,又成全自己。
老了之後,依舊可以擁有一番作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貢獻餘熱。
尤其是日本的工匠精神,這些工作了一輩子的工匠,到了晚年積累的半生經驗,仍舊是社會的一筆財富,在擅長的領域,仍舊可以造福社會。
最後對此,不知大家都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