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釋疑:佛、法、僧佛家三寶的通俗解讀

2020-12-16 古藏萬一

老古

解讀傳統文化,把晦澀難道的經典通俗化,我是古藏萬一。

無論你是百度,還是看佛教文典,裡面關於佛家三寶的解釋,都不是十分通俗,仍然會繞進專業名詞中去,繞不出來。今天,我從最容易理解的角度,來通俗地解讀「佛家三寶」,以及為什麼要提「佛法三寶」這個概念,強調這個概念的意義何在?

佛家三寶:佛、法、僧,又稱:覺、正、淨。

首先解讀,什麼是佛?佛:覺者、覺悟者。佛是脫離了輪迴的、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

佛、法、僧

其次,什麼是佛法?佛所說的教法,教導眾生之法,稱為佛法。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

舉例:佛法6名(關於佛法,佛教有各種角度的定義,這兒只是舉例,來源《誠實論》)

1、善說,如實而說。

2、現報,使人於現世得果報。

3、無時,不待星宿吉兇而隨時得修道。

4、能將,以正行教化眾生至菩提。

5、來嘗,應當自身證悟。

6、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佛教認為,世間真實,正確的道理,微妙善言,都屬於佛法!涵蓋的領域極廣,幾乎無所不包。

僧寶:依著上述諸佛之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是為僧寶。

佛教

佛教為什麼要強調「佛法三寶」這個概念?

首先明白,按佔人口數量的比例來看,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每種宗教都有傳道、布道、擴大信眾的內生意願。所以,佛教強調「佛、法、僧」三寶,意在向廣大人民宣告學佛的好處和門檻,首先,一心向佛,學佛,最終能成佛,成為一個覺行圓滿的智者;能力和悟性不夠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智者的點拔,在為智慧的受惠者。其次,講述佛法的概念,讓人們知道,佛法的具體內容,學佛有多難,好處在哪些具體方面。強調僧寶這個概念,是讓人們明白,學佛的形式和戒律,從幼稚園級別到博士生導師級別的晉升情況等,這兒強調的是學佛的形式和門檻、臺階。

佛教認為,佛、法、僧三寶,是一體的,所以,進入佛門,先皈依三寶!

如果您認為本文對您學佛有所幫助,請轉發給佛友,以微小的行動支持佛學傳播,謝謝!

相關焦點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從宗教的角度講,「佛」被認為是教主,而「法」是教材,「僧」是導師,缺一不可。如果你只是信佛,而不信法和僧,那麼就等於是一種盲目的崇拜。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那麼就跟書呆子一樣,只是理論研究,得不到證悟。如果只信僧,那就和入幫會拜碼頭一樣,也不是正道。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皈依三寶,是正式進入佛門、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眾所周知,所謂「三寶」,即佛、法、僧。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簡單來說,即以見法實相、覺而不迷為佛寶;依法化眾、正而不邪為法寶;如法修行、淨而不染為僧寶。也就是說,「覺、正、淨」即為「佛、法、僧」。
  • 「佛家三寶」指的是什麼?我們該如何修行?不得不知道的佛教知識
    三寶是佛教徒尊敬供養的佛寶、法寶和僧寶三寶,又作三尊。它是佛教的核心和基礎,是最基本的信仰和教義。皈依佛家三寶是信仰佛教和成為佛教徒的標誌和前提。不論任何時代、地域,也不論是大乘、小乘還是其他派別,皈依三寶都是最受重視的。佛教認為仰仗佛、法、僧三寶,能使人脫離生死輪迴,解脫精神上的苦楚。佛寶是指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的四天諸佛,也指每個人通過修行所要達到的最終境界,即大徹大悟的人;佛是指覺行圓滿,足無量福德智慧的大聖人。
  • 你了解皈依的意思嘛,佛家為什麼要講究皈依
    而皈依三寶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學佛的基礎。佛寶泛指一切諸佛,法寶是諸佛為了教導眾生而講出來的佛法。僧寶就是帶你學佛的師父和清淨的僧團。皈依的發心不同,皈依也就不同。上等的發心是為了利益於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了個人的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了眼前的如意平安而皈依的。
  • 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嗎?初學佛最好看看
    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心屬清淨解脫法,身屬三寶法。三寶的功德力量,主要來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三寶的信仰。學習佛教,需要了解佛家三寶的功德和利益。我們要學習佛家三寶的功德,是要踐行三寶的功德,做到莊嚴、利他、慈悲。那麼皈依佛法僧這三寶的原因是什麼呢?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 三寶的種類,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說法,從大體上說,主要由事相和理體所組成。 從事相上來說,有住持三寶和化相三寶兩種。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奉獻佛僧.供佛規矩
    奉獻佛僧.供佛規矩必須要等到供過佛,出家人也來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食物在沒獻給佛僧的時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廟上吃東西,必須要等到供過佛,出家人也來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還沒吃之前,你先吃,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養三寶都是要這樣。所以在廟上或佛堂,你無論有什麼東西,都要先供佛。
  • 如何做一個如法的出家人,你應當知道的佛家戒律
    如何做一個如法的出家人,你應當知道的佛家戒律文·佛說阿彌陀下生經今天談論的問題,是每一位出家人都應該知道的,和自己緊密相關的事情。在這個末法時代,僧團的內部許多不如法的事情屢見不鮮。現在僧團內的主要任務不是修行佛法,而是要做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僧侶的素質和自我修養。就現在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僧侶高達十萬之多,並不是剃度,穿上僧侶的衣服,就可以稱之為出家人了。在佛教義中的講解可以發現,當今的僧人大體可以分為五種;無恥僧,瘂羊僧,朋黨僧,世俗僧和勝意僧。
  • 佛教: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能使一切眾生遠離苦惱,破除邪見惡念
    此外,佛教弟子皆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皆注重戒定慧的修持,皆強調智慧與慈悲,皆承認四法印,皆共尊佛法僧三寶等等。簡單地說,佛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三寶威德殊勝,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佛教」是佛陀的聖教,是由施教的佛所教之法、受教的眾生三個因素組成的。
  • 千僧齋法會——南京棲霞古寺千僧大齋法會圓滿
    唐太宗於貞觀八年(634),為穆太后建弘福寺,設千僧齋。佛頂骨舍利於南京棲霞古盛世重光後一年(2011),設千僧齋。《贊僧功德經》云:「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寶眾。善心僧中施掬水,獲福多於大海量。微塵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寶無有盡。」
  • 皈依三寶指是什麼?兩足尊、離欲尊、眾中尊是什麼意思!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皈依是指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皈依講的是皈依自性中的三寶:佛教中的佛、法、僧,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自我本心皈依才是真正的覺悟者,邪見迷障不再生起,少欲知足,能不執著於財富和美色,這叫做兩足尊。自我本心皈依正法,念念相續不間斷地沒有邪見,由於沒有邪見的緣故,就沒有人我二執,妄自尊大和貪愛執著,這叫做離欲尊。自我本心皈依清淨自性,一切塵世煩惱,愛憎貪慾,清淨自性皆不被其染汙,這叫做眾中尊。
  •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每個人的一生,都與福報脫不開關係。而福報,也是因果業力體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學佛之人都知道,想要修得福報與功德,那麼供養三寶一定要做。供應三寶,也就是供應佛教中的佛、法、僧。供養三寶,要懷有感恩之心。千萬不能陷入到以錢養人的誤區,這樣就得不到福報與功德。我們供養三寶,既是在向佛法親近,更是向佛菩薩這些圓滿具足、福報具足之人,培植福報。佛法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在佛陀生活的那個時代裡,有一位名叫阿冕樓馱的尊者,當然,他出身時並沒有尊者的稱號。因為他的出身非常不好,是一位貧窮的農夫。
  • 為何一切法空不可得?(《佛說老母經》解讀)
    一時佛在維耶羅國。所止處名曰樂音。時與八百比丘僧菩薩萬人俱。解讀:我是這樣聽佛說的。有一時,佛在維耶羅國,所居住的地方叫做樂音。那時,同在大會的有八百比丘僧,菩薩有萬餘人。注釋:維耶羅國:古印度國名。佛經原文:時有貧窮老母。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佛言。
  • 明憨大和尚:認識三寶皈依三寶
    那麼所謂的僧,就是以佛為目標,以法為落實,在實踐過程中的這樣的一個團體,這就是僧。嚴格地來講,修行到一定程度的叫僧。從廣義上來講,大家能夠認同佛教,皈依三寶,並能按照五戒或者在家菩薩戒的要求去做的,也都可以叫僧。廣義的來講,我們投入認識,投入修行也可以叫僧,為什麼呢?
  • 貧婦掃佛精捨得道因緣的故事,祇園精舍佛門三寶
    聽了佛陀說法的給孤獨長者,當下就皈依了三寶,成為一名虔誠的在家居士。他邀請世尊到舍衛城說法,讓當地的人民也能學習解脫之法。他還答應要建一所精舍給佛陀和僧團居住。回到舍衛國後,他就開始到處尋找,精舍的位置不能離城市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會過於喧鬧,而太遠又不方便佛陀布道。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佛家說「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這一段經典文字摘自《維摩經》佛國品當中。佛教文化中,有直心、深心、菩提心,每一種都心都有不同的含義。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 《正信的佛教》(七)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歷任臺灣省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院院長,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為輔仁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辦多種雜誌,在亞、美、歐各洲出版中、日、英文著作上百種。其中《正信的佛教》發行近四百萬冊,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武當寺公眾號將分期連載。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信仰三寶的確是佛教最特殊的內容。
  • 龍山佛學苑舉辦佛學系列講座 推廣大眾閱藏
    新心還需閱大藏,宇宙同此沾法益。 3月20日至22日,大傑寺龍山佛學苑進行了閱藏念佛實修班借開學典禮之際,舉辦了系列的佛學講座,大眾閱藏倡導服務網導師、佛教義學研究會理事元聞法師與河北佛學院教務主任、大眾閱藏倡導服務網主任楊新宇居士,通過三天的講座,推廣大眾閱藏,取得圓滿成功,大眾法喜充滿! 3月20日上午,元聞法師講授「正聞薰習的理論與實踐」。
  • 學習佛學一定要明白「皈依」的真正含義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學習佛學是否一定要「皈依」呢?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的含義是什麼呢?皈是迴轉,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