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擾亂清淨心的煩惱事很多,佛以智慧來化解煩惱,使眾生得到開悟從而回歸清淨之心。通過學習理解,可以指引我們走正確的道路,逐漸改變我們的內心,斷除一切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
佛陀說的教法,因為聽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學佛不能以偏概全而產生偏差,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每一句教法,並且用深度的智慧去分析。佛也是通過種種言傳身教、因材施教,留下「經、律、論」各種典籍讓世人學習,傳下各種法門讓世人修行,從而世人才會真正棄惡揚善,讓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就佛果。
貧婦掃佛精捨得道因緣的故事
祇園精舍的僧在佛陀的教導下,和合共住,用功精進。每天,僧莊嚴的唱誦、攝受的威儀,讓祇園精舍呈現出一片肅穆祥和的法界,同時也讓住在精舍旁的貧窮人家,在耳儒目染下心生歡喜,和三寶結了善緣。
「多莊嚴的佛陀,多和合的僧啊!如果能夠供養他們,不知該有多好呢!」貧苦的婦人望著祇園精舍,陷入了沉思。但再看看四周「唉!」婦人嘆了口氣,自己的家中一貧如洗,拿什來布施供養呢?「難道就這樣放棄供養三寶的機會嗎?」婦人心想。
這時她突然靈光一現:「我雖然沒有錢,但我可以盡我的心力做供養,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婦人當下即決定要發心每天打掃祇園精舍。
婦人說到做到,所以隔天一早就來到精舍,把精舍整理得一塵不染,令僧有清淨莊嚴的環境能安心辦道,也讓所有來到道場的人生起歡喜嘆之心。婦人日復一日從未間斷,至誠之心始終如一。
祇園精舍的附近還住了一位長者。有一天,長者出門遊玩,馬車不知不覺地行駛到一個奇妙的地方,在這所見到的景象,讓長者嘆觀止,因他看見遠處的水澤中,竟有數十間以七寶砌成、高廣妙好的房舍,在陽光的照映下,更顯金碧輝煌。
這時長者看見房舍旁彷有個人影,由於難忍驚訝之情,便歡喜地大聲詢問道:「請問您,這一大片殊勝莊嚴、美侖美的房子,是屬於誰的產業啊?」這時,果然有聲音遠遠傳來,回答說:「有一位貧窮卻具足德行的人,因灑掃佛陀的精舍,種了無上福報,未來會投生到這,我現在正為她建造這一片房舍。」長者聽了,十分歡喜地說:「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這個大福報的人,向她求取這些房子。」
長者立刻駕著馬車繼續前進,前方出現的竟然就是貧婦又小又破舊的家。長者於是向婦人請求:「您有一件好東西,是不是能給我?我以五百兩黃金做報酬。」婦人聽了大不解:「我一直都是如此貧窮,哪會有什好東西呢?」長者說:「沒關係,您只要答應我就好了。」
婦人雖然疑惑,但還是答應了他:「好吧。」於是,長者便給了婦人五百兩金,歡喜地離開。看著長者雀躍的背影,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黃金,婦人覺得簡直像在做夢:「究竟是什好東西呢?這個東西可真是幫我圓滿供養三寶大願的功臣呢?」
婦人意外地獲得五百兩金,卻始終沒有用來添置家中所需,反而以這些黃金廣修供養,種大福田。因她的清淨髮心,廣積福德,圓滿布施,不久便在一次聽聞佛陀開示的當下證得道果。
祇園精舍
世尊在迦毗羅衛國傳法後,離開家鄉來到舍衛城。在這裡有個叫賓滴的富商將一片樹林捐給僧團,就是後來的祇園精舍。舍衛城是位於印度中部的拘薩羅王國的都城。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統治此國。
傳說須達多是舍衛城的一位富商,由於他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窮困的民眾,因此大家都稱他為「給孤獨長者「,意思是」無可比擬的布施者「。有一次,他前往王舍城做買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巧遇佛陀。聽了佛陀說法的給孤獨長者,當下就皈依了三寶,成為一名虔誠的在家居士。
他邀請世尊到舍衛城說法,讓當地的人民也能學習解脫之法。他還答應要建一所精舍給佛陀和僧團居住。回到舍衛國後,他就開始到處尋找,精舍的位置不能離城市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會過於喧鬧,而太遠又不方便佛陀布道。
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一處園林,但是擁有者祗陀王子卻不願意出讓。在給孤獨長者的一再懇求下,王子苛刻地要求給孤獨長者用金幣鋪滿整個園子。
於是給孤獨長者就變賣家當,開始用金幣鋪地,在鋪了三分之二後,這一不可理喻的行為讓祗陀王子感到好奇。在聽說了原因之後,被感動的王子將剩餘的部分和園子內的樹木一起捐出。
於是由祗陀王子捐樹、給孤獨長者獻地所造就的這座林園精舍,就普遍被稱為:「祗園精舍」。
佛門三寶
佛門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三寶是教徒皈依的對象。佛寶是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法寶指諸佛的教法;僧寶是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僧團。教徒只有皈依三寶,才能真正修得解脫之道。
佛寶,三寶中的第一寶,佛是梵文佛陀音譯的省略,意譯是覺者,就是圓滿覺悟了宇宙人生的實相併能指導眾生皆達圓滿覺悟的大聖人。佛寶就是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圓滿佛道主要有佛身和佛德兩個條件:
1、佛身是指於無量阿僧祗劫,不惜生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包括法身、報身和應身。
2、佛德是指成就佛果的諸佛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無量心及壽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包括智德、斷德和恩德。
法寶,三寶中的第二寶,法寶是三寶的核心,法是梵文音譯達摩的意譯,意思是佛教的基本義理。所謂法寶是指諸佛的教法,主要以釋迦牟尼的教法為主。法寶主要有三個要素:
1、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
2、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
3、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
僧寶,三寶中的第三寶是僧寶,僧是梵文音譯僧迦的省略,意譯是和合眾、法眾,一般指出家四人以上所組成的僧團。僧寶就是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僧團。
僧寶可分為義僧、賢聖僧和福田僧三種:
1、義僧是指諸佛如法而住於世間,隨眾生的機緣和悟境顯現差別相,而其實相不可親見、不可捉持、不可破壞、不可思議,為一切眾生的良佑福田;
2、賢聖僧是指道位以上的賢聖,小乘佛教中是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佛教中是指初發心住以上的菩薩;
3、福田僧是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門,雖然未證道果,但亦能庇蔭眾生,能給予眾生安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