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藏,敦煌莫高窟中的洞窟,是古代僧人修行、打坐的地方。為了滿足僧人修行觀想的需求,他們依照佛經的記載,在石窟的壁上描繪了各種各樣的佛教故事,而敦煌壁畫上的因果故事,便是其中的一種。
今天我們來一場故地重遊之旅——莫高窟第98窟。第98窟中繪製了大量的經變畫,僅南、西、北壁下部就畫有賢愚經變聯屏四十二扇,北壁西起第十一屏之下半屏依據《賢愚經 · 象護品》所繪製。
象護與金象因緣故事
在古印度摩竭國,有一位德高望重而且很有資財的人。他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一離娘胎就相貌堂堂、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唇紅齒白、四肢勻稱、體態豐滿。夫妻倆視若掌上明珠,喜愛無比。全家人奉若寶貝,高興異常。這個富裕的家庭,自從添了這麼個人人見了都喜愛的孩子,闔家喜洋洋、樂融融的。
這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蓄藏珠寶的庫房裡,突然出現了一隻小巧玲瓏的金象,金光燦爛,光芒四射。父母親對這天降祥瑞的吉兆更是萬分欣喜。孩子滿月之日,父母特邀了一位相術高明的相師來給愛子命名取字。
相師端詳了好一會兒胖乎乎的孩子,不覺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連聲說:「好!好!好!」又問兒子的父母:「這孩子出生時,你們家出現了什麼吉祥喜慶的東西?」父母親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喜滋滋、異口同聲地說:「有,有,有。那天,我們家庫房裡突然出現了一隻小金象。」說完,父親急急忙忙去把金象雙手捧來,讓相師看。相師雙手接過金象,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就給孩子取名為象護。
光陰似箭,日月飛逝。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象護漸漸長大了,身高體壯,肌膚豐腴,天庭飽滿,聰明伶俐,言語敏捷,風流倜儻,雅而不俗。金象也慢慢長大了,身高體肥,腿壯腰粗,肥頭大耳,長鼻圓眼。象護離開襁褓就能舉足行路了,金象也能來回走動了。象護能獨自出門玩耍了,金象跟在身後伴隨著。象護回家了,金象尾隨著也回來了。金象同象護寸步不分,象護與金象形影不離。有時象護出門示意金象不要跟,金象便乖乖地臥在家裡。最奇怪的是金象不吃不喝,卻要大小便,而且落地有聲,都是黃燦燦的赤金。
象護常常跟富戶豪商、達官王侯的子弟玩耍。有一天,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講述自己家中的奇聞趣事和誇耀豪華富有。有的說,他家的莊園、圍牆、宅舍、門窗、床榻、椅桌都是黃金白銀鑲嵌裝飾的;有的說,他家房舍、廝棚、門庭、臺階都是琉璃瑪瑙白玉砌就的;也有的說,他家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庫房裡裝滿了稀世珍珠寶石。
象護也插嘴說:「我家有一件有趣的事。我出生時,我們家庫房裡突然來了一隻小金象。這隻金象隨著我也長大了。我常常騎著它玩,要它走快,它就走快,要它走慢,它就走慢。很通人性,也聽我的話。它的大小便一落地就變成金子。」這些孩子裡,有一個是阿闍世王子。他聽了象護說的那隻奇異的金象,有點兒眼饞、嫉妒,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欲,心裡頭打著陰謀的算盤:我將來如果能當上國王,一定要把這隻金象奪到手,每天讓它給我屙金,那我就是世界上的最富有的人了。
孩子們玩累了,各自回家了。象護蹦蹦跳跳地回家看可愛的金象去了。阿闍世王子低著頭邊走邊想——什麼時候才能把金象奪到手呢?
其後,十幾年過去了。阿闍世王子殺害了父王,幽禁了母后。不久,便下詔書,命令象護牽金象入宮。差役馬不停蹄把詔書送到象護家。象護的父親明白其中有詐,就對象護說:「阿闍世王暴虐無道,陰險狡詐,連他自己的生身父親也能變成他的刀下鬼,何況平民百姓呢!執政以來,嗜殺成風,枉殺無辜,魚肉百姓,貪得無厭,不擇手段。他召你進宮,肯定兇多吉少。我看一定是陰謀劫奪金象。你千萬要處處小心、事事謹慎。不能不防他笑裡藏刀,口蜜腹劍。為了安全,我還是跟你一塊去吧。」
象護說:「我的金象與我有難分難解之緣。無論阿闍世王如何狡詐,都無法奪走我的金象的。」父子二人詳議了入宮後可能出現的情況,擬定了針鋒相對的措施。直到夜闌人靜,父子倆才臥榻休息。
回到家中,象護與父親商議,阿闍世殘暴無道,定不會善罷甘休,可能會加害象護,經父母同意後,象護騎著金象去祇園精舍禮拜釋迦牟尼佛,決心出家修行。佛替他落髮剃度,講說四諦,引起心悟。
象護為比丘後,常與諸比丘林中思維修道,金象片刻不離。國中有人聽說金象,競相來看,妨礙諸比丘修道,佛知此事後,勸說象護遣走金象,象護無奈只得勸說金象離去,金象依依惜別入地而沒。象護盡心修行最終得證阿羅漢果。
佛說,象護與金象是前緣所定,昔時,一人見塔廟中的泥塑白象表面有所脫落,於是取泥敷補,到今世為象護,而泥塑為金象,象護因此得金象維護相隨。
整幅畫面簡單明了,雖只用了半扇屏風,但主要情節都已描繪出來,畫面由下端西起向東折向上方,主要繪製了象護出生、阿闍世王召象護進宮、出宮與金象回家、象護出家、象護遣金象離去等情節。
故事中象護與金象感情純真深厚,讓人不由得羨慕,畫面中人物及動物的形象也頗具趣味性,可見古時畫工技藝的精湛。
故事出處
象護與金象因緣故事,根據《賢愚經》譯寫。根據《敦煌壁畫故事·金象與象護》、敦煌研究院官網整理。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