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有趣考古發現:1千年前伊朗製造「不鏽鋼」

2020-12-16 和訊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相當於現代人類擁有的「時間機器」,然而,考古學家依靠的不是科幻電影中時間機器的磁通量電容器,而是依靠探地雷達、掃描電子顯微鏡、DNA測序等技術,揭曉古代的秘密,以下是2020年最有趣的考古發現:

1、不挖掘就探測到的古羅馬城市遺址

考古學家未使用任何挖掘工具,僅通過遠程遙感技術就繪製出掩埋地下的古代羅馬城市遺址,這座羅馬古城是Falerii Novi,位於羅馬以北50公裡處,他們可以清晰探測到古城建築、紀念碑、通道和管道。此前考古學家曾對這座古城有所了解,從公元前241年被佔領後,一直到公元700年,都有相關的歷史記載。考古學家認為當前僅繪製了初級地圖,還沒有完全分析探地雷達獲得的280億個數據點。

2、2000年後秘魯出現巨貓圖案

秘魯的工人在Mirador Natural山意外發現一個長37米的巨貓圖案,這隻巨貓俯視著納斯卡線遺址。據悉,巨貓圖案的歷史可追溯至大約2000年前的帕拉卡斯文化,該圖案由於線條嚴重褪色,長時間被當地居民忽視,自從該圖案被發現後,工作人員對巨貓圖案進行了細節修復。

3、早期女性獵人顛覆了關於史前性別角色的觀念

今年,考古學家發現一具9000多年前的年輕女性遺骸以及她的大型狩獵工具,表明早期人類時期性別分工比人們通常認為的更加公平。該女子死亡年齡17-19歲,生活在現今南美洲安第斯高地,她可能是使用石頭拋射器殺死小羊駝,同時,考古學家在該女子墳墓中發現屠宰動物工具,從而表明她負責宰殺自己的獵物。科學家們還查閱了大量考古學文獻,發現該女子墳墓旁有裝著狩獵裝備的箱子和其他物品,他們指出,現代人類的性別結構往往不能映射遠古時期人類的性別狀況。

4、古代維蘇威火山噴發的受害者是被烤死,而不是高溫蒸熱致死

公元79年,當維蘇威火山爆發時,來自古羅馬赫庫蘭尼姆古城的數百位居民驚慌失措地來到一個被稱為「福爾尼西」的避難所躲避。今年最新發布的考古證據表明,這些不幸的靈魂死在石棺中,當災難降臨時他們並未立即被汽化,而是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在火山有毒氣體中窒息死亡。他們的屍體在石棺中被烘烤,專家推測溫度高達400攝氏度。

5、1000多年前伊朗開始製造「不鏽鋼」

今年9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大約1000年前,生活在現今伊朗境內的古波斯人就開始製造鉻鋼鍛造合金,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不鏽鋼材料。這種鋼1-2%的成分是鉻、2%的成分是磷,可用於製造劍、匕首、盔甲和其他物品。從技術上講,這些材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不鏽鋼,而且它們非常脆弱(由於當時添加了磷),但這是迄今最早的「不鏽鋼」製造證據,表明當時人們故意添加鉻礦物到坩堝鋼熔爐中。

6、美洲土著可能比歐洲人更早到達玻里尼西亞

今年7月份,一項有趣的考古研究表明,南美洲土著比歐洲殖民者早300年航海抵達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島嶼。部分基因證據顯示,大約公元1200年,一群來自南美洲的土著居民穿過數千公裡到達玻里尼西亞。在那裡他們與玻里尼西亞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繁衍後代。大約公元1380年,這些混居人口繼續居住在這裡,並逐漸分散在其他島嶼,例如:復活節島(拉帕努伊島)。

7、巨石陣附近發現奇特的圓形結構

目前,考古學家在英國巨石陣附近的索爾茲伯裡平原發現一個巨大的圓形結構,其歷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該建築曾由20個精心布置的坑構成,其中最大的坑深度超過5米,寬10-20米,這些坑形成一個圓圈,平均距離中心點864米,現在被認為是英國境內發現最大的史前建築。目前考古學家並不清楚這種圓形結構的具體用途,但它可以用於標識一個神聖空間。

8、尼安德特人可能最早發明了線繩

考古學家在法國挖掘發現4.1萬年前的線繩碎片,暗示著尼安德特人發現了線繩。此前考古學家認為人類最古老的細繩技術源自以色列,其歷史可追溯至19000年前。最新發現的遠古線繩碎片是由多種纖維纏繞成紗線,然後再纏繞成線繩,考古學家認為,線繩附在薄石器上,便於手持使用。或者這段線繩來自一個袋子或者其他裝置,在線繩旁發現一塊薄石器。

9、20萬年前使用草和灰燼製作的人類床鋪

像石器工具、被屠宰動物骨骼、火坑和洞穴壁畫等證據提供了早期人類的生活景象,然而考古學家會偶然發現人類史前生活更平凡的一面。近期,考古學家在鄰近南非的萊邦博山脈一處巖洞中發現早期人類使用的床鋪,該發現非常重要,它揭曉了大約22.7萬年前早期人類是如何睡覺的。這種床鋪是使用一捆捆草鋪在灰燼上做成的,除了提供舒適乾燥的絕緣層,這種簡易床鋪的灰燼能避免蚊蟲接近,考古學家推測早期人類使用一段時間這種床鋪之外,就會點燃燒成灰燼,從而清除洞穴內的害蟲,之後再在灰燼上鋪一層乾草。

10、由60頭猛獁骨骼製成的冰河時代建築

之前科學家曾發現由猛獁骨骼製成的物體,但在俄羅斯沃羅涅什市Kostenki 11遺址發現的「猛獁屋」,是迄今考古史上由猛獁骨骼製造最大的房屋結構,其歷史可追溯至大約25000年前,也是迄今最古老的猛獁骨骼結構。該建築寬12.5米,是由數百塊猛獁骨骼構成,專家猜測該結構可能是為史前人類提供躲避冰河時代嚴寒的避難所,也可能是一個儲存食物的地點。

11、冰層融化露出維京海盜山隘口

科學家在挪威中部的一處山脈隘口發現大量古代物品,其中包括:手套、鞋子、雪地靴、雪橇,以及一條狗的屍骸,在狗脖頸處系有項圈。該隘口處於隆塞根山脊,顯然此處隘口有人類活動跡象1000多年,在公元1000年的維京海盜時期,這裡的交通達到高峰期。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使得該發現以及類似的考古發現成為可能,此外,當時氣候變化仍然非常糟糕。

12、雞和野兔是古代英國人的祭品

今年4月份一項考古研究顯示,大約2300-2200年前,最早進入英國境內的外來物種雞和兔子並不是人們的食物,而是宗教儀式上的祭品。這些動物被視為異域珍品,與某些神靈聯繫在一起,直到羅馬時代在英國結束後,這些動物才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葉傾城)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夫婦發現1千年前獨木舟 是由一棵古樹挖制而成的
    夫婦發現1千年前獨木舟 是由一棵古樹挖制而成的時間:2017-06-24 10:30   來源:巴山財經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夫婦河邊散步 意外發現 1 千年前獨木舟來源:巴山財經 據《每日郵報》6 月 22 日報導,一對美國夫婦沿著河岸散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艘古老的印第安人獨木舟
  • 杜鋼建:2020年考古發現的亞述巖雕與亞述歷史
    2020年西方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亞述巖雕。直到2020年1月,考古學家才宣布在伊拉克摩蘇爾附近發現運河和巖雕。亞述運河巖雕的發掘地點位於法伊達鎮附近,靠近土耳其邊境。考古聯合團隊的領導是義大利烏迪內大學的考古學家Daniele Morandi Bonacossi。該考古學家認為,亞述的巖石浮雕是極為罕見的遺蹟。在運河水道裡積滿泥土,裡面很有可能還埋藏著更多的浮雕以及紀念性的楔形文字碑文。
  • 河南考古多處千年遺址有新發現
    近年來,考古人員在河南新發現多處千年遺址。其中,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五千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有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7座,被專家認為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葉縣餘莊遺址出土了一組距今四千多年的隨葬陶器,排列有序,器類成組,呈現出鮮明的禮制色彩,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時期的帶有明確禮制色彩的高規格成組明器;淮陽時莊遺址發現了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
  • 以色列考古人員在耶路撒冷老城發現上千年歷史地下系統
    以色列考古人員在耶路撒冷老城發現上千年歷史地下系統 (1/4) "← →"翻頁
  • 2020年西方十大考古發現
    2020年最轟動的考古新聞之一:埃及薩卡拉考古遺址發現了100多具裝有木乃伊的密封棺材。(圖片:埃及文物部)新冠肺炎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給2020年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需贅述,對人類而言,這一年絕非幸福。考古界也受到了影響,新冠肺炎大流行,導致很多發掘活動被取消和考古項目的大規模縮減。儘管這一年困難重重,但仍然有很多考古和歷史的發現,包括龐大的秘魯納斯卡、木乃伊墓穴、傳說中的羅慕路斯墓等等。納斯卡線條現巨貓
  • 考古發現千年美酒,想嘗嘗什麼味道?考古家:一股土腥味
    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中國古人發明酒之後就一直愛不釋手。無論是普通家宴還是國宴,都離不開它,可以說這是一種助興的飲品也可以說是解憂的最佳朋友。而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酒是什麼呢?進口82年拉菲,國酒百年的窖藏?
  • 秘魯考古發現瓦裡文明古墳 內含兩具千年木乃伊
    秘魯考古發現瓦裡文明古墳 內含兩具千年木乃伊    【科技訊】10月27日消息,據考古學家24日表示,秘魯首都利馬市中心的一處考古遺址有重大發現,考古學家找到一座比印加文明更古老,估計有1000多年歷史的瓦裡文明古墳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原標題:2020河南考古有哪些重要新成果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密碼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
  • 盤點202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聞!
    我們已經迎來了2021年,2020年,我國考古學者依然孜孜不倦的追尋,不斷為世人發掘中華民族凝聚千年的文化歷史瑰寶。今天就讓小新帶大家一起,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20年國內十大考古新聞》榜單,回顧這一年,最值得驕傲的中國考古大事件吧!1921年,我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即將走過百年曆程。
  • 60年才發掘不到2%,河南最「野」考古遺址!任何一個發現都可能改變...
    考古是一個科學嚴謹的研究過程,有大量的調查、發掘和整理。 今天,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事業部記者走進洛陽二里頭遺址發掘現場,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跟大家一起「雲考古」,感受感受中國最古老朝代的脈搏。走進二里頭,一起「雲考古」河南最「野」的考古遺址, 任何一個發現都可能改變歷史。
  • 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新發現 壁畫歷經千年依舊精美
    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新發現壁畫歷經千年依舊精美 (1/3) "← →"翻頁
  • 我國發現一萬三千五百年前的雕刻藝術品!
    2020年6月11日,美國國際學術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了一篇考古論文,題為「發現於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該論文論證了一件13500年前的鳥型雕塑的真實性。以雕塑命名,證明這是一件藝術品,而論文由中國、法國、挪威、以色列、加拿大等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共同發表,則表明其得到了國際認可。
  • 四千年前王墓現身保加利亞 考古價值堪歐洲之最
    中新網8月22日電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導,保加利亞的考古工作近來可謂捷報頻傳。繼不久前發現一個色雷斯王陵後,保加利亞考古學家近日在離首都索非亞以東80英裡的地方又發現了一些大型古代皇家墓地。據考證,這些墓地可以追溯到大約4000年前,考古人員說,在這些墓地中有望出土10萬件左右的黃金飾品。
  • 央視十套首播隋煬帝墓考古紀錄片 發現陵墓千年謎案
    原標題:央視十套首播隋煬帝墓考古紀錄片 發現陵墓千年謎案 記者王蓉  中國江蘇網12月13日訊 昨晚10:00,CCTV-10《探索·發現》欄目獨家首播揚州隋煬帝墓考古全紀錄  》》》發現陵墓  千年歷史謎案  揚州真相大白  昨晚十時,伴隨著低緩深沉的旁白,在背景音樂刻意營造出的神秘幽遠的氣氛中,紀錄片《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上)緩緩拉開帷幕。  「在近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城揚州從未正式做過都城,但是,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又頗具爭議的帝王——隋煬帝楊廣卻葬在了這裡。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6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1.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
  • 十大新發現之一!北大考古帶你領略四千年前的城市風貌
    獲評「2019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現在讓我們走近平糧臺遺址一起揭開四千年前城市的神秘面紗……查看視頻,了解平糧臺遺址詳情埋藏地底四千年的秘密在龍山文化階段這次在平糧臺的發掘當中,就在一座房屋前發現了4個未成年人的遺骸。通過DNA技術發現,其中兩個孩子具有特殊的血緣關係——同父異母,且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這是在商周時代被稱作「媵親」的一種婚姻形態,一般是在貴族階層中為了加強聯姻而出現的,此前只在文獻當中有記載。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山東大學李佔揚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站訊]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該考古成果於今年6月份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發表,李佔揚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歷史文化學院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