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十套首播隋煬帝墓考古紀錄片 發現陵墓千年謎案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央視十套首播隋煬帝墓考古紀錄片 發現陵墓千年謎案

記者王蓉

  中國江蘇網12月13日訊 昨晚10:00,CCTV-10《探索·發現》欄目獨家首播揚州隋煬帝墓考古全紀錄,在這部名為《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上)的紀錄片裡,節目組用了30分鐘的片長,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將隋煬帝墓考古過程中的謎團一一破解,以大量多角度全方位的鮮活鏡頭,無懈可擊的學術論證,以及嚴謹精良的後期製作,將撲朔迷離的考古全程一一展現。

  今晚10:00,央視十套將繼續播出《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下)。本報連線央視編導,為你獨家披露下集旁白,精彩內容先睹為快!

  》》》央視首播

  每集片長30分鐘

  次日兩次重播

  在昨晚播出的《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上)裡,主要揭秘了隋煬帝墓考古過程,其間穿插大量考古專家訪談,就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一釋疑,全面展現鑑定過程中產生的多種爭論。在今晚播出的《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下)中,將主要圍繞蕭後墓的身份認定問題,揭開重重迷霧,直至最終揭曉答案。

  據了解,《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紀錄片共分上下兩集,每集片長30分鐘,分別於昨晚和今晚10:00在央視十套首播,並於次日09:15、15:45重播。

  》》》發現陵墓

  千年歷史謎案

  揚州真相大白

  昨晚十時,伴隨著低緩深沉的旁白,在背景音樂刻意營造出的神秘幽遠的氣氛中,紀錄片《隋煬帝墓——爭論與真相》(上)緩緩拉開帷幕。

  「在近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城揚州從未正式做過都城,但是,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又頗具爭議的帝王——隋煬帝楊廣卻葬在了這裡。這位國破身亡的皇帝,既有開鑿大運河,設立科舉制度這樣的偉大創舉,也給後人留下了驕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千古罵名,1400年來,除了文獻記載的幾個地名之外,隋煬帝到底葬在揚州的什麼地方,人們無從得知。」

  在主持人的旁白指引下,觀眾的好奇心油然而生。隨之,話鋒一轉,主持人介紹道,「2013年的春天,距離槐泗隋煬帝陵大約5公裡的西湖鎮曹莊,正在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工地上,兩座塌頂的磚室墓的出現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不過,隨著考古人員的現場清理,竟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4月的一天,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宣布這兩座古墓中的一號墓是隋煬帝的陵墓。這個塵封了1000多年的歷史謎案會不會真相大白呢?」

  》》》揭秘墓主

  完整證據鏈力證墓主身份

  在接下來的內容裡,將揚州曹莊出土隋煬帝墓的背景資料加以簡單述說,墓室的大小、形制等相關信息在揚州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的介紹下,得以展現。

  在鏡頭中,束家平列舉了幾個有力佐證,力證1號墓墓主就是隋煬帝。「1號墓確定為隋煬帝,一個是以明確的文字信息墓誌,隋煬帝墓誌,第2個是13環13蹀躞的金玉帶,因為這個蹀躞帶是流行在北周的北方地區。13環13蹀躞是最高規制,是帝王用的。」

  束家平說,「目前為止,除了這個孝武帝墓裡面出土了一件之外,好象孝武帝墓裡面出土的是銅製的,那隋煬帝墓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蹀躞金玉帶。第三個證據就是1號墓裡面的銅鋪首,實際上銅鋪首的通體是鎏金的,獸面直徑達到26釐米。大明宮遺址裡面也出土了一件銅鋪首,直徑也是26釐米。這件東西顯然不是一般老百姓用的。而且1號墓裡面出土了兩顆牙齒,經鑑定年齡在50歲左右。這幾個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1號墓墓主就是隋煬帝。」

  專家撥開重重迷霧擊破疑問

  在這些出土物證中,證明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誌,但墓誌上殘存的字跡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讓人們對墓誌、進而對鑑定結論也產生了懷疑。

  有揚州地方學者表示,墓志銘中的「隨」字顯得有些可疑,楊忠當年被封為「隨國公」,所用的字確為「隨」字,但楊堅建國以後,覺得該字帶「辶」字偏旁不吉祥,故將國號改為「隋」字。至隋煬帝被殺,「隋」字已經使用30餘年。

  「隋字的用法在初唐一些碑貼上都會出現。像最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貞觀6年寫的,這裡面就有隋字的用法。」束家平說。

  「還有一種質疑來自於墓誌上的年號,因為公元618年的年號比較複雜。」面對這樣的解說,揚州政協文史委主任王虎華表示,「這一年按隋煬帝楊廣的年號是大業十四年。但前一年,李淵已經擁立了他的孫子楊侑為恭帝,並改元義寧,因此這一年也是義寧二年。同年李淵稱帝,建立大唐王朝,並改元武德,因此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所以公元618年,有三個年號,分別是大業十四年、義寧二年、武德元年。」

  隋煬帝墓發掘因「廢帝之禮」破例

  來自各界的關心和質疑,對考古隊是一種鞭策,需要更科學規範地考古、更細緻嚴謹地考證。按照國家的規定,帝陵是不允許發掘的,那麼,隋煬帝墓是如何破例的呢?

  面對這樣的疑問,紀錄片給出了答案。「由於隋煬帝墓是在配合基本建設當中偶然發現的,且隋煬帝當時死於非命,更是以『廢帝之禮』草草下葬的,所以,國家文物局同意繼續對隋煬帝墓進行考古。隨後由南京博物院和揚州市考古所成立聯合考古隊,並重新編報了詳細的考古方案。」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我們提出來一定要按照高標準的要求發掘。首先清理外圍。第二個墓室裡面要清理的話,每一層都要做最完整的記錄,不光是文字的記錄,照片記錄,還有我們現在最先進的三維掃描儀復原。」

  》》》專家講述

  隋煬帝墓的前世今生

  揚州古城歷經千年風雨,隋煬帝墓到底在這座城市的什麼位置?一直是文人雅士們議論不休的話題,在各種考證中,最有名的當屬清代阮元所做的考證。

  在紀錄片裡,揚州學者韋明鏵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雷塘』這個地名,別人不敏感,可對於一代大學問家阮元來說,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地名和歷史上最富爭議的皇帝隋煬帝的終葬之地有聯繫。阮元在署名『雷塘庵主』一年之後,開始了他對隋煬帝墓的考證。」

  韋明鏵說,阮元根據當地農民的口述和地名提示,又根據文獻的記載估計,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隋煬帝陵所在,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住在那個地方,叫村子裡面的農民,每個人都挑一擔土來堆在這個地方,挑了好幾天之後,結果一個很高大的土墳就出現了。

  之後,阮元在墓前樹了一道石碑,邀請當時的揚州太守,著名書法家伊秉綬,題寫了「隋煬帝陵」四個字。

  對此,紀錄片給出了結論:「阮元並沒有找到真正能證明隋煬帝墓的鐵證,他的主要依據正是雷塘這個古地名。所以要想回答這次考古發掘的墓葬究竟是歷史上的哪個隋煬帝墓?這還得從古代揚州的地理方面去尋找答案。」

  新舊兩墓古代都屬大雷塘

  「雷塘在我們揚州漢代就有上中下三雷塘。雷塘實際上不是一個點,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區。現在雷塘的地名是一個雷塘村。如果說按照現在這個地名,科學的界定這個區域都可以叫雷塘。」束家平說。

  對此,紀錄片給出的結論是,隋煬帝陵和最新考古發掘出的隋煬帝墓相距有5公裡,但這兩個地方都可能屬於古代大雷塘的範圍,而且在此次考古發現的隋煬帝墓正處在蜀岡南緣,相傳吳公臺就位於隋宮城西側蜀岡之上,所以新發現的隋煬帝墓在地理上既可以屬於雷塘,也可以屬於吳公臺,所以僅憑地名還是難以分辨,還需要添加其他因素參與分析。

  【節目預告】

  鎖定今晚10套,揭秘2號墓主身份

  在節目的最後,通過大量翔實的論證,對揚州曹莊1號墓的墓主身份已經確定為隋煬帝。「但這座墓究竟是流珠堂、吳公臺、雷塘哪一個,答案依然撲朔迷離。」

  低緩深沉的旁白再度響起,「隋煬帝在揚州的終葬之地,這個千古之謎仍然待解。2013年的夏季遇上了持續的高溫,8月裡的烈日炎炎下,東側2號墓終於開始挖掘,考古隊員每鏟起一鍬土都要細細過篩子,在國家文物局的調動指揮下,當今先進的考古手段比如動物考古,植物考古,體質人類學考古,一系列考古的準備工作都已就緒,準備實時提取資料。那麼曹莊隋唐2號墓的墓主究竟會是誰呢?」

  在這句餘味深長的疑問句中,這部片長30分鐘的紀錄片上集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懸念,讓觀眾繼續追逐今晚播出的紀錄片下集,希翼從中找到答案。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這部講無錫考古價值的央視紀錄片,終於定檔!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 將五集連播《吳越春秋》 向世界講述吳文化發源地的精彩 當時我們很快接到了通知 因疫情報導導致檔期變化
  • 《溧陽大墓》今晚亮相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
    近日,央視記者來到我市青龍頭墓地、古縣城址等地實地拍攝了我市考古發掘現場及成果,並製作成專題節目——《溧陽大墓》。該專題片將於今晚在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2019考古進行時播出。首播時間:1月28日 21:52重播時間:1月29日 12 : 41
  • 隋煬帝墓的發現與爭議
    2013年11月16日,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召開隋煬帝墓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認定了這項重大考古發現。自4月隋煬帝墓誌出土後,公眾對於揚州西湖鎮司徒村曹莊出土的「新隋煬帝墓」,關注度持續升溫。之所以稱之為「新」隋煬帝墓,是因為此前揚州槐泗鎮、陝西武功縣和河南洛寧各有一座隋煬帝墓。  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會被屢次遷葬?
  • 央視紀錄片揭秘大墓,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罷免的皇帝,登基僅27天
    對於歷史,除了能從史書上汲取知識,還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辦法——紀錄片。關於中國歷史的紀錄片,向來有著「央視出品,必屬精品」的說法。今天要說的這部紀錄片專門揭開一個西漢大墓的秘密——《海昏侯》,一上線就在豆瓣拿下9.0的高分,不愧是央視爸爸。
  • 央視紀錄片再引漢墓考古熱 廣陵王曾和海昏侯爭皇位
    視頻截圖原標題:央視熱播海昏侯墓考古紀錄片 廣陵王劉胥曾和劉賀爭過皇位近日,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紀錄片《2017考古進行時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再現了海昏侯墓從發現、發掘到確定墓主人,再到提取文物的全過程。
  • 十集動畫紀錄片《大唐帝陵》明晚登陸央視 嗶哩嗶哩...
    十集動畫紀錄片《大唐帝陵》(上部)海報。西部網訊(記者 秦怡 實習生 白少倫) 由陝西數字基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策劃投資,下屬子公司陝西數字新媒體藝術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十集動畫紀錄片《大唐帝陵》(上部),將於7月28日晚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及嗶哩嗶哩、優酷、愛奇藝和騰訊四大新媒體平臺同時播出。據了解,這也是我國紀錄片首次同時在一臺四網播出。
  • 盤點中國皇帝陵墓十大謎團!
    曹操墓出土的大量文物  曹操陵墓:真假爭論何時休  2009年,「曹操墓」被發現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質疑聲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記載,認為曹操生前曾設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沒有定論。  目前已經發現的「曹操墓」,或因缺乏實物佐證而不能斷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認。曹操陵墓何在?成為後人永不退去的熱點,也成了後世爭訟不休的懸案。
  • 隋煬帝墓發現的十三環蹀躞金玉帶及相關問題研究
    2013 年在揚州曹莊一處房地產項目施工中發現了兩座磚室墓,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所組建了聯合考古隊
  • 工地發現一座殘破古墓:墓主竟然是位影響後世千年的皇帝
    人們常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有些令考古專家日夜思念的帝王陵墓,卻是在極為偶然的情況下被發現。前幾年,在一處施工工地上,工人們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殘破的古墓,經過專家的研究得知,其墓中人居然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做出的三大貢獻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
  • 隋煬帝真墓曝光 蕭皇后身高1.5米
    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隋煬帝墓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獲悉,此前在該市發現的疑似隋煬帝陵經過考古發掘論證,確認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埋葬之地。
  • 隋煬帝墓出土,面積只有20多平,學者感慨:還不如小地主的墳墓!
    直到此時,考古專家們還沒有把這一個古墓和隋煬帝聯繫起來,原因很簡單,在距此5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古人認可的槐泗鎮隋煬帝陵。又過了幾天,考古專家挖出了墓志銘,專家一看震驚了,上書:「隋故煬帝墓誌」,「大業十四年」「帝崩於揚州」等字樣,和史書記載相同。這真是隋煬帝的陵墓嗎?
  •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CCTV9紀錄 2020-04-15 16:07
  • 中國古代最神秘的十座陵墓,其中,有些陵墓可能永遠無法打開
    此外,打開這座陵墓與我們現在考古挖掘的政策不符,我們以「保護文物為主」來考古,而不是盲目地去破壞文物。甚至,專家還說:「現在沒有哪個國家主動去挖掘帝王陵墓,所以,我們儘量不去挖掘,反而有利於文物的保存。」對此,國際上已經達成了共識。
  • 比鬼吹燈更刺激,這套《考古中國》,用文字為你現場直播掘墓開棺
    良渚的神人獸面,殷墟的司母戊大鼎,三星堆的青銅面具,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那些「國之重器」,絕大多數都出自考古學家的手鏟之下;而三星堆、兵馬俑、敦煌等一眾考古遺址,早已變成當季最熱門的旅遊景點;至於曹操墓、隋煬帝墓、海昏侯墓等驚動世界的考古發現,更是牽動了人們好奇的目光,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 央視聚焦琅琊漢墓,新區土山屯考古入選中國考古界「奧斯卡」初評
    央視聚焦琅琊漢墓,新區土山屯考古入選中國考古界「奧斯卡」初評考古2017年的土山屯考古,可謂炸裂!繼榮獲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之後,又在考古界「奧斯卡」——「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初評入選,期間還配合完成了
  • 隋煬帝墓135件文物首亮相 展出楊廣2顆牙齒
    」 隋煬帝牙齒亮相; 蕭後鳳冠有望修復;墓葬周邊還將進一步發掘 今年4月10日,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墓高票入選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現代快報見習記者 宋體佳 文/攝(除署名外) 135件文物展出,隋煬帝牙齒亮相 據了解,曹莊隋煬帝墓發現後,考古人員先後在兩墓中發掘出400餘件/套文物。此次揚州雙博館展出的文物來自曹莊隋煬帝、蕭後兩座墓。包括「鎏金銅鋪首」、「編鐘編磬」、「十三環蹀躞金玉帶」等在內的135件/套文物對外公開展出。
  • 豆瓣有5部9分以上的歷史紀錄片,喜歡陵墓和考古的到來
    紀錄片一直是我最喜歡看的類型,包括食物、歷史、自然和文化。我向喜歡歷史和古墓考古的朋友推薦5部歷史紀錄片,豆瓣9分以上。《東方帝王谷》東帝王谷位於中國西北渭河兩側的山谷中,四個王朝的周,秦,漢,唐,和中國早期的最重要都在這裡崛起,資本在這裡建立。
  • 大型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今日首播
    大型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今日首播 第一部全面闡述佛教在中國2000多年傳承和發展的大型高清紀錄片
  • 民間的堅守:破解「明史第一謎案」
    中新社寧德5月5日電 題:民間的堅守:破解「明史第一謎案」  作者 呂巧琴 葉茂  「五年了,我們遍訪各地,就是為了破解建文帝之死謎案,我們堅信會有春暖花開的一天。」61歲的王道亨提著裝滿資料的一隻塑膠袋,近日帶著中新社記者穿行在閩東山裡鄉間,對「明朝建文帝出亡福建寧德」的蹤跡展開探尋。
  • 成吉思汗留下的千年不解之謎是什麼?
    我們中國的古墓都具有考古價值,尤其是歷代皇帝的陵墓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可是有些古墓卻只是發現了至今沒有人挖掘,這是為何呢?在中國哪四個皇帝陵墓是沒有被挖掘的呢?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陵墓一直是困擾我國考古學家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這個陵墓非常的神秘,至今都沒有被人發現,這也是史上一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