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琅琊漢墓,新區土山屯考古入選中國考古界「奧斯卡」初評
考古
2017年的土山屯考古,
可謂炸裂!
繼榮獲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
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之後,
又在考古界「奧斯卡」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初評入選,
期間還配合完成了CCTV-10科教頻道
考古紀錄片《考古進行時》的拍攝,
並將於2018年2月27、28日21:48
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
下面讓我們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了解下那曾經的故事。
2017年6月,
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
一處漢代家族墓地正在發掘。
編號為147的墓葬封土並不特殊也不突出,
但在清理到內棺時,
幾道棺束顯示出了它的不同。
打開棺蓋板,
裡面是滿滿一棺清水,
水中金光燦燦,器物若隱若現……
在墓主腳部位置的竹笥中,
不僅發掘出相當於統計年鑑的公文木櫝,
還有古代的「名片」,
據此記載,
墓主人是一位劉姓縣令……
隨著發掘的深入,
墓主人骨骸露出,
體質人類學家推測,
墓主人年齡大約40歲,患有骨病。
之後,
金縷玉衣的替代品——玉席的發現,
更是引發考古隊員們的猜想
——墓主人絕不僅僅是縣令那麼簡單。
土山屯墓群部分區域進行考古發掘,
共清理漢代封土 14 處,
發掘漢魏時期墓葬 60 座,
出土 1000 餘件(套)遺物,
主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銅器、鐵器、漆木器和玉器及絲織品。
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鮮明的
吳越文化特色,
對於魯東南沿海地區葬俗研究
及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等都具有指標性意義。
出土文獻等珍貴文物,
為研究漢代政治制度、地域文化
及物質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
是一次極為重要的考古新發現,
是以從全國800多個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
成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入圍初評的40個項目之一。
隨著對這座墓葬的深入考古發掘,
一個生活在2000年前的貴族子弟慢慢「復活」。
出土器物豐富,如此厚葬,
墓主人的身份是否另有玄機?
出土器物上的精美紋飾,
是否可以說那個時代也是有靈魂畫手的呢?
宦遊臨淮,最終魂歸琅琊故裡的墓主人,
是否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考古隊員又將為這千年後相遇的墓主人
重構起怎樣的生平往事?
關於這一切,
CCTV-10科教頻道,
2018年2月27、28日21:48
【2018考古進行時第一季】
——琅琊漢墓發掘記(一、二)
將為您揭曉答案。
讓我們一起期待!
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