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區委副書記、區長餘旭峰,區區域發展辦主任薛鋒,青浦工業園區董事長陳曉榮,青東聯動發展辦副主任朱永強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青浦區在為老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上作出了哪些努力?將如何進一步做好長三角示範區的工作?青浦工業園區下一步將如何發展?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有哪些機制創新?……趕緊來看發布會上的亮點信息吧↓
青浦未來如何發展?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發布內容請戳→
走得近水、看得見綠、留得住鄉愁!綠色的青浦很「硬核」
——熱點問答——
創造高品質生活,主要有三件事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近年來青浦為老百姓民生方面做了不少事情,請您談談讓您感觸頗深的是什麼?
A
趙惠琴:這些年青浦在為老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上作了很多努力,我們覺得主要有三件事印象最為深刻。一是動遷安置基地。我們堅持拿出最好的地塊用作動遷安置基地,努力把保障房打造為景觀房,完善小區配套,提升周邊環境,讓群眾更好地共享青浦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公共服務品牌。近年來,我們引進和培育了一大批優質的教育、衛生、養老等資源,特別是在教育服務方面,我們下大力氣引進了一批滬上頂尖的學校,努力把青浦建設成為「服務示範區、引領長三角」的教育服務高地。
三是環城水系公園。我們立足青浦的自然稟賦,沿澱浦河、油墩港、上達河和西大盈港四條骨幹河道,打造了環城水系公園。公園全長43公裡,有3000畝濱水開放空間、35處休閒運動健身場地、18座碼頭,勾勒出了青浦新城核心區的輪廓,為群眾增添了「生活秀帶」,提升了城市空間品質,改善了群眾宜居環境,彰顯了獨特的江南文化。特別是打造了水城門、青溪知道書院、上善廣場等網紅打卡點,非常歡迎市民朋友們前來參觀和遊玩。
示範區先行啟動區,項目化帶動一體化
Q
文匯報:青浦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請問接下來示範區還會有什麼新的舉措?
A
餘旭峰:示範區建設是大家非常關心、關注的,也是青浦當前最大的機遇,所以這一年多來我們全力以赴,應該講近年來示範區建設推進總體順利,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在8月底國家會展中心召開示範區的開發者大會,這個會上對示範區建設一周年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回應,也有一些成果的展示。比如,制度創新形成了一些創新性的制度,規劃體系形成了「1+6」的規劃體系,示範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下月底,示範區還會召開示範區一周年的現場會,在這個現場會上會對一周年整個示範區建設的成果有一個全面的總結和展示,到時候非常歡迎大家去報導。剛才問到最近下一個階段青浦有些什麼新的舉措?我想圍繞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圍繞項目化帶動一體化選一些重要的做簡要介紹。
一是著力推進「一線一廳一中心」。「一線」就是軌交17號線西延伸。「一廳」是大家一直在講的江南水鄉客廳,處於青浦、吳江、嘉善三地交界地,大概在35平方公裡,目前在進行國際方案的徵集。這個區域今後的目標是要打造成為具有江南韻味水鄉特色創新集聚的人居環境的典範,相信這個項目明年會有一個初步的顯示度。「一中心」就是西岑科創中心的建設,就是華為研發中心所在區域,很多媒體做了報導,華為研發中心有好消息,9月29日全面開工,也是大家翹首以盼的。我們想在西岑這個區域圍繞華為打造一系列的產業鏈、供應鏈,打造一個科創產業集群,打造一個科創中心。
二是要著力深化「一環一鏈一古鎮」。「一環」就是環澱山湖區域,澱山湖岸線總的大概60公裡,一大部分是在青浦,通過前些年的努力,有一部分我們已經實現了岸線的貫通,還有一部分還沒有完成。我們想接下來在市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把這些岸線未貫通的能夠實現全線的貫通。同時我們想在市國資委的支持下,會同長三角投資公司,大家一道來推動這個區域的創新轉型,能夠打造一個科創經濟的集聚帶。「一鏈」就是藍色珠鏈,藍色珠鏈是今後連接江南水鄉客廳和西岑科創中心一條非常重要的一個水系,大概有7個湖一條河組成,區域面積在30多平方公裡,我們想接下來重點加強規劃研究,把它打造成為能夠體現生態和歷史傳承以及江南文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一古鎮」就是朱家角特色小鎮,朱家角很有知名度,是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核心區域0.64平方公裡,還有2.22平方公裡的老鎮區,我們想整體考慮,提升朱家角的現有功能,在保護現有肌理的基礎上,做一些功能的植入、疊加,把它打造成為一個最具江南文化特色的鎮,凸顯影響力。
三是著力打造「一園一域一走廊」。「一園」就是綠色金融產業園,剛才趙書記提到了,青西這麼好的自然稟賦和生態條件,發展綠色金融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有100多家基金企業已經準備入駐,11家企業已經完成,包括比較知名的IDG的私募等。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整個綠色金融產業園管理的基金規模可以達到500多億,這也會繼華為、集成電路、晶片產業之外,能夠成為示範區第二個也是有一個新的亮點的產業。「一域」就是先行啟動區內的廣大農村區域,大概200平方公裡,保留保護村40多個,我們想系統整合農林水田,打造示範區生態綠色最亮麗的底色。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把這個區打造成為全美麗鄉村。「一走廊」就是太浦河清水綠廊,連接了青嘉吳三地,是示範區生態格局之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關鍵的連結,我們想會同吳江、嘉善我們三地一道,來打造綠色的清水走廊,使它成為示範區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地合作的一個典範。
實現產業園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這些年有不少優質項目、知名企業落子青浦,上個月,媒體報導54個總投資超過340億元的項目在青浦工業園區集中簽約,想問問園區負責人,下一步有什麼新打算?
A
陳曉榮:我們園區經過25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集群,發展成"百億級稅收、千億級產值"的一個產業園區。在兩大國家戰略的加持下,如何進一步實現園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我們將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在"四個+"上下功夫。
一是"生態+"。我們將以今年引進的中石化氫能(上海)總部項目為契機,重點布局打造"氫能特色產業園",向"綠色"要效率、向"生態"要效益。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導入一批氫能製備、儲運、裝備製造及氫能規模化應用等上下遊產業鏈,為青浦區內"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率先提供氫能運輸車。致力推動氫能技術研發,在未來為企業、商辦、住宅等提供氫能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氫能經濟生態圈,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二是"技術+"。重點引進5G、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布局新基建,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8月18日,54個總投資逾340億元的重大項目在我們園區集中簽約、集中開工,主要涵蓋了以優刻得、大美時代、蘇文電能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以啟迪、百中物聯等代表的人工智慧產業,以及一批生物醫藥、高端製造、新材料、跨境電商等重點產業領域優質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硬核"新動能。
三是"功能+"。目前青浦新城的邊界與工業園區的邊界已經重合,這對我們工業園區來講提出了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如何打造一個高能級的產城融合示範園區提出了希望和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所以我們在緊臨主城區北側規劃了約3828畝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將引進集聚智能製造、晶片半導體、科技金融、前沿醫療特色產業以及高等教育等五大核心產業,打造集聚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和人才創新的長三角動力谷,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兩業融合,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溫度、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產業社區。
四是"服務+"。今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會同區有關部門,聯動園區屬地街鎮,創新一體化聯動治理的經濟治理新模式,推動了我們工業園區作為全市首個以開發區身份出現的我區第12個城運管理網格平臺,積極推進"一網通辦",落戶園區企業辦理事務可以足不出園,輕鬆辦結。服務企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別是今年中央提出了大循環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我們進一步對接落戶企業的上下產業鏈,推動企企互動、協同發展。比如,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我們與落戶園區三家企業協同發展,完成了口罩生產全產業鏈的閉合。三家企業強強聯手,一周內完成了從原材料到生產到最後的產品,口罩全產業鏈的全生命的循環,及時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合格的口罩產品,這是一個生態全產業鏈內循環的案例。
我們也積極為園區企業互相搭橋,打造部分產業鏈的小循環。這些企業是得到了實惠,作為我們產業「店小二」來講也嘗到了甜頭,最近我們也在做一些事情,也是我們作為服務企業的夢想,我們引進了一家專業的做工業網際網路的公司落戶園區,讓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事情,我們設想首先落戶我們園區近3000家企業上下產業鏈能夠打通,取得成功經驗以後將與全市其他開發區項目合作,乃至以後推廣長三角區域,我們的終極夢想是能夠覆蓋整個國內的製造業企業,這樣能夠為落戶我們園區的企業全產業鏈打造一個更加安全、快捷的產業鏈、工業鏈,從而更好地服務落戶我們園區的企業,助力園區企業健康發展。我們必將朝著這個夢想不懈的努力,期待著我們的夢想能夠早日實現。
展示城市品牌新形象,承載門戶樞紐新功能
Q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這幾年咱們青浦有個新的概念提法,上海之門,這是一扇怎樣的門?內涵是什麼?
A
趙惠琴:近年來,青浦發生了三大轉變:一是從上海之源走向上海之門,二是從遠郊農村走向城市副中心,三是從追趕發展走向跨越發展。
上海之門主要有三方面的內涵:一是城市品牌的新形象,展示上海發展和示範區建設成就和形象,主要是包括通達包容的開放之門、活力無限的創新之門、追求卓越的服務之門和精緻厚重的文化之門。
二是門戶樞紐新功能,積極承載「四大功能」,提升資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在示範區建設的大框架,聯合周邊地區,共同打造長三角國際貿易龍頭區、協同創新核心區、鄉村振興先行區、江南文化示範區和社會治理樣板區,通過「五個新區」,凸顯門戶新功能。
三是全面跨越新決心。通過上海之門的打造,努力把青浦建設成為上海對外服務的門戶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國際城市。
「上海之門」的提出,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關。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本質上是通過高水平的對內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總體上我們按照服務國家戰略的要求來落實,出發點是代表上海引領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以及參與對內對外兩個開放門戶的建設。藉助大虹橋,打開面向世界的開放扇面,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藉助長三角,打開面向國內的開放扇面,服務國民經濟大循環。
以機制創新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Q
界面·財聯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國家戰略,涉及三級八方,青浦在推進這個國家任務的過程中,有什麼機制上的創新?
A
薛鋒:我們的區域發展辦公室是青浦的特色部門,主要著眼於服務國家戰略的需要。青浦區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緊緊抓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機遇,通過機制創新來推動工作開展,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來加強服務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青浦區在2018年底出臺了《關於青浦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2019年初成立青浦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領導小組,來實質性地推動相關工作。
二是通過設立專門機構來落實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2019年初青浦區在機構改革中因地制宜設立區域發展辦公室,全市獨有,充分體現了青浦區委、區政府對服務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視。目前,區域辦是青浦區政府唯一在示範區先行啟動區辦公的政府組成部門,全方位對接示範區執委會,在現場踏勘、研究討論、項目推進、媒體宣傳和重大活動舉辦等方面共同與示範區和吳江、嘉善兩地開展工作。
三是通過黨建引領來推動示範區建設。比如,青吳嘉三地通過共同舉辦慶祝建黨活動等形式,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深化各領域共建共享,從「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奮力推動示範區高質量一體化建設。去年在青浦區舉辦,今年是在吳江區舉辦。
四是通過加強人才培養來保障國家戰略的落實。今年6月8日,青浦區召開2020年人才大會,大會以「青峰聚英才 共創新未來」為主題,站在新起點上謀劃青浦區人才發展,吹響廣開進賢之路的集結號,向國內外英才發出誠摯邀請,為實現全面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強本賦能。近期,青浦區面向兩區一縣幹部推出「示範區大課堂」,總共6周,通過開設高端課程,全方位改善幹部隊伍的戰略視野、知識結構和能力儲備。
五是通過統籌發展的方式,在行政區內實現從鎮域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青浦區一城兩翼的布局,三大板塊各有特點,承載著兩大國家戰略。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青東五鎮聯動發展並開展了青東辦的實體化辦公。近期,青浦區成立了青西三鎮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並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啟了青西三鎮協同發展的工作,這樣有利於更好地整合各類資源,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青東聯動發展,實現「五個率先」
Q
東方網:今年5月青浦成立了青東辦,這個辦的設立打破了行政邊界,能介紹一下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新部門,具體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A
朱永強:青東聯動發展戰略的提出主要基於兩點考慮:一是全面落實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青浦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享有進博會「主場效應」,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青東地區應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大局中當好示範引領的排頭兵。
二是主動融入和深度對接虹橋城市副中心。青浦定位高能級「上海之門」,青東地區要發揮好緊鄰虹橋城市副中心的空間區位優勢,進一步抓住「三區一平臺」建設機遇,推動青東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青東聯動發展將以協同共享為戰略目標,重點從五個方面加強地區聯動,實現地區聯動共贏。一是產城互動,協同共進。統籌利用地區資源,合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西虹橋商務區、6+365、國家物流樞紐、市西軟體信息園」等區域品牌。同時提供租賃住房、普通商品房等多樣化的住房,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二是交通互聯,一體共建。打通跨界交通瓶頸,實現城鎮道路和鄉村道路「兩網融合」,提升公共運輸服務水平,構建多模式交通系統,讓青東地區五鎮之間、城鄉之間、重點功能區之間實現從「有界」到「無界」的轉變。
三是設施互補,跨界共享。切實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思想,對標虹橋主城片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引導各鎮差別化配置資源,打造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家門口的好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需求。
四是城鄉互通,和諧共生。充分發揮青東鄉村的交通區位優勢,發揮大都市近郊鄉村獨特的資源優勢,促進城鄉聯動發展,強化跨鎮統籌鄉村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為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提供重要支撐,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五是城景互融,古今共鳴。堅持生態優先,充分彰顯「上海之源」文化底蘊,優先建設遺址公園、城市公園等一系列市民感知度較高、喜聞樂見的項目,提升地區空間特色和文化吸引力。
首先,青東聯動發展將會實現地區發展模式上的創新,也就是要打破行政邊界,實現從鎮域經濟發展模式走向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跨越,整合各鎮資源,提升整體實力。
其次,青東聯動發展將會顯著提升青東地區發展能級,實現「五個率先」。青東地區將率先跨入經濟第一梯隊,率先形成千億產業集群,率先建成國際樞紐城市,率先成為人居品質高地,率先打造社會治理樣板,構建長三角國際貿易龍頭區、協同創新核心區和世界一流中央商務區。
產業優先,一村一策,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Q
人民日報:我們對青浦農村印象很深,近些年青浦廣大農村地區鄉村振興的進展如何?你們」上海之門」在新形勢下接下來怎樣推進?
A
餘旭峰 :我們對鄉村振興的總體考慮概括來說是「點上示範、由點及片、以片帶面」。具體來說:一是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我區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推進路徑可以概括為「1+3+4」:在第一批蓮湖村試點經驗基礎上,第二批重固徐姚村、朱家角張馬村、練塘東莊村3個示範村階段性建設任務已完成;目前正在推進第三批趙巷和睦村、重固章堰村、朱家角林家村和練塘徐練村4個示範村建設,明年6月份前全面完成建設。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示範村再建設22個、累計達到30個,形成點上示範。
二是著力打造「三片一鏈」鄉村振興示範格局。在點上示範基礎上,統籌3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建設即重固鎮S26北部5村、朱家角鎮沈太路7村和練塘鎮朱楓公路7村及1條藍色珠鏈建設即金澤鎮西岑科創小鎮4村串連,重點推進市政道路和農林水田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及農村產業聯動協同。三個片區我們計劃「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圍繞示範區建設,再謀劃打造2~3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
三是全面推進全區美麗鄉村建設。目前,青浦區已累計創建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4個。今年申報市級美麗鄉村30個、目標創成10個。力爭三年內實現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內42個村區級美麗鄉村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全區計劃創建區級美麗鄉村45個、累計100個,佔145個規劃保留保護村的69%。
四是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今年全區184個村要全面完成人居環境整治驗收,成為人居環境先進村,農村環境面貌將進一步改善。目前,全區已有182個村通過了人居環境整治考核驗收,未完成的今年將全面過關、全面驗收。
下一步,青浦將在現有基礎之上,堅持產業發展優先,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特」的思路,發揮好多方主體協調聯動作用,進一步凸現鄉村振興示範區集中度顯示度。
一是堅持產業發展優先。對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要求,將產業振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臺更普惠的招商和服務政策,加大農業農村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通過壯大特色產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改善農村環境風貌、促進農民增收,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二是堅持發揮多方主體作用。在發揮好政府引導作用基礎上,積極發揮市場主體、產業資本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和村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作用。同時,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家園自己管」的責任意識和行動自覺。
三是堅持「一村一策」建設思路。全區184個村發展現狀不一樣,自然稟賦也不一樣。我們將圍繞「整潔、有序、美觀」的總體要求,推動各村在嚴格遵守基本公共服務、環境標準底線要求基礎上,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疊加高能級產業和高品質服務,因地制宜推進特色村建設。
編輯: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