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後,全球或開啟新能源競賽!

2020-12-19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正式就職。拜登雄心勃勃的環境保護計劃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新活力,也將為新能源行業帶來新動力。

當地時間12月14日,在美國各州選舉人投票正式確定拜登當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後,拜登發表講話,重申了他對美國民主和選舉的信心,並呼籲全體美國人民團結一致。

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正式就職。除了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和經濟危機,拜登此前還承諾,就職第一天就會讓美國重回《巴黎協定》。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主題投資部門、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Steve Freedman在近日發布的拜登政府清潔新能源展望報告中表示,拜登雄心勃勃的環境保護計劃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新活力,也將為新能源行業帶來新動力。私募和公募投資紛紛進入綠色基礎設施和環保科技領域,預計新增投資規模將達數十億美元。

拜登的清潔能源雄心

12月12日,來自7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視頻峰會慶祝《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

五年前,《巴黎協定》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去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巴黎協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時間。今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

所以12月12日的慶祝活動,美國沒有派代表參加。但拜登在峰會開始前不久發來的一份書面聲明中明確表示,美國正在場外等待再次加入協定,並指出華盛頓在2015年協定的談判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拜登還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齊聚一堂,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我們取得更大更快的進展,直面應對氣候危機。」

拜登對待環境的態度與川普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川普的領導下,政府廢除了近100項環境法,並放鬆了對化石燃料行業的監管,還切斷了氣候研究的資金。

而根據拜登此前宣布的計劃,美國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恢復在環保領域的信譽:拜登承諾到2035年,通過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實現無碳發電;承諾在未來4年投資2萬億美元加強美國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未來五年內,將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數量增加一倍,達到5億臺;逐步淘汰以燃料為基礎的汽車,轉而支持電動汽車。

此外,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計,建築行業佔全球最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三分之一以上,拜登將升級600萬幢建築以提高能源效率。

在就業承諾方面,美國大約300萬人在清潔能源行業工作,而拜登的計劃是再增加1000萬個就業崗位。

Steve Freedman認為,投資者應該期待在拜登上任的前100天裡,頒布一系列行政命令,從而逆轉川普放鬆環境法規的做法。新的法律或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氣候變化相關的財務風險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

新能源競賽

「民主黨的環保議程非常大膽。在上任後的第一天就重返《巴黎協定》,以及承諾萬億美元綠色投資,這些將支撐美國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在全球氣候外交的關鍵時刻,這是一個方向性轉變。」Steve Freedman表示。

在過去幾個月裡,中國、日本、韓國和歐盟都已經宣布各自的碳中和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甚至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國家,能夠與世界各國分享其優秀經驗,我非常非常感謝中國的領導層,他們具有明確的目標和遠見,把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放在未來發展的核心位置。」

此外,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也坦言,中國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既為全球落實《巴黎協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展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的一貫支持。

Steve Freedman表示,從很多方面來看,這些發展都證明了《巴黎協定》的成功。該協議的一個關鍵特點是,它要求籤署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增加承諾。未來,美國資金和技術的大量注入,可能會引發一場激烈的清潔能源競賽,主要大國競相發展零排放技術和標準。

對於許多國家來說,電動汽車可能是實現向零碳排放型經濟轉型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已表示,將投資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以減少對國外的依賴。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將聯邦政府對電池等關鍵汽車零部件的採購增加4000億美元。歐洲在吸引電動汽車和電池開發投資方面領先,去年獲得了創紀錄的600億歐元的私人和公共資金。

Steve Freedman表示,很多可再生能源技術現今達到的經濟規模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並在價格方面與傳統化石燃料形成強力的競爭。交通運輸領域也是如此,電動汽車價格預計將在五年內達到和大多數內燃機汽車價格相近的水平。「清潔能源或將成為21世紀經濟的關鍵支柱,各國氣候變化政策的結合,將為全球清潔能源行業提供巨大的動力,同時促進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並開啟一場新的清潔能源競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傳統盟友英國為何淪為「棄子」?
    美國總務署於11月23日正式宣布,可以啟動總統政權的交接程序,這相當於已經間接承認了拜登的勝選和川普的敗選。隨著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吃虧最大的可能不是美國的左翼勢力,而是美國的傳統盟友——英國。所以和川普任期開始近乎同步地,英國也於2016年開始興起大規模的脫歐浪潮,雖然脫歐並非由於川普就任總統所直接導致,但是和美國也有一定關聯。
  • 拜登未上臺做出重大承諾,美國人「炸鍋」了
    自11月以來,川普費盡周折證明大選舞弊,然而都沒有用,事到如今他已經沒有別的辦法抨擊大選結果,只能認命,眼睜睜地看著拜登團隊開始進行總統權力的交接,這場大選鬧劇總算將要落下帷幕。對於拜登來說,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而他曾經的上級歐巴馬對此也十分欣慰。
  • 美國大選「最終章」?選舉人團投票,「拜登時代」將開啟?
    ——或即將開啟「拜登時代」  「可以說是塵埃落定,選舉這一幕就結束了」,對於此次選舉人團投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如是說。當地時間2月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艾奧瓦首府得梅因競選造勢。
  • 美國大選「最終章」? 選舉人團投票,「拜登時代」將開啟?_新聞中心...
    這樣的情形在2016年的大選中就曾出現,不過,美國選舉史上尚未出現過因「失信選舉人」改變大選結果的情況。經此一關,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將有定數?——或即將開啟「拜登時代」「可以說是塵埃落定,選舉這一幕就結束了」,對於此次選舉人團投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如是說。
  • 普京再幹16年總統,不懼拜登上臺威脅!大國對抗時間站在誰一邊?
    在美國大選投票結束6周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才正式祝賀喬·拜登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普京是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之中最後一個承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的大國首腦。這樣一個舉動是否意味著美俄兩國在川普下臺後將有新的變化呢?
  • 說變臉就變臉,菅義偉突然無視美總統暗示,這是想等拜登上臺?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談及此問題之時突然無視美總統川普的暗示,這是想等拜登上臺?但無論是不是真的有此打算,面對美國說變臉就變臉的行為,日本政府最近恐怕也是苦不堪言啊! 本來,駐日本的美軍費用已經是所有美國盟友中駐地美軍中最高的了。此次川普居然一下子提出,要將原本的費用提升四倍。這下菅義偉坐不住了,直言道:不可能!如果真的將美軍的費用大幅度的提升,那麼日本政府的經濟壓力就會極劇增大。雖然日本是個經濟大國,但也扛不住美軍的這麼大的「剝削」!現在面對美國的「無理取鬧」,日本就一個字「拖」,等「拖」到拜登上臺再做打算!
  • 拜登一旦當選美國總統,將會有什麼後果?專家:不一定是好事
    在2016年的那場大選,起初人們認為川普上臺比希拉蕊好,因為希拉蕊一直想要將美國帶領到原來世界警察的位置,重新恢復亞太方面的一些戰略部署,這對身處亞洲的國家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我方出於對這方面的考慮,在川普當選後還有一點開心,因為川普此前從未表示過自己上臺後會對亞太地區有什麼對應政策。但是沒想到川普才是那個深藏不露的人,嘴上不說不代表不做。
  • 拜登的上臺,無意中暴露出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屈從於美國
    拜登當選可能意味著,美國目前旨在迫使委內瑞拉政權更迭的強硬路線將發生轉變。加拿大是否會對馬杜羅政府做出令人尷尬的改變,從而步美國的後塵?在過去的幾年,川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實施殘酷的制裁。委內瑞拉急切希望拜登改變敵對的外交政策,從而該國糟糕的經濟緩一口氣。在競選過程中,拜登多次在推特上譴責委內瑞拉政府和馬杜羅 ,試圖把自己定位為比川普更敵視委內瑞拉領導人的人。然而,有跡象表明,拜登擔任總統後可能會採取不同的做法。最新報導稱,他的政府可能尋求接觸委內瑞拉,以協商緩解美國對這個拉美國家經濟束縛的措施。
  • 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聽美國權威學者「論中美」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聽美國權威學者「論中美」作者:白雲怡 王雯雯 陳青青【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王雯雯 陳青青】編者的話:2021年,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過去幾年,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關係越來越牽動人心。
  • 選舉人團投票,「拜登時代」將開啟?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支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慶祝。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那麼,為什麼大選投票已經結束,選舉人團還要投票?此次投票後,下一任美國總統正式入主白宮,還需哪些步驟?投票結果將對未來4年的美國及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臺媒又開始搞事情,稱拜登上臺後大陸就會出兵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即將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正式入駐白宮,成為美國新一任的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處理事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現在國際上都在關注美國新政府的動態。
  • 拜登上臺後,介入臺灣的力道將變小
    眼看美國的川普政府即將期滿離任,拜登團隊即將入駐白宮之際。各方對於美國的對外政策以及國際關係局勢因美國總統換人而產生的變化都開始進行分析。其中臺灣地區「中研院」的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廖年仲表示,拜登上臺執政後,美國政府對臺灣的「友臺」政策或將改變,介入臺灣的力道也可能隨著變小。
  •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的首要經濟任務是什麼?
    當選總統喬·拜登明年1月就職時,他將面臨自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以來最大的經濟挑戰。新冠肺炎紓困應該是拜登政府的首要經濟政策從一月份開始,將近七分之一美國人失去了全職工作。今天失業的性質暴露了美國的一些最脆弱的公民已經陷入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 拜登上臺前 臺灣為何升高兩岸對抗?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在社交網發布長達46分鐘影片,再次炮轟大選舞弊規模前所未見,他必須糾正亂象,仍無法改變民主黨拜登將在明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的情勢。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
  • 單日確診超20萬例,拜登:上臺後全美戴口罩100天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要做一件「大事兒」。當地時間12月3日,拜登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在他上臺的第一天,他將請求所有美國人民佩戴口罩,持續100天。「只需要戴100天的口罩,不是永遠。100天就好。我認為,我們將看到(感染人數)大幅下降」,拜登堅定地表示。
  • 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在美國大選投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被主流民調普遍看好,歐洲很多國家也希望拜登贏,連被視作川普最親密盟友的英國首相詹森,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
  • 學者:拜登上臺後 美國對臺政策將存在三方面局限性
    (周忠菲 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美國大選已基本塵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宮應該不會存很大懸念。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
  • 民生宏觀:假如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對全球經濟和資產配置有何影響?
    正文大選日在即,從目前民調、賠率和部分關鍵搖擺州的提前投票來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優勢較為明顯。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從過去移民的新生兒佔比可以估算,在拜登政策下,預計2024年,20-60歲之間的人口,可能會從70%增加到70.26%。(5)對少數和劣勢種群進行補助,並爭取權利上的支持,有益於族裔矛盾的緩和,促進美國社會「新共識」的形成,並穩定秩序。
  • 即使拜登上臺,日美同盟也難徹底擺脫川普留下的陰影
    雖然在多家美媒宣布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大選後,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第一時間緊隨德國、法國之後在推特上向拜登表示了祝賀,但對於日本而言,即使拜登上臺也並不會給日美關係帶來更多驚喜,可能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將繼續受到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執政時遺留的外交負資產的困擾。
  • 「急性子」拜登,推特認證已經改成美國總統了-虎嗅網
    一覺醒來,大洋彼岸已經傳來了大選結果,再瞧瞧拜登,已經把自己的推特簡歷改成了「當選總統」(當候選人贏得選舉,但尚未在1月20日宣誓就職時,就是所謂當選總統)。微軟這邊,前後兩位CEO紛紛發文祝賀拜登。創始人比爾 · 蓋茨表示,他期待「與新政府和國會兩邊的領導人合作,控制這場大流行病的蔓延。」眾所周知,蓋茨一直在批評川普應對疫情的做法,還曾斥責美國新冠檢測耗時太長,「完全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