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涇縣12月18日消息(記者趙家慧)電視劇《大江大河2》即將開播,該劇的第一部於2018年播出後口碑甚佳,而安徽涇縣榔橋鎮的黃田村,這個藏在皖南深山中的小村落,也因作為這部劇的拍攝地而聲名鵲起。
背靠黃子山,面朝鳳子河,黃田村地處風水寶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如今保留下來的黃田村是依照清代工部圖紙精心規劃建設而成。
黃田村裡《大江大河》電視劇的拍攝地點。(央廣網發 趙家慧攝)
馬衝河穿村而過,榮祿大夫第、思永堂、思慎堂等一座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古民居依次展現。最有名的,是牆體上的水磨花磚,花紋飄逸靈動,每一塊圖案都不一樣。黃田景區管理處副主任王擁軍告訴記者,水磨花磚是這裡的特色,有千年不落灰、不染塵的特點。「這種制磚工藝早已失傳,我們一直在努力恢復製作它的技法,用作村裡的古民居修復工作。」
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熱播,皖南川藏線的走紅,讓許多人慕名前來遊覽。「只有保護好村裡的古建築,才能夠保持它古色古香的特色,才能為黃田村的鄉村旅遊打好基礎。今年,我們線路穿管改造了173戶古民居,對已經改造的住戶也在積極引導其籤訂不亂拉亂接電線的承諾書。」
千年不落灰、不染塵的水磨花磚。(央廣網發 趙家慧攝)
王擁軍說,隨著村裡修繕改造,這兩年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選擇回村發展。他們辦農家樂、建民宿、發展鄉村旅遊,讓黃田村展現出勃勃生機。村裡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原本在上海工作的女兒去年回到了家中。「政府出資修繕我們家的老房子,家裡又投入一部分資金進行內部裝修,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待遊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些年,涇縣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主線,堅持「生態涇縣、綠色發展」主基調,著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文旅度假區,有40多處人文景觀,先後被列為國家、省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古村落,老茶園也在涇縣「全域旅遊」的大語境中,煥發了自己的活力。
「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連綿起伏的山脈、碧波蕩漾的湖水、古色古香的村落,讓它成為皖南最具觀賞價值的自駕遊寶地,更是涇縣旅遊的一塊「金字招牌」。
安徽翰林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四清今年在思考引入溫室種植茶葉的技術,讓皖南川藏線的遊客在冬季也能體會到親手採茶制茶的樂趣。2013年,李四清的茶園被評為「全國有機茶生態基地」,這是安徽省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6年我從外地回鄉創業時,當時茶葉的平均價格是100元/斤,現在均價可以達到400元/斤。」從剛開始試水的300畝,到如今包含了合作社5000多畝,總面積7000多畝的茶園,公司已經成為了省級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通過免費贈送優質茶苗,扶持了11戶貧困戶發展新茶園60多畝,為貧困戶節約茶苗成本2.04萬元。
冬季茶樹上蒙上一層薄霜。(央廣網發 趙家慧發)
滿山的茶園在冬季的清晨結著薄霜,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們從一開始給村民們辦免費的培訓班,幫助他們種出更好的茶葉,也可以和我們合作,進行代加工和代售。」針對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以高於市場價收購了39戶貧困戶茶葉累計340公斤,增加貧困戶收入13.36萬元。同時,以訂單聯結、勞務聯結為主,以服務聯結為輔方式,帶動貧困戶激活資源、資產、勞動力等要素髮展茶產業。在李四清看來,「茶葉品質是關鍵,十多年過去,一切產業發展的基礎我們已經打牢。」
去年開始,李四清開始著手進行茶葉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山腳下的農家樂,山上的獨棟小別墅、會議室和穿梭在產園裡的觀景長廊,茶旅發展的相關配套設施總共花了4000多萬,正在逐步完善中。」
李四清告訴記者,由於「皖南川藏線」的大火,春夏秋三季往來的車隊絡繹不絕,「堵車是常有的事兒。」企業帶頭搞起農家樂,這對於大南坑村而言,此時正是可以借旅遊的東風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好時候。大南坑村委會主任黃業軍指著村部門口的農家樂告訴記者,去年村集體經營的三家農家樂為村裡帶來了29.7萬元的收益,「我們2014年被定為貧困村,2017年末順利實現『村出列』。從負債5萬到村集體經濟50多萬,『茶旅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裡,大南坑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大南坑村的農家樂已經發展到80多家。(央廣網發 趙家慧攝)
如何推進文化和旅遊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助推涇縣文化旅遊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涇縣把握需求多元化、供給品質化、業態多樣化、發展全域化的特徵,重點項目齊頭並進,旅遊基礎設施提質升級。2018年以來,總投資118.4億元發展重點建設文旅項目53個,14座A級旅遊廁所,254塊各類旅遊標識牌整治和標識牌設置已實施完成。
目前,全縣8個鄉鎮共創建國家4A、3A級景區13個,A級景區數量和等級位居全省前列;鄉村旅遊點分布76個行政村,佔全縣行政村的56.7%。星級旅遊飯店、主題文化酒店、省三星級以上農家樂31家,市級旅遊商品生產示範企業32家,文化旅遊經營單位360多家,農家餐飲民宿近900戶,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5萬多人,旅遊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好山好水為涇縣的文旅發展提供了天然資源,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的持續發展,全域涇縣正散發出迷人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