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8月17日《申報》第四版刊登的張裕葡萄酒廣告中,末尾有一句「張裕公司鄭重介紹中旅名劇《葡萄美酒》」;而在同期《申報》第十四版刊登的話劇《葡萄美酒》演出廣告中,也加了一句「本院鄭重介紹譽滿中外的『張裕葡萄美酒』」。如此珠聯璧合、交相輝映,堪稱「跨界營銷」的一段佳話。
「中旅」即中國旅行劇團的簡稱。《葡萄美酒》編劇為著名劇作家於伶,導演為中國旅行劇團團長唐槐秋,主演為當紅明星孫景璐,1941年8月16日在上海天宮劇場首演,至9月15日共演出44場。天宮劇場位於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與二馬路(今九江路)路口,距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20號張裕公司上海發行所只有一步之遙。
《葡萄美酒》的主人公陳鳳雲是一位舞女,緣於私仇和公憤,密謀刺殺惡軍閥黃伯仁,歷經驚心動魄,結果敗露被捕,最終選擇了服毒自盡,捨身成仁。正如刊登在《申報》的演出廣告所稱,「故事辛酸悽咽,演出悲壯熱烈」。
在《葡萄美酒》第五幕,當陳鳳雲準備服毒時,正是用一杯葡萄酒送服的,劇本中的場景描述是:「艱難地,可是興奮地剝掉手上戒指的寶石,用嘴唇去吮了裡面的藥,接過杯子來,一飲而盡……」陳鳳雲喊了一聲「敬庵」(情人的名字),然後「『啪』,杯子落地,碎,陳鳳雲隨著倒下」。劇本沒有提到這杯葡萄酒的顏色,想必是紅葡萄酒,更便於渲染主人公的鐵血丹心。
根據劇情,在陳鳳雲香消玉碎之前,多次出現過酒瓶。當天晚上,陳鳳雲曾問婢女春香「前次買的葡萄酒還有嗎」,春香說「還有一瓶」,隨後的動作描寫有「春香拿一瓶酒上」、「春香開瓶,倒滿一杯酒」、「春香倒第二杯」。那麼,出現在天宮劇場舞臺上的道具酒瓶,應該是《葡萄美酒》演出廣告鄭重介紹的「張裕葡萄美酒」吧?會不會是當時暢銷的解百納幹紅?
《葡萄美酒》劇本原名《夜光杯》,主人公原名鬱麗麗。1940年曾由上海劇藝社改名排演《紅粉喋血記》,在辣斐劇場演出;1941年還曾由上海天風劇社改名排演《恩與仇》,在璇宮劇院演出;1944年7月,中國旅行劇團在上海麗華大戲院再次演出《葡萄美酒》,由唐槐秋的女兒唐若青主演。(陳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