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霸佔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圖)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臺灣高山族抗日戰士

日本殖民者強迫臺灣兒童學習日本武士道的劍術

  1895年4月17日,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署《馬關條約》,把臺灣島及其所屬島嶼、澎湖列島等地的主權讓與日本。《馬關條約》是近代中國所受到的極為慘痛的一次宰割,兩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開發的寶島一朝斷送。從此,中國的寶島臺灣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

  割讓的消息一傳開,舉國震驚,朝野上下群情激憤,迅速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割臺鬥爭。臺灣民眾的反應尤為強烈,人們奔走,鳴鑼罷市,擁入官署,抗議清廷賣國割臺行徑,決心誓死抗日保臺。4月18日,《馬關條約》籤署的第二天,臺灣愛國義士丘逢甲憤而割破手指血書「拒倭守土」,並特地上書清政府廢約抗日。

  在上書無效的情況下,5月25日,丘逢甲聯合臺灣巡撫唐景崧組建義軍,唐景崧坐鎮臺北,黑旗軍首領、清軍愛國將領劉永福駐守臺南,丘逢甲則居中,準備抗擊日寇。但因組織倉促,6月7日,日軍攻佔臺北,丘逢甲的義軍宣告失敗。6月17日,日軍統帥樺山資紀在臺北宣布建立殖民統治政權,宣布臺灣及澎湖列島「歸入大日本版圖」,並定此日為所謂的「始政日」。

  日軍雖然佔領臺北,但臺灣人民的反抗鬥爭卻更加猛烈地在全臺展開。各地軍民紛紛組織義軍堅持抵抗日軍入侵。在臺中門戶新竹,臺灣義軍與日軍持續作戰一個多月,先後進行大小戰鬥20餘次,殲敵近千名,最終因為軍械不繼,糧食斷絕,新竹失陷。繼續南下欲侵佔整個臺灣的日軍,處處遇到臺灣義軍和民眾的抵抗,8月底,有2000餘日軍斃命。當時,有侵略者哀嘆道:「原以為臺灣不過巴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眾即可一舉殲滅,而結果證明,輕信這種結論是錯誤的。」

  臺灣軍民的抵抗使日軍陷入泥潭,日本政府不得不派兵增援。9月中旬,日軍先後調集7萬餘人,傾巢進犯,大舉進攻臺南重鎮嘉義。臺灣義軍奮勇抗擊,以一當十,毫不退縮,戰鬥異常慘烈。抗日義軍首領徐驤身負重傷,仍躍起高呼:「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壯烈犧牲。10月21日,日軍趁守軍內無糧餉、外無強援的情況下,攻陷臺南,守將劉永福被迫登船退返大陸。至此,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佔領的有組織鬥爭告一段落。

  從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強暴的臺灣軍民前僕後繼,奮勇殺敵,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日保臺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誠被擊斃,4800名日軍被打死,近一半的日軍被打傷。日方曾有記載:「不論何時,只要我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便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鬥。我們的對手非常頑強,絲毫不怕死。他們隱藏在村舍裡,當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裡去,等一有機會就發動進攻。」

  「總督命令即為法律」

  1895年11月18日,樺山資紀向日本大本營報告,臺灣全島完全平定。然而,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卻沒有停息。為了鎮壓臺灣起義,實施殖民統治,從1895年至1919年間,日本派出7任軍人總督,進行殘酷的軍人專政。

  1896年3月,日本將臺灣劃歸拓殖省管轄,頒布《臺灣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條例,規定「在臺灣,總督命令即為法律」的獨裁制度。為配合這種總督制度,日本在臺灣又建立了特殊的警察制度,在臺灣全島布設警察網,州、廳、市、郡乃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門,警察以日本人為主體,負責各類政務。警察遍及臺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伸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鬼魘和直接屠殺臺灣民眾的劊子手。從此,臺灣成為名副其實的警察社會。以1902年為例,全臺設有10個廳、97個支廳、992個派出所,以後最多時各類警察機構達到1500餘處,警察1.8萬餘人。在臺灣的經濟發達地區,每隔兩三公裡就有一個警察機構,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當時,臺灣民間嚇唬小孩兒有一句慣用語:「大人來啦!」所謂「大人」就是指當時的兇惡的日本警察。

  為鎮壓臺灣此起彼伏的各地起義,日本派了大量軍隊、憲兵和警察維持秩序。1897年,日軍實行「三段警備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地帶:「安全帶」主要指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由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帶」是義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警備;「危險帶」是抗日義軍駐守區域,由軍隊警備,輔以憲兵進行討伐。這一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日本殖民者對臺灣人民的武力統治。

  1898年,日本殖民當局又實施「保甲條例」,將保甲設為警察軍事統治的輔助組織,規定10戶一甲,10甲為一保,全保全甲內部連坐,只要一甲之內某戶出現「犯罪」,同甲戶的人都會受懲罰。這種毫無道理的連坐案件在日據時代年年都有數百例。另外,日軍還組織壯丁團,接受警察當局指揮、監督,成為日軍剿殺抗日義軍的炮灰。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統治的重要手段。

  臺灣出現「飢餓輸出」怪現象

  在建立殖民統治制度的同時,日本沒有停止瘋狂的剝削和掠奪。從1895年開始,日殖民當局先後頒布了關於土地的若干條規則和條例,強佔全臺94.15%的山林原野和75%的土地,臺灣許多農民破產,被迫逃亡。

  日本殖民當局強佔了臺灣絕大部分土地和山林後,對廣大農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殖民者收取高額土地稅,實現其「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的經濟模式,全面改造臺灣地區傳統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條件,還將大量糧食源源不斷地輸往日本。據統計,到1934年,臺灣輸入日本的稻米已達51.5萬噸,佔臺灣當年稻米生產總量的一半左右。糧食掠奪般地輸往日本,造成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的臺灣島內糧食嚴重缺乏,歷史上稱這種殘酷而又「怪異」的現象為「飢餓輸出」。

  除了糧食,臺灣其他豐富的物產也成了日本掠奪的目標。日本殖民者對食鹽、煙、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專賣,還把在日本國內禁止吸食的鴉片在臺灣實行專賣,毒害臺灣人民。日本殖民當局於1897年3月最先設立了臺灣製藥所,對鴉片實行專賣。接著又於1899年5月和8月先後設立了臺灣鹽務所和臺灣樟腦局,對食鹽和樟腦實行專賣。最終於1901年6月在臺灣總督府內正式設立了專賣局,統一負責掌管整個臺灣地區的全部商品的專賣事宜。

  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的經濟掠奪尤以製糖業最為典型,曾有歷史學家稱:「一部臺灣糖業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日本殖民當局無理地規定,臺灣蔗農生產的甘蔗只能賣給當地日本控制的製糖會社。通過強制性的壟斷,每年90%以上的臺灣糖輸入日本,臺灣的糖價也一跌再跌,臺灣蔗農成為日本糖業資本家的奴隸。

  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在臺灣的經濟管理部門成為吮吸中國人民膏血的魔鬼,臺灣成了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的原料、加工基地。這種掠奪激起了臺灣同胞的滿腔怒火,他們紛紛揭竿而起,繼續進行抗日鬥爭。

  1895年12月13日,就在第一任日本殖民臺灣的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全島完全平定」的二十幾天後,黑旗軍舊部林大北在宜蘭起義,打響臺灣淪陷後抗日的第一槍。

    「抗日三猛」奮勇抗日

  林大北的起義喚起了各地臺胞的反抗意識。全島民眾雲集響應,逐漸形成了以北部簡大獅、中部柯鐵和南部林少貓為主的多支抗日義軍。此三人當時被稱為「抗日三猛」。

  1895年12月31日,簡大獅聯合各路義軍數千人圍攻臺北,雖因武器簡陋未能破城,但讓日本殖民臺灣的首任總督見識到臺灣強大的反抗力量。接著,簡大獅率義軍,屢屢在各地重創日軍,使日本佔領當局寢食難安,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898年,簡大獅遭日寇圍剿退到廈門。清政府軟弱怕事,竟引渡簡大獅給日本。1901年,簡大獅就義於臺北監獄。

  中部義軍以柯鐵為首,一直堅守在雲林縣附近的大坪山上。1896年6月,柯鐵率領各部義軍出擊,收復雲林、鹿港、彰化和嘉義等地。1900年2月,柯鐵不幸病逝,餘部被日軍逐個擊破。

  南部林少貓的義軍主要活動在臺南鳳山一帶,行蹤飄忽不定,不斷給日本殖民者以打擊。1898年12月,林少貓集合數千義軍攻打潮州,與日軍血戰三天三夜,令日軍聞風喪膽。1902年,林少貓不幸被日本佔領當局騙殺,餘部離散。此後,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鬥爭由大規模的起義開始轉入零星的反抗。

  零星的反抗給了日軍可乘之機。日本殖民當局調集軍隊、警察開往各地鎮壓起義,隨意屠殺當地臺灣民眾,犯了滔天罪行。比如,在1896年「大平頂事件」中,3萬臺灣民眾被屠殺;在1901年「後壁林慘案」中,3473人被屠殺;在1902年「噍吧篍事件」中,3萬餘人被屠殺;在1913年12月「苗慄事件」中,1200餘人被屠殺。有的學者統計,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被日寇殘殺的臺灣民眾達60萬人。

  用「生物學原則」統治臺灣

  日本施行暴政反而加強了臺灣民眾的團結意識,日本殖民當局不得不正視到中國人民的強大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日本殖民當局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日本大本營建議,治臺必須建立在「生物學原則」基礎上,揚言實行「科學的殖民政策」,既要鎮壓各地起義,建立統治機構,又要採取集中漸進的同化主義政策。

  在後藤新平的影響下,日本先派出7任軍人總督,以軍人專政的方式平定臺灣各地起義。1919年10月,日本殖民當局改軍人體制為軍政分立制,派出了9屆文職總督實行同化政策,籠絡臺灣民眾,企圖達到永久霸佔臺灣的目的。

  同化政策之一是推行奴化教育。一方面,在初等教育上推行普及日語的教育。日本殖民當局設立「公學校」和「國(日)語傳習所」,專門教授日語,培訓日本特色的文化內容,比如武士道的劍術等,灌輸日本民族精神。在學校裡,日本殖民當局公開叫囂:「絕對禁止使用漢文,不滿者滾回支那(日本對中國的鄙稱)去。」禁止漢語、普及日語,是日本同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

  另一方面,奴化教育又防止臺灣民眾接受高等教育。從中等教育開始限制中國學生所學專業;高等教育更是明顯。在這種奴化教育下,臺灣基本上找不到一所適合臺灣百姓的中等以上教育機構。這種歧視連日本國內教育家都無法忍受,紛紛撰文進行批評。迫於壓力,第一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決定,日語好的臺灣兒童可以進入好的中學,並與日本學生同校學習。日本殖民當局以此鼓吹,臺灣教育已經沒有種族差別,實際上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殖民教育對臺灣百姓的歧視。臺灣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享受,而且除了醫學專門學校及臺南高等商業學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學校都在日本國內舉行考試。在日本霸佔時代,帝國大學(後來的臺灣大學)內日籍學生佔80%以上,中國學生不到20%。教學內容更是以傳播殖民主義文化為主,有關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均在排除之列,以從根上切除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

  1936年,為配合日軍全面侵華,到任不久的第17任總督小林躋造,即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主要內容是,進行親日思想宣傳和精神動員,極力消除臺灣民眾的祖國觀念,灌輸大日本臣民思想。

  在推行「皇民化運動」後,日本殖民當局進一步強制推行日語,設立3832處日語講習所,連居住在山區的高山族人都必須使用日語。接著,日本當局又強迫中國人從生活習俗等各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齊。日本殖民當局下令撤銷春節等傳統節日,燒毀臺灣民間的諸家神靈,專設日本的天照大神,並且強令在10月27日都要祭祀;中小學則規定每月1、8、15日都要按時參拜神社。臺灣家庭必須使用日本式的家庭用品,婦女必須穿和服;吃飯要吃日本料理;行禮要行日本90度的彎腰禮;結婚要在日本花嫁神前結婚;葬禮要採用大和安葬式。為挖掉臺灣民眾身上的中國根,日本殖民當局後來還禁止中國人使用中國名字,僅在1941年,被迫改名的臺灣民眾就有7萬多人。

  把臺灣作為侵華的戰略棋子

  隨著侵華戰爭的深入,日本殖民者把臺灣設為戰略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1942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大東亞省」管轄新佔領地區,而將臺灣、朝鮮等戰前就已霸佔的領土置於「內務省」管轄之下,妄圖將臺灣「內地化」。

  戰爭期間,日本在臺灣先後修建了數個機場,作為轟炸中國大陸和太平洋地區的前哨基地。日軍攻佔南京、侵略華南所依賴的空中力量也都來自臺灣的基地。

  為了補充兵源和軍費,日本殖民當局一面強迫開展「金報國運動」,發行「奉公債券」、「報國債券」,挨家挨戶搜刮民間藏金,僅1944年,臺灣負擔的日本軍費高達1.5億元,人均收入的35%都被用於日本軍費;另一方面,日本殖民當局以「臨時勞務部」的名義,強迫大批臺灣勞工到中國大陸、東南亞等戰場充當軍夫、翻譯、護士等工作,同時,修改兵役法,強迫臺灣青年參加侵略戰爭。據統計,20多萬人被日本侵略者強徵入伍,3萬多人戰死。

  日本這種殖民暴行使臺灣民眾積聚了滿腔怒火,許多愛國志士有的紛紛返回大陸,為抗日大業盡一份力量;有的在島內組織政黨,進行合法手段的鬥爭和宣傳;有的創辦刊物,為反對殖民統治吶喊助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人民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臺灣各大城市人山人海,歡呼聲、鞭炮聲響徹雲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的光復日的到來。

來源: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日本霸佔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圖)
    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統治的重要手段。   臺灣出現「飢餓輸出」怪現象   在建立殖民統治制度的同時,日本沒有停止瘋狂的剝削和掠奪。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1895年,甲午戰爭中方失利,日本藉此同中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讓我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乃至澎湖列島一起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不僅如此,還要賠償日本白銀兩億三千萬兩。當時負責籤訂條約的李鴻章曾經努力想要用更多的賠款替換下臺灣及其周邊島嶼,但是日本沒有同意,並且放出狠話:若是不同意可以再來打過。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
    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統治的重要手段。日本殖民當局於1897年3月最先設立了臺灣製藥所,對鴉片實行專賣。接著又於1899年5月和8月先後設立了臺灣鹽務所和臺灣樟腦局,對食鹽和樟腦實行專賣。最終於1901年6月在臺灣總督府內正式設立了專賣局,統一負責掌管整個臺灣地區的全部商品的專賣事宜。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喪心病狂的事?
    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統治的重要手段。日本殖民當局調集軍隊、警察開往各地鎮壓起義,隨意屠殺當地臺灣民眾,犯了滔天罪行。比如,在1896年「大平頂事件」中,3萬臺灣民眾被屠殺;在1901年「後壁林慘案」中,3473人被屠殺;在1902年「噍吧年慘案」中,3萬餘人被屠殺;在1913年12月「苗慄事件」中,1200餘人被屠殺。有的學者統計,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被日寇殘殺的臺灣民眾達60萬人。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1895年,甲午戰爭中方失利,日本藉此同中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讓我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乃至澎湖列島一起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不僅如此,還要賠償日本白銀兩億三千萬兩。當時負責籤訂條約的李鴻章曾經努力想要用更多的賠款替換下臺灣及其周邊島嶼,但是日本沒有同意,並且放出狠話:若是不同意可以再來打過。
  • 日本殖民臺灣 50年,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日本以優勢兵力,確定了在臺灣的統治權。臺灣人民的反抗並未停息,延續逾年。在日本完全掌握臺灣之後,仍有反抗行動此起彼伏,例如西來庵事件。20世紀初,臺灣人民雖不再有武裝行動,但希望能以議會選舉取得參政的權利。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喪心病狂的事?
    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統治的重要手段。日本殖民當局於1897年3月最先設立了臺灣製藥所,對鴉片實行專賣。接著又於1899年5月和8月先後設立了臺灣鹽務所和臺灣樟腦局,對食鹽和樟腦實行專賣。最終於1901年6月在臺灣總督府內正式設立了專賣局,統一負責掌管整個臺灣地區的全部商品的專賣事宜。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的經濟掠奪尤以製糖業最為典型,曾有歷史學家稱:「一部臺灣糖業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日本霸佔臺灣50年回顧:用生物學原則統治臺灣
    1895年12月31日,簡大獅聯合各路義軍數千人圍攻臺北,雖因武器簡陋未能破城,但讓日本殖民臺灣的首任總督見識到臺灣強大的反抗力量。接著,簡大獅率義軍,屢屢在各地重創日軍,使日本佔領當局寢食難安,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898年,簡大獅遭日寇圍剿退到廈門。清政府軟弱怕事,竟引渡簡大獅給日本。1901年,簡大獅就義於臺北監獄。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直到抗日結束寶島才回歸
    從此之後,在日本人的統治下,臺灣和中國分離50多年。在之前的臺灣,劉銘傳守衛的寶島和日本人直接對抗多年才使得保全,聽到這個消息後,臺灣愛國人士丘逢甲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抗日運動。日本人雖然佔領了臺灣,但是島上的日本人面臨當地的義軍和民眾的持續抵抗,在臺灣島上,陸陸續續的陣亡了兩千多的日本士兵。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日本位於臺灣的領導人不得不向本土請示增補軍隊援助。
  •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臉書發圖 看懂大陸、臺灣在幹什麼
    就在大陸網友刷爆蔡英文臉書的前一天,11月10日,臺灣的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在臉書上發布兩張圖「臺灣人、大陸人在幹什麼?」比較兩岸人民到底都在做什麼,圖片PO出後引起熱議。 在「臺灣人在幹什麼?」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_文化_鳳凰網
    在初級教育階段,中國兒童就讀的則是「公學校」和「國語傳習所」及「教育所」(高山地區的原住民兒童就讀),無論在什麼學校,都把日語當作基本語言。差別對待是根本日本統治時期,雖然在法律上臺灣人被看作是「日本人」中的「少數民族」,但與「純正」日本人相比,臺灣人受到了很大的歧視。日本在1900年實行了免費初等教育,臺灣人卻不能享受。
  • 臺灣媒體警告:日本或於2020年正式侵佔釣魚島
    日本企圖侵佔釣魚島不是新聞,從1970年驅趕臺灣漁民事件起,日本政府一直以武力霸佔釣魚島列嶼,在1971年曾經引發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40多年來督促了臺灣方面採取堅定立場捍衛領土及漁礦權益。北京亦多次表達立場。儘管如此,日本政府,特別是右翼政客並不死心,近年來變本加厲不斷製造事件,並且加強對釣魚臺附近海域的控制。石原慎太郎的發言,正是企圖霸佔釣魚臺的行動之一。
  • 日本侵佔臺灣50年-日本在臺的殖民統治
    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悲慘的一頁。   殘酷統治   日本佔領臺灣50年,派出19任總督,作為統治中國臺灣地區、實施殖民統治的最高指揮。到1943年,全臺共設保6074個,設甲58378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4613人。保甲制度作為日本殖民者對臺灣民眾實行殖民統治的重要手段,其實質是用「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當地中國人,保甲制度成為法西斯統治的基礎。   日本殖民者十分害怕中國人的反抗。
  • 50年血淚!臺灣當年是怎麼一步步被日本侵佔的
    日本人繪製的「石門激戰圖」9月20日,中日兩國政府代表在北京籤訂《臺灣事件專條》,內容主要是以下三條:1、日本撤軍;2、中國賠償琉球人的損失和日軍軍費,共計50萬兩白銀;3、中國承認琉球是日本的屬國。關於牡丹社一事,原本中國並不理虧——首先臺灣是中國領土,琉球是中國的屬國,兩地居民擦槍走火,本可協商解決,礙不上日本什麼事。但當時的琉球也同時向日本天皇朝貢,因此同屬中日兩國的屬國,日本便藉口屬國居民被殺,殺向中國領土臺灣。看似有理有據,實際卻是霸道行為。
  • 臺灣人民悲壯抗日史:50年不屈的抗爭(圖)
    臺灣人民悲壯抗日史:50年不屈的抗爭(圖) 2008年09月22日 17:44 來源:解放日報 圖為臺灣立鷹的日本警察   1895年,割臺兇耗傳到臺灣,全島既悲且憤。在「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的誓言中,臺灣人民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日鬥爭。
  • 日本佔領臺灣時期,都幹了些什麼,我們所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1895年7月,日軍佔領臺北不久,總督府學務部從大稻埕遷到這裡,宮內的文昌祠變成了日本在臺灣的第一所學堂,芝山巖學堂,首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決定把臺灣變成國家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他迅速從日本招募到了6名教師,1895年9月20日這裡開學了,首批21名學生叫做國語傳習生,所謂的國語指的是日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