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直到抗日結束寶島才回歸

2020-12-08 辛巴丸子

甲午戰爭結束之後,隨著那條著名的喪權辱國條約的籤訂,馬關條約成為了無數當時愛國人士的痛,最重要的一條是將歷代主權都是中國的寶島臺灣島割讓了出去。馬關條約讓中國人世世代代辛勤開發的寶島一朝就淪落到敵人的手中。從此之後,在日本人的統治下,臺灣和中國分離50多年。在之前的臺灣,劉銘傳守衛的寶島和日本人直接對抗多年才使得保全,聽到這個消息後,臺灣愛國人士丘逢甲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抗日運動。

日本人雖然佔領了臺灣,但是島上的日本人面臨當地的義軍和民眾的持續抵抗,在臺灣島上,陸陸續續的陣亡了兩千多的日本士兵。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日本位於臺灣的領導人不得不向本土請示增補軍隊援助。在日本人的重兵圍剿之下,劉永福的軍隊失敗,不得不退出臺灣。從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強暴的臺灣軍民前僕後繼,奮勇殺敵,在面對強大日軍的時候,臺灣人民十分的頑強,導致日本的親王和大將紛紛戰死在臺灣島上。在日本人佔領臺灣之後,日本的臺灣總督府成立。他們的行政規劃和日本的本土是一樣的,有州,郡,縣,市等。維持日本人在臺灣的統治最主要的是警察。當時的日本警察在臺灣有著毛2W人,數量十分的龐大。這些警察的作風十分的惡劣,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日本人為了鎮壓各地的起義,將當時的臺灣打造成一個白色恐怖的社會,實行所謂的保甲制度。只要在但所在地的區域內出現起義軍,不但家族受罪,鄰居之類的一個也跑不了,這種連坐當時的臺灣發生率十分的大。為了進一步的加強治安的優化,日本人還在臺灣當地組織了類似後面偽軍式樣類的壯丁團。當然這批人基本都是由臺灣土著構成,目的就是在和義軍打仗的時候成為日本人的炮灰和墊腳石。這批偽軍式的壯丁團在巔峰時期達到了十三萬人,並且積極配合日本人在臺灣採取的高壓白色恐怖統治,成為了日本人在臺灣舉行反動殖民統治的重要手段。

在殖民統治的同時,日本對臺灣寶島的資源進行了掠奪。日本殖民當局奪取了臺灣的大部分土地和森林後,殘酷地剝削農民。殖民者徵收高額土地稅,實現了「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經濟模式,全面改造了臺灣的傳統耕作方式和生產條件,並不斷向日本輸出大量糧食。據統計,到1934年,臺灣已向日本進口了51.5萬噸大米,約佔當年臺灣大米總產量的一半。食物被掠奪並出口到日本,導致臺灣島食物嚴重短缺,臺灣島物產豐富,土地肥沃。這種殘酷而「怪異」的現象在歷史上被稱為「飢餓輸出」。

為了補充軍事資源和軍費開支,日本殖民當局強令「黃金報效國家」,發行「奉貢券」和「報效國家券」,挨家挨戶搜羅私人藏金。僅在1944年,臺灣的日本軍費就高達1.5億元,人均收入的35%用於日本的軍費;另一方面,日本人大肆讓臺灣人強迫奴役到當時的軍隊當中,讓他們去大陸,南亞等地方進行參加戰爭、充當士兵,翻譯和護士。同時,他們修改了兵役法,強迫臺灣青年參加侵略戰爭。據統計,日本侵略者迫使20多萬人參軍,3萬多人死亡,給臺灣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災難。

相關焦點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
    《馬關條約》是近代中國所受到的極為慘痛的一次宰割,兩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開發的寶島一朝斷送。從此,中國的寶島臺灣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卻沒有停息。為了鎮壓臺灣起義,實施殖民統治,從1895年至1919年間,日本派出7任軍人總督,進行殘酷的軍人專政。1896年3月,日本將臺灣劃歸拓殖省管轄,頒布《臺灣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條例,規定「在臺灣,總督命令即為法律」的獨裁制度。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喪心病狂的事?
    「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1897年,日軍實行「三段警備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地帶:「安全帶」主要指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由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帶」是義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警備;「危險帶」是抗日義軍駐守區域,由軍隊警備,輔以憲兵進行討伐。這一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日本殖民者對臺灣人民的武力統治。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自此,臺灣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此後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一直都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在臺灣所做之事,不僅僅是對臺灣這地方,也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當時深知清政府無能的臺灣人民決定自己面對日軍,成立了臺灣民主國,宣布脫離了清政府,試圖用這樣的方式擺脫被殖民的命運。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日本霸佔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圖)
    《馬關條約》是近代中國所受到的極為慘痛的一次宰割,兩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開發的寶島一朝斷送。從此,中國的寶島臺灣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   割讓的消息一傳開,舉國震驚,朝野上下群情激憤,迅速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割臺鬥爭。臺灣民眾的反應尤為強烈,人們奔走,鳴鑼罷市,擁入官署,抗議清廷賣國割臺行徑,決心誓死抗日保臺。
  • 日本殖民臺灣 50年,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日本殖民臺灣,遵照後藤新平的主張,採取逐步同化政策,一步一步地改造臺灣。他計劃之中,臺灣人接受日本教育,但教育素質不能與日本人的教育相同,重視臺灣的中學設施。1945年日本退出臺灣時,日本子弟專用的中學,師資與設施,都遠遠優於臺灣百姓受教的中學。1922年,曾實施日臺共學,但徒具形式而已。
  • 《誓不臣倭——臺灣人民抗日史》
    自1840年以來,中國幾乎遭到世界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蹂躪,一個獨立、完整的中國陷入了領土被瓜分、主權被剝奪、財富被掠奪的屈辱境地。中國寶島臺灣成為最早被日本侵略的對象之一。
  • 日本統治臺灣的50年:國人無尊嚴 說漢語受懲罰
    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通過廣播電臺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結束了日本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治。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籤訂喪權辱國、賠款割地的《馬關條約》,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方式,強行獲得了覬覦已久的臺灣。
  • 日本侵佔臺灣50年-日本在臺的殖民統治
    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悲慘的一頁。   殘酷統治   日本佔領臺灣50年,派出19任總督,作為統治中國臺灣地區、實施殖民統治的最高指揮。  日本在臺灣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總督府於1896年發布了「關於施行臺灣之法律」。這一文件編號為第63號法律,所以稱為「六三法」。「六三法」總共6條,它成為日本統治臺灣的基本法。此法確定臺灣特殊化,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總督的獨裁權力;主要內容是鎮壓抗日義軍和剝奪臺灣人民的基本權利。
  • 臺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成果
    多年來「臺灣地位未定論」在島內陰魂不散,「臺獨」分子以此謬論為依據,叫囂「臺獨」的「合法性」。但歷史事實不容歪曲,中國抗戰勝利一個重大而直接的結果,便是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了50年之久的寶島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於1895年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但在被日本殖民統治的長達半個世紀間,臺灣同胞從來不甘心被奴役。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_文化_鳳凰網
    在初級教育階段,中國兒童就讀的則是「公學校」和「國語傳習所」及「教育所」(高山地區的原住民兒童就讀),無論在什麼學校,都把日語當作基本語言。差別對待是根本日本統治時期,雖然在法律上臺灣人被看作是「日本人」中的「少數民族」,但與「純正」日本人相比,臺灣人受到了很大的歧視。日本在1900年實行了免費初等教育,臺灣人卻不能享受。
  • 臺灣被日本整整佔領了50年,殖民統治對臺灣產生了什麼影響?
    臺灣日據時期,為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之後,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雖然那代老人家已經不剩多少了,但日本殖民時期給他們的思想印記卻流傳下來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真的太「成功」了。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同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飽受磨難的臺灣同胞終於擺脫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實現了兩岸同胞的骨肉團聚,譜寫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同仇敵愾的悲壯詩篇。 一、臺灣同胞抗日的基本特點和歷史經驗 19世紀70年代,剛剛走上明治維新之路的日本,很快就確立了「開拓萬裡波濤,布國威於四方」(1868年明治天皇御筆信《宣揚國威辰翰》)的侵略總方針,積極對外侵略擴張。
  • 簡述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
    寶島臺灣,坐落於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實自宋元起,已有漢民經澎湖遷居臺灣,到明朝末年時,因閩南地區大旱,數萬沿海災民舉家前往,墾殖臺灣,兩岸交流才日趨頻繁。而到了清朝末年的1895年,一場戰敗的甲午中日戰爭,不但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從此清朝再也沒有海防力量。同時被迫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除賠款2億兩白銀,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而最為慘痛的是自此日本在臺灣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
  •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 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幾個月,日本議會才立法給予臺灣人、朝鮮人參政選舉權,並廢除了「少數民族」這一稱呼,把臺灣人、朝鮮人一律稱為日本人,在戶籍簿身份證上也取消了填寫「民族當時日本正在搞「脫亞入歐」的富國強兵運動,龐大的臺灣統治經費使日本不但沒有從臺灣的割讓得到什麼現實的利益,反而對富國強兵運動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臺灣統治在經濟上是完全失敗的。因此有人提出將臺灣高價出售給歐美列強的建議,這樣一方面可以擺脫沉重的臺灣統治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富國強兵所需的巨額金錢,可謂一舉兩得。
  • 日本霸佔臺灣50年回顧:用生物學原則統治臺灣
    1895年12月13日,就在第一任日本殖民臺灣的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全島完全平定」的二十幾天後,黑旗軍舊部林大北在宜蘭起義,打響臺灣淪陷後抗日的第一槍。  「抗日三猛」奮勇抗日  林大北的起義喚起了各地臺胞的反抗意識。
  • 浴血抗日臺灣沒有缺席:從1895算起扎紮實實50年
    數年前採訪一個在北京舉辦的臺灣少數民族抗日展覽,一位北京觀眾十分驚訝:「臺灣那時不是日本的嗎?他們也抗日啊?」  在臺北,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邱淑女告訴記者:「人稱中國抗戰8年,其實對臺灣來說,從1895年算起,扎紮實實抗日50年。」
  • 50年血淚!臺灣當年是怎麼一步步被日本侵佔的
    6月17日,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臺北主持「始政儀式」,宣布日本統治臺灣的開始。日軍在今臺北市博愛路舉行閱兵式從這天算起,直到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10月25日舉行日軍受降儀式),臺灣正式回歸祖國。這50年零156天,我們稱之為「日據時期」。
  • 臺灣被迫接受日本同化教育50年,到底有多少人忘了自己的根?
    臺灣,我們都叫它祖國的「寶島」,一個物產富饒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並且地理位置優越,扼守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戰略上,素有我國「七省藩籬」之稱。正是如此,自古以來外國殖民者都覬覦這塊寶地。從1682年的荷蘭侵佔臺灣島,1684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再到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島被日本殖民近50年的時間。這五十年臺灣在日本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實行的是地道的日本殖民教育,想徹底泯滅中華文化的根基,而到底這50年又有多少人被同化忘掉中華的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