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不久前,在故宮600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聯合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了一次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寶藏入駐特展。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27位「國寶守護人」透過節目的核心元素能夠看出《國家寶藏》嘗試在文物與人之間建立聯結,拉近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
那麼我們想問,故宮博物院為何有如此影響力,為何能發起舉辦如此成功且深入人心的節目,僅僅是因為身在首都嗎?故宮博物院與人工智慧的碰撞會告訴我們答案。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故宮博物院的起源。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不但為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也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傳統文化+人工智慧」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最新亮點,也將是未來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一大趨勢。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要與時俱進,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近年來也在一直推進故宮數位化智能化的進程,積極思考如何通過兩者的嫁接更好地服務傳統文化,優化傳統文化的接受體驗,「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將人工智慧內化到故宮博物院的文化事業中去,讓傳統文化與人工智慧的融合更加平民化和生活化,從而推動故宮博物院的順應時代下的全面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作為新時期科技創新領域的後起之秀,在深度學習、圖像語音識別、全息影像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引領下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傳統文化+人工智慧」不僅實現了人機互動的和諧,更彰顯了現代科技創造生活美學,營造體驗中身臨其境的美好初衷。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博物館,文物,清,明.所有的標籤都再次印證了故宮博物院是傳統文化領域的集大成者之一,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而最具傳統文化內涵的故宮博物院這一次又走在了時代的前沿,顛覆了人們的體驗認知,通過人工智慧的引入,不會說話的故宮博物院變的有」頭腦」,有」生命力」。而故宮博物院的創新,只為在文物與人之間建立聯結,拉近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
用工匠之心看門護法盡忠職守,而對世界對未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更有想法:「我們知道我們再努力,接待再多的觀眾,開放再多的區域,來故宮博物院的觀眾在全球人口中仍然是很少一部分如何傳播故宮文化,我們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我們加大網站建設,去年故宮網站訪問量8.91億+。
在線下,故宮利用多種先進科技技術建立起了真正的數字博物館。「我相信這是全世界博物館裡最好的數字博物館。因為它不僅在於技術先進,設備先進,關鍵在於它所有的項目全是挖掘故宮藏品信息的原狀,原創」。1200棟古建築的數字地圖,精美花紋的1500件地毯,臨摹75000件書法,數字屏風試穿歷代宮廷裝,看故宮VR影院等等。經過三年零四個月完成了我們數字故宮的建設,端門數字館成為了全世界博物館最強大的數字博物館,它誕生在故宮裡,它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比如公眾教育,文化展示,參觀導覽,諮詢傳播,休閒娛樂,社交交流,不斷的充實,相信兩年後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力量,將更加強大。通過科技賦能,旨在建立文物與人之間的聯結,拉近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
在端門數字館裡,一座運用VR、AI技術,讓清宮的皇家貴胄「活過來」的體驗展,展覽設定的場景是2015年12月就關閉的養心殿。這裡見證了清代八代帝王工作起劇,更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場所。為此,數字館特別設置了「召見大臣」「硃批奏摺」「親制御膳」等體驗皇帝生活的智能互動活動,「清宮」迷還可以這在裡一探皇帝太后的「秘密」,他們愛吃什麼,曾經在養心殿裡布陳了哪些不為外人知的「機關」,透過數字館,都可以一一揭曉。進入展廳,就會有工作人員請你用手機搜尋端門展廳的小程序,因為這裡所有互動都是基於這個小程序掃描二維碼完成的。
這裡體驗感最強的當屬」召見大臣」了,召見是清代主要政務活動之一,凡皇帝召大臣奏事或籌諮政事,面授制敕文等都稱召見。自雍正皇帝正式入住養心殿後,養心殿便實現了政寢合一,召見大臣作為政務活動在養心殿明間舉行。由於召見是皇帝與臣子面對面溝通,與奏摺形式相比,有較大靈活性。從《清實錄》、《起居注》等文獻記錄來看,皇帝的問話內容、說話風格,都透露出對於朝政民生的不同關切點,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
用小程序召來大臣見你,你就可以想你所想的問他了——
如果你說:「我最近胖了」 眼前的老臣就會回一句「君子不重則不威」。如果你想讓他退下,直接道一聲「跪安」即可。而「召見大臣」對話式交互節目,用戶使用小程序與大屏幕上的大臣問答對話正是引入了Udesk智能客服機器人系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把召見大臣這款AI產品打造成用戶粘著性較強的工具性產品,除閒聊外,用戶提問有關宮殿、宮廷歷史、文物等方面問題,產品能準確回答。而Udesk智能客服機器人能識別用戶語音提問,支持語音回答;可以支持除文字外的圖片、帶縮略圖的連結等多媒體回復形式;能理解上下文,支持多輪交互對話;能構建故宮知識體系的知識圖譜,機器人通過深度學習能實現自主回復……通過智能客服機器人與VR技術,實現了真實的交互場景,實現了穿越一般的身臨其境,置身於端門數字館如同來到魔法仙境,因為它變成了一個有靈魂,有生命力的博物館,真的」活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故宮博物院為何有如此影響力,為何能發起舉辦如此成功且深入人心的節目?因為無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還是其他工作人員,甚至是不在編的志願者,不守舊不固化,始終堅持以創新思維,智能科技引領故宮博物院走在時代的前沿,始終追求在文物與人之間建立聯結,拉近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而Udesk作為以人工智慧技術為發展之根本的企業,願意且有實力為更多的傳統文化、傳統企業提供最全面的解決方案,助力其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