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2 15:11:00 作者:賈博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生活報
關鍵詞: 陪練 拳擊隊 步法練習 飾品 助理教練
[提要] 這是全國最小的一個省隊拳擊館,由一個標準拳擊臺、一個160平方米左右的泡沫地板場地,以及10餘個沙包組成,雖然硬體條件不好,但是這裡的漢子們卻個個鐵骨錚錚,而且在全國的戰績也是名列前茅,全國冠軍也拿了許多。谷明光在國家隊是一名陪練,但在省拳擊隊是「老大哥」,他在2012年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奪得男子91公斤以上級冠軍,是我省拳擊隊自1995年後,首次在全國比賽中奪冠。
□本報記者 賈博 本報記者 張濤攝
這是全國最小的一個省隊拳擊館,由一個標準拳擊臺、一個160平方米左右的泡沫地板場地,以及10餘個沙包組成,雖然硬體條件不好,但是這裡的漢子們卻個個鐵骨錚錚,而且在全國的戰績也是名列前茅,全國冠軍也拿了許多。這裡便是黑龍江省男子拳擊隊,這裡的漢子每天揮汗如雨,但在省男子拳擊隊助理教練沈磊看來,拳擊更多的是用智慧去取勝,而非拳頭。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省男子拳擊隊,看看他們是如何訓練吧。
每天揮拳幾千次
林在時今年20歲,到省隊的時間只有1年。他回憶剛到省隊時,他的練習非常單調,經常是一個人在角落默默的揮著拳,機械而且單一。他告訴記者,之前看到拳擊比賽感覺很過癮,直到現在真的練習拳擊才知道,「這項運動並不如看上去那麼美」。
很多到省隊的隊員都是有不錯的成績的,而林在時是一張白紙,自己是否有天賦打拳他也沒有概念,只知道刻苦練習是不會錯的,在他眼中趕超眾多隊友還只是一個概念,而眼前那一個個沙袋是首先需要徵服的。
「有一個老沙袋從1990年開始使用,比現在隊內的隊員都年長。」林在時告訴記者,上面一圈一圈的膠帶,訴說著一茬茬隊員給它造成的傷痕,但這也正是它的驕傲所在,幾百萬次被擊打也培養出了全國冠軍。而現在,林在時每天也要打幾次沙袋,但更多的時候則是打空氣,每天揮拳多少次他也無從計算。
「一個拳擊手培養需要2、3年,每個人都需要有這個過程,打沙包、打對手、打空氣;快拳、重拳、組合拳,雖然沒系統算過,但每天打出幾千拳是一定的。」沈磊說:「打拳看似是一種發洩,其實更是一種隱忍。」
陪練是奢飾品
一般人對打拳擊的印象,都是「陪練拿著護具,一名運動員『全副武裝』對著陪練打拳」亦或是「兩名拳手在拳擊臺上你來我往的對打著」的景象。助理教練沈磊的評價就是「電影、電視看多了。」
在省拳擊隊的訓練場內,記者更多的是看見隊員們獨自做體能、技巧訓練,或者是兩個人隔空對打,拳拳到肉的場景是沒有的。這也與牆上的一份訓練計劃暗合,訓練內容多是技術和體能訓練,而單純「打拳」的訓練並不是非常多,而只有在每周五才有會一堂教學比賽,也就是實戰比賽。
谷明光在國家隊是一名陪練,但在省拳擊隊是「老大哥」,他在2012年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奪得男子91公斤以上級冠軍,是我省拳擊隊自1995年後,首次在全國比賽中奪冠。即便如此,在省隊訓練時,他也沒有專門的陪練。「我們這裡,沒有嚴格意義的主力和陪練,每個人都是對方的陪練,專屬的陪練是奢飾品。」這就是隊員們眼中的拳擊隊。
高強度的訓練
訓練課不到30分鐘,每個隊員都像是從水裡撈出來一樣,汗水幾乎是眨眼間就打溼了每個人的衣服。「我們進行的是無氧運動,多個動作組合訓練,讓人幾乎沒時間喘氣。」李洪欣向記者介紹。
一般的基礎訓練,都是由李洪欣帶領其他人做的,他今年24歲,已經在這裡度過了五個春秋,是一名老隊員,加上平時訓練刻苦又有號召力,所以在主力隊員都不在時,教練讓他帶大家做一些基礎訓練。
哨聲響起,拳擊館一片沸騰,呼號聲此起彼伏。上一分鐘還在打沙袋,下一分鐘就開始步法練習,不消一會每個人都是氣喘籲籲。隊員們告訴記者:「訓練間隙幾乎不喝水,訓練結束還得從衣服裡擠出一灘水。」而就在拳臺邊有一個水桶,就是為他們擰衣服節水用的。
有智慧的拳頭
在李洪欣看來,拳擊是所有項目中最難之一,「一個好拳手是要用腦子打拳而不是蠻力。」
「編筐編簍最重要的是收口,而拳擊收口的則是靈活的頭腦。」李洪欣說:「在平時的訓練中,靈活的頭腦充分理解教練的戰術安排;在比賽時,兩個選手經常是互相下套,等著對手上鉤或犯錯,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要想出戰術和對策。一場拳擊比賽下來,腦力活動不亞於下了一盤圍棋。」
「一般人都覺得運動員是頭腦簡單的,其實那些爭金奪銀的選手哪個不是『人精』。」沈磊說:「就拿拳擊來說,一個擁有好天賦和好身體隊員是可以奪得一些好成績,但達到一定境界,是需要頭腦來指揮自己打拳的。」
「現在的訓練更加科學,不像以前就是苦練,身體好的就能上,現在看一個選手是否有好的天賦,是智慧與身體素質雙方面的。」沈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