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打下靶機,就給他報嘉獎!」盛夏高原,第77集團軍某旅防空對抗演練前夕,該旅某防空營一連連長張生瑞的動員言簡意賅。
此前,一連已經連續兩次讓藍軍逃脫——第一次,藍軍航模靶機利用機動速度優勢,逃出飛彈射程範圍;第二次,藍軍又利用雲層對紅外線的幹擾,讓飛彈丟失目標。
「這一次,絕不能讓『敵機』再溜了!」演練中,一連官兵用盡渾身解數,接連發射多枚飛彈,才將「敵機」擊落。
「對手是誰?技戰術和戰法如此高超!」演練一結束,張生瑞就嚮導調組提出請求,「能不能讓我見見操作航模靶機的『藍軍機長』?」
雙方見面,四目相對。張生瑞大吃一驚:「藍軍機長」竟是一名上等兵?!
「別小看這個兵,他可入選了旅專業人才庫!」看著張生瑞驚愕的表情,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相磊明介紹了這名上等兵的履歷,「孟繁鑫,大學本科學歷,無人機操控技術專業。下連定崗後,參加過院校學習和廠家培訓;今年初作為專業技術骨幹苗子,被送到友鄰單位參加戰法集訓;不久前作為預提士官,進入教導隊學習……」
「年輕有為!」聽罷,張生瑞連連稱讚。
「義務兵能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大顯身手,這得益於旅黨委主動作為,不斷更新人才培養觀念,使人才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相磊明告訴記者,以往專業技術骨幹苗子通常從士官中選拔培養,大學生義務兵則被安排在相對不重要的崗位。由於單位重視不夠,一些大學生義務兵不願留隊。另一方面,專業技術崗位對官兵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而且人才培養周期長,如果從士官開始培養,難免會出現「崗位等人才」現象。
一頭是人才流失,另一頭是求才若渴。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該旅積極探索「預提士官超前培養」模式,遴選願意長期服役的大學生義務兵作為預提士官,根據其所學專業、優勢特長、個人意願等情況,安排在專業技術崗位上任職;採取送學培養、崗位鍛鍊、任務牽引等辦法,加快人才成長速度;在立功入黨、士官晉升等方面,向大學生士兵傾斜,激發他們建功軍營的熱情。
黨委大膽培養使用,基層建設基礎夯實。前不久,該旅組織留隊意願摸底,超半數大學生士兵表示願意長期服役。
短評
栽下「梧桐樹」,留住「金鳳凰」
■李佳豪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徵集比例日益增大,莘莘學子選擇攜筆從戎走進軍營。
然而在基層部隊,有些大學生士兵反映「預期值與現實不相符」。一方面,他們因所學專業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產生「學非所用」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一些單位捨不得花精力培養大學生士兵,讓他們產生失落感,導致人才「大進大出」現象的出現。
想留「金鳳凰」,先栽「梧桐樹」。破解「走」多於「留」的最好辦法,就是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給予大學生士兵施展才華的舞臺。唯如此,才能讓大學生士兵在軍營儘快找到成就感、獲得感,才能最大限度實現人崗匹配,發揮人才使用效益,進而延攬更多人才投身強軍事業。
【來源:解放軍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