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會流逝的青春
--無錫市知青文化研究會舉辦上山下鄉50年紀念活動
50年前,他們從無錫市人民大會堂的歡送大會上出發;50年後,他們返回無錫市人民大會堂,用歡歌勁舞追逐夢想。他們穿梭50年時光,青絲變白髮,人民大會堂也從復興路遷址永和路;他們歷經50年風雨洗禮,讓滄海橫流的氣概依舊,聽黨話,跟黨走的腳步更加堅實。他們就是那上山下鄉年代裡戰天鬥地的無錫知青。
2019年4月27日,無錫市知青文化研究會在無錫市人民大會堂舉辦「我們曾經一起走過」主題活動,紀念無錫大批知青下鄉五十周年。
來了,在北京、南京、蘇州、上海、鹽城等地的無錫知青,來了曾在或現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知青幹部,匯聚到太湖廣場,步入人民大會堂。
他們是曾在50年前從無錫南門文化宮橋堍、西門人民橋下乘鐵駁船「北漂」至蘇北濱海、鹽城、響水、大豐等地的「老三屆」;他們是曾從無錫老汽車站乘長途公交去漂陽社渚、宜興丁蜀山區的插隊老知青;他們是曾從無錫老火車站乘由蒸氣火車頭牽引的綠皮車去天山南北的支邊青年;他們是知青二代三代……。他們穿著盛裝參加屬於無錫10萬知青自己的節日,他們用全天兩場文藝盛典留住屬於那特殊歲月誕生的知青故事和一代人的記憶。
大屏幕上展示的100多張黑白照片,回眸曾為之獻身的那個年代令人激情澎湃;舞臺上跳起當年 《選良種》、《挑河泥》勞動舞,唱響《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山楂樹》《懷念戰友》《我的祖國》 等流淌在心裡的老歌曲……。
當「爺爺」和「孫女」在舞臺上的一段對白,引出以真實知青人物、知青小屋故事創作的歌曲《知青小屋》。臺下,來自鹽城大縱湖鎮三官村老書記胡如乾遺孀、84歲苗鳳英幾乎哽咽,老書記的兒女胡翠華、胡秀華、胡玉奇也熱淚盈框。
5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用棺材板做門的三官村知青小屋,如今被留存在窄窄的小巷深處。歌曲《知青小屋》的詞作者,就是曾住在灣灣小河畔小屋裡6位楞頭青之一的無錫知青袁堅。
經半個世紀的雨霜酷日,三官村知青小屋風貌依舊,門上鐵扣上的深深鏽斑記錄了歲月風雨的侵蝕。它被曾經是「知青小屋」的主人、知青作家袁堅先生,入畫、入書、入歌,一次次讚頌。不只因為房子雖小能遮風雨擋嚴寒,它還是袁堅與當地鄉親,情濃於血的見證。一曲《知青小屋》,唱出了邢怡生、潘寶順等千萬知青蓋天鋪地,與煤油燈為伴的勞作生活,正如一曲《小芳》喚出深藏千萬知青心底的夢中情人。
4月27日當天,無錫音樂、舞蹈藝術界呂仁仲、李凱、鄭文千、陶明明、呂紀象、韓肇文等一批曾經的熱血知青,用一臺永遠不老的藝術芳華,迎接祖國七十華誕,追憶50年前的青蔥歲月。
「我們是與共和國同齡的一代知青,為見證和參與祖國的發展、壯大而自豪。」無錫市知青文化研究會葉建軍會長在無錫人民大會堂現場受訪時說,我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是新中國70年歷史發展的見證人,個人和家庭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擁護共產黨,熱愛新中國。我們是隨共和國誕生的『長子』、『長女』,我們不吃苦、誰吃苦,我們不擔當、誰擔當! 」葉建軍在文藝演出前講話時慷慨陳辭。他回顧50 年前,老三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一股熱血奔赴農村和邊疆,將青春和熱血灑在「第二故鄉」那片令人一生難忘的土地上。他說,知青這一代人愛國、敬業、有理想、有情懷、勇於擔當、樂於奉獻、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精神風貌,如今從單位退休了,卻在家裡「上崗」,照顧已年邁的父母親、關愛第三代,為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繼續作貢獻。
葉建軍在受訪時介紹,當天有近3000位知青分兩個場次享受特別奉獻的視覺文化盛宴。他透露活動是從前年開始籌劃,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將樂齡人無錫知青藝術團成立10周年和無錫大批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紀念活動相融合。最後充分匯集知青智慧熱情,採用眾籌方式籌集資金;成立編導組,開展節目、演員徵集與排練。
當天活動出現一票難求狀況盛況超越主辦方的想像,但籌備的辛勞與付出難以用文字敘述。「僅臺本,就八易其稿。」無錫知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結綠在接受當天從鹽城趕來無錫的電視、報社3位記者採訪時透露,籌備開始時,她以知青小屋的真實素材寫就一部情景劇劇本,但因徵集演員,知青演不了話劇只能放棄。
「參加今天文藝演出的演員有當年農場文藝隊知青、插隊知青,還有知青二代三代,共200多人。」樂齡人知青舞蹈團團長陶明明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樂齡人合唱團團長呂紀象,他兒子、孫女都分別參演不同類型節目,可謂一家3代齊上陣。
「我們從小就無限祟敬老一輩革命家……。」曾插隊建湖縣慶豐公社的67歲的顧泉芬與她同在無錫市夕陽紅老年大學舞蹈班的金璐、張微萍和從上海回無錫農村老家插隊的王琦美等知青姐妹,用舞蹈《東方紅》向祖國70年華誕獻禮。顧泉芬在現場受訪說,不僅她姐姐顧錦芬就是1949年出生的支邊知青,她哥哥也是無錫市八中的老三屆知青。
從匈牙利乘國際航班趕回無錫的原淮海農場知青沈建陽不單與原淮海農場廣播站廣播員孫建華搭檔當主持人,還參加《盛世》的舞蹈表演。
在眾多鮮亮角色的背後,有位默默無聞,擔任音樂視頻的張玄鶴是位1962年到射陽縣臨海農場的老知青。這位76歲的農墾老知青承攬了全場19隻節目音樂視頻進入電腦的一一編排和現場播放督導。
場內唱響由無錫知青馬金中作詞,鄭文千作曲的《曾經》和大合唱《祖國不會忘記》把當天活動推向高潮,場外暖心潮湧動:江蘇省農墾米業集團公司代表姚曙光與蘇州知青吳明珠等慰問因前年3月1日痛失女兒、女婿、外孫女全家的陳培興和李湘雲知青夫婦,無錫明慈醫院的醫務專家團隊為知青測血糖量血壓等義診,無錫壹百度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志願者開展後勤服務……。時光流逝,隔不斷知青50年前結下的情誼;歲月滄桑,抹不掉知青-代人心中的記憶。
正如孫結綠女士所說,曾經結伴一起走上知青之路是緣,從今往後攜手走向金色晚霞是福。願無錫10萬知青情義永恆,知青精神以家風世代傳承。(許偉文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