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正式實施將給醫療健康領域帶來什麼...

2020-12-15 中國律師網

2020年6月1日,《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衛生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實施對於健康中國戰略和醫療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醫療健康領域裡程碑式的法律中不僅僅有「強基礎」、「推動分級診療」、「鼓勵社會辦醫」等趨勢性變化,還有更多關於醫療衛生領域具體規定的改變。

為此,康達律師事務所i醫法律服務團隊將從醫療健康領域的視角出發,為您解讀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一、取消強制書面同意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32條第2款規定,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療衛生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同意。

由此可見患者知情同意權中的表述中「書面」二字已被刪去,對比《民法典》侵權責任編1219條有關患者知情同意權的表述也已將「書面同意」刪去,而改為「明確同意」。這一文字表述的變化,標誌著知情同意制度從原來的形式告知主義轉為實質內容告知主義。

《侵權責任法》實施以來,法律要求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需要取得患者、家屬的書面同意,以此來保障患方的知情同意權。但實踐中知情同意書內容專業繁多,醫生工作量大,一般不對知情同意書做詳盡的內容解釋,由此知情同意書成為了一種形式上的告知和法律上的防火牆,在現實中廣受詬病。

法律條文的變化,增加了醫生對患者的說明告知義務,在告知過程中需要醫生更加耐心、客觀、以更能讓患者接受的方式去和患者溝通交流,尊重患者的自主決定權,以取得患者的實質性的同意。並且這種同意被法律限定在必須是「明示」的意思表示,不能被推定和默示認定。

在判定醫生是否盡到合理告知義務時,不再局限於知情同意書,而是根據具體的病情發展和當時的情況綜合判定,如患者作出配合治療的行為、患者沒有提出異議等情況去綜合判斷患者是否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

二、醫療費列入知情同意的法定範圍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32條第1款規定,公民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對病情、診療方案、醫療風險、醫療費用等事項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權利。

其中明確了公民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對醫療費用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權利,首次明確將醫療費用納入患者知情同意的範圍。我國社會保障體制不斷優化,但仍有大量藥品沒有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患者對醫療費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乏理性認識。

將醫療費納入患者知情同意的範圍,提前溝通說明費用問題,患者對醫療費用合理心理預期,增進醫患和諧。

但是在現實中也存在的問題是,治療手段和治療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多元性,醫療費用不是一個絕對化的標準,且醫療費的告知範圍和方式並沒有詳細規定,院方是否充分履行告知義務認定困難。

三、從「過度診斷」到「過度醫療」的表述改變

依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54條,醫療衛生人員應當遵循醫學科學規律,遵守有關臨床診療技術規範和各項操作規範以及醫學倫理規範,使用適宜技術和藥物,合理診療,因病施治,不得對患者實施過度醫療。

法律對過度醫療行為的認定由此前的過度檢查擴大到過度醫療,包含檢查、用藥、手術等整個醫療過程中的非必要措施。

過度醫療侵害了患者的財產權利,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另外,過度醫療也可能會侵害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等人身權利。

此前,《侵權責任法》僅將過度檢查行為認定為侵權行為,並不規制用藥、手術等診療行為的合理化程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改變,將會統一過度醫療行為判斷標準。

規定作為原則性條款,加之醫療行為的專業性、複雜性和病情多變性,過度醫療在司法實踐中較難認定,只能根據具體個案、臨床標準和專業鑑定意見綜合判斷。

四、明確醫療機構是公共場所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46條將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場所明確定性為公共場所。這一細微的變化對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意義重大。

在此之前,醫院安保適用《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的相關規定。長期以來,醫院的醫療秩序的保護力度不夠,易發生暴力傷醫事件、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行為,醫警聯動受限。

因立法的推動,多地區醫院已經開始嘗試在醫院設立安檢制度。2020年3月24日,《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草案)》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中涉及醫警聯動、安全檢查、風險防範制度等。在保護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制度層面有了重要推進。

公共場所的確定,加大了對涉醫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此前《治安管理處罰法》把醫療機構排除在公共場所之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又將醫院明確列為刑法意義上的公共場所。現實中,對嚴重破壞醫療秩序的行為,是否應適用尋釁滋事罪等罪名,刑事處罰的界限模糊,基本法的規定將醫療機構明確規定為公共場所,加強了對涉醫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也讓法律體系內部自洽。

將醫療機構規定為公共場所,也明確了醫療機構對患者負有安全保障義務。依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1198條的規定,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醫療機構作為公共場所,承擔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

五、鼓勵社會辦醫和非公醫療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39條規定,明確我國對醫療機構實施分類管理,作為主體地位的是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其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是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作為補充存在。此條規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社會辦醫的地位。

此外,還涉及到諸多鼓勵社會辦醫的內容:

第一,國家鼓勵與社會力量合作辦醫。依據第40條第2款規定,國家鼓勵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

第二,國家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醫療質量方面對社會辦醫資源傾斜。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將採取多種措施來鼓勵引導社會辦醫,並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類型的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

第三,國家在醫院建設發展方面與政府辦醫的權利呈現趨同化。第41條規定了社會辦醫在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科研教學、等級評審、特定醫療技術準入、醫療衛生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權利,主要是針對社會辦醫的發展壯大作出的鼓勵措施。

並且,非營利性的社會辦醫還將按照規定享受與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稅收、財政補助、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政策。

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於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方面,規定也有諸多新內容。

第一,人員方面。《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56條規定了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制度;對於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醫療衛生人員隊伍建設,採取定向免費培養、對口支援、退休返聘等措施,在薪酬津貼、職稱評定、職業發展、教育培訓和表彰獎勵等方面實行優惠待遇。

第31條規定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模式,方便行動不便、慢性病等患者獲得醫療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水準。

第二,物質資源方面。規定優先支持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財政投入上重點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遠程醫療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

第三,制度方面。第30條規定將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上升為法律規定。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制度,能更好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作用,醫聯體建設能加強高級別醫院和低級別醫院的合作。

七、強化藥品管理,遏制藥企超低價競標

依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59條的規定,對於基本藥品目錄國家將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有效緩解一些臨床必需用藥出現的結構性、局部性缺乏等現象,由此保證基本藥物公平可及、合理使用。

並且還規定了藥品實行分類採購等內容控制藥品價格,對比新《藥品管理法》中針對「兩票制」和「4+7」等改革的規定,國家通過減少藥物流通環節,壓縮流通利潤,從而達到對藥品價格的控制,來維持藥品價格,確保老百姓用的起藥,從而也減緩部分醫保壓力。

另外,規定國家建立藥品全程追溯制度,保證藥品質量安全。國家建立健全藥品從研製、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制度,加強藥品管理,保證藥品質量。

與《藥品管理法》的藥品全程追溯制度已銜接,取消了之前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企GMP、 GSP的認證。增加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並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全流程持續符合規定、對於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實施藥品追溯制度來確保藥品全過程追溯制度的落地實施。

最後,《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國家建立健全藥品價格監測體系,以有效管理藥品價格,遏制藥企低價競爭以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加強藥品價格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價格壟斷、價格欺詐、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維護藥品價格秩序。

加強了對投標人的行政責任的追究,實行對個人和單位的雙罰制,對藥企違法競標重罰,將對規範藥品市場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八、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了中醫藥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規定國家⼤⼒發展中醫藥事業,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發揮中醫藥在醫療衛⽣與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

法律也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一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制定,中醫藥管理部門應當發揮重要作用;二是明確提出要保護與發展中藥,體現中藥特⾊和優勢,發揮其在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中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輕症患者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一直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此次《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於中醫藥的支持與《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及《中醫藥法》形成了中醫藥政策法律的體系。

九、強調「國民健康」理念和「健康中國」戰略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將國民健康提升到重要位置,體現「大健康」理念。

第一,加強健康管理,提升衛生服務質量,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的健康服務。第36條規定,各級⼈民政府採取措施支持醫療衛⽣機構與養老機構、⼉童福利機構、社區組織建立協作機制,為老年⼈、孤殘⼉童提供安全、便捷的醫療和健康服務;

第二,加強健康教育。第68條明確規定國家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校應當利用多種方式普及健康知識、科學健身知識、急救知識和技能,提⾼學⽣主動防病的意識,培養學⽣良好的衛⽣習慣和健康的⾏為習慣,減少、改善學⽣近視、肥胖等不良健康狀況;

第三,個人為第一責任人。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主動去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康理念。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作為衛生基本法將諸多新制度、新理念上升為法律規定,對我國醫療衛生規範化、法治化發展意義非凡,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作者:馬曉娜、張廣,康達律師事務所

【責任編輯 劉耀堂】

相關焦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今起施行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公布施行,是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衛生與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該法總結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經驗,就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方面的戰略部署作出了頂層的、制度性的、基本的安排,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對於推動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法治建設,在衛生與健康工作中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具有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年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將帶來哪些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就業風口、人身保護、安寧療護——2020年,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將帶來哪些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記者屈婷、田曉航、鮑曉菁  28日,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正式出臺。哪些人群將從這部法律中直接獲益?哪些領域將從該法中獲得巨大動力?哪些創新將可能被這部法律進一步激發出來?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各界權威人士。
  •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亮點解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12月28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衛健法》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該法最大的亮點就是首次在法律層面直接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權益,以法律的形式激活了《憲法》裡公民基本權利中的健康權。因此,該法的制定與實施,將有利於落實憲法關於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保護人民健康的規定,有利於引領醫藥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大局,有利於推動和保障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醫患關係的四大影響
    、綜合性法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正式施行。公益性基調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實際上,「看得見的手」早已出手:取消藥品耗材加成、整頓行業風氣、嚴厲打擊醫藥領域商業賄賂等。
  • 健康中國在路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下稱「《衛健法》」)在歷經了漫長的調研、起草、草案出臺及四次審議過程後,終於搶在2019年歲末「靴子落地」,12月28日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將於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用「制度」保障人民健康權利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出臺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田曉航、屈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表決通過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該法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人民的健康權利從此有了立法保障。
  • 【健康普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知識問答(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以下簡稱《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於2019年12月28日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6月1日起施行,一起來...
    29日上午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新聞發布會 >首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更是涉及民生領域的一項重要法律
  • 「愛國衛生 攜手同行」解讀《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2020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以下簡稱《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實施,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這部衛生健康「基本法」看似原則、抽象,其實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全文內容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第三章 醫療衛生機構
  • 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答記者問
    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答記者問中共懷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 丁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以下簡稱《衛健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審議通過,於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網信安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目錄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國家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保護和實現公民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權利。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堅持預防為主,完善健康促進工作體系,組織實施健康促進的規劃和行動,推進全民健身,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 「愛國衛生 攜手同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八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19年1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 6月1日生效,來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關鍵詞:8項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6月1日生效,將能夠更好的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徹落實到點點滴滴,期待中。        對於醫療圈,乃至全國人民,還有一件和醫療密切相關的事情必須值得濃墨重彩的書寫,那就是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 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中心衛生院開展普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1日訊為進一步強化普法責任,推動衛生健康法治建設,近日,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中心衛生院組織開展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宣傳活動。動員會上詳細解讀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並結合醫院實際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做好醫院法治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堅定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二是把學習貫徹本法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做到學法、懂法、守法,提升廣大幹部職工法律意識;三是進一步規範各種規章制度,提高依法治院和依法執業水平,切實維護患者健康權益,提升患者就醫
  • ...廳關於印發太原市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9...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綜改示範區、不鏽鋼園區管委會,市直各委、局、辦,各有關單位:  《太原市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9 - 2020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錫林郭浩特市基本醫療衛生領域服務水平大幅提高
    醫療保障是社會關注度高、與群眾切身利益聯繫緊密的重大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間,錫林浩特市統籌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改善就醫環境。五年來,公共醫療衛生技術和服務水平的雙提升,使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也讓群眾更好地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
  • 國辦發〔2016〕47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將帶來健康醫療模式的深刻變化,有利於激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動力和活力,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擴大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有利於培育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 醫療大數據時代 六早大健康開拓網際網路醫療新方向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醫療領域也進入了「大數據時代」,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實現更加便捷和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六早大健康作為國家的醫療品牌,是國家最具有創新性的醫療企業之一。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順應市場需求,遠程醫療被確定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 數字醫療技術促進人類健康
    科技對於我們的健康和生活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用智慧和理智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的作用?在7月31日舉行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上海科普大講壇、新民健康大講堂暨2013上海衛生科技活動周開幕式上,復旦大學數字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堅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有關「數字醫療與人類健康」的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