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科技「內在美」 松山湖大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

2020-12-18 廣州日報

這幅作品《睡蓮》,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針尖上的法國印象》活動期間,成為中國國繡文化非常重要的IP,遠赴法國參展。

文化與科技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文化與產業又將如何融合?東莞松山湖這兩場洋溢書香和創意的展覽將告訴你答案!記者今日從松山湖高新區了解到,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作品展,於本月14日起至本月22日在東莞展覽館展出,而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則將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延展至12月12日,從而讓你領略松山湖在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的獨特魅力與園區文化建設水平。

挖掘科技內在美構築灣區高地

松山湖高新區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元素的堅實支撐。當前隨著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主體,松山湖正迎來「從園到城」的躍升階段,變成一座未來科學之城自然不開科技與人文的同步協調發展。可以說科技的高速發展不斷推動藝術形式的多樣化,同時藝術也在不斷挖掘科技的「內在美」,

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由松山湖宣傳與社會工作局、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東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自今年4月面向東莞各鎮街、園區廣泛徵稿以來,共收到書畫篆刻作品755件,其中書法篆刻作品602件、美術作品153件。參賽作品均以藝術形式反映松山湖園區取得的一系列科學創新成績,在巧妙拓展園區人文景點「狀元筆」文化內涵的同時,豐富展現東莞好人好事、東莞美景與溫情故事。最終評出金獎作品5件、銀獎10件、銅獎15件,以及入展作品70件,另優選出入展提名作品87件。

這一書畫篆刻大賽整體結合松山湖打造國際創新創業名城、灣區改革創新實驗區、東莞高質量發展引擎等中心任務,立足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創作精品力作以構築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高地。東莞市委宣傳部調研員、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黃貴田認為,科技與藝術相融合是時代進步發展的趨勢,「兩者如何融合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也是藝術家的努力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書畫藝術比賽和展覽來提升松山湖園區的文化建設水平,也希望能吸引更多藝術家關注園區發展。」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表示,以讓藝術為科技創新提供助力、為園區與城市發展提供更多養分,讓松山湖園區實現「科技與藝術比翼齊飛」。當然在通過文化藝術演繹園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也能展現東莞的高質量發展成就。據其透露,這一大賽系列活動以後會更加成熟,以便吸引更多的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從而把「狀元筆」打造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

圖為東莞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 松山湖大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

於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同時,松山湖還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本月中旬初,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風鈴花園開幕。東莞市臺港澳事務局二級調研員謝春,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樂瑜,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副總經理田欣,以及頂級刺繡藝術家、非遺傳承人、世界親善大使朱壽珍等,一起為此次特邀作品《睡蓮》莫奈系列進行揭幕儀式。

文創作品《掌上松湖》 期間還舉行了藝術IP授權籤約儀式,東莞藝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作為授權方,分別與唯美陶瓷博物館、大鯨酒業籤訂合同。北京大學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郭羿承,現場分享了文化IP與產業如何融合,從而讓現場嘉賓更清晰直接地了解到IP的魅力,以及未來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企業讓產品增值。

文創作品《茶山手信》 整個展覽則以「融 ·和」為主題,通過不同區域背景的藝術家交流、不同專業領域的跨界碰撞,側重展現融合、合作之力量。共展出了來自10位藝術家、32位設計師約85件作品,囊括繪畫、雕塑、刺繡作品,以及藝術衍生、文創設計作品等,是一場綜合性的藝術設計展。現場除專設齊白石文化IP情境展外,同時還展示了來自各大高校學生的設計作品,整體提取松山湖+9個鎮街特色文化設計文創作品,以此對外講好「東莞故事」。在一些新年大禮包創意設計的基礎上,還融入粵繡和蘇繡作品適度點綴。

曾莉認為,科技與藝術結合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藝術走進生活、讓文化IP與產業融合將是非常有潛力的領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馬駿

通訊員:松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其琪

相關焦點

  • 院士「大咖」走讀松山湖 領略科技、人文、生態之美
    中新網廣州11月4日電 題:院士「大咖」走讀松山湖 領略科技、人文、生態之美  作者 王堅 袁仕聯  「松山湖高新區經過近20年的發展,的確取得不少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4日走進廣東東莞松山湖生態城市科普館(下稱「科普館」),對松山湖高新區發展表示肯定。  目前,松山湖高新區正經歷由「園」變「城」的發展階段。
  • 2019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交流賽舉行
    (比賽組委會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 11月30日至12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9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交流賽在東莞松山湖順利舉行。活動首日,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球各大頂尖院校,以及華為、蘋果、騰訊、谷歌等世界500強科技公司任職的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參觀了松山湖科普館、沿途參觀濱湖路與華為小鎮,對松山湖營商環境與生態環境有了初步的認識。
  • 東莞松山湖無地可供?千億產業該何去何從!
    ,隨著松山湖重大項目的不斷落地、上下遊企業集聚,園區產業鏈條將不斷完善,松山湖將成為東莞經濟的核芯引擎。松山湖並不能有這麼大的容量去承載更多企業,無奈華為供應商建升科技、華貝科技等企業紛紛遷移至離松山湖15-20分鐘車程的松山湖生態園,尋求向外擴展。
  • 文化產業「珠海軍團」新動向 本土文化與科技的融合
    作為文化產業「粵軍」的重要組成部分,「珠海軍團」(珠海參展方)既在此展示自身實力,也在此觀摩學習,在融合與互動中汲取新的發展動力。  在文博會上,珠海本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基地、以「珠海手信」品牌為主的特色產品以及得理樂器、惠威音響、斯巴克、邁科等知名文化科技企業「接力」亮相,成為文化產業「珠海軍團」的主力。
  • 東莞松山湖竭力打造東莞「產業CBD」
    東莞松山湖竭力打造東莞「產業CBD」 2008年12月13日 00: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東莞製造產業支持中心」項目籤約儀式,首批二十三宗產業支持項目籤約進駐松山湖。
  • 【網球】松山湖·科技精英賽|揮拍如虹數十載,院士不改網球情
    希望比賽越辦越好,把全國最好的科技人才吸引到松山湖來。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 我來到松山湖特別興奮,這是一項有規模、上檔次的比賽,看名字就令人很激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松山湖,這裡的產業氛圍做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因為網球大家歡聚到松山湖。
  • 蘇州高新區:用文化吹響產業融合集結號
    在蘇州高新區,用傳統擦亮文化底色、用科技為文化賦能,通過「農文體旅」融合發展,力爭實現三年內規上文旅企業數量翻番。  科技融合彰顯文化張力——  超2000家企業比拼文化科技  如果說傳統文化與優質生態,是蘇州高新區文化產業的天然稟賦;那麼,科技的融入則為產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後天活力。
  • 讓文化與科技融合「裂變」!2020文化經濟新趨勢發布會召開
    11月27日上午,作為本屆文博會重要配套活動之一,「2020文化經濟新趨勢發布會」在溫州市人民大會堂四樓多功能廳舉行,凝聚國內文創領域前沿智慧,發布文化經濟發展新趨勢,探討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在剛剛舉行過2020青科會的溫州討論文化與科技融合,有著特殊的意義」,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名譽會長胡堅在演講中表示,文化與科技是現代經濟的兩個支撐點,兩者融合所發揮的力量只能用「裂變」來形容。他以文化符號、織物材料、創意互動、綜藝舞臺等12個領域中的文化科技融合實踐入手,列舉了大量實例,向人們展示了種種融合路徑。「文化是根,科技是花,品質為果。」
  • 松山湖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園
    xx   南方網訊 9月30日下午,廣東省首個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區正式落戶松山湖,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雄、廣東省副省長雷於藍等眾多領導及企業界人士1100多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今年7月出臺的《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等地建設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區。經過前期努力,東莞在眾多城市中率先突破,成功拿到了全省首個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區的項目。
  • 「一區五園」同日揭牌,松山湖發力軟體產業新經濟
    會議現場  發力新經濟 軟體產業發展再迎重大利好  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萬卓培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策源地,松山湖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高度重視軟體產業的發展,在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激勵措施、優化市場環境、突破核心技術、深化融合應用等方面主動謀劃、系統布局。此次在松山湖打造東莞軟體和信息化技術服務集聚區及軟體產業園,可謂恰逢其時、正逢其勢。
  • 紮根松山湖十餘載,打造科技創新的「蘋果園」
    在如今以科創而聞名全國的東莞松山湖片區,倒推20年前也曾是一片茂密的荔枝林。(相關報導:從荔枝林到「院士之城」,松山湖是如何「彎道超車」的?)自從2000年開啟「彎道超車」之旅以來,取代大片荔枝林的,正是一處處崛地而起的科研機構和科創園區。作為早期落戶松山湖的機構之一,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見證著松山湖十餘年來的巨變,也親身參與到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 我市召開萬科·2016東莞松山湖國際馬拉松暨科技文化交流日活動...
    我市召開萬科·2016東莞松山湖國際馬拉松暨科技文化交流日活動總結大會  把「莞馬」經驗轉化為改革發展動力  推動東莞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31日下午,我市召開萬科·2016東莞松山湖國際馬拉松暨科技文化交流日活動總結大會。
  • 五彩斑斕的松山湖,刷屏了整個朋友圈!
    世間萬物皆有色彩無論是碧水藍天、綠樹青山還是滿樹繁花似錦松山湖的美總是讓人驚豔.....樂享松山湖若將松山湖比作調色盤五彩斑斕的色調你覺得哪一種才是松山湖獨一無二的色彩呢?你最喜歡哪一種呢?01松山湖的藍一說起松山湖這片土地你是不是第一反應就想起了那抹清新透徹的松湖藍樂享松山湖松湖藍幾乎一年四季皆可見到美好得讓人恍惚抬頭伸手就可以觸碰白雲而憑藉著乾淨得環境松山湖在「潔淨東莞指數」頻頻排名前列4月份再次奪得第一目之所及只有明淨不染的藍天與團抱如絮的白雲松山湖的每一幀畫面都如宮崎駿的動畫美得讓人想珍藏02創新活力的綠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腹地的松山湖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也是全市高成長性企業的集聚區域生機勃勃的綠色如同松山湖蓬勃發展的生命色調新城路實景圖作為東莞的創新發展新引擎松山湖建成了世界第四臺中國第一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吸引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聚集於此擁有超過
  • 泰安市泰山區項目科技相融合打造文旅產業新高地
    原標題:泰安市泰山區項目科技相融合打造文旅產業新高地   近年來,泰山區突出全域旅遊發展和群眾文化繁榮的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
  • 松山湖打造東莞科技創新高地、科技副中心城市!小產權將迎來大漲!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有著打動人心的湖光山色,也有雲集人才的高新產業,這裡是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 縱觀世界,美國有矽谷,北京有中關村,上海有張江,天津有濱海,深圳有南山……縱觀國內外,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張「科技名片」。
  • 松山湖 功能區 區域統籌先鋒再當改革闖將
    寮步鎮委書記梁榮業表示,寮步鎮將對接做好松山湖功能區國土空間規劃統一編制工作,統籌融合各類城市規劃,形成全域「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推動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全域覆蓋、全要素管控,助力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松湖智谷、光大科技智慧谷、石步5G通訊科技產業園等產業創新平臺建設。
  • 關鍵詞解讀:「文化與科技融合」
    我國主張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問:《決定》就「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做出了具體部署。如何理解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大意義?  答:「文化與科技融合」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國家創新」層面,指「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的融合。
  • 香港技術青年聚集東莞松山湖 創出多個頂尖科技企業
    香港科技大學的這種創業文化,其形成離不開俞春華和汪滔共同的授課教師李澤湘。李澤湘是湖南人,上世紀90年代南下香港任教。他既是全球有名的工程運動控制領域的專家,還是專注於智能製造的投資人和創業導師。俞春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憶說,他在香港讀書時,李澤湘經常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用專業知識解決產業中的實際問題。
  • 央視新聞逛吃芙蓉園 大唐IP賦能創新發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ip 賦能產業發展智慧旅遊+文創IP探索文旅融合無限可能旅遊智慧化作為提升遊客滿意度和遊覽便捷性的重要途徑,一直是曲江文旅所積極推進的。結合網際網路、硬科技、新經濟等熱點,堅持「科技融合」理念,積極推進數位化景區建設和信息資源的整合。
  • 松山湖加速打造優質生活圈增強創新軟實力
    球技+科技,一場以球會友的頂尖科技學術與科技信息交流在松山湖展開。文體為媒,松山湖高新區巧妙招才引智。專題文體為媒,以球會友,11月30日~12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9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交流賽在東莞松山湖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