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13.68斤「御茯宮」為貢品

2020-12-17 百網資訊

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13.68斤「御茯宮」茯磚茶成黃帝陵祭祀貢品

劉百順、朱全勝、田歲慶、張雲濤、趙世民、李滿洋......一塊由涇陽「縣前八老」籤名、重達13.68斤的茯磚茶,在1月31日上午舉行的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敬獻給了軒轅黃帝。同時這塊名為「御茯官茶」的茯磚茶被黃帝陵管理局永久收藏。

13.68斤 「御茯宮」茯茶獻祭軒轅黃帝

位於黃陵縣橋山上的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陵祭祀大典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和民族感召力的民族盛典。

1月31日9時30分左右,黃陵微雪後放晴。260多名海內外學生、嘉賓及志願者身著漢服,在祭祀主持的引導下,列隊經過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誠心亭、碑亭,到達人文初祖殿前。在這列祭祀隊伍中,兩名祭祀人員用竹祭槓抬著的一個黃綢竹籃引人注目,竹籃裡放著一大塊磚樣祭品,祭品上的「涇陽茯茶」四字及數個人名非常醒目。這塊重達13.68斤的涇陽茯茶由陝西涇昌盛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御茯宮」茯磚茶,並由中國茯茶復興者「縣前八老」一一籤字,代表涇陽茯茶作為此次黃帝陵祭祀貢品。

「維天有漢,龍鳳呈祥。世傳百代,雄風勵亢。俯觀天下,崑崙太行,紫氣東來......」9時50分,祭祀主持宣布:2019年海內外學生戊戌年黃帝陵祭祀盛典正式開始。

「維天有漢,龍鳳呈祥。世傳百代,雄風勵亢。俯觀天下,崑崙太行,紫氣東來......」9時50分,祭祀主持宣布:2019年海內外學生戊戌年黃帝陵祭祀盛典正式開始。

「獻茶......」在祭官敬香、敬爵儀式完後,這塊涇陽茯茶被緩緩抬上祭臺,敬獻在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前。該茶隨後被黃帝陵管理局永久收藏。

此次盛典活動從1月29日開始到31日結束。該活動由陝西省延安市旅發委、黃帝陵管理局主辦,陝西興秦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黃帝陵旅發委、中國老兵事業發展中心、陝西佳誠標識有限責任公司等十多家企事業單位協辦。

西安尚騰商貿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映西涇陽地理標誌性產品——涇陽茯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茯茶文化的傳承、推廣與弘揚。本公司自成立以來秉承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以及務實、高效、融合創新的先進理念,求精的工作作風,嚴格恪守商業規則,注重商業信譽,始終堅持茯茶作「三不離」不離開涇陽的氣候,不離開陘陽的水質,不離開涇陽的工藝,忠實踐行傳統流程,確保產品品質。堅持務實、和諧、高效的發展模式,在行業竟爭中不斷努力,堅持不懈做好茯茶,使品牌效益得到彰顯。我們立足將「御茯宮」品牌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茶、養生茶、鑑藏茶、文化茶。致將「御茯宮」品牌這一絲路「黑金」推向世界。

茯茶簡介:

獲磚茶約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

章「明太祖」建立明朝初)問世,主要果用湖

要毛茶為原料,手工築制,因原料送到陝西涇陽築制,稱「涇陽磚」;又因在伏天加工,故稱「茶」。以其效用似土獲、就有「茶」美稱,為「茶」和「磚」。茯茶味道獨特,因其磚中獨有「金花.命名為「突苗」,是中國茶行業中唯列為國家二級機器保護苗種。能夠消食解、項腸、降脂、提高度,效用出,西北地區各民族譽之為「生命之茶」。由於談茶系用會引製造,又稱「官茶官.微鏡下的金元圖,茯茶的突囊黴使茶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茶酸、茶多糖、生物鹼等行交成談茶來等物質,對人體新陳代謝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茯茶內產生的一種獨特的金黃色粒,俗稱」盒花」,即兄囊苗」,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生苗體。

相關焦點

  • 海內外中華兒女共祭軒轅黃帝陵
    1961年國務院公布黃帝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古墓類第一號,素有中華第一陵之稱。黃帝陵墓冢高3.6米,周長48米,用磚砌花牆護圍。冢前有一石碑,上刻「橋山龍馭」四字,為明朝嘉靖年間所立。再前有一座祭亭,亭中豎一高大石碑,上書「黃帝陵」三個大字,為郭沫若先生於1958年敬題。祭亭前有祭祀廣場,民間祭祀活動就在這裡舉行。
  • 黃帝陵榮獲2019旅遊盛典特色景區獎
    1月7日,2019陝西旅遊產業盛典在西安陽光麗都大劇院隆重舉行,此次盛典的主題為「融合創新·品質服務省黃帝陵文化園區黨工委副書記、黃帝陵管理局局長張會明同志出席此次盛典。黃帝陵榮獲2019旅遊盛典特色景區獎榮譽稱號
  • 把黃帝陵祭典譜寫為中華文明的讚美詩
    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橋山黃帝陵承載著中華民族最久遠的歷史記憶,維繫著海內外中華兒女最厚重的民族情感。祭祀黃帝、紀念黃帝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從漢武帝堆土築臺祭祀黃帝算起,歷代祭祀,延綿不輟,歷經兩千餘年而不衰。每逢清明,海內外華夏兒女就齊聚陝西黃陵,尋根謁陵,祭奠初祖,慎終追遠,弔古憑今。黃帝陵留下了豐富的祭祀文化遺產。
  • 黃帝陵基金會簡介
    基金會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籌集資金。其業務範圍是:利用各種傳媒形式,廣泛宣傳黃帝的功德和整修、保護黃帝陵的深遠意義;加強與海內外華人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及國內各級人民政府的廣泛聯繫,積極開展募捐活動,受理各種形式的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自願捐贈的資金和實物;組織社會各界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舉行義演、義畫、義賣、義診等各種募捐活動;參與有關整修黃帝陵規劃研討、項目論證、設計評審等工作,對黃帝陵整修工程及工程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組織有關黃帝及黃帝陵的學術研究活動
  • 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在黃帝陵舉行
    中新社西安1月1日電 (記者 阿琳娜)「黃陵謁祖 祈福中華—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12月31日晚在陝西黃陵縣舉行。海內外華人代表及當地民眾3000餘人齊聚黃帝陵,共同祈福新年。位於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被譽為「中華第一陵」,為歷代祭祀黃帝的場所。2018年12月31日晚23時15分,「黃陵謁祖 祈福中華—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正式拉開帷幕。
  • 黃帝陵 中華情
    2002年10月31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李峰:日前,黃帝陵基金會在成立十周年之際宣布,海內外中華兒女關注的黃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經順利完成,整修後的黃帝陵已經開始顯示出中華第一陵宏大、莊嚴的氣勢,在整修黃帝陵的過程當中,海內外的中華兒女踴躍捐款,為工程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麼黃帝在中華文明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海外的華僑華人,對黃帝又懷著怎樣的情感呢
  • 戊戌年公祭黃帝大典明舉行 新時代祭祀黃帝就是要凝心鑄魂
    黃帝陵承載著中華民族最久遠的歷史記憶,維繫著海內外中華兒女最厚重的民族情感。4月5日上午,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大典將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隆重舉行。4月1日,在「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上,陝西省公祭黃陵辦公室主任,黃陵縣委書記孟中華介紹,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是中華兒女「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的傳統盛事,更是尊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認同感、歸屬感的國家級祭祀盛典,  據悉,今年的公祭儀式將分為七個環節。
  • 黃帝陵—中國人精神標識
    我前幾年,有一次,我的父親,一個普通的關中農民,說清明節要去黃帝陵,祭拜皇帝。傳統文化,中國的根,需要全民信仰。 前年春節,我在西安鐘樓附近遊玩,看到有旅行社去延安,我想平時沒有時間去,就一個人報了名。第二天,我到北門裡,等旅遊團的大巴車。我們從西安出發,走高速,從壺口瀑布,黃帝陵,到延安。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皇帝的陵寢。
  • 雷龍華:遊黃帝陵
    我們計劃早六點出發,途經黃陵縣,順便遊覽黃帝陵,下午到達延安市。一路高速,正午12點左右到達黃帝陵風景區。我們買了門票,跟著客流走,經寬闊的軒轅廣場,廣場由卵石鋪墊而成,行走其上,腳底凸凹不平,猶如行走在巨大的龜背之上。據說廣場鋪墊五千塊卵石,象徵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黃帝陵: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二)
    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徵程中,作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黃帝陵,正在為進一步振奮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橋山古柏見證五千年文明史  它看到過戰爭,也經歷過和平,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見證者,是黃帝陵古柏中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陝西省軒轅黃帝研究會副會長蘇峰說。  位於黃帝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種植,形體高大、蒼勁挺拔,樹身高19米,下圍11米,七人合抱有餘,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 人文初祖,拜黃帝陵
    黃帝創五千年之中華文明史開端,因此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享受後人的祭祀。中國現在有三處橋山和至少五處黃帝陵。古人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歷史記載最早舉行黃帝祭祀的是秦靈公。秦靈公三年(前422),於陝西橋山「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陝西橋山(另兩處分別在河北和山西)在陝西延安黃陵縣,子午嶺中部向東延伸的支脈上,狀如橋故名。
  • 因為有你,中華綿延五千年—走近黃帝陵
    老高對黃帝陵還有許多研究,他說黃帝陵地貌奇特,龍虎歸鳳,四周而圍,前有長壽山,後有太平山,東邊地名龍灣,西面有鳳嶺,黃帝陵巧居龍舌中心,一半外露於天,一半被掩埋土中。這在歷代帝王陵中是獨一無二的。黃陵縣13萬人口有一個共同的自稱,「13萬守陵兒女」,這種根植於心和血液裡的虔誠與至孝從高俊元身上即可見一斑。黃帝的真子孫哪!
  • 《紅樓夢》裡除夕祭祀的貢品年貨,原來大多數出自吉林歲貢清單
    《紅樓夢》可以算得上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可以從中看到很多描寫細緻的民俗和生活場景,在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裡,我們看看古典名著中的賈府,過年是怎樣置辦年貨的?再來瞧瞧烏莊頭帶來的年貨都有什麼吧: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乾二十斤,榛
  • 瞻仰天下第一陵:陝西黃帝陵
    橋山黃帝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公元前422年)。此後,橋山黃帝陵列為國家祭典,歷朝歷代祭祀從未中斷。鐘體全高3.8米,口徑2.456米,重13噸。 龍魂大鐘以陝西周原出土的周代銅鐘為主型,以漢代畫像黃帝功德為主圖案,以周原出土的龍鳳玉飾和祥雲紋為底飾,鐘面正中心為篆體「龍魂」二字。
  • 2019國際色彩大會巔峰盛典走進加拿大,海內外色彩大咖共赴「色彩...
    當地時間9月20日,由廣州設計周創辦、加拿大MF塗料特約主辦的ICS國際色彩設計大會2019蒙特婁盛典,在加拿大建築中心正式啟動。    走進設計之都蒙特婁,重新定義中國品牌設計  作為2019年廣州設計周的重點論壇,本屆ICS 國際色彩大會以「世界的中國」為主題,選擇在設計之都——蒙特婁舉行。加拿大天高氣爽、色彩斑斕的秋季,為此次色彩大會增色不少。
  • ——海內外華人..
    「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蔡武璋說,「其實在臺灣也有祭祀祖先的遺俗,但這裡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在這裡,讓人油然而生認祖歸宗的感覺。」壬辰年(2012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日上午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前隆重舉行,1萬多名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 用人群拼出「中秋」,68道貢品祭月,洛陽這個景區萬人狂歡
    洛陽重渡溝景區9月13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在古代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美好心願。重渡溝為遊客親身體驗傳統文化,感受異鄉的溫暖,中秋節當天下午特意在3號停車場舉辦了「中秋月圓夜,萬人話團圓」的祭月盛典,讓四方遊人在重渡溝深入了解傳統節日背後深深的文化底蘊。活動現場熱鬧非凡,舞臺中央擺放一個巨型棗糕饃,代表家家戶戶闔家歡樂團圓的意思,數百張八仙桌擺成「中秋」兩字。
  • 黃帝陵景區迎來「五一」回暖小高峰
    早在節前,黃帝陵景區就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1、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實遊客健康碼核驗、體溫監測和信息登記等常規防控措施;2、暫時關閉書畫展室、祭祀文化展室和文物展室三個室內展館;3、按照「間隔入院,錯峰旅遊」的原則,安排遊客分時段間隔入園,實行分散式遊覽,每個團隊遊客不得超過30人;
  • 關於中華始祖的陵寢:黃帝陵、炎帝陵、蚩尤陵,你了解多少?
    黃帝陵黃帝陵,號稱「中華第一陵」,又稱「華夏第一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黃陵縣就是因黃帝陵而得名。黃帝陵環山抱水,松柏蒼翠,集天地之靈氣。陵寢前有軒轅廟。黃帝陵古柏群,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萬餘株,千年以上3萬餘株。「黃帝手植柏」距今五千餘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
  • 黃帝陵公祭活動每年什麼時候舉行 黃帝陵公祭活動每年舉行時間是
    因此,黃帝去世後,人們設立神廟、祭壇,用各種精美發器物祭祀黃帝。但黃帝陵公祭活動每年什麼時候舉行大家知道嗎?  黃帝陵公祭活動在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舉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黃帝陵公祭活動越來越受華夏兒女的關注,祭祀的規模也逐漸擴大,目前已經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目前最嚴肅以及莊重的祭祀的活動,大規模的祭祖儀式每年共有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