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陵: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二)
它看到過戰爭,也經歷過和平,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見證者,是黃帝陵古柏中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陝西省軒轅黃帝研究會副會長蘇峰說。 位於黃帝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種植,形體高大、蒼勁挺拔,樹身高19米,下圍11米,七人合抱有餘,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
黃帝陵 中華情
2002年10月31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李峰:日前,黃帝陵基金會在成立十周年之際宣布,海內外中華兒女關注的黃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經順利完成,整修後的黃帝陵已經開始顯示出中華第一陵宏大、莊嚴的氣勢,在整修黃帝陵的過程當中,海內外的中華兒女踴躍捐款,為工程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麼黃帝在中華文明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海外的華僑華人,對黃帝又懷著怎樣的情感呢
-
那年清明 毛澤東親撰的《祭黃帝陵文》被稱「抗日出師表」
「丁酉(2017)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今日(4月4日)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舉行。 這是陝西省政府每年清明節的例行大事,今年也不例外。 在1937年的4月5日,國共兩黨曾舉行共祭黃帝陵儀式。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撰寫了《祭黃帝陵文》。他寫的這篇陵文,後來被稱為「抗日出師表」。
-
因為有你,中華綿延五千年—走近黃帝陵
漫步在祭祀廣場和軒轅大殿,記者感知到的是黃帝的隆恩厚德,體味到的是中華兒女的歸宗認同。黃帝的腳印長達52釐米。黃帝陵寢。1911「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即派員赴黃帝陵致祭,並留下了「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祭陵詞;1918年清明節,于右任拜謁黃帝陵,後約友人用了10年的時間將黃帝功德之編成《黃帝功德紀》一書,於1935年由南京仿古印書局出版;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曾幾度同祭黃帝陵,影響最大的一次是經歷十年內戰後的1937年清明節,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
-
把黃帝陵祭典譜寫為中華文明的讚美詩
軒轅黃帝,帶領中華民族的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先河,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培育了中華民族崇尚文明的人文精神,被譽為「人文初祖」。《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
-
庚子年線上漢服漢禮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禮成
還,祭黃帝冢橋山」 ,開歷代帝王於橋山祭祀黃帝之先河。唐大曆五年(770年),唐代宗批准鄜坊節度使臧希讓「坊州有軒轅黃帝陵,請置廟,四時享祭,列於祀典」的奏請,將坊州(今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祭祀列為國家祀典。 宋開寶五年(972年),遵太祖趙匡胤旨意,規定橋山黃帝陵三年大祭一次。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親撰祭文,並遣使至陝西黃帝陵致祭。
-
——海內外華人..
壬辰年(2012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日上午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前隆重舉行,1萬多名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黃帝的典禮越來越受到海內外華人關注。如今,每年都有近百萬人次前來謁陵祭祖。「我知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
四海同心,華夏共祭!2020年重陽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即將舉行
四海同心 華夏共祭,以此紀念軒轅黃帝的豐功偉績, 表達華夏兒女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崇高敬仰之情。——鼎湖峰景點入口——會仙橋——飛天廣場——鼎湖大橋——仰止亭——龍津池臺階——「龍騰中華」照壁臺階(右側)——黃帝祠宇宮門——黃帝祠宇祭祀大院
-
四海同心華夏共祭,2020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隆重舉行
全體參祭人員肅立,祭祀大典在莊嚴嘹亮的長號中拉開序幕,緊接著擊鼓34響代表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撞鐘15響代表全世界15億炎黃子孫,主祭人依次向軒轅黃帝敬上高香、敬獻花籃。中共縉雲縣委書記李一波向黃帝像敬酒後,縉雲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正飛恭讀祭文,全體參祭人員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祭典在氣勢恢宏的高唱頌歌和樂舞告祭中圓滿禮成。
-
黃帝陵基金會簡介
基金會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籌集資金。2002年,在北京舉行了黃帝陵基金會成立十周年暨整修黃帝陵工作座談會,名譽理事長李瑞環、王兆國、羅豪才出席,李瑞環作重要講話。為了擴大和有利開展宣傳活動,陝西電視臺與基金會相繼組織拍攝、製作了電視專題片《中華始祖祭》、《中華大祭祖》、《面對先祖》、《四海歸心》、《血脈同根》,先後在海內外播放,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
雷龍華:遊黃帝陵
我們計劃早六點出發,途經黃陵縣,順便遊覽黃帝陵,下午到達延安市。一路高速,正午12點左右到達黃帝陵風景區。我們買了門票,跟著客流走,經寬闊的軒轅廣場,廣場由卵石鋪墊而成,行走其上,腳底凸凹不平,猶如行走在巨大的龜背之上。據說廣場鋪墊五千塊卵石,象徵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組圖:陝西橋山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大典
組圖:陝西橋山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大典 2008年04月04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樂舞告祭 現場 中新網黃陵4月4日電 (朱鵬英)2008年4月4日上午9時50分,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黃陵縣橋山正式開始
-
拜軒轅廟,謁黃帝陵
黃帝陵,是軒轅黃帝的陵寢,2020-09-18下午,我們來到了黃帝陵。走進黃帝陵,通過軒轅橋,軒轅廟映入眼帘。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批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不遠萬裡,奔赴橋山,共祭黃帝陵。接著,我們來到了碑亭。
-
瞻仰天下第一陵:陝西黃帝陵
走進黃帝陵景區,就被這裡優雅的美景所迷住,青山掩映,碧水泛波,古柏森森。寬廣的入口廣場,古樸的軒轅橋,雄偉壯觀的軒轅殿,能容納萬人的祭祀廣場,無不展現出華夏第一陵的宏偉、莊嚴、肅穆、古樸。,孫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名義的《黃帝贊》祭文:「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13.68斤「御茯宮」為貢品
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13.68斤「御茯宮」茯磚茶成黃帝陵祭祀貢品劉百順、朱全勝、田歲慶、張雲濤、趙世民、李滿洋......一塊由涇陽「縣前八老」籤名、重達13.68斤的茯磚茶,在1月31日上午舉行的2019海內外學生黃帝陵祭祀盛典上,敬獻給了軒轅黃帝。
-
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在黃帝陵舉行
中新社西安1月1日電 (記者 阿琳娜)「黃陵謁祖 祈福中華—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12月31日晚在陝西黃陵縣舉行。海內外華人代表及當地民眾3000餘人齊聚黃帝陵,共同祈福新年。位於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被譽為「中華第一陵」,為歷代祭祀黃帝的場所。2018年12月31日晚23時15分,「黃陵謁祖 祈福中華—2019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正式拉開帷幕。
-
人文初祖,拜黃帝陵
人文初祖,拜黃帝陵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因有土德之瑞又出生在黃土高原,所以被後人尊稱為黃帝。作為五帝之首,黃帝的偉大在於草創華夏文明,創造了文字、音律、醫藥、農業、指南車等,還有就是統一了各個氏族部落,創建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
-
陝西旅遊(2)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祭祖敬香,拜謁黃帝陵。
趙導通知說,明天早上六點鐘賓館大廳集合,去壺口瀑布和皇帝陵,共兩個景點。他與賓館聯繫好了,早餐打包在車上吃。每人一份。因為路途遙遠,來回近一千公裡。所以今天起了個大早,天還沒亮就起床了。2.黃帝陵挺遠的
-
【鉤沉】81年前的清明節,毛澤東為何撰寫《祭黃帝陵文》
陝西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迎來了兩撥特殊的祭掃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代表,共同公祭黃帝陵。這是國共兩黨自成立以來,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共同公祭中華民族祖先黃帝陵。 黃帝陵前,毛澤東、朱德委派的林伯渠,以鮮花水果之儀致祭民族始祖軒轅黃陵之墓。同祭的還有國民黨中央黨部特派員張繼、顧祝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