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先生建設香港慈山寺從規劃購地到落成歷經十一年之久,累計耗資超過30億港元,從設計到建築吸引了很多善信前來參學,參觀。2019年3月28日,香港唯一一座佛教博物館——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落成並免費向公眾開放。
來慈山寺參學當天下雨,在博物館門口排隊幾分鐘,進入博物館要存包、禁止飲食。進館前先觀賞四五分鐘的「佛教影片」沒有對白、也沒有旁邊,只有畫面,畫面中出現多個館藏藝術品,畫面之精緻、美涵之豐富,不需要語言的解釋,心已感受到了。
進入展廳,與其他博物館無差異,只是大件展品沒有隔離物,可近距離觀賞,小件展品安放在高清玻璃展櫃內,工作人員提醒經常有參觀者頭碰到玻璃,因為是高清玻璃,看上去真是沒有玻璃。
博物館藏超過100餘尊佛菩薩像、敦煌經超40餘卷、還有其他佛經等,部分由李嘉誠先生個人捐獻和李嘉誠基金會購藏。基本可詮釋漢傳、藏傳、南傳三大傳承系統。
出自明朝十五世紀上半葉的銅鎏金羅漢坐像、遼代(916-1125)觀音菩薩坐像、日本鎌倉時期(1192-1333)地藏菩薩立像、二至三世紀犍陀羅貴霜王朝的釋迦牟尼佛立像、柬埔寨吉蔑王朝(十二至十三世紀)龍王護佛坐像、北齊(550-577)佛半身像、明代(1368-1644)寶冠佛頭像、唐代垂拱元年(685)阿彌陀佛坐像、明代十五世紀騎犼觀音菩薩坐像和北齊(550-577)半跏思惟菩薩坐像這十尊最具佛教藝術價值。其中北齊半跏思惟菩薩坐像為白石龕像,眾多人物組成,構圖巧妙、層次分明、精雕細琢、表面還殘留鎏金、塗染等痕跡,是極珍貴藏品。
其中一面牆上採用現代金屬工藝製作成正方形金屬牌,每塊牌一個字,期間裝飾著不同的紋飾,字是黑體《金剛經》句子,其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李嘉誠先生最喜歡的偈語,李先生正是以無執的出世精神,化為積極的入世行動建設和推展香港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以「淨.慈.行」的精神發展,他更希望慈山寺能為大眾提供反思和探求的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