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會看到這樣的句子: 「玄之有玄,萬千之門」從字面上看,道是非常神秘的,神秘的美是一切的盡頭。
在這兩個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子2000年之前的意識就開始存在於三維空間中,並且可能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對空間的認知和理解。即使老子突然失去了歷史蹤跡,由於四維空間和我們所居住的空間有差異,老子可能已經進入了四維空間,而且他並沒有死。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科學提出了很多空間多維的理念。科學家認為宇宙不是一個維度,有很多維度,每一個維度都有一個世界,有生命的可能。人的生存空間是一個三維世界,簡單的理解便是x,y,z軸的立體空間。
儘管人類的感知能力可以識別二維世界的存在,但是在高緯度地區,人類並沒有找到突破。原因主要與維度水平有關。對於維度生物,高緯度生物可以輕鬆看到低緯度生物,而低緯度生物必須能夠捕捉高緯度生物的存在。在人類的三維空間中,有兩種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螞蟻。現在,在宇宙層面,螞蟻的生活與我們相同,但是每個人都習慣了這種昆蟲。儘管它在三維空間,但螞蟻卻是二維感知生物。
螞蟻是一種典型的適應於二維空間的生命體質。他們的認知能力只建立在前,後,左,右的空間。對上下這一個維度毫無感知能力。雖然它們的身體有一定的高度,但它只與三維空間的橫截面有關。假如你把麵包屑放在地上,螞蟻會很快的在地面上找到那塊麵包屑,但突然把食物拿到離他們頭頂幾釐米的高度,它們就只會前後左右的去尋找,如果是一個具有三維空間感覺能力的生命,當我們在找東西的時候,除了四處看看,我們也可以向下或向上看是否有什麼東西。這是三維空間中生物的正常狀態。
人類是三維空間中的智能生物,但被困在空間層次結構的三個維度中,並且在三個維度以上的空間中沒有感知歷史。與三維空間相比,三維空間將時間增加到200-0,大大超出了人類的感知範圍。人類世界中有許多神奇的事件,但是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背後的動機。而不可思議的事件可能與四維空間有關,但是由於感知的限制,我們根本看不到。沒有任何東西消失的了仍然存在,我們看不到它。
然而,人類的科學探索是無止境的,人類希望克服空間的限制並進入四維空間,儘管這並不簡單,但未來卻是不可預測的。在人類的幫助下,進化為四維生物是不可能的。
當然,科學技術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人類希望進化成四維的生物,並不是那麼簡單,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將四維空間連接起來,進入四維空間。
老子充滿智慧,語言風趣,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道德經》是老子一生思想的結晶,也是一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
文字妙趣橫生,裡面還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短短五千字,卻包羅萬象。書中說理透徹,比喻生動,讀懂了這些,對我們處世、修身都有借鑑意義。
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
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圖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