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末年,邢臺城裡西大寺(天寧寺)出了個有名的大和尚叫虛照禪師,他是元朝開國宰相劉秉忠的老師,他死後,當時的大學問家,趙孟頫為他寫了紀念文章。至今,西大寺一帶也還流傳著有關虛照禪師的零星傳說。
虛照禪師是山西省榆社縣高家裡村人,俗名弘明。小時候,他跟同村小孩一塊兒玩,一聽到念經念詩的聲音,就趕緊順著聲音過去,模仿著大人行禮。他爹見了很驚奇,便對別人說:「我這小子長大準是個念經的好材料,恐怕得出家當和尚。」待弘明稍長大點兒,他爹聽說有個和尚叫枝足,全國有名,就把他送到太原府玉山廟,拜枝足為師,當了小和尚,法名虛照。
虛照非常聰明,老師教給他的經卷,他很快就能背過,還挺會解說。過了沒多久,老師問他什麼,他答什麼,什麼都難不住他,在很多學生中成了第一名。有時候,老師剛要開口說話,他心裡早就像一盞燈一樣明白啦。
枝足眼看著教不了他,就對他說:「當初如來佛祖涅槃升天,高妙的心機不是一個人能夠指出傳授的。你要想得到玄機大道,應該主動到四方尋訪老師,參悟禪理。」虛照聽了師傅的話,又投奔到枝足的師弟仙嚴門下研習佛學。仙嚴終究也是學問有限,教不了虛照,於是虛照就自己研修,常常是整夜不睡,默默打坐,深思經義,非常用功。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虛照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聽到大殿裡磬聲響起,舉起拂塵輕輕敲敲床沿兒,就能明白拜佛施主的來意。仙嚴知道虛照才華出眾,學問高深,已經學成,不可再埋沒在他的門下,就送給他袈裟、缽盂,命他立刻出山,另立門戶。
虛照告別仙嚴師傅,到了燕山歸義寺作住持,後又到淨土寺,尊號「大比丘」。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邢臺帥府的主政官員聽說虛照的大名,都有心把他請到邢臺。後來天寧寺董事洪泰奏請官府,邀請虛照禪師住持天寧寺。虛照接受了邀請,來到邢臺。
那時候,天寧寺經過多次戰亂,到處是殘垣斷壁,房倒屋塌,滿院子破磚爛瓦,一片荒涼!
虛照禪師住持以後,到處化緣募集資金物料,各方施主也慕名而來,布施捐資。沒過幾年,寺院齊整,殿堂高大,香客雲集,天寧寺成了有名的寺院。就在這時候,有個叫劉侃的青年人在虛照勸說下出家當了和尚,在寺裡拜師學佛,閉門讀書,後來幫助忽必烈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元朝,規劃設計元大都(今北京市)。這個青年就是後來的元朝開國宰相、位居三公的邢臺人劉秉忠。
虛照住持天寧寺的第十四年(公元1252年)五月八日,這一天太陽當頭,晴空萬裡,虛照禪師命小沙彌燒好香湯,沐浴一番,換上上等袈裟,盤腿打坐在方丈之內,召集全寺僧人到他座前,對眾人說:「四大無常,名為幻身;擺手便行,體無生滅。你們這些人以後要一路走好,各自珍重啊!」眾僧一聽,知道這是禪師跟他們的最後告別,頓時淚如雨下,哭聲一片。虛照又安慰大家一番,接著要來紙筆留下四句偈語:
兩處主持,無法可說;打破虛空,一輪明月。
寫完這四句話,虛照禪師雙手合十,安詳地圓寂了。頓時,一道靈光,衝出萬丈,異香繚繞,三日不散!
這一年,虛照禪師世壽57歲。眾僧按佛禮將屍身火化後,得到100顆舍利子,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然後將師父的靈骨埋葬在邢臺城外、西南方向的申家莊天寧寺老墳裡。
第二年春天,虛照禪師圓寂的消息傳到北方,忽必烈、劉秉忠聽到後,與群僚商議,專門撥出銀兩,在天寧寺後院東北角起造了一座磚塔,重新把禪師的靈骨舍利安放在寶塔之內,並且請當時詩書畫印無一不精的大學問家趙孟頫寫了塔銘,劉秉忠也在塔身留下一段偈語:
東一箭,西一箭,
一鍋金銀無人見,要想見,鐵牛犁地,
禿妮子送飯。
或許這是劉秉忠留給邢臺後人的一段預言。前三句暗示了風水寶地的範圍。後三句則是暗示這塊寶地興盛的時間……
摘自《臥牛城的故事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