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的螺螄肉最好吃,肉質肥到賽過鵝,又沒開始長太多小螺螄。
還在南方的時候,這個季節經常會買個幾斤螺螄回家,用清水養兩天讓它慢慢吐沙。要吃的時候再用虎頭鉗剪掉螺螄尾巴,炒的時候更入味。我們湖南人一般會做香辣味的炒螺螄,吮一口辣味的湯汁,再吸出螺肉,咬斷泥腸——這種基本功簡直人人都會,完全不需要牙籤這個工具。吸螺肉的力度要控制好,不然吸過頭會把泥腸也吸進嘴裡,還容易被辣湯嗆到。每個清明前後就是一邊被辣得倒抽涼氣,一邊吃得停不下來的回憶。
北京的螺螄上市晚,清明前一周才在大一些的菜場見到。泥腥味比南方重很多,水質還是差一些,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也髒,殼上特別多泥,攤販也不給幫忙處理螺螄尾巴。
不過這麼好吃的時令食材,怎麼樣都不能錯過的呀!我會把螺螄肉剔出來,用春韭、紫蘇做配菜一起炒。雖然少了點吮吸湯汁的樂趣,但是勺子一舀一勺螺螄肉,吃起來也是另外一種過癮。
原料:
步驟:
對於失去地利而土腥味太重的主食材來說,最重要的處理步驟是去腥。
1. 螺螄買回家之後,在清水裡滴幾滴油,儘量讓它吐吐泥沙。在準備做之前用鋼絲球洗去螺螄表面的泥沙,然後反覆衝洗到水變得清澈。
2. 燒開一鍋水,倒入螺螄,再加幾片薑片、一枚八角、幾顆花椒,煮到再次水沸,把螺螄撈出來泡到涼水裡備用。
3. 剔出所有的螺肉備用,就在圖片表示的這個地方折斷它,下面軟榻的部分是螺螄的泥腸,不能吃的。如果能在菜場買到做烤串的竹籤子,拿來剔螺螄肉會比牙籤要來得好用。
4. 姜蒜辣椒都切成碎末,紫蘇葉子稍微撕碎一點備用。
我想可能很多人沒見過紫蘇葉子,所以也拍了一張。味道呢和韓式烤肉裡的蘇子葉有點類似,但是澀味會輕一點,顏色也是紫色而不是青綠色;
紫蘇是在湘菜裡比較常見的香料,經常被拿來搭配河鮮,去腥提味效果一流;
北京的話我在一些比較大的早市見過有賣,電商網站裡「易果網」和「我買網」也都有賣,我分別都買過兩次。易果網的兩次品質都還不錯,我買網有次送來的葉子都蔫掉了,感覺品控做得沒那麼好,供參考。
5. 接下來就是比較常規的步驟,少許油燒熱之後先轉小火,用姜蒜辣椒熗鍋。然後依次倒入螺螄肉、韭菜段和紫蘇碎,加適量鹽和雞精調味,大火快炒到熟就可以了。
因為姜蒜辣椒都切得比較細碎,油又已經燒熱了,如果這個時候火力太大,會非常容易炒糊;
但是在螺螄肉、韭菜段之類的食材開始入鍋之後,火力就需要跟上來。一方面炒出鑊氣,一方面大火蒸發掉韭菜出的水分,這樣最後的成品不至於水汪汪的;
螺螄肉炒久了容易發硬發乾,韭菜炒久了容易炒老塞牙,所以整個過程應該是保持大火快炒的狀態;
我本人不太排斥雞精這個調料,即使是在已經比較鮮的食材裡面,不喜歡的話可以不用加。
成品就是這樣咯,碎碎的各種有滋味的食材炒在一起,大火讓他們變得很融洽。
如果沒有紫蘇的話,只用春韭炒也很好吃,春韭和螺螄簡直可以用一樣的形容詞,都是鮮嫩肥美,很搭。找到一張舊圖來貼一貼:
如果說香辣炒螺螄是下酒好菜,那紫蘇韭菜炒螺螄肉就是配飯佳品,今天多吃了一碗飯!
本文序號:103032
歡迎關注:田螺姑娘hhhaze
可以搜索添加關注微信號「tianluo_hhhaze」,請勿隨意抄襲轉載本文,謝謝各位啦。
以及最近對文章目錄進行了改版,找老文章可以查詢自定義菜單裡面的文章索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