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威士忌如今到底有多紅?
且不說部分酒款在市場上一瓶難求、售以高價,光是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就讓人瘋狂。2018年1月,在香港蘇富比首屆珍稀品拍賣會上,一瓶山崎5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以230萬港元的價格售出,時隔一年之後,在邦瀚斯稀有葡萄酒及威士忌拍賣會上,一組54瓶的羽生伊知郎全副撲克牌系列拍出了710萬港元的價格……至於那些在國際專業賽事上獲得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
在香港蘇富比歷年網上烈酒拍賣中,
日本輕井澤取下最高價拍品首三位,
圖為位列第二的輕井澤黑命之水50年1968(一瓶)
以434,000港元成交。
為什麼日本威士忌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佳績?大概要從它的歷史講起。
一場從蘇格蘭起航的威士忌夢
日本威士忌的歷史要追溯到100多年前。19世紀中葉,閉關鎖國的日本被叩開了國門,西洋生活方式逐漸進入傳統的日本社會,不少日本商人開始試圖模仿生產威士忌風味的酒款。有著清酒釀造背景的竹鶴正孝在攝精酒造社長支持下,前往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化學,並先後在當地的威士忌酒廠Longmorn和Hazelburn當學徒,系統學習威士忌釀造的理論、技藝和調配技術。在當時的蘇格蘭,向外國人傳授威士忌釀造技術的酒廠寥寥無幾,能堅持到最後的外國人亦是如此,竹鶴正孝能在當地酒廠謀得一職,並最終成為釀酒大師的案例,並不多見。
抱著一腔熱情返回日本的竹鶴正孝沒想到自己的技能會在當時的日本毫無用武之地,原本支持他去學習的攝津酒造舉步維艱,威士忌釀造計劃早已擱淺。在空有技術而無處發揮的竹鶴正孝黯然之時,壽屋的經營者鳥井信次郎出現了。當時的鳥井信次郎心懷大夢,想要釀造「屬於日本人口味的威士忌」,竹鶴正孝的出現則是將夢想化為現實的契機,兩人一拍即合,立即著手在日本當地尋找合適的酒廠地點。1923年,三得利旗下鼎鼎大名的山崎蒸餾所開始動工,並在6年之後,產出了日本第一瓶威士忌。
山崎蒸餾所兩位創始人雕像
鳥井信次郎要釀造適合日本口味的威士忌,但竹鶴正孝更想要維持蘇格蘭威士忌的傳統,選址京都來建蒸餾所並不能滿足竹鶴正孝的夢想,北海道才是他的終極願望—只有這裡,才能讓他找到蘇格蘭的感覺。10年後,竹鶴正孝從壽屋離開,在北海道的餘市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威士忌酒廠—餘市。如今的餘市和三得利集團旗下的威士忌品牌一樣,市場反應火熱,但口感和風格卻截然不同,相比帶有東方意蘊的山崎、清潤森感的白州,餘市喝上去更充滿力量感,也更像是蘇格蘭。但無論如何,這場自上世紀而始的大夢,最終是以一場皆大歡喜的模樣,成為了現實。
群櫻掩映的山崎蒸餾所
霧氣籠罩厚岸
風火山水木
讓日本威士忌與眾不同
從選擇大麥,到一瓶威士忌的釀成,是一個輕則耗時幾年,重則耗時幾十年的工程,在這段時間裡,與自然、與人有關的每一步都在影響著它的最終風味的形成,來自海洋山林的風、蒸餾時灼熱的火、流淌出優質水源的山、承載著酒液的橡木桶……在日本威士忌的整個釀造過程裡,這些有關自然的元素無一不影響著它的風味。
讓日本威士忌在業界大紅大紫的重要元素之一,當屬木,也就是其所使用的水楢木桶。楢木桶屬於蒙古橡木,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威士忌製造時候的必備用桶,但因為戰爭之後貿易中斷,不得不以日本本地產的水楢木來代替。無心插柳柳成蔭,水楢木桶的使用反倒讓產於當地的威士忌在國際市場上打出了一片天地,這種飄逸而悠遠的類似線香的風味顯得更加高貴而優雅,很多人認為其自帶禪意,飲之可以讓人得到心靈上的寧靜感。
好酒出好水。三得利旗下的白州蒸餾所使用的是日本名水尾白川的水源,其水質柔軟,出來的酒液柔和圓潤,而坐落在京都天王山麓的山崎蒸餾所亦是如此。以「日本的艾雷島」被威士忌飲家所熟悉的酒廠厚岸位於北海道的厚岸町,大霧瀰漫酒廠的樣子像極了艾雷島上的風景。這裡的風土與艾雷島十分相似,同樣靠海,同樣有著涼爽而溼潤的氣候,就連水源也表現出強烈的相似性—透過地表下的泥煤層過濾而出的水清澈而帶著微微的棕色,兩者硬度相近,喝來口感圓潤柔軟。
白州春與秋
在蒸餾的世界裡,直火蒸餾是開始時的絕對主流,之後,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直火蒸餾的方式開始逐漸被蒸汽蒸餾取代,後者成本低而易控制,如今依然有一統全球蒸餾市場的趨勢。不過在堅守傳統的餘市,你還是能品嘗到由直火蒸餾演繹出來的傳統蘇格蘭風味,而這或許也是整個全球威士忌市場所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直火蒸餾套組了。
相較穩定的蒸汽蒸餾技術,直火蒸餾最大的挑戰在於對於爐火的溫度控制。守著爐子的工人必須時刻監控溫度計,並選擇合適的時刻加入或減少炭火,從而保證蒸餾壺內的液體始終在相對恆定的溫度中沸騰。理論上講,無論直火蒸餾還是蒸汽蒸餾,兩者在最終目的的達成上並無二致,但現實中,很多人會覺得來自直火蒸餾的酒液更加「厚重而剛勁」,餘市蒸餾廠的員工說,這是因為火焰「擾動」了蒸餾的過程;也有現代觀念認為,直火蒸餾可能會讓蒸餾壺中的液體等因受熱而產生「美拉德反應」,而這種反應對於獨家風味的塑造有所助益。
時間與人,是讓日本威士忌獨一無二的又一個原因。山中歲月多孤寂,海風吹來鹹鮮味道,修建在不同地方的倉庫在時間的沉澱下,開始逐漸擁有了慢慢變黑的屋頂,而儲存在橡木桶中的酒液也逐漸變得柔和豐富起來。在日本,調和型威士忌的產生是專屬於一間酒廠的事情。當地的酒廠並不像蘇格蘭那樣流行相互交換原酒,而是更喜歡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用我自己生產的酒,來調製專屬於這一酒廠的風味。以至於當地所產的調和型威士忌,總是有著標誌性的酒廠風格,叫人一喝難忘。
厚岸酒廠發酵槽
厚岸蒸餾器
從角瓶到純飲
日本威士忌的本地市場之路
日本威士忌市場的發展,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整個世界經濟的變化過程。從最初破開國門之後因為「慕強」心理而產生的崇拜,到第一款日本自釀威士忌產生之後的排斥心,再到為了迎合市場而主動調整配方的東方風格威士忌,消費者由始至終都深度參與著整個日本威士忌行業的發展。
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日本曾經一度有著徵服世界之姿態,涉及到全世界各地的跨國企業、在全球各地購買下來的大樓和土地、走進多個國家千家萬戶的產品……日本正在起飛,而這一點也表現在了本地上班族的下班時光—收工之後不回家,去公司旁邊的酒吧、居酒屋等飲酒作樂,好好放鬆一番才是正經事。
這樣的盛景一直持續了十幾年,一直到日本經濟迅速衰退才告一段落,而日本威士忌的發展亦是如此,在經濟鼎盛時期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而當經濟下行時,其又落回默默無聞的樣子。但這又豈會是最終結果。在面對蘇格蘭威士忌、法國幹邑、法國葡萄酒及香檳等進口酒類飲品的強勢進攻之時,為了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日本威士忌釀造商們各出奇招,只為提升銷量,如今在居酒屋裡隨處可見的highball便出自於這一時期。用簡單易飲的威士忌為底,加入蘇打水製作而成的highball口感清爽,而與之相匹配的對應款調和型威士忌的銷量也大幅上升。
厚岸水楢木桶
與此同時,以三得利、餘市等為代表的日本威士忌釀造商還開始將觸角伸向世界,積極地將自己的酒款送到各種國際賽事參評,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餘市、山崎開始逐漸在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時,日本威士忌的春天也再度來臨了。
如今,日本威士忌在整個國際市場上都相當受歡迎,在東亞地區,此風更甚。以餘市、山崎、白州為代表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牢牢佔據了世界威士忌行業的龍頭,與那些老牌的蘇格蘭威士忌酒廠一爭高下,而逐漸興起的知多、厚岸等品牌亦從源頭開始,以清晰的理念開始釀製不一樣風格的酒款,這百花爭鳴的未來正在到來。
酒款推薦
厚岸
響
厚岸單一麥芽威士忌水楢木桶版
聞上去有著黑糖、香草、新鮮的哈密瓜甜味和少許肉豆蔻的辣味,喝上去會讓人感覺到苦巧克力、糖漿和橘子疊加而成的味道,餘味悠長,帶著白胡椒、苦巧克力的甜味,以及少許因為水楢木桶而產生的檀木香氣。
響和風醇韻調配威士忌
採用十幾種選自美國白橡木桶、水楢桶和雪莉桶等多種橡木桶的麥芽威士忌與穀物威士忌原酒精心調配而成。金琥珀色酒體有著玫瑰、荔枝、一絲迷迭香和檀香木的香氣,口感中透露著槐花蜜、釀橘子和白巧克力的氣息,餘韻悠長,質地細膩柔和,有些許水楢木的香氣縈繞。
倉吉
白州
倉吉雪莉桶純麥威士忌
融合了檸檬和柑橘口味,莓子和黑巧克力的香甜氣息來自於最後在雪莉桶裡的熟成過程。香氣和酸度均衡,口感柔滑,餘韻悠長,非常容易入口。
白州1973單一麥芽威士忌
淺金色酒體聞上去有著薄荷、蜜瓜和青瓜的香氣,口感中透露著日本柚、粉紅西柚、檸檬和百裡香的芬芳,餘韻清新淡雅,隱隱帶有一縷薄薄的煙燻味。
山崎
知多
山崎1923單一麥芽威士忌
選自山崎蒸餾所超過60種不同風格原酒,精心調配而成,其中不乏高年份水楢桶,多種風味紅酒桶及雪莉桶原酒。酒體呈現出明亮的淡琥珀色,聞上去有著混合莓果(草莓、藍莓)、車釐子、伽羅香(日本水楢木)的氣息,喝上去果味十足,能找到覆盆子、白桃、少許椰子的味道,餘韻悠長,能找到香草冰淇淋和一絲肉桂香氣。
知多單一穀物威士忌
亮金色酒體聞上去有焦糖布丁、小豆蔻,槐花蜜的甜味及盛放玫瑰的香味,口感溫和柔順,帶有淡淡的薄荷味和蜂蜜的甜味,而餘味純淨清透,既有橡木桶辛香又有略帶苦味的甜。